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現(xiàn)在正是射干的花期,拜今年華北高溫所賜,廚房花園里的幾棵射干都染上了葉枯病,但還在勉力開花,看著怪不落忍的。
花后剪禿了就給它挪地方,消毒,重新來過。

She干還是Ye干
要是在書上看到,多半大家都知道射干是一味著名中藥,但是口頭叫喚的時候,你要說Ye干,一般對方都會楞一下,然后這時候我就得補充,就是那個射箭的射。
噢噢噢。
不過也有刨根問底的,會問,為什么這個字要讀Ye?
嗯,作為一個種地的里頭小學語文成績比較好的人,就這個字,我能解釋1000字,而且保證不抄書,是真的自己有想過。
首先,射干的射讀Ye,是從南北朝時候就有明確記載的,陶弘景在他的《本草經(jīng)集注》里寫道: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
其實不僅是我們困惑,古人也困惑,你好好一個射字讀Ye,得有個由頭吧。
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援引宋代藥物學家蘇頌的說法:射干之形,莖梗疏長,正如射人長竿,得名由此爾。意思是說射干花葶細長,類似于射人手中的長竿,后來大家基本就以這個說法為準了。
這個說法里有個很含糊的地方,射人是誰,他手里為什么要拿個長竿?
再往上翻騰,射是一個很古老的漢字,甲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字形為弓上搭一箭,很好理解,這就是一個射箭的動作嘛。
隨著弓箭的發(fā)展,射這個字也從單純的示意動作,衍生了更多的含義。比如,陳夢家先生便主張,射亦作名詞,意為射手,射官。

也許——注意,這里就屬于我個人的腦洞,為了區(qū)別射這個動作,和射手這個職位,古人就在讀音上做了區(qū)別,前者讀She,后者讀Ye。
這個邏輯可以解釋仆射一官的由來,仆者,役使之意,可以理解為助理,仆射就是輔助主官管理射事之人,比如,東漢里的尚書仆射,就是尚書副手,至于后來他權(quán)職越來越大,那是另一回事了。
回到射干本身,咱們大膽推測一下,也許最早應用這種藥草時,給它起名字叫射干,確實是因為它長得有點像甲骨文里的射(特別是側(cè)過來看更像),但在讀音上,則參考更偏人文化的官職名稱,讀作Ye干。
不過,到了現(xiàn)代漢語中呢,除了射干、仆射這些專有名詞外,Ye已經(jīng)不用于新詞了,在2020年新修訂的《中國藥典》中,直接就將射干標注為She gan了,嗯。
可能未來有一天,射干也會像食言而肥、一騎紅塵這些詞一樣,被人為訂正為She干吧。

重歸鳶尾屬
在舊的植物書上,射干是自立門戶的,鳶尾科射干屬,因為它的植物形態(tài)與常見鳶尾差別較大,所以被獨立一屬。
誰承想到了2005年,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有學者通過DNA序列分析,證實它與鳶尾屬的關系并不足以分裂到另立一屬,于是,回來吧你!
射干的學名從Belamcanda chinensis變成了Iris domestica——直譯過來大概意思是馴化鳶尾,嘖嘖。
射干的原生地在東亞和北亞,在華北、西北都可以露地過冬,很早就被古人種植和利用起來了,是著名的中草藥植物,入藥部位是它的根部。

1730年左右,一名在中國工作的傳教干把它的種子帶回了英國,之后在歐洲傳播開來,又被歐洲移民帶入新大陸。
關于它的早期種植,比較著名的人物是托馬斯·杰斐遜……愛種花也愛種菜的前總統(tǒng)將之稱為Chinese Ixia(中國小鳶尾),并在日記中詳細記栽了在蒙蒂塞洛莊園種植它的情況。
射干花開過后,會結(jié)出種莢,成熟后裂開,露出簇狀的黑色種子,形態(tài)有點像黑莓,所以它也被稱為blackberry lily黑莓百合,這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哇。另一個常見的英文名是從花瓣斑紋而來的,leopard lily,豹百合。
對,都是lily,好多鳶尾屬植物都有個lily的小名,比如萱草就是Day lily。

射干有不算太強的自播能力,我種了三年,零星地在大射干的周邊發(fā)現(xiàn)一些小苗,兩叢成年射干,一年能播出七八個娃的樣子。
三個原因,一是射干種子很大粒,一個種莢頂多幾十粒,二是夏末成熟的種子,發(fā)芽需要低溫春化,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三是鳶尾這類植物的種子,自帶厚厚的外殼,發(fā)芽率本來就不高。
所以,我建議大家要種射干,直接買小苗或者種根吧,非常皮實好種了。
喜當?shù)?/strong>
近幾年,糖果鳶尾一直很受歡迎,聽名字就很討喜,這多甜啊。
糖果鳶尾,Candy lily,是由野鳶尾和射干雜交而來的新類群(這兩種都是原生于東北亞的植物),由于它花色比爹媽都絢麗,再加上花朵凋射時的獨特方式,很像圣誕拐杖糖(一說是擰緊的糖紙),所以有了這個很誘人的名字。

故事蠻有趣的,我給你們大概復述下。
他從當?shù)氐拿缙再I的野鳶尾和射干,種了很多年,由于兩者花期相近,于是就尋思著搞雜交。1967年,他以野鳶尾作為母本,射干提供花粉,收獲了12個飽滿種莢 ,差不多500粒種子。
其實Samuel Norris自己也沒啥把握,就把這幾百粒種子集中播下去了,結(jié)果一半都發(fā)芽了,長大,越冬,到了來年的3月,陸續(xù)開花,花朵呈現(xiàn)出了與爹媽完全不同的模樣,以紫色為主,大多數(shù)帶有斑點,花葶直立,從7月開到了霜凍時期。
這故事看得我吧,立刻就想去買幾棵野鳶尾試試了。
野鳶尾,Iris dichotoma,分布在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區(qū)域,開藍白色花,由于花朵通常在下午四五點鐘盛開,所以也被稱為黃昏鳶尾,天黑以后就凋謝了,嗯。

野鳶尾和射干雜交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如果射干作為母本,野鳶尾做為父本,那后代的花朵就和射干一般無二,但反過來呢,則會呈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
射干:父愛如山哪。
糖果鳶尾習性也很強健,隨爹。(野鳶尾平原種植有點難度),在北京可以露地過冬,雖然是雜交品種,但它的結(jié)實率并不低。而且——重點來了,你還可以嘗試把糖果鳶尾做為母本,與射干反復回交,據(jù)說能夠獲得更豐富的變異。
達咩~~
國內(nèi)在糖果鳶尾育種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北林和上海植物園都有培育成功,上植前兩年還做過一個糖果鳶尾展,在宣傳和推廣上做得最好,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一個叫 鳶尾世界 的公號,不過我看了一下,這個號更新頻繁比我還稀,估計也是鴿了。
行了,關于射干就說到這里吧。
總結(jié)一下,不錯的花園植物,華北宿根,皮實耐旱,有一定的高度(1.5米左右),初夏花期,花色橙紅,株形疏朗,無論在哪種風格的花園里,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
以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