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列王志·旅王古悼隅(其一)

此時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結局:
死亡已經(jīng)到來
但時光尚且久遠
道路依然漫長
?
自我身后,走向喪亂之世
自我身后,踏入炎燼之途
自我身后,墜入長戰(zhàn)之夜
自我身后,望見災歌之逐
自我身后,榮光已盡
自我身后,劫數(shù)萬古
往后來者,于此止步
——《武王天碑》
?
?
古悼隅,字心疆。
?
地有盡,天有窮,
心無疆,意無棱。
天地雖小欲馳騁,心意遼遠任縱橫。
揚帆輕舟去,風動邀同乘。
傀變二十八年,旅王古悼隅邁出他從未走出的宮院禁墻,踏著數(shù)千早已投靠諸位顧命大臣的禁軍堆砌的尸骨來到了帝都港口,駕著一艘小舟揚帆而去。帝都的掌權者們這才驚覺他們一直蔑稱為廢帝的少年暗中積蓄了多么巨大的力量,他離去的腳步后留下的是各勢力刺客殺手與私軍的混戰(zhàn),僅僅只是數(shù)個關鍵人物的策反便打破了王庭諸公脆弱的對峙平衡,演變?yōu)榱艘粓鍪Э氐幕鸩ⅰ9诺坑缇驮谶@片混亂中不知所蹤,自此歷史再無人尋找到他的蹤跡。而他們的混戰(zhàn),對帝座空位的爭奪也僅持續(xù)了三天。時為偏將軍的武王帶著不知從何處訓練的數(shù)萬軍隊殺入城中,開始了血腥的清洗鎮(zhèn)壓。而關于前任皇帝的大部分資料都在此過程中被銷毀,僅留下此篇,據(jù)悉為旅王出走前的即興隨筆。武王作為權力斗爭的最終勝者,將其供奉在廢帝的居殿中,并擁立古氏另一脈家主古蒼麟為帝。
此后的數(shù)十年,武王成為了古氏王朝的實際掌控者,但他從未有過僭越之舉,展露更進一步的野心。晚年時,他常常呆坐于舊帝的寢宮,盡管并無任何記載他這位曾經(jīng)的落魄將軍和被囚禁的宮墻內(nèi)的皇帝有過交集,但當古蒼麟偶然問起那篇遺文,卻見到武王嘆息著說:
“世界雖大,于他卻如牢籠,他的心所見太遼遠,于是他也離去,不會再回來?!?/span>
而后他反問新帝:“倘若世間的結局都已知曉,我們是否還有勇氣走向那個終點?”
自那以后,武王放棄了一切世俗的權力,將其交還給了古蒼麟,即古毅帝。他獨坐在宮院中,年復一年的望著星空,默默計算著無人知曉的問題。多年后武王臨終之時,這位開創(chuàng)了軍主制度,建設數(shù)個軍衛(wèi)的武勛的遺語卻仿佛與他的人生并無關聯(lián)。
“只是不想……在命中注定里,尋找一個幸福的結局……”
?
武王第一次見到古悼隅的時候其實在十年之前,那個時候他只是東宮禁衛(wèi)校尉,古悼隅繼位僅一年,時年六歲。
古氏王族衰落,五大世家把持朝政,人才多出宗族之中。武王雖是不世出的戰(zhàn)才,但這個被后世尊為軍神的男人當時無人賞識,憑借著過人的武義和軍中幾乎無人掌握的術算之學才得到了校尉的職務,統(tǒng)領三百人,主要事務便是五大族之一的百里氏家主入宮時護衛(wèi)。
但他的野心和抱負是不允許他安穩(wěn)在校尉一職的,五大世家維持著彼此脆弱的平衡不做動彈,禁衛(wèi)也無法如邊境作戰(zhàn)獲得軍功,武王被自己鋌而走險展示才華獲得的賞識困死在了宮中,不得不說戰(zhàn)場上的天才并不一定能夠在政場如魚得水。據(jù)說多年后旅王也因此事修書嘲笑過他,武王直接將筆墨高懸在自己家中,一生不再干涉內(nèi)政。而世家的路子已經(jīng)堵死,軍功毫無機會,武王僅有的伯樂便只剩幽禁宮中的小皇帝。
在武王看來,一個古氏的子孫是絕不甘心被人當做傀儡擺布的,而古瞬帝(古悼隅的帝號,當時諸家族都以為他會是一個殞命在兵變中,轉瞬即逝的短命皇帝,然而各方力量奇跡般的平衡讓他的帝位延續(xù)了下去)也必然需要他這樣有力的兵刃來宣揚自己的意志,從而奪回皇帝的威嚴和權力。
這是又一次政治投資,但百里家主百里夢非需要的是危急中護衛(wèi)在旁的猛將,而皇帝需要的則是一個強有力的統(tǒng)帥,而相對的武王將會得到仍然效忠于皇室的數(shù)十萬邊軍,對此他毫不懷疑,他只需要一個機會,他天生就該統(tǒng)帥千軍萬馬!
?為此他殫精竭慮,命令手下的三百士卒操練陣法,他創(chuàng)造了無還之陣,雙河貫山之陣等包含了他軍事才思的陣勢并寫在了一本名為《縱武之卷》的書中,這本書后來名列他的破軍七武書之一,成為絕世的兵書。而他甚至還為小皇帝設計了奪回權力的借口,他晚年公示的書信里寫道:“帝年幼無知,為轉瞬之帝,然大族環(huán)伺,無一可撼者,此福深而德厚,命所歸也?!保〒?jù)說此事在后來旅王的嘲笑信中被著重提及,古悼隅說這種理由都能喊出來,武王應該披著羊皮袍去西荒的草原上當游牧民的族長。)
陣法練成之日,他偷偷邀請小皇帝,說要帶他看把戲,他相信被人從戰(zhàn)火中搶回來的孩子看得懂他戰(zhàn)法是怎樣凌厲而高效的殺伐之術。
?三百個士兵布置成型,兵種步騎皆有,武具更是復雜繁多,百里家待武王豐厚,他掏得起錢。武王也確實展現(xiàn)出驚人的指揮才能,箭嵐騎踏和盾圍竟然互不干擾的分割戰(zhàn)場,形成狼噬之陣,而后又瞬間炸裂成數(shù)十個小戰(zhàn)團兇狠內(nèi)外撕咬的碎甲之陣,而后是雙河貫山、鯨擺……以及最終的魘淵之陣。
演示完畢后,他走到古瞬帝身前躬身:“陛下,此末將自創(chuàng)的陣勢,自信平地相逢,不借地利,可敵十倍于人?!?/span>
?然而他沒有等到回答。他大著膽子抬頭一眼,六歲孩童的眼里既沒有面對兵戈的恐懼,也沒有這樣強大軍隊統(tǒng)帥表達忠順的欣喜。
他只能硬著頭皮再追問了一句:“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我為將軍感到悲傷?!焙⒆影察o地說。
武王懵了,他的政治智慧并不能想明白古悼隅的意思,但也明白這算不上什么好評價,只能低頭道:“陛下贖罪,此陣……此陣殺戮過重,陛下悲憫,末將自此不敢啟用?!?/span>
“我不是因為這個悲傷?!焙⒆诱f。
武王徹底僵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悲傷的是,將軍明明是個偉大的武士,卻沒有與自己同行的人,只能靠陣法分割包圍讓這些軟弱的人看到自己人多勢眾,有了以多欺少的勇氣。三百可敵三千確實是驚世之才,可是將軍心里,只需有三十個同行的勇士,便可以沖向千軍萬馬了?!惫潘驳壅f。“創(chuàng)出這樣的陣法,也不過是猛虎帶著一群羊,勉強充當你的獠牙和利爪吧。這個時代真正的武士太少了,將軍這樣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一群羊去強占另一群羊的草料,?聽到的也是羊的咩叫,猛虎卻要棲身在羊群里,帶著羊去打仗。我想到這里,不能不為將軍感到悲傷?!?/span>
武王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兩手都在顫抖。
“校尉不得稱將,其實我是懂得的,但是將軍心里其實忍不住的吧,覺得我不懂便這樣自稱了。”古瞬帝轉身離開,“以后還是慎言,我身邊沒有可信之人,將軍的話還是莫入他耳了。”
?一年后,武王辭官,前去邊關重新從小兵做起,直到十年后旅王出走,武王入關。
他撰寫的陣勢名揚天下,在凜滄原一戰(zhàn)五千士卒便擊潰了北朝三萬的瀾州兵衛(wèi),這些陣法被后世稱為縱武七陣。然而那一戰(zhàn)是武王的副將池錢瑜指揮,武王終其一生,再也沒有命人布陣。
?
據(jù)說南朝后世說書人最喜歡的說的一本之一便是《奮武長戰(zhàn)錄》,講武王拜領古瞬帝衣帶詔,棄官投軍百戰(zhàn)護國的故事,故事里武王縱馬呼嘯,槍挑七將十二營,南朝男兒無不振奮,于是豎起葵花烈焰旗,風揚電飆,貫穿八百里。五十萬敵軍合圍,武王竟直接原地死戰(zhàn),軍陣碎散,萬軍亂戰(zhàn),武王就在亂軍中高舉著葵花之旗,于是望見旗幟的武士們都奮力殺去,不顧一切的護衛(wèi)在旗下,萬人的陣勢反被武王的千人隊卷入絞殺,步卒們組成的泥沼扯住了騎兵,武王飛槍殺死了一頭菱牛,駕著瀕死的野獸連破軍圍二十七重,最后跨江而去,揚名天下。
?
?
?
旅王確實是絕世的狂徒,有些人生來要傾覆天下,所以渴求傾世之劍,有些人的劍在朝堂之上,所以他們長袖善舞,有些人的劍則在戰(zhàn)場,就像武王,他若有十個星辰閃耀直達大地的武士,談笑間就可以興衰王朝,可惜那個時代沒有那樣的英雄,但即便三萬個普通人對他來說也已經(jīng)足夠馳騁。然而就是這樣掌握天下之柄的人,依然對古瞬帝畏懼不已,因為他不需要傾世之劍,他一個人就可以讓天地翻覆,因為他能做到連鬼神都做不到的,鬼神洞察一切,而他洞察人心!
旅王之所以要提拔武王,并不只是讓他維持古氏的統(tǒng)治那么簡單。
他許諾了這個戰(zhàn)爭天才所有武士夢寐以求的——世間最偉大的戰(zhàn)場,最霸烈的戰(zhàn)爭,最宏廣的舞臺,連狂王都為他讓位的終極一戰(zhàn),那顯然是三十年之后的——長生救世之戰(zhàn)。
英雄在災難的年月里崛起,掀起了焚世的風暴。
多年之后又一代的英雄們從動亂災荒的搖籃里成長,變成狂徒,舉劍踏入火焰的風里,阻攔這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