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碧學習實驗Ep2】50天學習挑戰(zhàn)day2:學習打卡+自學必知六宗“罪”

2019/4/12,day2(超過上限數(shù),補發(fā)第二天內(nèi)容。)
打卡簽到晚來了點,因為存好的文章忽然找不到了,所以要重新寫了。于是晚發(fā)了一天,晚上會發(fā)今天的內(nèi)容。
先照例做學習匯報:
?進度?
《微觀經(jīng)濟學十八講》:6~9頁
《普通心理學》:18~30頁
《法理學》:10~23頁
《微積分學教程》:9~24頁?
遇到的問題
問題是,拖延癥犯了,不太想寫日結(jié)。
反思
可能是這兩天寫文章,篇幅過大,耗費時間過多,休息不夠造成的。
明日計劃
閱讀次序,頁數(shù),及時間分配——?
《微積分學教程》:25~53頁,把例題整理到本子上。不計時,見縫插針。
《微觀經(jīng)濟學十八講》:10~11頁,同時復習書上所有的概念定義公理例題。(25分鐘。不含整理題目時間。)
《法理學》:23~34頁。(25分鐘。)
《普通心理學》:30~45頁。(20分鐘。)
改進舉措:控制每天文章的長度。盡可能提前寫文章,節(jié)約時間,保持體力!
今天按計劃來聊聊自學常見的幾大誤區(qū):

虎頭蛇尾——往往第一天學習興高采烈,沒學多久就因為難度,積累度,乃至最簡單的沒有耐心而丟一邊了,所以老碧就有好多書都翻了一部分就沒有再看了,別看我看起來看過很多書的樣子,因為我確實看過很多書,但是,也就是看過而已,沒有看多少,大多數(shù)書都淪為了我心血來潮查資料的工具書了;
舍本逐末——因為一兩個細節(jié)的卡住而無法繼續(xù)看下去,尤其常見于和老碧一樣的強迫癥晚期患者,一個小問題沒搞定,或者一兩句話沒捋順,就能卡幾個月,結(jié)果好不容易這里想明白了可以繼續(xù)了,且慢!這前面說的啥來著,我忘了,沒辦法,又得從零開始重復建設(shè),于是導致的結(jié)果依然是,虎頭蛇尾;
急功近利——不知道有多少少年和當年的老碧一樣,天天上網(wǎng)搜索各路大神的學習計劃,什么”一個月刷完七本專業(yè)書逆襲名牌大學“,又什么”學渣每天五十道高數(shù)題考研數(shù)學145分的“,看得人新潮澎湃,恨不得馬上就去全都試一試,然而實際上,這些看起來無比誘人的標題,計劃,真正拿來用了,往往就會陷入這個循環(huán)”這道題不會讓我想想“”哎呀,這講得什么嘛,看得我頭大“”哎呀,不行了,頭好疼,好困,我先睡一會“,睡好醒來發(fā)現(xiàn)”我去,這就一天過去了,我還啥都沒學會呢“,聽起來仿佛很荒謬,不過盲目跟進那些”誘人“的計劃,結(jié)果不外乎如此,最終堅持了一個星期,自信心被全方位瓦解,于是,那些標題都可以改寫成一個名字《史上最完美學習計劃:七天從入門到放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迷信權(quán)威——這個和上一個問題類似,大概是坊間總會有一些”大神“寫的學習經(jīng)驗文,教材評點文,笑話!這種幾十本教材做橫向比較的,不是學科內(nèi)尖子中的尖子來做,難道會是一共沒看過幾本書的老碧來做嗎?這些”大神“往往會點評哪門學科最難最簡單,哪本教材最難最簡單,然后文章的讀者,如老碧我,就天真的相信,“大神”說的簡單是真的簡單了,便買來“最簡單”的教材一瞅,傻眼了,最簡單的教材都這么難,不學了不學了;
輕視背誦——這個多見于理科的自學過程中,這么多年來,聽多了的一個說法便是“文科要多記憶,理科更在乎理解”,于是許多單純的小朋友便天真地認為,“理科就不需要背誦,看懂了就好”,然后便陷入了,看書都能看懂做題一題不會的怪圈;
貪多求快——出現(xiàn)在剛剛摸到一點自學門路的同學中,學習的效率一開始起飛,便急不可耐地吞下一大堆教材,造成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基礎(chǔ)不扎實,可能書看了五六本,還沒有人家扎扎實實學好一本書的學得好,比如老碧和老碧認識的一個姐姐的區(qū)別。

所以,這些誤區(qū)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們下一期來詳細分析成因和解決方法。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