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概念解釋 第16課(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指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tài)。半殖民地,指近代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部分而不是全部地喪失了主權。它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指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等社會各方面封建主義占主導,但資本主義等因素已發(fā)展。它是歷史的客觀進步。
?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開明的士大夫林則徐魏源等人,面對民族危機,提出的救國方案。其實質(zhì)是向西方學習。"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長處,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yè)技術。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在這個主張里,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后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既沒有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一定程度它是后來洋務運動等革新運動的先聲。
?
布政使:即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明地方撤銷行中書省,以后陸續(xù)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提刑按察使司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宣德以后因軍事需要,專設總督、巡撫等官,都較布政使高。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稱兩司??滴趿?,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但個別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臺、臬臺。布政使的主要職責是宣達朝廷的政令;征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考核府、縣各級官員;管理全省各府戶籍、田數(shù)等民事內(nèi)容。從職權上來看,布政使相當于今天的省長兼省委組織部部長、財政廳廳長。一般省里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負責一省的行政、財賦和人事,提刑按察使掌管司法行政、司法,都指揮使司負責一省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