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
假設下一代對上一代的經(jīng)驗可以迅速的理解接受,而上一代會把一切有效地教導給下一代,并且不存在經(jīng)驗失效的情況。從孔子的時代到今天大概三千年,四十年記為一代,則過了七十代有余,那么我們每個現(xiàn)代人都應該頂七十多個孔老二。這個現(xiàn)象除了經(jīng)驗的重復、失效以及其他種種限制和隨機因素外,也由于下一代不可能直接學習上一代。往往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自身體驗的積累,下一代對上一代的經(jīng)驗能夠得到更深的體會,進而學習利用。這個增加和積累的過程表面上浪費時間,實際上是不可缺少的。人從出生開始到死,一直在栽跟頭,這個過程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而后人重蹈前人覆轍也很正常。前人的經(jīng)驗多于后人,因此看到一代不如一代的表象。愛因斯坦的父親也許也曾想過這個倒霉孩子話都不會說幾句利索的長大之后說不定要和妻子離婚被政府追殺死了連個墳頭都沒有,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是老爺子雖然是當?shù)牡亲霾怀鏊莻€傻兒子十分之一的成就。
應當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有信心,尤其是對后來人有信心。后來人的成績可能在未來十年甚至五十年內(nèi)都看不到,但是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增長到不容忽視的地步。要堅信,盡管因為時間的差距,前人一直俯視后人,但總體上人類在進化,世界在變好。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喊了一百年,中國卻遠盛于一百年前(唯一差的可能是中國不可能有第二個魯迅);二十年前的老師哭天搶地地罵八零后,現(xiàn)在我背著八零后老師在這里碼這篇話。
因而后人做事,即使是錯的,也不一定要立即否定他:要讓他們自己吃到苦頭,或者讓他們吃一點苦頭,真正地明白道理;又或許他們成功了,后生可畏,可喜可賀。后人的時代屬于后人,后人的生活屬于后人。2021年的人不似2001年般生活,2041年的人也必定不似2021年的人般生活,至少不會以同一種方式生活。因而經(jīng)驗并不總是有效的,有的應當摒棄,有的應當遷移。再對的話也不會一直對下去,因為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一切命題都是先有條件再有結(jié)論的,不管有沒有把條件說出來。
同時有一些東西的變化是緩慢的,幾十年可能也只會有一兩句實用的論斷新產(chǎn)生出來。就算我們國情特殊,老祖宗封**義,外國資**義,*聯(lián)自行解體,陣線上其他兄弟carry不起,也要明白太陽底下無新事的道理,不要以為自己能給后人留下幾句格言警句。
總結(jié)下來就是:繼承先人,尊重后人,做好自己。每個人終將成為有用甚至有難以替代之用的人,不管他們今天怎樣;世界會變得更好,不管是否有人在詛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