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細(xì)嗅薔薇,成化一生,不弱于人
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朱見深即位還不到一個月,立刻就下達了一道詔令: 授予一名喚做姚思旺的普通百姓文思院副使的職務(wù)。 文思院副史,從七品虛銜,沒有具體工作內(nèi)容,也沒有實權(quán),但是能平白無故的領(lǐng)上一份朝廷的俸祿。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有這個虛銜,就不怕以后沒事實官做。 這樣的官職,在臣僚們之中被稱為“傳奉官”。 意思就是說,這種官職,是不經(jīng)科舉考試,也無須經(jīng)過吏部選拔和議定而直接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
這個行為,看起來很合理,這大明天下是老朱家的,朱氏皇帝愿意用誰就用誰,似乎沒什么毛病。
但如果我們參考前史,就會發(fā)現(xiàn)皇帝的行為大大的有問題。 北宋仁宗時,仁宗趙禎想要把自己寵妃張氏的伯父張堯佐任命為主管財政的三司使。 由于是皇帝直接任命,沒有通過各個部門的流程,所以任命一下來,就遭到了成片的反對聲。 文官們?nèi)宄扇旱呐艿剿稳首谮w禎的面前來勸諫,有的高聲斥責(zé),有的涕淚橫流,有的伏地不起,更有甚者,要以頭撞柱,表示如果皇帝把三司使的職務(wù)交由張堯佐,我就跟你玩命。 在朝野的激烈反對之下,仁宗無奈,只好改任其為戶部侍郎,而張堯佐更是深感壓力,不久就辭職了。 你可以看得出來,官員任免,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嚴(yán)肅的事情。 所以朱見深這樣的行為,看似合情合理,卻違反了大明王朝一直以來固有的選拔人才的流程。 明憲宗朱見深不是那種如嘉靖和萬歷整天離線的皇帝,但相較于洪武永樂,他還是比較怠政的。
皇帝一天到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他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他要如何甄別人才,選賢任能?
所以,我們很有理由懷疑,這些由皇帝直接安排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關(guān)系戶”,皇帝沒有機會來驗明他們的能力,而只是在后宮中幫助某位嬪妃或者宦官來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關(guān)系戶如果能正大光明的通過正常流程,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求取官位,那么他們也就沒有必要走后門了。 說白了,皇帝所親自任命的這批人,基本上能力都不行,不合格。 能力不合格,他們就無法干好工作,干不好工作,就會對王朝的官僚運作效力有危害。 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都察院御史張稷實在受不了官場上的烏煙瘴氣,于是決定向皇帝上疏。
在奏疏中,這位御史是這樣陳情的: 自從皇帝開設(shè)“傳奉官”以來,官場積弊,混亂不堪,同僚的文臣里有不識字的,京師中校場的武官有從來沒拿過弓箭的,實在是令人汗顏。 干不好工作也就算了,更嚴(yán)重的問題是,靠著這種歪門邪道混到官場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心術(shù)不正之輩,他們被皇帝佞幸,在官場里以權(quán)謀私,用錢開路,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整個明王朝的吏治就會敗壞。
官爵本為天下公器,朱見深這么一整,公器成了他的私有產(chǎn)物。
以前想要做官,需要層層考核,層層選拔,其嚴(yán)苛的篩選程度令人悚懼,從少年郎考到白頭翁也不過是個舉人者比比皆是,但現(xiàn)在不同了,皇帝的手里有指標(biāo),皇帝想讓誰做官,誰就可以做官。 皇帝手里的指標(biāo)當(dāng)然也可以送給別人,嬪妃宦官們得到了皇帝準(zhǔn)許,就可以借皇帝之名賣官鬻爵,大肆斂財。 在這樣的胡亂選人,胡亂用人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下,成化皇帝朱見深很快造就了一批十分奇葩的官員。 我們通常只認(rèn)為大明朝廷不愛上朝的皇帝只有以下三位: 為了擺脫文官集團控制而追求自由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鼓動大臣們相互內(nèi)斗,此消彼長,然后自己從中取利,煉丹修玄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因為文官的壓力而無法自行選定儲君而對政治產(chǎn)生消極態(tài)度的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也是一個怠政情況非常嚴(yán)重的帝王。 皇帝不愛上朝,大臣們非常著急,內(nèi)閣大學(xué)士商輅和彭時沒有辦法,想了個轍子,他們向皇帝報告天象異常,有彗星落下,順帶拉上內(nèi)閣首輔萬安,仨人一起去面見了皇帝。
任何事情皇帝都可以找理由拒絕臣下,因為我又不是你男朋友,不是說你想見我,我就要見你的。
但是,事關(guān)天象,朱見深不得不見。 歷朝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們都把天象的變化視為上天降下的預(yù)兆,如降下祥瑞,即說明當(dāng)今天子治國有方,上天戴愛,子民拜服,而如有兇兆,則代表君王失德,神靈震怒,降下不詳?shù)念A(yù)兆來示警。 所以,面對臣下報告天象,朱見深強打精神接見,商輅彭時先是稱“天變可畏”,意思是天象的變化值得君王敬畏,作為皇帝不應(yīng)該消極怠政,然而智商并不算低的朱見深很快聽出話里有話,回復(fù)曰“卿請宜盡心”,意思是說,既然天象有變,那就有勞諸位臣公多多費心,言外之意就是,你們該忙忙你們的,別給我找活干。 商輅和彭時都是賢良之臣,他們長期見不到皇帝,好不容易能御前報政,當(dāng)然不舍得立刻就走,而是開始盡可能多的匯報工作。
明憲宗朱見深自然厭倦,但他沒有正當(dāng)理由呵退臣下或者是突然離席,而靠著揣測君心,阿諛諂媚,動歪腦筋爬上來的內(nèi)閣首輔萬安一來想要替皇帝解圍,二來怕一會輪到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沒詞,所以干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本朝御前呼萬歲,要么是拜見君上,要么就是請旨退朝,朱見深一看萬安喊萬歲,立刻表示可以退朝,商輅和彭時沒有辦法,只能跟著萬安一起喊萬歲,然后盡皆退去。 這位南郭先生萬安把本來精心策劃的御前會議給搞砸了不說,他對外還不肯承認(rèn)自己在皇帝面前喊了萬歲,而把這口黑鍋扣到了彭時的頭上。
朱見深同志似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對什么都不在乎,唯一能讓皇帝如平湖一般的內(nèi)心泛起漣漪的,或許就只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貴妃萬氏了。
早在朱見深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兩次廢立。 英宗朱祁鎮(zhèn)去瓦剌留學(xué)暫時回不來,他的弟弟朱祁鈺臨時接班成了明代宗,代宗自然不能以兄長的兒子為嗣,遂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后來英宗回朝,被囚禁多年后終于爆發(fā)奪門之變,代宗死而英宗重回帝位,朱見深這才得以恢復(fù)太子的身份。 年少時的朱見深人生曲折,而在他這段成長的關(guān)鍵期,他又缺乏父親的照顧,所以陪伴在他身邊的,其實是一個大她十七歲的宮女。
這個宮女,正是后來的貴妃萬氏。 朱見深私德很好,十分懂得以德報怨,在成為皇帝不久之后,他甚至還為被父親朱祁鎮(zhèn)廢為郕戾王的朱祁鈺恢復(fù)了帝號,所以他把當(dāng)年侍候他的宮女封為貴妃,自然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但問題是,朱見深對萬貴妃似乎并不是報答那么簡單,從幼年起和萬氏長期的接觸使得朱見深對萬貴妃產(chǎn)生了一種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在多年后又變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的依賴。 朱見深不好女色,他后宮中的妃嬪自然也沒有如晉武帝羊車望幸那么夸張,但一二十位總是有的。
可奇了怪了,朱見深對這些談不上國色天香但卻都青春靚麗的后妃絲毫不感興趣,而是每天都和萬貴妃泡在一起。
皇后吳氏,是名門之后,大家閨秀,地位尊崇,對此一直憤憤不平。 在她看來,萬氏年老色衰,根本不配皇帝垂憐,她氣憤之余竟然找到萬氏,對其動用了杖刑。 深宮之中地位等級森嚴(yán),雖然大家都是皇帝的女人,但真正意義上是皇帝妻子的,只有吳皇后一位。 萬氏是貴妃,但她的“貴”,只是對奴婢下人而言,面對吳皇后,她仍然是一個至卑至賤的妾室。
萬氏平白無故挨了一頓打,沒處說理,但這事兒卻很快被朱見深悉知。 聽聞萬氏受辱,朱見深怒不可遏,立刻做出了一件在當(dāng)時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為了給自己心愛的萬貴妃討回公道,他廢黜了吳氏的皇后位份,并將其打入了冷宮。 皇后母儀天下,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突然遭到罷黜,大臣們自然是不能同意的,他們紛紛上疏勸阻皇帝,結(jié)果朱見深余怒未消,又把這些臣公們?nèi)继幜P了一遍。 萬貴妃有了皇帝的庇佑,開始逐漸驕縱,儼然成為了后宮里實際的女主人。
萬氏在宮中耀武揚威的生活了很多年,本來榮華富貴,深得君恩,但卻先一步離成化而去。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萬貴妃病死,有一些史料指出,萬貴妃并非自然病逝,而是在宮中責(zé)打一位惹得她生氣的婢女時,手腳并用,情緒激動,引發(fā)痰涌之疾,一口痰堵在嗓子眼里沒出來,竟活活嗆死了。 這當(dāng)然是稗史不足為信,但萬貴妃的突然離世卻引發(fā)了極為厲害的連鎖反應(yīng)。 朱見深痛失愛妃,傷心不已,竟然連連驚呼:萬貴妃死了,恐怕我也要不久于人世了。 果然,同年八月份,朱見深也一病不起,駕鶴西去了。 想當(dāng)年,朱見深也曾是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也不似老病時的呆板懈怠。 他曾安撫荊襄流民,討平建州,甚至開始大規(guī)模的修筑長城,只可惜光陰如落花流水,歲月如駿馬疾馳,這個一貫以可圈可點而著稱的大明帝王,就以這樣一種方式,告別明之世界,魂斷紫禁深宮。
紫禁城白云悠悠,而天上白云不斷匯聚,又不斷消散,正如此人生離合,亦復(fù)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