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財產(chǎn)去哪了?林黛玉真的一無所有嗎?賈敏為什么嫁給林如海?

關(guān)于林家財產(chǎn),紅學(xué)界一直爭論不休,吵了幾百年,始終沒有定論,為什么?支持林家貧窮說的總感覺書里矛盾重重,但又拿不出來足夠的證據(jù)鏈自圓其說;支持林家富貴說的能基于表面事實,容易得到廣大讀者共鳴。今天筆者通過對大量書中原文進行解讀和剖析,一舉攻克這個世紀難題。
大部分人都認為林家五世為官,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又官至蘭臺寺大夫,又是欽點為巡鹽御史,肯定積累了不少資產(chǎn)。甚至結(jié)合賈璉說的 “這會子再發(fā)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猜想賈璉在林如海入葬后將林家的錢并入了賈家,足有二三百萬之巨,可能用作大觀園建造之費用。乍聽之下,入情入理,但還是主觀臆測,沒有真憑實據(jù)或直接暗示性證據(jù)。認為普天之下皆是貪官污吏,官越大就越有錢,官職越肥越有錢,這不是科學(xué)研究《紅樓夢》的行為,因為這世上也有像秦業(yè)(秦可卿的養(yǎng)父)、海瑞一樣的清官,兩袖清風(fēng),林家可能并不富貴,證據(jù)如下:
前世宿命意思是前世中的生活點滴,鑄成今世命中必有此一劫,體現(xiàn)了因決定果,前生決定后世的佛法理念,參透前世宿命能知曉人物的歷史傳承關(guān)系,是解析林黛玉一生命運的關(guān)鍵線索。
第一回,“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fù)得雨露滋養(yǎng), 遂得脫卻草胎木質(zhì),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林黛玉前世絳珠仙草遂得人形后“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寓意今生林黛玉也是一個孤苦伶仃、凄風(fēng)苦雨的人物形象,決定了她的命運,就很難符合大家閨秀的這一身份。
第二回,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xué)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xué)生侍湯奉藥,守喪盡哀,(賈雨村)遂又將辭館別圖。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讀書,故又將他留下。
第三回,次日,面謀之如海。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蹦桥畬W(xué)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wù)去。
賈敏是金陵四大家族賈家賈母的小女兒,最為疼愛,但她的死亡葬禮卻僅四個字“一疾而終”,林如海葬禮僅八個字“葬入祖墳了,諸事停妥”,給人一種特別冷清、凄涼的感覺,與秦可聊的超級隆重、奢侈的葬禮形成鮮明的反差,沒人覺得奇怪嗎?根據(jù)“那女學(xué)生黛玉,身體方愈”猜測賈母接黛玉進京離賈敏去世不久,也就是說賈母得到林如海書信賈敏去世消息后就立即派人接黛玉進京,一點都不給黛玉為母“守制”的時間,為什么?筆者猜測林如海為兒子、妻子的病情和葬禮,為黛玉的每日醫(yī)藥費開銷巨大,已經(jīng)入不敷出,憑著巡鹽御史的俸祿還能勉強東拼西湊維持生活罷了,賈母必須出手接黛玉進京。第一次猜測林家已衰落。
甲戌本:第三回章目:金陵城起復(fù)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
根據(jù)前兩章分析,此時林如海還健在,也未有明顯跡象表明林家衰落,談“收養(yǎng)“是不是過分了?是伏筆還是版本反復(fù)增刪出來的BUG?看不懂的文字,先放放,看完全文再回頭分析吧。
第三回,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就這么多)
第三回,黛玉只帶了兩個人來:一個是自幼奶娘王嬤嬤,一個是十歲的小丫頭,亦是自幼隨身的,名喚作雪雁。賈母見雪雁甚小,一團孩氣,王嬤嬤又極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將自己身邊的一個二等丫頭,名喚鸚哥者與了黛玉。
林黛玉辭父寫的極其簡略,沒提任何箱子、貴重物品或禮品。林黛玉僅帶了兩個老弱殘兵(預(yù)示著門庭衰落),一個極老,一個又極小,后文也極少出現(xiàn),根本照顧不好林黛玉,相比賈母賜的二等丫頭鸚哥(紫娟)頂多算個三等丫鬟,真是愧對林如海對黛玉“愛如珍寶”四個字,林黛玉是來探親的,不是奔著被賈府“收養(yǎng)“來著,沒有一點大家風(fēng)范。第二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五十四回,賈母的《掰謊記》說,“便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再結(jié)合林黛玉辦理完父親喪事回賈府時,也只是多帶回了幾本書,沒多一個仆人(始終沒提賈敏陪嫁過來的隨從丫鬟),筆者認為這段話明顯在影射林黛玉,強烈暗示其中有玄機,切不可被表象迷惑。
第三回,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此段描寫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心理活動,看見賈府“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像是一語雙關(guān):1:襯托賈府有錢、氣派大。2:讓黛玉感到震驚,相形見絀,雪雁頂多只能算四等丫鬟了。最后一句“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是更明顯的一語雙關(guān):1:表明黛玉處世極其謹慎,怕壞了規(guī)矩。2:像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丫頭的心理話,突出后者。假設(shè)賈府收養(yǎng)一個貧民丫頭,其心理活動亦不過如此。第三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十二回,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卻為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賈母聽了,未免又加憂悶,只得忙忙的打點黛玉起身。于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應(yīng)土儀盤纏,不消煩說,自然要妥貼。作速擇了日期,賈璉與林黛玉辭別了賈母等。
1:林如海知道自己病重將逝,如此至關(guān)重要之際,為啥是“寄”書信給賈府?而不是派仆人“送“書信給賈府?再接黛玉回去豈不是兩全其美?要知道寄信走的是官方渠道,速度相對較慢且沒有保障,萬一……。
2:此處一個細節(jié),未提及黛玉帶來的兩個仆人雪雁和奶娘,作者應(yīng)該是有意突顯黛玉的孤苦伶仃形象。
3:這件事只有賈母在安排,從“定“字上看出賈璉本都不想去,是被逼的,其他人似乎對林如海都漠不關(guān)心。
這段話模棱兩可的意思特多,總感覺在隱藏什么,要是一個窮親戚亦不如此。第四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十四回,昭兒道:“二爺打發(fā)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二爺打發(fā)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示下,還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帶幾件去?!?……(鳳姐)連夜打點大毛衣服,和平兒親自檢點包裹,再細細追想所需何物,一并包藏交付昭兒。
此處未描寫賈母的有任何安排指示,也未描寫賈府另派人去蘇州(林如海老家)清算財產(chǎn),應(yīng)該是昭兒一個人來一個人回去的。從第十二回“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推斷出賈璉在揚州(林如海工作的地方)幫助林家已將近一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辛苦費”哪去了?區(qū)區(qū)幾件衣服為啥要昭兒跑來跑去?林家掏幾個銀子犒勞下賈璉是不是應(yīng)該的?賈璉若侵吞了林家的財產(chǎn)還怕買不起幾件衣服?筆者認為林黛玉為林如海治病花費了大量的銀子,掏空了家底,此刻的林家已經(jīng)出不起足夠的銀子給賈璉買件像樣的衣服了。“再細細追想所需何物(不是何人?。?/strong>”用詞相當?shù)妹睿c林如海送林黛玉去賈府時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五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十六回,寶玉心中品度黛玉,越發(fā)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又將些紙筆等物分送寶釵、迎春、寶玉等人。寶玉又將北靜王所贈鹡鸰香串珍重取出來,轉(zhuǎn)贈黛玉。黛玉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彼鞌S而不取。寶玉只得收回,暫且無話。
1:林如海葬入祖墳,清點林家之后,黛玉回賈府時,若仍是“鐘鼎之家”,為啥沒有丫鬟跟隨小姐的?給賈敏陪嫁過來的丫鬟去哪了?為啥文中只字未提一兩件貴重之物?為啥沒有林如海的遺物?甚至連祖宗牌位也沒提,林(黛玉)之“孝“在哪?
2:黛玉剛從蘇州回來,寶玉心中品黛玉越發(fā)出落的超逸了,筆者認為這是妙筆,一語多關(guān)。第一層表達寶玉對黛玉的思念之情,好久不見覺得林妹妹更漂亮了。第二層寫黛玉已經(jīng)和林家做了了結(jié),之前是“借“了林家的身世(貌似一個林家大小姐),現(xiàn)在已經(jīng)”還“了,僅留下一個“身份證”(不繼承林家財產(chǎn)和地位),有種無債一身輕的感覺,是安逸的意思。第三層按道家理念,黛玉經(jīng)此人生大劫,突破人間界的桎梏,解封了“絳珠仙子”轉(zhuǎn)世的一面,是超凡脫俗的意思。
3:黛玉剛從蘇州回來,對寶玉說的第一句話“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像是一語雙關(guān),另一層意思是說“我現(xiàn)在是絳珠仙子轉(zhuǎn)世,林家那點財產(chǎn)和地位我不要它”,原文銜接得相當妙。第六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四十五回,黛玉嘆道:“……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jīng)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瓫r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jīng)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jīng)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寶釵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摈煊竦溃骸澳闳绾伪任??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yīng)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根據(jù)這段內(nèi)容筆者推斷: 1:黛玉的吃穿用度跟他們家姑娘一樣,但黛玉從未典當過物品,經(jīng)濟全來自賈府發(fā)的月錢和賈母的額外零花錢。2:黛玉在賈府快十年,經(jīng)常熬藥吃藥治病,已經(jīng)惹的下人閑言碎語不滿了,天天吃人參養(yǎng)榮丸,就算有嫁妝錢也快吃沒了。黛玉說自己一無所就是事實真相,第七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第五十六回,寶玉笑道:“你又說白話。蘇州雖是原籍,因沒了姑父姑母,無人照看,才就了來的。明年回去找誰?可見是扯謊?!弊嚣N冷笑道:“我們姑娘來時,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雖有叔伯,不如親父母,故此接來住幾年。大了該出閣時,自然要送還林家的。終不成林家的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林家雖貧到?jīng)]飯吃,也是世代書宦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在親戚家,落人的恥笑。所以早則明年春天,遲則秋天。這里縱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來接的?!睂氂衤犃?,便如頭頂上響了一個焦雷一般。
站在上帝角度,我們知道該段是紫娟試探寶玉對黛玉的感情,主要目的是讓寶玉相信黛玉肯定要回蘇州,測試寶玉的反應(yīng)。所以正常情況下會列出大量真實情況,誘導(dǎo)對方陷入思維陷阱?!傲旨译m貧到?jīng)]飯吃”作為重大的關(guān)鍵要素,若為假,則會引起寶玉強烈的懷疑心理,極可能導(dǎo)致整個計劃泡湯,所以筆者認為這句就是實話,林家已經(jīng)從“鐘鼎之家”衰落到一無所有。第八次猜測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
認為林家有錢的推測是主要基于為官必貪為官必富的常理,并無場景、物件、衣著(賈母送的不算)等表述作為依據(jù),故稱之為主觀臆測并無真憑實據(jù),而本文通過多個章回事件,賈敏和林如海的葬禮、黛玉辭別父親事件、黛玉進賈府的心理活動和所帶隨從、林如海寄信事件、昭兒來回送衣服事件、黛玉葬父回賈府事件和燕窩事件來分析,更為客觀更有事實依據(jù),因此本文推斷賈林兩家貧富差距巨大,林家并非榮華富貴之族,毫無大家風(fēng)范,在林如海死后,林家已從鐘鼎之家完全衰落到一無所有。
回頭再看甲戌本第三回章目:金陵城起復(fù)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按此時林如海為妻兒子女花光了積蓄,已經(jīng)入不敷出,憑著巡鹽御史的俸祿還能勉強東拼西湊維持生活,只能將藥罐子林黛玉托付給賈家,說“收養(yǎng)”恰如其分,但第一次讀由于信息差的關(guān)系,太讓人震驚了,所以庚辰本改為“林黛玉拋父進京城”。

網(wǎng)上有不少人始終認為林家是“鐘鼎之家”,不可能淪落為一無所有,所以我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回答大部分讀者想問的問題。
問題一:林家不富,賈敏為什么會嫁給林如海?
答:第三回介紹林如海時年已四十,此時黛玉5歲,再根據(jù)《大清律例》規(guī)定:“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服,皆可行“,推斷出賈敏嫁給林如海約20年了。第十六回林如海去世,此時黛玉約12歲。綜上所述,推斷出林如海去世時距賈敏嫁給林如???0年了,是不是很驚人!古話說得好“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林家的衰敗可能就是賈府的前兆。賈家的衰敗,也就是寶玉經(jīng)歷的時間,也就短短15年左右。書中介紹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證明其人天資聰穎。三十年前,林如海16歲左右,學(xué)識過人風(fēng)華正茂,加上鐘鼎之家絕對可謂“前途無量”,賈林兩家夠得上門當戶對,賈敏嫁給林如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說賈母對子女婚姻態(tài)度是“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span>
問題二:巡鹽御史是個肥差呀,林如海的資產(chǎn)去哪了?
答:一個官職象征著權(quán)力和財富,但不等于財富。巡鹽御史是貪官眼中是肥差,但在清官眼中也只不過為朝廷效力而已。林如海若是貪官,《紅樓夢》豈不成了懺悔錄?
林如海假設(shè)在16歲跟賈敏結(jié)婚, 36歲時才有林黛玉,“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人參養(yǎng)榮丸),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y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7歲時誕下一子,39歲時三歲之子偏又死了,40歲出任巡鹽御史,41歲時“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xué)生(林黛玉)侍湯奉藥,守喪盡哀?!绷秩绾煊瘛皭廴缯鋵殹保藭r為妻子為子女看病求醫(yī)估計差不多傾家蕩產(chǎn)了,也許這才是林黛玉帶病拋父進京城的真正原因。林如海約47歲時,又積累了不少財產(chǎn),但“這年冬底林如海身染重疾“,到第二年“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中間間隔將近一年,林黛玉年幼時父親傾家蕩產(chǎn)給自己治病,現(xiàn)在林黛玉也會傾家蕩產(chǎn)給父親治病,林如海約7年的官場俸祿可能就這么沒的。
假設(shè)林如海還給黛玉留了些嫁妝,黛玉在賈府將近十年,吃穿用度皆是賈府所出,更兼每日吃人參養(yǎng)榮丸,就算有嫁妝錢也吃沒了,黛玉說自己“一無所有”就是事實真相。
問題三:林家是“鐘鼎之家”怎么解釋?
答:第二回,“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yè)經(jīng)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鐘鼎之家”指的是林氏家族,不是刻意指林如海這一代,筆者認同林家祖上有錢有地位的說法,筆者的觀點是林氏家族到了林如海這一代沒落的,30年前賈敏嫁給林如海時,林家風(fēng)光無限,是鐘鼎之家,但30年后,隨著林如海已葬入祖墳,這些都是過往云煙,風(fēng)光不在了。林家業(yè)經(jīng)五世,盛極而衰,真是應(yīng)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strong>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庇玫氖恰半m”和“卻”,而不是“且”,表明林家主要是文化人(不像貪官),不是有錢人,至于林家怎么衰落就看第二個問題。
問題四:林如海死后,林黛玉難道就繼承不了任何地位了嗎?
答:第八十回,迎春嫁給孫紹祖,遭到家庭暴力,哭回娘家,賈母也是無可奈何,為什么?因為這就是封建世俗禮教制度的力量!諺語有云:“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賈府勢力再大也無法與世俗禮教對抗。書中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后,黛玉就成了無父無母無兄弟的孤女,只有賈母罩著,此時說“收養(yǎng)”恰如其分,還哪有林家大小姐的樣子?還哪有地位可言?要不然也不會寫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的詩句來。
問題五:林黛玉帶回來的書籍,能值多少錢?
答:第十六回“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根本沒提過字畫,筆者認為這是過度解讀。
1:文中未提到黛玉帶的是什么書,如果是正經(jīng)書,當年賈雨村在葫蘆廟內(nèi)就能讀得起,值不了幾個錢。
2:那有沒有可能是精品書是藏書?可能性很少,因為沒有黛玉頗為喜歡的兩本書:《西廂記》和《牡丹亭》。在文中寶黛共讀過《西廂記》,黛玉還害羞地聽寶釵講過《牡丹亭》,說明黛玉平時不看這些雜書,所以大概率帶的都是些正經(jīng)書。
3:黛玉有這些書,會不會沒時間讀?寶黛共讀《西廂記》時就說過“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他們原是西方靈河岸上的神仙投胎轉(zhuǎn)世,“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不存在沒時間看書的情況,不然黛玉也成不了大觀園中最著名的詩人。
4:若林如海留下筆記或書畫真跡,按黛玉的性格免不了睹物思人,免不了傷心落淚,但文中也只字未提。
綜上所述,本文推斷黛玉帶回的只是平常書籍,值不了幾個錢。
問題六:感覺黛玉從不缺錢花,為什么?
答:第二十六回,“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給林姑娘送錢來,正分給他們的丫頭們呢”說明賈母還會每月給黛玉送錢分給丫頭們。第四十五回,黛玉嘆道:“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罢f明黛玉也從賈府中按小姐等級支取月例(零花錢)。另外在穿著上也得到賈母照顧,時常送些衣服啥的。但時間一長,“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說明打賞的錢已經(jīng)封不住他們的嘴了,只是矛盾還沒爆發(fā)出來。
問題七:黛玉的言談舉止不像小門小戶出身,為什么?
答:第三回,黛玉約6、7歲初進賈府,“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庇悬c小門小戶的樣子?!傲主煊褡栽跇s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林妹妹心較比干多一竅,機敏聰明,性格要強,看書能一目十行,學(xué)習(xí)能力特別強,人物故事很勵志。書中將寶黛童年的故事寫得很少,主要集中在大觀園里的故事,也就是黛玉約十一歲后的故事,所以很難看出來。
第五回,寶釵約14、15歲進賈府,“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span>
寶釵端方,則顯黛玉小心眼;寶釵行為豁達,則顯黛玉小氣。性格孤僻說的好聽點就是“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寶釵是真正的大家閨秀,黛玉則是小家碧玉。
問題八:林黛玉不是有隨行丫鬟和有伴讀丫鬟嗎?
答:丫鬟也是分等級的,有低級(三等)、普通(二等)和高級(一等)之別,就像現(xiàn)在的手機一樣,價格差距很大。賈府的“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黛玉心中甚是震驚,推斷黛玉攜帶的是四等丫鬟。隨身只帶了一個極老的奶娘,一個極小的丫鬟,后文也極少出現(xiàn),表明她們根本照顧不了黛玉,跟有沒有這些丫鬟一樣,還是賈母貼心給黛玉安排了個二等丫鬟鸚哥,后文稱紫娟,是黛玉最貼心的丫鬟,這是作者有意為之,目的是讓林黛玉與林家進行割舍,突出孤兒形象。伴讀丫鬟更比不上隨行丫鬟重要,極大概率也是下等丫鬟,若按“鐘鼎之家”的配置,絕對不會這么差。書中有個細節(jié),一直沒提賈敏陪嫁過來的丫鬟,也就回避了林黛玉諸多“敏”感的秘“密”。
問題九:黛玉有沒有把嫁妝放在賈母那里?
答:應(yīng)該沒有。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時,就隨行了一個極老的奶娘和一個極小的丫鬟,此時不太可能攜帶大量貴重物品。林黛玉將父親葬入祖墳后,第二次進賈府時,“黛玉又帶了許多書籍來,忙著打掃臥室,安插器具,又將些紙筆等物分送寶釵、迎春、寶玉等人。“沒有更多的描述,連祖宗牌位都沒提!黛玉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苯Y(jié)合林家已從鐘鼎之家逐漸衰落到一無所有的結(jié)論,明顯是一語雙關(guān),林家那點財產(chǎn)和地位我不要它。
退一步講林如海給黛玉還留了些私銀和嫁妝,黛玉在賈府將近十年,吃穿用度皆是賈府所出,更兼每日吃人參養(yǎng)榮丸,就算有嫁妝錢也吃沒了。
問題十:賈璉一句“這會子再發(fā)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 怎么理解?
答:書中沒有任何一處直接表明這三二百萬與賈府存在關(guān)系。昭兒回稟賈母時,賈母未作任何指示,也未描寫賈府另派人去蘇州清算資產(chǎn),昭兒是一個人來稟一個人回揚州的。林黛玉和賈璉回賈府時也是“晝夜兼程而進”,不似帶有大量物資財產(chǎn)。有若這三二百萬巨資出自林家,則更解釋不了上一節(jié)文章中前幾大猜測,也不符合林黛玉前世宿命中的因果關(guān)系。
更多資料請參考B站知名UP主小煮紅樓的視頻《林黛玉是富二代嗎?賈府貪了林家財產(chǎn)嗎?超硬核科普鹽政能賺多少~》
問題十一:進士賈雨村為什么能成為林黛玉的老師?
答:書中寫的很明白,林如海年已四十,升至蘭臺寺大夫,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但對黛玉卻是“欲(只不過想)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此時“雨村正值偶感風(fēng)寒,病在旅店,將一月光景方漸愈。一因身體勞倦,二因盤費不繼 , 也正欲尋個合式之處,暫且歇下。幸有兩個舊友,亦在此境居住,因聞得鹺政欲聘一西賓, 雨村便相托友力,謀了進去,且作安身之計。“賈雨村此時又是進士又是貶官文人,很不一般,竟教一個5歲小兒念書!表面上賈雨村明顯有攀附林如海之嫌,所以工資倒無所謂,后面也如賈雨村所愿,經(jīng)林如海攀上賈政謀得官職,算是計劃圓滿。筆者認為深層次上暗示學(xué)生林黛玉也不一般,傳承了老師賈雨村“假語存”的特性,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林身上有太多的秘密)。
若有幫助,請給個一鍵三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