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元價位最佳成績單,雅迪歐逸48V15Ah款:配置給足,價格真香
騎上心愛的小電驢
冬季一過,小電驢勢必又回到短距離的首選出行方式。電動自行車自從有了新國標后,確實在選擇上變得更加局限,當然合規(guī)不被JC叔叔叫停才是合法好公民。

折疊、類電摩、中大型等各種尺寸均為新國標,上的是電動自行車牌照,價格和體驗差異極大。五千以上絕大部分車型都卡著新國標上限,外形確實炫酷,但偏重偏大的特性并不適合女生使用,特別有帶娃需求,更是要考慮自身可駕控的余量。
傳統(tǒng)電瓶車車企在這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不論在價格還是型號選擇方面,基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選擇。只不過傳統(tǒng)車企思維轉型較慢,這兩年才推出一些顏值在線的車型。
那么說回需求,這次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
顏值——精致、小巧;
預算——吃緊,能省則省;
品牌——最好是知名品牌,售后安心;
車型——車身身板不能太弱,不能太大太重、不能太高;

綜上需求,我看了一圈發(fā)現(xiàn)雅迪歐逸48V15Ah比較符合。
現(xiàn)在雅迪車型換代,早沒有老舊的氣息;
新版48V15Ah對成本最高的電池下手,與12Ah鉛酸電池版并沒有拉開很大的價格差距;
雅迪啥品牌,我都不多說了;
車型大小介于迷你車和全包裹車型之間,兼顧了安全和功能;

如果要我說歐逸48V15Ah真香的點在哪里,我肯定要說配件已經武裝到牙齒了。我們都知道電池是購車大頭,但如果僅以周邊幾公里為活動半徑,小容量省錢的同時去買些配件才是真的香。可惜,雅迪這次新版上沒有給這個機會,前兜、后座、后靠、后視鏡全部都齊活了,這妥妥的家庭專享版本么。
歐逸畢竟是經典型號,坐墊高度710mm,身高150~160cm的女生騎停不用墊腳。整車夠輕,車重40kg,加上電池差不多48kg,轉向、側傾不會帶來的重量負擔。

另外為了迎合更多年輕用戶,這次48V15Ah配色一下多了許多,特別是新增了清新風的伊貝紫和復古風的三分色,在外觀上更貼合女性。不過我是家庭混用,選白色更加中性一點,至于真實顏色效果和貼紙風格最好找客服問清楚。
相比全包裹車型,歐逸車身可以做大面積改色、噴繪。甚至結合配色,將后座加兩個側包完成一系列個性化小改,張揚出年輕活力的時尚個性。
四項舒適


由于更接近女式自行車尺寸,車把采用U型設計,握持感更符合日常騎行習慣。前兜不隨龍頭方向,轉向輕便,整體視野無遮擋。


前包圍為開放式設計,這樣可以留給踏板更充裕的活動空間,對于放下大件物品應個急還是很有幫助的。踏板整體有防滑條紋,前端做了加寬凸起處理,看似小小的細節(jié),都可以讓用戶在騎行時雙腿伸長擺放可以更加自然舒適。

鞍座面積大,沒有人體工學式的凹凸處理,而是直接在材料上下足功夫。這種高密度發(fā)泡海綿對于承托性很有幫助,接觸面比較軟,因為騎行距離一般不超過3km,所以還沒有感覺到勞累的感覺。


如果是不同價位車型最直觀的感受,我想避震一定是首當其沖。歐逸采用前后雙液壓減震設計,減震行程足夠長,車子通過性自然不必多說。城市里基本沒有什么爛路,所以主要應付細碎顛簸路面。
四項便利


歐逸48V15Ah并沒有因為售價原因,對便利性方面上偷偷縮水。2把實體鑰匙+2把無線鑰匙均為標配,并且無線鑰匙支持無鑰匙啟動等一系列無線操作,大大提高便利性。平時充電直接在地庫充,所以實體鑰匙(開坐墊倉)基本也就用不到了。


千元級別車不配掛鉤,或者質量差是常態(tài)。日常掛鉤使用頻次遠大于前兜,所以歐逸這掛鉤牢固程度非常堅固,這點要給好評。



前車兜出廠就自帶好了,無需安裝。親測稱重不是問題,高度可能會成為問題,作為買菜車那點稱重量是綽綽有余的。至于要放充電器在前兜里鎖著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再去配一把鎖掛前面,實在是太影響顏值了。



現(xiàn)在絕大部分車型都要在帶人套件上賺一筆,或許這就是行業(yè)規(guī)則吧。雅迪知道這款小電池迎合的就是三公里生活圈內居家、帶娃、買菜的日常需求,所以直接默認標配了后座來增加型號競爭力。我安裝后座時看了內部鋼管結構,挺粗的,搭載一個成人也無壓力。不過騎車帶成年人有違規(guī)風險,這也側面證明了歐逸具備攜帶12歲以內任意體重兒童的能力。
四項安全

之前有看過有人吐槽僅有側邊支撐的設定,我自己使用覺得還可以。原因有兩個,歐逸的支撐跨度比一般車型更大,車身傾斜嚴重,一開始我還以為快要倒了,實際使用下來非常穩(wěn)當(這角度完全不怕大風刮)。無需雙撐,比較符合小車的設定,就是為了隨用隨停的特點,更考慮方便性。另外也可能考慮新國標重量限制因素,至于歐逸在單側邊支撐,我覺得是完全夠用的。

朝陽輪胎老面孔了,歐逸用的是大力神系列的加強形真空胎,型號為14x2.50/H-972M。這款很容易可在朝陽官方店內買到,雙胎打完折一百多,后期更換成本不高。這胎特點在于低滾阻和耐磨性,排水溝挺深,屬于日常兼顧款,應付25碼的極速妥妥夠了。


剎車是購車中另一項大頭,想要在各項都顧全的前提下還配備碟剎,可能性不大。于是歐逸在前后鼓剎的基礎上,增強了后鼓剎直徑,達到110。按理來說碟剎具有很高的性能,但如果日常以低速、短途的需求,碟剎未必可以發(fā)揮出最佳效果,變相增加后續(xù)使用成本(更換、變銹等),此時鼓剎才是合理分配。


顏值早已不是高價車的代名詞,性能不俗的前大燈同樣可以出現(xiàn)在基礎款車型上。歐逸大眼環(huán)形LED燈的做工和效果都超越同級別,只不過功能調節(jié)少了點,并且不支持關閉日間行車燈(后置同樣)。

大燈照明范圍不可調節(jié),隨龍頭角度擺動,照明大概位于前方3-5米的扇形區(qū)域,在高透鏡下亮度清晰明亮。
其他亮點


除了大燈與傳統(tǒng)電瓶車拉開顏值差距,數(shù)碼儀表進一步提升質感。開機時動畫特效讓騎行儀式感滿滿,頁面顯示內容分為三塊:時速、電量、總里程數(shù),其余均為狀態(tài)指示燈。數(shù)碼儀表背景比較黑,進而實現(xiàn)了類似全面屏的效果,我分別在陽光暴曬下和夜間進行實測,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反光并不明顯,背景底子也看不見邊框,夜間看起來倒也不刺眼。



歐逸48V15Ah鋰電池與24Ah版(100公里版本)采用相同多項BMS管控技術,兩者的價格差異僅在容量和續(xù)航做了分割?,F(xiàn)在大多新國標電車貴就貴在鋰電池上面,畢竟鋰電芯的長壽命、低衰減、可提拎等特性是鉛酸電池所不具備的。我沒有拎過24Ah版,從電芯密度來說15Ah肯定要更輕,這對于部分要提回家充電的女生用戶來說是個實打實的減負工作。
實測與點評


買基礎款車型最擔心的就是閹割問題,歐逸48V15Ah符合我對于動力方面的預期,與48V24Ah同樣為350瓦電機。初始段不竄頭,動力輸出線性柔和,到了25碼極速時有輕微的動力釋放,可見動力表現(xiàn)還有一些余量。我實測大多數(shù)的爬坡都不是問題,除了45度的地庫上來需要下車。
至于緩震表現(xiàn),有前后避震的車就是不一樣。歐逸沒有將避震調得太軟,地面路況信息反饋都比較直接,在碎石路基本沒什么不適的顛簸,實際減震表現(xiàn)并不輸翻一倍售價的高端車型。


目前歐逸已經有三種電池容量版本,看過對比圖發(fā)現(xiàn)48V15Ah完全不輸頂配版。廠商給出的購買建議就是以單次10km出行距離為界線,而我家使用歐逸騎行的生活半徑在3km左右,遠遠小于官方建議。很顯然48V15Ah的折中方案非常香:沒選擇12Ah鉛酸版,享有高階鋰電車的硬件配置;在相似的預算下,減少充電次數(shù),續(xù)航也有基本保障。
講了這么多,可以發(fā)現(xiàn)電動自行車大廠們卷得差不多,歐逸48V15Ah只是找準了一個切入點,覆蓋2000元的價格區(qū)間,有點戰(zhàn)略布局的意思。作為一款看似簡單,卻又能發(fā)現(xiàn)許多的不平庸,歐逸48V15Ah滿足了女性用戶中短途居家出行的通勤剛需。說到底,歐逸48V15Ah也并非適合所有人,價格、配置,再到最后的續(xù)航,找準自己的需求才能成為一款只屬于且適合自己的最佳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