明史戰(zhàn)爭紀錄片《湟中三捷》(南川之戰(zhàn)+甘山大捷)高清下載
紀錄片部落官網(wǎng)分享:
這應(yīng)該是b站up主根據(jù)歷史資料,自行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解說和素材都還不錯,大家當個歷史故事看看還是可以的。權(quán)威性有待參考。
明神宗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明軍平定西海蒙古侵擾的3次戰(zhàn)事。自萬歷十八、十九年鄭洛經(jīng)略青海后,云集青海的東蒙古大部散歸故地,勢力較強的永邵卜、火落赤、真相等也徙而去,西陲暫獲安寧。
湟中三捷簡介:
鄭洛還兵后,永、火、真諸部又復(fù)聚西海,他們屢入抄掠,西寧衛(wèi)諸地又不得安寧。明廷遣甘肅巡撫田樂等率軍力創(chuàng)蒙軍,取得了湟中三捷。首捷為甘山大捷,地在河西走廊張掖甘浚山。東蒙古切吉臺吉從子青把都據(jù)有此地,他與青海永邵卜等遙相呼應(yīng),此進彼退,此退彼進,使明軍疲于奔波,勞而無獲。田樂與諸將商議,認為“青酋即克,則得專力于青海,而永酋可擒也”。于是兵分4路,于萬歷二十三年五月四日潛師進襲甘浚山,消除了明軍對付西海諸部的后顧之患。九月九日,適逢重陽,永邵卜認為明軍必不設(shè)防,便揮師進兵西寧南川。明軍由監(jiān)收通判龍膺策劃,以兵備副使劉敏寬為主帥,由參將達云率西寧漢、土、蕃部隊設(shè)伏于南川捏爾朵峽(今湟中縣上新莊南)左右,待永邵卜千余騎進入峽內(nèi),伏兵四起,大敗蒙古兵。此為南川大捷。此役后永邵卜不甘失敗,又糾合火落赤、真相、瓦刺它卜囊諸部,于十月十三日由湟源一帶進兵西寧南川。田樂聽取龍膺等人建議,采取誘敵深入的辦法,誘使蒙古軍進入西川康纏溝(今湟中縣康城寨一帶)。二十二日,由主將達云指揮,對蒙古軍形成包圍之勢,明軍四面齊攻,至次日蒙古軍大潰,永邵卜、瓦刺它卜囊等部連夜徙帳于鹽池以西,火落赤渡黃河向南而去,康纏大捷宣告結(jié)束。甘山、南川、康纏3役使西海蒙古迭遭重創(chuàng),其在青海的勢力從此衰落,河湟地區(qū)所謂“海寇之患”被徹底肅清。
【本文資源來源:紀錄片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