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縣委副書記謝康勇參加《當代中國》節(jié)目錄制

7月13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委副書記謝康勇到達當代中國節(jié)目中心,參加《好山好水好地方》節(jié)目錄制,共和縣委常委、副縣長徐衍光,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尼瑪讓著,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康健一行陪同。

“當代中國、影像中國、唱響中國”,《當代中國?好山好水好地方》系列欄目以人文故事或特色景觀為切入點,以小見大,介紹當?shù)氐淖匀伙L光、人文景觀,推薦地方獨特物產,分享地域特色美食、民俗等內容,展示當?shù)匚穆萌诤习l(fā)展的新思路和新成果,記錄當代中國影像,傳播當代中國聲音。

共和縣介紹:
共和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北靠青海湖,南臨黃河,東以日月山與東部農業(yè)區(qū)為界,西與柴達木毗鄰,總面積為1.73萬平方公里。
共和縣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東臨西寧、背靠藏區(qū)、輻射青南,青藏、青康兩條國道和共玉、共茶高速橫貫全境,縣府恰卜恰距省會西寧136公里,屬西寧“一小時經濟圈”、蘭西城市群西端重要節(jié)點和“泛共和盆地”區(qū)域中心城市,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商貿物流樞紐和重要集散中心。
共和縣生態(tài)地位重要。屬三江源國家生態(tài)保護綜合實驗區(qū),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約三分之二面積在共和,黃河流經共和90公里。共和擁有眾多濕地及廣布的草原、森林、灌叢等原生植被,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和縣農牧資源豐富。全縣耕地總面積50.59萬畝,擁有可利用草場1828萬畝,存欄各類牲畜160萬頭(只),冷水魚產量占全國的65%以上、全省的90%以上,是全省重要的畜牧業(yè)生產基地。
共和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的“羌中道”“絲綢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跨越境內,素有中國藏族情歌之鄉(xiāng)美譽。北臨青海湖,南接龍羊湖。共和縣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和模范集體,兩輪創(chuàng)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縣。
共和縣清潔能源富集。全縣日照充足,是全省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主力基地之一,光伏、風能發(fā)電總裝機容量達13160兆瓦,實現(xiàn)并網(wǎng)發(fā)電12760兆瓦。地下熱水、干熱巖等地熱資源儲備豐富,具有溫度高、埋藏淺、分布廣的特點,2017年在地下3705米深處鉆獲溫度達236攝氏度以上的干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