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重視歷史,坦然接受

不要不理性的發(fā)泄,
不要一時興起的憐憫,
但請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木魚水心《二十二》影評
提到"慰安婦"的話題,就一定不能避開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個話題非常龐大,我不想展開講.
歷史,對于我來說,是人們通過先人的一些遺留資料而了解到的史實.很多時候,看到“中國近代史”,我們會不敢正視這屈辱,認為歷史的路途應該是光明的,屈辱的東西就忘記吧.......也許,理解的基礎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正視歷史,重視歷史,你才發(fā)現里面的故事經得起推敲.《二十二》給了一個讓我們感受別人,正視歷史的機會,面對曾經被日本軍傷害的婦女們,即使年老體衰,身體上的傷害仍然難以恢復,他們的事情,大部分忘了,不提了,別說了.

“我本以為他們看到(日本軍人老人)照片時會生氣或是悲傷,沒想到,她們笑了,原來他們沒了胡子了!”面對殘酷的過去,他們選擇微笑面對現實, 他們有的生活艱苦,有的與兒媳住在一起,有的兒孫滿堂,有的獨居多年,變的是生活,不變的是微笑過去.中國內地僅剩的"二十二"名在日軍侵害下成為"慰安婦"的受害者,過著平凡的生活,平常的與別人聊天,平常的聽聽戲曲,平常的死去.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再只有哭訴過去,而是不斷變得難以說清.

《看見》一書寫道:真實自有萬鈞之力.《二十二》沒有旁白,沒有過多的介紹歷史,沒有專家評論事件,沒有大幅度的"擺拍".有的只是日常的生活,只是反復的冬去春來.在一次次無言中,一次次雷雨下,坐在床邊的老人,等待著晴天的到來.結尾老人的去世,棺材埋進了土里,到了春天,上面的泥土長出了青草,它們多年不枯,不哭.


坐在電腦前,我很遺憾.一個是我沒有參與眾籌;一個,是我沒有去電影院觀看.即使把視頻切換到超清,他們的一舉一動,我的感想不及那時候去電影院看《紅海行動》,《二十二》是我看過的最有情調的紀錄片之一,而如今的他們,又會如何呢?我不想知道,我只想讓他們,能夠安安靜靜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