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制藥廢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
在制藥廢水處理過程中,抗生素生產(chǎn)廢水是相對比較難以處理的。在生產(chǎn)中會產(chǎn)生很多難降解的有機廢水,殘留的抗生素也會對微生物產(chǎn)生很強的抑制作用。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就造成了廢水處理過程復雜,成本高和效果不穩(wěn)定的情況。物理處理方法可以為后續(xù)的生化處理做準備,并降低廢水中的懸浮物,減少廢水中生物抑制物質(zhì)。目前,應用比較多的物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氣浮,吸附,過濾等。

混凝沉淀是應用比較多的一個工藝,它主要是通過向廢水中添加凝聚劑,在攪拌的過程中使廢水失去電荷,顆粒相互接觸形成絮凝體。然后,通過沉淀或過濾的方法,達到分離的目的。采用混凝沉淀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濃度,而且廢水的生物降解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在抗生素制藥廢水處理過程中,常用的凝聚劑有:氯化鐵、聚合氯化硫酸鋁、聚丙烯酰胺等。沉淀是利用重力沉淀分離,將密度比水大的懸浮顆粒從水中分離出去。

氣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作為吸附載體,來吸附廢水中的污染物,使得其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從而實現(xiàn)固液分離。氣泡越小,氣泡的比表面積越大,吸附能力越強,浮力越大。上升速度越快,停留時間越短,處理效率就越高。一般情況下,氣浮包括充氣氣浮、溶氣氣浮、化學氣浮和電解氣浮等多種形式。在藥劑的配合下,可以大幅提高COD的去除率。除此之外,還有常用的吸附法。吸附主要是利用多孔固體物質(zhì)來吸附廢水中的某些或幾種污染物,以達到回收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從而使得廢水得以凈化。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活性煤等,這種方法操作簡單,處理效果明顯。

抗生素廢水處理常用的化學處理方法有Fe—C處理法,這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shù)。調(diào)節(jié)廢水的pH值到3-6這個范圍,鐵屑和炭粒會形成無數(shù)個微小的原電池,在和廢水污染物發(fā)生反應的時候,會釋放出活性極強的[H],新生態(tài)的[H]能和溶液中的很多組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同時生產(chǎn)三價鐵離子。三價鐵離子具有較強的活性,隨著水解反應的進行,形成了以三價鐵離子為中心的凝膠體,從而達到對有機廢水降解的效果。Fe-C處理在應用的過程中,為了加強氧化的效果。根據(jù)實際情況,大多數(shù)情況是要和芬頓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