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0年古戲臺,即將變成廢墟!
時間丨2023年2月 地點丨晉北某山村(已廢棄平整) 名稱丨龍王廟戲臺 年代丨清代道光28年 十幾年前,因為山高路遠吃水苦難,山村整體搬遷,民居全部平整,僅留此龍王廟戲臺。目前存閣樓一座、月門一座、戲臺一座,整體坐西朝東,面闊三間,前卷后硬頂。
戲臺內(nèi)部有木質(zhì)隔斷一面,把戲臺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面是演出的地方,里面是演員化妝換衣出恭的地方。在隔斷的兩側(cè),各開著一個小門。唱戲的時候,都是從左面出來再從右面進去,這叫做上場、下場。一般在上下場門上面的走馬板上,還都會分別寫著兩個字——出將、入相。所以我們把上場下場,也叫做出將入相。
不過在這兩道門的走馬板上是沒有文字的,但依稀可以看到,最早應(yīng)該是繪畫著圖畫。左面看不清楚了,右面畫的是蘭草。
凡是古老的地方,總是深藏著神秘的寶藏。這座200年的古戲臺,同樣也不例外。在戲臺的墻壁上,密密麻麻寫著很多的文字。其中有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打油詩—— 人在渭面心在家,家中劉下一子花 高堂老母不得見,首中無錢而會家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離家游子的落魄生活。那它為什么有意思呢?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首先從字的筆鋒和結(jié)構(gòu)來看,這不應(yīng)該是剛學會寫字的人寫出來的,但是里面又有很多的錯別字。外寫成了渭;留寫成了劉;枝寫成了子;手寫成了首;回寫成了會。 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有什么隱喻呢?大家一起來想一想!
幾乎每一座古老的戲臺,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古戲臺所有的歷史都記錄在這些文字里,這也是古戲臺的寶貝,它叫做戲臺題壁。戲臺題壁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宣傳海報。古時候,來自五湖四海的戲班子,會把班號、戲名、演出時間、演員信息等都題寫在墻壁上。不識字有的人就會畫一些涂鴉圖案。
我們再來看戲臺前面兩側(cè)的墻壁上,以及中間的隔斷上,都繪畫著非常精美的壁畫。 北面墻壁上的壁畫是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繪畫的是竹子,還寫著四個大字歲次丙午。這幅壁畫繪畫的年代是丙午年。龍王廟戲臺是建造于清代道光28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而丙午年是1846年和1906年。如果這幅壁畫是清代的話,它應(yīng)該是繪畫于1906年 ,也就是光緒32年。 下面的壁畫繪畫的是一顆松樹、兩只鶴。松樹和鶴連起來就是松鶴延年,寓意著人像松鶴一樣品格高尚、極壽無疆。
我們再來看南面的墻壁,上面畫的是梅花,下面畫的是牡丹和公雞。梅花寓意著高風亮節(jié)。牡丹藏富貴,公雞納祥瑞,牡丹公雞合起來就寓意著大富大貴。 我們再來看中間木質(zhì)隔斷上的板畫,這些板畫同樣也非常的精美。在出場門的右側(cè),一共有三塊走馬板。下面繪畫的是牡丹花瓶圖、菊花花瓶圖。而上面的圖畫就比較精彩了。 在云霧翻涌之中是一座高大的城門,在城門的前面一共有五位人物。右上角的月臺上是一位大官,兩側(cè)是佩刀的侍衛(wèi),下面是一個跪倒的女子,女子的旁邊是她躺在地上的丈夫,女子的手里還拿著丈夫的首級。這應(yīng)該是晉劇明公斷里的故事,講的是包公怒鍘陳世美。
真的是很難想象,在這座廢棄的古戲臺里,竟然會有如此精美的藝術(shù)佳作。從先秦的俳優(yōu)到漢代的百戲,再到宋元的雜劇,直至明清的百花齊放。戲曲在中國的歷史已經(jīng)傳承了數(shù)千年之久,可惜的是這一切到現(xiàn)在都落寞了。唱腔、韻白、器樂、曲調(diào)、舞蹈、戲文、建筑、繪畫…… 在物質(zhì)極度豐富,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古老的戲曲文化卻正在走向落寞和消亡。曾經(jīng)那臺上揮汗如雨的唱念做打,曾經(jīng)那臺下如醉如癡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一切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
生旦凈末丑,每一種都是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只有真正懂戲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戲劇的博大精深。精美的妝容,華麗的服飾,蕩氣回腸的戲文…… 你看那王實甫的西廂記,體現(xiàn)的是道家的上善若水、追求自由。 你看那湯顯祖的牡丹亭,歌頌的是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壓迫。 你看那孔尚任的桃花扇,通過男女之情,折射的是國家民族的興亡。 演的是人生百態(tài),唱的是家國大義,這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