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吃素是虐待自己,科學吃素更養(yǎng)人
近年來,涌現(xiàn)出許多素食者,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反對者。那么,吃素到底好不好呢?
O1:
素食者與家人、朋友的爭辯“吃素沒有味道,也沒有營養(yǎng)?!?/p>
說這些話的,是吃素者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在“苦口婆心”地勸那些常年吃素的人。 而多年吃素的朋友遇到上述境況,往往與他們爭辯: 吃素有益于健康,有利于環(huán)境和地球的,有益于保護其他動物的生存。” “吃素是有道理的,你看著名的運動員卡爾·劉易斯和小威廉姆斯,最強“素食”大腦世界記憶冠軍喬納斯·馮·艾森,中醫(yī)專家羅大倫,還有許多著名的歌星、演員都是吃素呢?!? 等等,列舉一大堆吃素的理由。 可再怎么說,別人往往幾句話就把素食者問倒: “吃素這么好,為什么你的身體這么差?!” “看看你的臉色,黃黃的,都是吃素惹得禍!” 的確,吃素多年的朋友,有的身體健壯、面色紅潤,也有的出現(xiàn)了面色萎黃,渾身乏力,畏寒肢冷、色斑早生的情況。
O2:
不合理吃素反而損害健康
其實,那些吃素者擺出的一條條吃素食的好處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問題是他們只了解素食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吃素食也需要講求科學。目前很多素食者,存在不少認知上的誤區(qū)。 1、蔬菜品種過于單一。對于素食者來說,蔬菜不僅要擔負供應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重任,還要在鐵、鈣、葉酸、維生素B2等方面有所貢獻。所以應當盡量選擇富含這些營養(yǎng)素的蔬菜品種,如綠葉、鮮豆類蔬菜和菌菇類。 2、油糖鹽攝入超標。由于蔬菜的風味較為清淡,有些人會添加大量的油脂、糖、鹽和其他調(diào)味品來烹調(diào)。即使是植物油,攝入過多也容易引起高血脂、肥胖。 3、五谷雜糧攝入不足。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 4、以生冷食物為主。一些素食者認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營養(yǎng)價值,熱衷于涼拌和沙拉。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yǎng)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吸收,如炒西紅柿營養(yǎng)價值遠大于生吃。 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yǎng)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yǎng),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表現(xiàn)為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女性就出現(xiàn)月經(jīng)量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甚至閉經(jīng)。 食譜中過分注重蔬菜、水果,而減少主食的量,還容易導致虛寒體質(zhì),誘發(fā)多種疾病。 03:中醫(yī)給素食者的飲食建議
如果決定吃素,除了食用多鐘當季素菜、水果以外,應注意: 1、提倡吃大豆油。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補力更大。 2. 佐以干果食療。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 3. 多喝滋補粥。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yǎng)脾胃,迅速恢復氣血。小米在中醫(y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能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chǎn)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jīng)調(diào)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谷雜糧補養(yǎng)身體”的道理。 4、多吃五谷雜糧。五谷雜糧主要指的是一些粗糧。比如小米、薏米、芡實、黃豆、燕麥、玉米、糙米等都屬于五谷雜糧。適量的吃一些五谷雜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益腎養(yǎng)胃、清熱除煩、安神健脾、清熱解毒,并且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對于一些風濕、類風濕導致的關節(jié)酸痛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對于火熱淤積而導致的腹脹現(xiàn)象有很好的疏通功效。 當然,吃五谷雜糧也要多運動。特別是騎單車、游泳等,有利于降血糖。 另外,如果不介意吃雞蛋,每天可食用2-4個雞蛋。 雞蛋的營養(yǎng)很豐富。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zhì),易于被腸道吸收,可促進腸胃道消化;雞蛋中的蛋白質(zhì)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雞蛋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和膽固醇,經(jīng)常食用可以有效的補充體內(nèi)營養(yǎng)物質(zhì),增強機體免疫力;蛋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b,可預防夜盲癥發(fā)生;雞蛋富含卵磷脂、卵黃素,卵磷脂被人體分解可以放出膽堿,膽堿具有促進大腦發(fā)育,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 04:保持心態(tài)開朗更重要
保持心態(tài)開朗、開心,少煩惱才能"心地清凈,氣血充沛",是最好的養(yǎng)生方法??墒?,當遇到事情時,往往就很難保持心態(tài)開朗,煩惱伴隨而來。怎么辦? 1、多運動。運動在振奮精神上比服藥更有效。運動能加速心搏,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改善身體對氧的運用。 2、聽音樂。選擇符合你當時心情的音樂,然后逐步將音樂更換到能使人高興的音樂,播放三四段精心選擇的簡短音樂,逐步進入到能使人愉快起來的音樂。 3、聊天傾訴。和親近的朋友或者家人聊聊天,通過傾訴,人的緊張心理可以趨于平靜,煩悶情緒能夠得到化解 4、閱讀健康書籍。多讀書是沒有壞處的,也可以幫你轉移注意力。知識是武裝自己的力量,也是治療心靈疲憊的精神雞湯。 05:減少煩惱的良方
多運動、聽音樂、讀書等這些方法都可以起到減少煩惱的作用,只是,這些方法都是起緩解作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煩惱問題。 那么,有沒有根治煩惱的妙方呢? 其實,學佛修行就能根治煩惱,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 “學佛講隨緣放下,這樣就把自己搞得沒有上進心了,兩手空空了?!庇械呐笥颜f。 其實這是對佛教的誤解。隨緣放下是指“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就是說,只要是好的事情,我們想做成,就要努力去做。而經(jīng)過努力了,如果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放下,無掛于心,不煩惱。 我有一位師兄是做公司的,雖然利潤豐厚,但整天為公司的經(jīng)營管理搞得煩惱不斷,疲憊不堪。后來,他學習了佛陀法著《什么叫修行》、《解脫大手印》和《世法哲言》后,現(xiàn)在非常瀟灑。盡管工作繁忙,但不見了往日的心浮氣躁和煩惱,多了幾分開朗、豁達,身體、氣色也比以前好很多,他的公司經(jīng)營也蒸蒸日上。 不妨你也試試吧! 撰文: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