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i】微觀宇宙

據(jù)太空衛(wèi)星的觀測,大量類星團的物質(zhì)朝向銀河系獵戶座旋臂方向奔來,他們有著恒星級的質(zhì)量,卻處于一種相對縹緲而無實體的存在。正是這些不速之客,持續(xù)給整個旋臂帶來同一方向的加速度。太陽,在朝那個方向偏移;地球,也在運行軌道上產(chǎn)生了微小的偏離。
周雨微教授,是我的學姐,我平時更喜歡只稱她名字,雨微。我和她在這里負責量子物理的研究,日復一日做著相似的微觀粒子運動的觀測和理論歸納。令我疑惑的是,國際安全協(xié)會竟然找上我們的實驗室的門了。要說理論研究,我們已經(jīng)快一整年沒發(fā)過一篇文章了;要說應用層面,我們研究的粒子運動對于從遠方飛來的星團來說別說是湮滅了,哪怕是驅(qū)逐都做不到,真的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guān)系。我和地球上大部分的人一樣,根本不在乎;這星團要真的將地球毀滅也是宇宙尺度的時間的事情,至少與我們這代人沒什么干系。
令我更疑惑的是,雨微竟然接受了這份任務。我對雨微的認知是,她是個實干派,也僅僅熱衷于物理研究方面的實干,對于商業(yè)、政治,乃至人類文明等等工作以外的事情通通毫不關(guān)心,別說是地球毀滅了,哪怕是宇宙塌縮、世界重啟都不會暫停她現(xiàn)有的理論研究。冥冥中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次與我們理論研究十分相關(guān)的事情,不然我真沒見過她對分外的事情這么熱情。
可是無論如何聯(lián)系,我都無法將我們的研究和星團聯(lián)系起來。我和雨微的研究主要涉及物質(zhì)的組成。現(xiàn)代物理已經(jīng)證明了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而原子里又包含了質(zhì)子、中子、電子等更小的粒子,接著更小的就是夸克了。以現(xiàn)代技術(shù),很難搞明白比夸克小的東西是什么了,而研究夸克的構(gòu)成更是天方夜譚。盡管如此,我們已經(jīng)研究夸克等微??烊炅?,前兩年我們還能在夸克的運動軌跡上做做文章,而自從一年前我們將重心放在比夸克還小的構(gòu)成上,進度便一籌莫展。試驗室最高倍的顯微鏡看夸克也只能看到一團迷霧。我曾經(jīng)向雨微提到過修改研究方向的問題,但每次都會收到冰冷冷的回答:“等等,再等等……”漸漸地我累了。對于實驗室的事情,我已經(jīng)三個多月沒有插手了,那都是雨微在負責,我這段時間大約是打雜度過的。
和協(xié)會成員的座談會將要在五分鐘后開始了,我看到雨微拿著一大沓講義走向這些前來訪問的官員,我也匆匆走進了會場。
“這可能顛覆了現(xiàn)有的物理學認知,可是無數(shù)的理論研究表明,宇觀和微觀是相連結(jié)的。如果我們把實體的大小比作數(shù)軸上的點的話,這個數(shù)軸是一個閉環(huán),是諾比烏斯環(huán)一樣無窮無盡的存在。”雨微向前來開會的協(xié)會成員解釋道。
“這是個假設(shè)嗎?這個假設(shè)也太大膽了!”我驚愕了。轉(zhuǎn)過頭,我望著演講臺邊上黑板上積分符號右上角的無窮大符號陷入沉思。
“所謂的大與小并不是絕對的存在,就像東與西一樣,都是相對而言的。譬如現(xiàn)在的你,站在那棟樓的西邊?!庇晡⒅赶虼巴獾牧硪蛔邩?,“從現(xiàn)在起,你日夜不停地往西走,你會跨越歐亞大陸、大西洋,越過美洲大陸和太平洋,最終走到這棟樓的東邊。相似地,假如你將自己的身體不斷地縮小,你將成為這個世界中的巨人!”看著仍然迷惑的與會者,雨微娓娓地接著講。
我大概明白了,假如這個假設(shè)是成立的,那么人類可以通過不斷縮小自己,成為小世界中與宇宙尺度一樣物體。可是,我們進入的微觀宇宙與我們的世界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即使成為了另外一個宇宙的巨人,我仍然無法實現(xiàn)對我們現(xiàn)在所在宇宙的毫厘變更。更何況,那個宇宙是我們所在世界的真子集,是那么渺小的存在。
“我們可以派一個人,通過這條微妙的微觀和宇觀的通道,去和星團抗衡?!庇晡⒄f完這句話,全場爆發(fā)了雷鳴般的掌聲。與會者紛紛上臺和雨微握手,稱贊她思維的超前性、計劃的完備性。一位身著黑色西服,帶著墨鏡的男士走上前臺,向雨微伸出手掌欲握手,說道:“雖然這很冒險,我也對人類現(xiàn)今對量子世界的有限理解并不抱樂觀態(tài)度,但我是相信你的,你是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生態(tài)圈能幸存下來的唯一可能了。到時候,我們的后代會替我們慶賀這仍然繁榮的一切。”雨微并沒有伸出手來,她冷冷地回復:“相比拯救地球,這個理論的被證實才是更值得慶賀的。”與會者四五成群地低聲討論幾句,然后便紛紛離場了。坐在前排角落里的我反而感到了莫名其妙,仿佛我才是那個門外漢。我了解過雨微和國際安全協(xié)會早有接觸,關(guān)于這件事肯定也溝通了很久,可是我沒想到所有人都對這個所謂的計劃如此自信,仿佛這次座談會僅僅是一個過場,一個計劃實施的開幕式。
我知道了,雨微在等,她一直在等這樣的一個機會。

“看到這些微觀粒子了嗎?當我們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我們將在其中看到我們的世界,甚至可以看到在這里交談的我們?!碑斘一氐綄嶒炇?,雨微走過來讓我看看顯微鏡下的一切,仿佛知道我的疑惑。顯微鏡的最大倍率下我看到的仍是那一團迷霧,這真的是我們的世界嗎?有時候我懷疑雨微是否有著超乎人類的視覺和感知。
“我不明白,如果放大后的這個原子里是我們的世界,那旁邊的原子里又是什么?”我問道。
“也是我們的世界?!庇晡⑽⑿χf,“你了解集合論吧。在涉及測度的實分析中,兩個基數(shù)相同的空間是存在完全一一映射的。這個空間里的點和我們空間里的點都是可數(shù)集,無論從物理學還是數(shù)學上說,這都是自洽且合理的。這個空間和我們的空間完全一樣,不,這就是我們的空間?!?/p>
我拼命地回憶起大學時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卻只能回憶起一點點眉目。不過我堅信雨微是對的,如果世界不是這樣環(huán)狀的存在,我真的很難想象比渺小還渺小,比巨大還巨大的東西是什么;他們像無限包裹的俄羅斯套娃一樣,渺小的事物永遠無法突破外層的壁壘與巨大的事物抗衡——那樣的世界,太固化和可怖了。
“這樣的理論的被證實是人類歷史上除了相對論之外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了?!庇晡⒄f著,肉眼可見的微笑洋溢在她的臉上。“可惜到時候我應該已經(jīng)在另一個尺度下了?!敝v到這里,她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既欣慰又失落的表情?!暗共皇橇裟钸@個世界,只是……”
我知道雨微迫切地想要證實微觀宇宙理論的心理,我更明白她的失落是因為當她離開后,她再也不能在這個實驗室里繼續(xù)工作了,也不能講這些理論和證明整理成論文而發(fā)表了。在我眼中,雨微對待一切事物都是絕對的理性;而這次,我反而看到當問題的錨頭落在自己身上她那飄忽不定的顧慮和擔憂。
雨微掀開實驗臺上儀器上蓋住的遮塵布,那是一臺球狀的靜電儀,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由一層一層的外殼包裹而成的,每層的內(nèi)外兩層是由不同的材質(zhì)組成的,一面是完全可導的重金屬,而另一面則是在不同環(huán)境下可以變化電導率的半導體構(gòu)成的。外殼并非彼此焊死的,反而是輕飄飄的彼此依附,仿佛輕輕一碰便會四分五裂,只剩下最中央的核心砰然墜地。“這是一臺電導儀,是微觀宇宙的入口。是這幾個月我夜以繼日地造出來的?!庇晡⒄f,語氣中并沒有對工作摸魚的指責,反而滿是欣喜。
“夸克看起來像一卷毛線球,原子看起來像一顆實心球,恒星一看就是一個球體,甚至是質(zhì)量稀疏的星云也像一團橢球。棱角分明、分枝分杈的物體只有在我們這個尺度上能較為安穩(wěn)的存在。而要進入微觀世界,或者說宇觀世界,這兩者倒沒必要區(qū)分了,人類得成為一個球?!庇晡⒀a充道。
“可是人類不是球形啊?!蔽艺f道。
“人類不是,人類依附自己由原子組成的軀體也無法進入如此微小的世界,但我們大腦提取的腦電波可以,它可以說是人類所有可靠而有用的精神依托,也是唯一的精神依托。”雨微頓了頓,“將把自己的思想組成的腦電波通過電腦提取出來,注入這臺電導儀中。隨著一層層外殼的掉落,我的腦電波會逐步進入儀器的最中心,那是一群被捕獲的基態(tài)碳原子,每個里面有電子、6個質(zhì)子和6個中子,再往里就是夸克。我的腦電波帶來的能量應該會將它們激活,四處飛迸然后僥幸找到在微觀宇宙中我們地球的位置映射。在這之后,用電波的能量——另一個尺度下星云級的能量挪動星團移動。”
“這不是賭嗎?”我的內(nèi)心如是想道。在微觀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映射,等價于在整個宇宙中找到地球,這簡直比在大海中找到一只浮游生物更不可能。
雨微講完便離開了,我知道她還有很多工作待完成,我也不忍去打擾她。我開始反思過去幾個月,乃至從進入這間實驗室開始便從來沒有認真做過什么研究。曾經(jīng)的高校畢業(yè)生如今反而淪落到荒廢度日,真是可悲可嘆,反而是雨微一直提攜我、幫助我,也從未埋怨過我一分。相比仍然留在世界上,我更愿意離開。我并沒有拯救世界的高遠理想,也沒做過什么英雄夢,但我不希望雨微離開她最愛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當靜電儀完全四分五裂之后,就如同被打開蓋子的瓶子里的空氣一樣難以被收回入瓶子之中一樣,腦電波也再也難以被收集回肉體之中了;而移動星團更是會耗盡腦電波最后一絲能量——這對我來說并無所謂,而對雨微而言則是永久的別離。
我決定了,我要代替雨微進入微觀宇宙,無論我成功拯救世界與否,我至少可以為雨微的未來工作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幫助。

“少發(fā)些無用電信號,保留更多的能量‘活’下去!”雨微發(fā)現(xiàn)了我,用電磁波的方式向我傳輸了文本信號,而那種文本信號在我的感知下完全轉(zhuǎn)化為了慣性思維下的聽覺,而四周環(huán)境的電磁波則是轉(zhuǎn)化為了慣性思維下的視覺。我接收不到雨微的情感信息,不知道她是否對我產(chǎn)生了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但即使有也無所謂了?!案惺艿搅藛??你的速度已經(jīng)接近高能加速器中粒子的速度了!”雨微緊接著向我“說”。
我感受不到,我的人類感知在逐漸減弱,情感等在機體下被環(huán)境不斷產(chǎn)生反饋的電信號在此刻失去肉體的情形下卻產(chǎn)生了某種“用進廢退”的變化,我拼命地不想遺忘關(guān)于哲學思想、物理理論的一切,而它們在我飛速運動的過程之中轉(zhuǎn)化為更適合“運動”的方向信號。我是誰?我完全忘了,我感覺我就是我。
我絲毫沒感覺到我速度的變換,盡管我知道肯定其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我肯定我發(fā)生著能量的損耗,而更小的環(huán)境下我需要的能量是更少的,因此我可以并無怠意地朝著更小的微觀宇宙縮小我的腦電波范圍。僅僅聽到慣性思維中的聲音從沉悶偶然變成了尖銳。而這個過程又是如此的過渡自然,仿佛被堵住的水龍頭猛地被沖開一樣,然后水流速度從一瀑而下變?yōu)殇镐讣毩鳌N乙呀?jīng)無法分辨我周圍是微粒還是恒星了,他們做著和我相似速度的圓周運動。我此刻是蟻人,也是巨人。
那些四處運動的巨大物體應該便是那些被捕獲的碳原子了,曾經(jīng)它們那么渺小,而如今卻成了這般龐然大物。當我將部分電磁波注入其中時,他便如同脫韁的野馬般四處飛奔。我的腦電波被分散在了許多不同的碳原子之中,緊接著進入夸克之中,而每個碳原子,以及內(nèi)部的夸克朝著不同的方向運動著。我如同被無數(shù)匹馬分成若干部分,分布式地存貯在不同載體之中。這種感覺十分微妙,感覺只有一個我,又似乎有無數(shù)個我。
我試圖向雨微發(fā)送電信號信息,朝著我來的方向和我可以感知的地球的方向。從我走來的方向看,我的能量已經(jīng)驟減到完全無法識別的尺度之下了,而從我所在微觀宇宙的獵戶座旋臂方向而言,我是一個具有操縱“宇宙閃爍”般能力的巨人。我深知我來的方向的雨微已經(jīng)無法接收到渺小的我的一切信息,可我希望微觀宇宙中的另一個,不,是同一個雨微能夠“看到”巨大的我。
就在此時,一部分的我似乎發(fā)現(xiàn)了獵戶座旋臂的位置,并通過螺旋式運動停靠在其附近。我通過電刺激產(chǎn)生的推力推動著周圍的物質(zhì)——仿佛在扭動著我的軀干——將周圍所存在的一切,曾經(jīng)是原子、分子甚至夸克或者更小的粒子,如今已然達到恒星級尺度的每個巨星調(diào)整到保證宇宙間每個天體,也包括我所帶來的電磁波推力、宇宙中原有的電磁波推力不受某一方向的引力而產(chǎn)生巨大偏斜的位置。
此時大片的星團似乎是一個整體。我望著它,它仿佛是有生命的存在,在朝我揮手問好。它也和我一樣是人類的化身嗎?它來到這個微觀宇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要聽到它的回答,可是卻什么都聽不到,我甚至接收不到任何信號,宇宙萬物都在緘默中保持著亙古不變的運行規(guī)律。我想我也早已不是生命的存在,我現(xiàn)在的所思所想或者僅僅是曾經(jīng)思維慣性的最后殘余。我無法辨認我是誰,我的身體已然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融入到浩瀚而無邊界的微觀宇宙之中,我們的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