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的詩《十五夜望月》借中秋之景 抒發(fā)了對友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關(guān)輔(今屬陜西)人。出身寒微。大歷進士。晚年為陜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有所反映。所作《宮詞》一百首頗有名。有《王司馬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通過對中秋夜景的描述,將“中秋之景”與“中秋之情”融為一體,表達了詩人對故友無限的思念之情。

前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strong>寫“中秋之景”。選取月光皎潔、棲鴉不驚、露濕桂花三個典型特征,寫出了中秋的獨特夜景。只見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那蕭森的樹陰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先后進入了睡鄉(xiāng)。月光皎潔,照亮了清涼的露水,悄無聲息地打濕著庭中的桂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中秋望月圖,圓月懸空,照射庭院,澄靜素潔。

后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寫“秋思之深”。中秋之夜,同是望月,但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起了入骨的相思。明明是自己在思念親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xiàn)得蘊藉深沉。在練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 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ffuo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全詩寫月景,月明景美;寫思情,思深情長。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委婉動人。以景抒情,意境幽美,為中秋詩詞中的佳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