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到的一些人際交往中怎樣不怯場不社恐的方法
①真誠,真心實意,真情實感。這意味著純粹和友善。只要不心懷虛偽狡詐,就不會有被人看穿卑劣的擔憂。只要坦誠地做自己,不曲意逢迎,就不會有自我扭曲的痛苦。真誠地做自己、勇敢地表達自己,既是大智慧,也是大勇猛。智、仁、勇從何處去求?就從真誠中去求。
②平等觀,這是自信心的根本來源。不卑不亢,不自覺低人一等。要以自我為重心,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自尊自重,待人接物才會有底氣,為人所信服。過猶不及,傲慢和卑微都是不好的,所謂謙卑,其實也就是平等。
③敞開心懷,觀察和感受對方,了知對方的一切需求,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此處與第一處的“真誠”意思差不多,當真誠地做自己就會煥發(fā)出喜悅的生命之光,這種喜悅也會給對方帶來快樂。當敞開心懷用心去感受,對方就會有一種因受到尊重而萌生出的感動。
④要有邊界感,絕不唯唯諾諾,任人欺壓。要知道小我并非真正的“我”,因而要適度地放下,但也要適當?shù)乇Pl(wèi)自我的利益。慈悲小我,如同他并非是我,而是我的“小孩”。
⑤多和自己相處,多傾聽和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關懷、陪伴、照顧好自己,不要總是壓抑自己。不要對內(nèi)心的感受視而不見,或是根本沒有覺知。自我慈悲是一切的根本。
⑥在自我慈悲的基礎之上,對他人慈悲,這需要淡化人我別,需要用到如上所述“小我非我”或者說“無我”的知識。為何煩惱重重?為何不得清凈,不得解脫?因為把這個因緣所生的我當成真正的我,從而執(zhí)著于此。“二元性”和“分別心”是小我的本質(zhì)。當“我執(zhí)”減弱,人我別淡化,心量也會寬闊,變得堅強、柔韌,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恐懼、慌亂、緊張、敏感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