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孔子說:“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偽君子,就是破壞道德的人。”
這個『鄉(xiāng)原』,「原」字讀去聲(第四聲),跟愿望的愿是相通假的。孟子也有講過這類似的話,根據(jù)趙岐的批注,批注《孟子》,說「原」當善字講,善良的善?!膏l(xiāng)原」就是講有這么一種人,一鄉(xiāng)之人,鄉(xiāng)里的人都稱他為善人,這是指鄉(xiāng)原。但是孔子認為,這種人反而是賊害道德的人,『德之賊』,「賊」是賊害。鄉(xiāng)原為什么是「德之賊」?在《孟子.盡心篇》里面就有詳細的解釋,這篇里頭是孟子的學生萬章跟孟子的對話。我們知道孟子是讀孔老夫子的書,雖然平生沒見過孔老夫子,但是他就師從孔子,做孔子的私淑弟子,他是專讀孔夫子的書,專學孔老夫子,學得很像。所以后人將孔子稱為至圣,將孟子稱為亞圣。這是沒見過面的師徒,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只要有這些學習的數(shù)據(jù),要不要跟老師常常在一起?也不需要。有這個因緣固然更好,沒有緣,我們聽老師的講課,看老師的書,一樣能夠成就。
萬章問曰,「一鄉(xiāng)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萬章在這里是就孔老夫子《論語》這一章來問的,所以孟子這段話是這章最好的批注了。萬章問,一鄉(xiāng)的人都稱這個人是原人,就是善人,這個人是好人。無所往而不為原人,確確實實每一個人都稱贊他,到哪里都說他是善人,這種人孔子還把他認為是德之賊,何哉?為什么?孟子回答說,「孟子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這個話孟子講得很清楚,鄉(xiāng)原這種人,一鄉(xiāng)都稱他為善,他們就很善于掩飾自己的罪惡,別人看不出來。以至于什么?非之無舉也,非之就是你要去誹謗他、要去批評他,你舉不出什么事,拿不出什么根據(jù),說這個人是壞人,拿不出證據(jù)來,你感覺到他是不怎么好,但是你又拿不出證據(jù)說他不好,就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刺是諷刺他,那當然要找他的缺點來諷刺,好像又找不到,找不到可以去譏刺他的這些缺點。然而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你仔細觀察,他是跟這個世間同流合污,隨順于流俗,而自己又善于掩蓋。所以居之似忠信,這種人,你看他在家好像也有忠信,像有點那個樣子,聽他說話,還有那種口吻,「言必信,行必果」。行之似廉潔,好像他還挺廉潔的,好像他也不太貪污,你抓不住他有些什么毛病。這種人往往眾皆悅之,他能贏得大眾的稱贊。實際上他是刻意在裝扮自己,迎和大眾的口味,博得大眾的贊嘆??墒莾?nèi)心里自以為是,他實際上不是忠信廉潔的人,傲慢,內(nèi)心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是外表還裝作謙恭有禮,虛偽。所以底下孟子說,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這種人不可能跟他一起入堯舜之道。堯舜是圣人,圣人的心是至誠。這種人的心完全是虛偽,完全是迎合世人。
所以孔老夫子講,這是德之賊,這叫偽君子,偽善。偽善的人確實是賊害道德的,亂德惑眾,讓眾人以為這就是有德的人,誤導了。所以夫子對這種人反而更加痛恨,還不如那種明著說自己是痞子流氓,還好一點,人家知道他是痞子流氓,就不會對他期望值太高,他也不可能說誤導眾生。所以孔子到最后說,「孔子曰:惡似而非者」??鬃訉@種人特別厭惡,惡似而非,就是討厭這種似是而非的人、虛偽狡詐的人。底下舉幾個比喻,「惡莠,恐其亂苗也」。莠就是禾田里頭的雜草,跟那禾苗一起長出來,跟禾苗有點相像,實際上它不是苗,它結不出稻穗,它會亂苗,把那營養(yǎng)成分都給占去了,反而讓禾苗枯死。
「惡佞,恐其亂義也」。佞就是口才很好的人,講話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一說話好像都有道理,人家聽了他講的,挑不出他的毛病,甚至被他迷惑,對他還挺崇拜??墒撬f的東西不是真實圓滿的道理,亂義,把正義給打亂了。現(xiàn)在這種人很多。弘揚圣賢教育的也有,你聽他說話都頭頭是道,挺精彩,很有口才,博得大眾的掌聲,掌聲不斷,或者是聽了覺得他講的真的是很有趣,從頭到尾笑聲不斷,實際上講的不完全是正法,亂義?!笎豪?,恐其亂信也」。利口也是指很會講話,這個很會講話往往是什么?振振有詞,好像講起來他這個人很有誠信,實際上他內(nèi)心里是虛偽的。這種利口反而亂信,因為信的根本在于誠,如果沒有誠,怎么能有信?
底下又講「惡鄭聲,恐其亂樂也」。鄭聲是鄭國那些音樂,當時春秋時期的鄭國音樂都屬于靡靡之音,引人邪思的這些藝術節(jié)目。當然現(xiàn)在可能更多了,色情、暴力這些影片,還有那些讓人迷惑顛倒的音樂、歌曲,這都是屬于鄭聲,恐其亂樂。真正的樂叫雅樂,可以使社會和諧的,人心能夠調(diào)和,社會能夠和諧。鄭聲就亂雅樂。所以這些所謂的節(jié)目,文藝節(jié)目,色情、暴力、貪瞋癡慢、殺盜淫妄充斥在世間,正的音樂、正的節(jié)目反而不行,沒有市場。人們慢慢就不愛看好的電影,不愛看正面的這些節(jié)目,都喜歡看殺盜淫妄、色情暴力了。你看現(xiàn)在電影要是沒有一點色情的內(nèi)容,好像都沒有市場,這就麻煩了,這就是亂,亂樂!所以孔子很厭惡。
「惡紫,恐其亂朱也」。朱是紅色,紅色是正色,紫色不是正色,這是干擾了正色。紫色和紅色有點相像,這是比喻,不是說我們不能夠要紫色。紫色有紫色的好處,穿衣服有人愛穿紫色的,這也并沒有說犯法,這是比喻。還有一個最后「惡鄉(xiāng)原,恐其亂德也」。厭惡那些鄉(xiāng)原之人,一鄉(xiāng)人都說他好人,這種人虛偽不真誠。所謂的老好人,他能夠左右逢源,跟人面面俱到,不得罪人,所以別人都說他好,他能跟人同流合污,這種人亂德。所以這是教導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做,不要心地上有虛偽。「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我們學圣學賢不是說只為了跟這一鄉(xiāng)之人打好關系,不是這樣,真正是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圣人、做賢人??赡苣愕男袨橛袝r候不被人理解,智慧不足的時候,可能別人會誤會,你也無怨無悔,你走的是正道,這樣就好。
【評析】
孔子所說的“鄉(xiāng)愿”,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偽君子,這些人欺世盜名,卻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鬃臃磳Α班l(xiāng)愿”,就是主張以仁、禮為原則,只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為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