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鏡頭分組利于剪輯思路確立
之前我們盤點的剪輯師人物志當中的優(yōu)秀剪輯師們,雖然我們難以從簡單的事跡之中獲取太多的剪輯知識,但是其學習態(tài)度與小技巧都是值得我們?nèi)ド罹康模捅热缰炝绽蠋熀涂讋爬倮蠋焹善宋镏井斨?,一直都提到的“鏡頭分組”的細節(jié)。
其實新手剪輯師在面對一大堆素材往往會感覺不知從何下手,在剪輯過程中也極容易把各組鏡頭混淆影響效率,最后的處理結(jié)果大概是將所有的素材堆疊在一起;這樣的處理方式,剪輯效率大大降低,呈現(xiàn)的影片效果也不盡人意。
對所有的鏡頭進行分組處理后,剪輯師已經(jīng)對現(xiàn)有的鏡頭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很容易就能從中挑出自己想要的鏡頭。

我們仔細看一下孔勁蕾老師的用來處理鏡頭的方法:
我自己的習慣是,準備一塊一米高,一米二寬的軟木板,然后把每場戲起一個幾個字的小標題,做成小卡片,每剪一個版本就把這些小卡片按順序釘在木板上,這樣一目了然的能夠看到全片的結(jié)構(gòu)。每剪一版就把這些小卡片重新排列一遍,刪掉的戲就是剩在手里的小卡片。猶如一把撲克牌,時刻考慮著,如何把好牌再出手,或者永遠棄之不用。這種土辦法尤其適用于,場次特別多,人物關系特別多的片子。
從孔勁蕾老師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電影的原始素材是非常多的,其時間長度與最終公映版本的時間長度可能會達到驚人的50:1;由此可見,剪輯的作品越高級,剪輯的等級越高級,前期剪輯的準備工作就越是重要,尤其在剛接觸到海量的視頻素材時,把所有鏡頭分組,把無序的組別一個一個的排列成有序的組別,對于我們理清思路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

想象一下面對電影的長篇影視作品的剪輯,海量的素材堆積,我們剪輯師的無疑已經(jīng)變成了電影的后期編劇,是電影第三次的“開始”和“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作者,身上是擔負著重新結(jié)構(gòu)故事、梳理人物關系、確立影片主題的重任。
朱琳老師的素材分類,會精細到到每個文件夾只能放指定類型的素材,同時每條素材還需嚴格按照場、鏡、次以及OK 、 Kp(keep,保留條)或NG(否定條)的方式命名。甚至中劃線與下劃線、一個空格與兩個空格都有著不同的意義?!皥?、鏡、次都用中劃線,素材需要添加后綴,如名字或日期等使用下劃線?!?/p>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在前期把一團亂麻解開,絕對比在后期解開更麻煩、繁瑣的繩結(jié)要強;當然,初學剪輯或者嘗試剪輯工作的伙伴們,一時間也是接觸不到的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的,自然也不會接觸到海量的素材;但是對素材進行分類分組,對于我們找到鏡頭之間的關聯(lián)性,形成清晰、明了的剪輯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這里是磨金石教育,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幫助,喜歡剪輯、影視的小伙伴們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相關的干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