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劉家良戲耍李連杰:明天凌晨三點拍日出,別遲到!
1985年,劉家良告訴李連杰,“杰仔,明天凌晨三點拍日出,別遲到!”第二天,李連杰按時來到片場,可等了7、8個小時,劉家良才姍姍來遲。
只見他腳上踩著一雙人字拖,嘴里叼著一根牙簽,看樣子剛享受過一餐美味,一副慵懶的樣子。

李連杰強忍著怒氣,上前質(zhì)問說:“劉導(dǎo),說好的凌晨3點開機,我3點就過來了,可你怎么10點才來?”
劉家良眼皮子都沒抬,輕蔑地說:“我睡過頭了,忘記了?!?/p>
撂下這句賴皮話,劉家良轉(zhuǎn)身就走了,壓根就沒把李連杰放在眼里。
李連杰此刻才明白,他哪是睡過頭了,分明就是存心戲耍、玩弄自己。
1980年,《少林寺》投資200萬開拍,張鑫炎導(dǎo)演大膽啟用新人陣容,遍尋7個省的武術(shù)精英,最終敲定17歲的李連杰出演男一號。

《少林寺》上映后萬人空巷,在香港創(chuàng)下1616萬的超高票房記錄,李連杰一炮而紅。
投資方趁熱打鐵,馬上推出《少林小子》,沿用原班人馬,該片在香港取得了2200萬的票房,位列年度第三。
兩部“少林”題材的電影持續(xù)成功,在片中飾演男一號的李連杰武藝精湛,拳腳刀棒樣樣精通,很快引起了邵氏的注意。
1984年,邵氏投資重金,開拍電影《南北少林》,演員陣容大部分沿用了《少林寺》《少林小子》的人馬,但是制作班底,卻改用“劉家班”。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洪家班”“成家班”還沒成型時,以劉家良為核心的“劉家班”是首屈一指的武行班底,一度壟斷了香港影壇的武行市場。
劉家良是黃飛鴻的嫡系傳人,向來自視甚高,他是洪拳大師,南派功夫的集大成者,武術(shù)風(fēng)格講究硬橋硬馬、樸實無華。
李連杰非常尊敬這位大師,覺得能和他合作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他萬萬沒想到,這位“一代宗師”竟然對“北派”李連杰充滿了偏見。
在《南北少林》的片場,劉家良經(jīng)常借機刁難內(nèi)陸演員。

有一次收工后,劉家良揚言第二天要拍日出鏡頭,讓李連杰回去通知內(nèi)陸演員,第二天凌晨三點準時到達片場,千萬別遲到。
第二天凌晨兩點多,李連杰就把大家伙叫醒了,眾人頂著刺骨的嚴寒,提前達到了片場,誰知這一等就是一宿,7、8個小時后,上午十點多,劉家良才帶著大隊人馬姍姍來遲。
李連杰上前質(zhì)問他為何遲到這么久,劉家良以一句“睡過頭”打發(fā)了他,李連杰以大局為重,強行壓下了怒火,等待開機。

誰知過了一會兒,劉家良就宣布收工了,理由是錯過了最佳日出鏡頭,今天不拍了。
李連杰怒不可遏,我們又冷又餓得在這等了一宿,竟然白等了?耍我呢!
他幾乎就要發(fā)飆,幾位內(nèi)陸演員攔住他說,“杰哥,算了,大局為重!”李連杰生生壓下了心頭的怒火。
不料,幾天后的一件事,卻讓他倍感屈辱,從此徹底與劉家良決裂。

當(dāng)時,劇組區(qū)別對待兩地的班底,吃、住方面的待遇相差很大,片酬更是天壤之別。
李連杰等人,當(dāng)時年輕能吃苦,也比較單純,吃和住差點,他們都能接受。而對于片酬,他們也是一知半解。
有一天拍攝時,一位扮演“死尸”的香港群演,拿到了50元片酬,手舞足蹈地在那炫耀,李連杰非常吃驚,便偷摸找到了一位香港演員,打聽他們的工資待遇。

不打聽還好,一打聽就嚇了一跳,香港比較出名的演員一部戲的片酬幾十萬不等,群演一天也有幾十塊。而身為男一號的李連杰,竟然是領(lǐng)固定工資的,一個月只有幾百塊。
這種落差,著實難以令人接受,那些演“死尸”的群演,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兒,一天下來就有50塊。

而李連杰,又打又跳,動作戲都是親身上陣,每天累死累活的,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這種待遇方面的差距,令李連杰倍感屈辱,甚至一度都不想當(dāng)演員了,最后他還是顧全大局,堅持到了殺青那天。
客觀地說,《南北少林》屬于合拍片,兩地的演員們在片酬方面有差異,不是劉家良造成的,但陰差陽錯下,這把怒火就撒到了他身上。

《南北少林》后,李連杰再沒與劉家良合作過,而他本人也告別了“死工資”,只身闖蕩香港影壇,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而他的片酬也水漲船高,甚至一度創(chuàng)下了華人影星的記錄,也算是非常勵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