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上海 | 穿行于大街小巷,就為了吃碗面!

2021-12-20 14:58 作者:小豬好吃喝  | 我要投稿

隨便分享(瞎評)20家上海小面館!

因為很愛吃面不愛吃飯,有時候被疑問究竟是不是上海姑娘?“吃”在上海話里是喜歡的意思,但凡上海人喜歡的,無論什么都能“吃”。梁老先生說:“其實面條本身無味,全憑調配得宜?!?/p>

上海面館數(shù)不勝數(shù),很難說哪一家就是最好的。因為都不算貴,作為面食愛好者,我可以經常找面館吃,好吃的話再去,不好吃的話拉黑,當然也遇到過品質下降的,比如金楊日益發(fā)甜的湯頭,比如逸桂禾給我上了一碗溫吞的陽春面,只好去隔壁大腸面及時補救。

如果大家有喜歡的面館可隨時給我留言,我也會親自去吃吃看。


No.1 大腸面

大腸面

不知從何寫起,那就從家附近光顧頻率最高的一家面館說起吧。大腸面早已名聲在外,其實不用過多推薦,只不過我是打心底里喜歡這家的大腸。自從我家2001年搬至附近,業(yè)已20個年頭,只要每天開門,食客必定從四面八方涌入。

老板在后廚忙得汗流浹背,經常看到他不是赤膊上陣便是背心短打,最厲害的莫過于這里的阿姨,記性好得令人驚詫,你最首要的任務便是找到座位,入座后只需告知想吃什么,不一會兒阿姨們竟可以按順序將不同的面端給不同的食客。

每次吃一口這里的大腸,都忍不住感慨:“天吶,為什么這么好吃?”已經被反復按摩搓洗的大腸,經過調味燜燒之后,仿佛被賦予了神來之筆,肥而不膩,韌而香糯

老板和阿姨說大腸都是每天凌晨就要進入洗浴模式,為什么要那么早?我想一來是要將這些下水洗凈,畢竟是味兒重的部位,翻來覆去得把油脂和垃圾徹底清除,二來這里的大腸面銷路實在厲害,厲害到什么程度?

上了年紀的爺叔直接放棄店內等位,路邊自行“搭臺”,排在我身后的年輕游客直接驚呼道:“太機智了吧!”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盛行,本就是老牌網(wǎng)紅的大腸面更加不缺客源,哎,現(xiàn)在每晚卡點過來更是吃不到了!

大辣烤”——即大腸辣肉烤麩,是老食客的經典標配,湯面和拌面皆個人口味。這里的菜單一目了然,門口菜單白板一貼,方便大家邊排隊邊想好吃什么,不然猶豫半天浪費時間,而我最喜歡的組合是大腸辣肉拌面,經常端上來都只見澆頭不見面。

畢竟是大腸,吃多了難免會單一,透著辣勁的“非典型本幫”辣肉真是活潑,兩者相得益彰,配上我喜歡的拌面,一碗很快就能見底。這家的面條偏硬,如果喜歡軟一些的最好提前告知,或者點湯面也是不錯的選擇。

偶爾嘗試了一次大腸烤麩拌面,我覺得終究差了口氣,這家的澆頭口味絕非本幫口味,就連烤麩都是咸鮮味,金針菜、黑木耳和烤麩吸收了紅燒汁水不假,只不過和我的大腸面非最佳搭配。

昨天過來又點了一碗大腸辣肉拌面,結果多收了我?guī)讐K錢,原來是又漲價了,好在可以手機支付,只不過這下要減少過來吃面的次數(shù)了,畢竟工資沒漲。不像寶泰和盧香紀的每況愈下,但大腸面我逢人還是要推薦。

大腸面

??復興中路59號


No.2?富祥面館

如果不是特意尋來,一定是會錯過這疑似快要拆遷的門面,虹口地區(qū)日漸改造,也不知道這家面館還能營業(yè)多久。老板定下的規(guī)矩:只做早市和午市,礙于這家面館的營業(yè)時間,我只能周末一早地鐵趕來,避開工作日的人流更好,聽聞平日人多混作一團亂。

小店真迷你,兩三張桌子,各式澆頭卻被整整齊齊一字排開,與其說是澆頭,不如說是各種炒菜,等面不一會兒功夫,好些附近的阿姨過來打包澆頭,獅子頭、紅燒肉、腰花和豬肝等,連周末都不舍得下廚而是過來買現(xiàn)成的,可見師傅炒菜功力了得,是受到上海阿姨認可的。

我點的蔥油拌面,另外加了腰花和大腸,因為澆頭是現(xiàn)炒的,端上來色澤誘人不說,還有隱隱的香甜,是洋蔥!與外面常見的青椒不同,這家搭配腰花和大腸用的都是洋蔥,煸炒出甜,增鮮不少,端上來前不忘撒了一撮小蔥末。

腰花極為出色,我喜歡腰花卻又怕點,或許是被多次點單后的中傷嚇壞了,這家的腰花真想打包幾份帶回家,斜切紋均勻,爆炒速度快,最關鍵的是新鮮,要是不新鮮一切白搭,簡單的醬油等調味,所謂鑊氣一看是否猛火爆炒,二看師傅經驗和手速。大腸雖好,卻完全被腰花的風頭蓋去了,脆嫩飽滿,一口下去竟還會流汁。

小寬用作蔥油拌面實則不多見,大部分不是細面便是小圓面,吃拌面的時候,我從來只關心速度,第一口下去略淡,結果老板給我又加了一勺肉湯,這下滿意了,一口接一口,或許是小寬的截面更能吸收醬汁,而且肉湯本就是濃縮的精華,雖然蔥香味被掩蓋了,但絕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愛。

可以單點的靈魂肉皮,如果來這里千萬別錯過,這可是五花肉上我頂喜歡的部位,家里也做紅燒肉,只不過量少總歸味道差些,這里的紅燒肉都是一大鍋一大鍋,肉香味一不小心就竄出來,仿佛在訴說自己有多美味。糯嘰嘰的肉皮,夾起來還在滴汁,是不是養(yǎng)顏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一口氣能吃兩塊!

不銹鋼盆里裝滿了各色澆頭,難怪工作日的蓋澆飯生意尤其好,我心里想的是,下次要來吃吃看那個如拳頭般大的紅燒獅子頭,而且一定不選工作日來湊熱鬧,年紀大了就想好好吃面,想起來附近還有家類似的老周面館,但實在不能與富祥相提并論。

富祥面館

??武進路244號


No.3?奧灶面·黃魚面

這是一家老店了,原來開在博山路上,由于位置較小、停車等各種原因,搬到了這里,現(xiàn)在室內室外能容納將近百人,憑收銀條可以免費停車兩小時,出門吃面再也不怕被貼罰單了,哈哈!家住浦西,所以我?guī)缀醪簧孀闫謻|,要不是為了吃這里的面,人生之中來浦東的次數(shù)扳指可數(shù)。

新店裝修古色古香,室外竟已坐滿,室內也有不少人,僅僅是周末上午,并不是用餐高峰,吃奧灶面的人不在少數(shù),我是看了不少人推薦,臨時換了主意。

端上來的蔥油拌面乍看之下并無特別,我有些后悔了,但拿起筷子拌面的時候,細面、色澤、醬香、蔥油,漸入佳境,吃第一口的時候你就明白了,有些時候不能光看最初的表面,面條根根分明,任憑醬汁穿梭,不多余不厚重,差點忘了我還點了現(xiàn)炒豬肝澆頭。

價目表其實一目了然,除了現(xiàn)成的冷澆,還有各種大家喜愛的本幫現(xiàn)炒澆頭,濃油赤醬的豬肝映入眼簾,剛出爐可還是熱乎的,青紅椒的點綴讓色面更和諧。均勻不算薄切的豬肝滑嫩甜口,透著醬香,不像外面有些地方裹粉太多,亦或是海鮮醬等調制而成的濃稠。

什么叫黃金炸豬排?這家還真是可作參考啊,豬排由面包糠包裹后,經油炸出爐的外衣,竟可以如此金黃動人?配一些辣醬油,一口下去,白嫩的豬排還滲出些肉汁,此時辣醬油的滋味融入其中,那叫一個實在。

還沒吃黃魚面和奧灶面呢,卻已經頗為滿意,看樣子得特地再來幾次。

奧灶面·黃魚面

??居家橋路537號3幢1層


No.4?上面坊

東諸安浜路上的一家小店,有趣的是這家店另辟蹊徑,專做“鴨”。酥鴨大面,其實是一種來自湖州的小吃,前兩年有段時間,這家店流行過一陣,我也是造訪者之一,結果吃了幾次還介紹朋友一起來,把鴨做好已是本事。

面館雖小,但環(huán)境十分干凈,既不刻意卻又溫馨,除了四張桌子,還有一排靠墻座位,來吃的人多半會點套餐,不用動腦子而且選擇甚多,當然好!我向來是貪心的,套餐不夠,單點來加。

出品皆為清燉的做法,最考驗的莫過于食材本身的新鮮與否,沐浴著淡黃色湯頭的鴨肉十分酥爛,最外層還用細細的棉線扎緊,此做法讓人聯(lián)想起真如羊肉館的紅燒羊肉,而鴨掌和鴨翅入口便是骨肉分離,鴨胗特別飽滿,吃起來真有肉感,百葉包不算特別厚實,里面的瘦肉似乎是為了點綴外層的百葉而生。

鴨湯鮮美,我一口氣喝了很多也不覺油膩,只是加了鹽和蔥花,沒有難以忍受的鴨膻。這里的面條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拌面,一種是湯面,我第一次點了湯面,但湯面是半湯面,煮面的時候加進了很多水,因此失了幾分風味。于是我改點拌面,因為下得到位,有些許咬勁,并且拌入了鴨油之后更是有一種鴨從中來的愉悅

有時候一個人來也不會覺得尷尬,吃完后喝一杯店內提供的大麥茶,舒服。

上面坊

??東諸安浜路178號


No.5 220辣肉面館

最近人民廣場又開了一家220辣肉面?搞了半天我以為就是“引進”,比如國外電影引進到國內,外地奶茶引進到上海,原來楊浦區(qū)面館也可以引進到黃浦區(qū)啦,先進!多少人因為路途甚遠放棄了這碗辣肉面,如今引進的辦法倒是給大家提供了便利,不過商業(yè)化的味道我個人不太喜歡。

好幾年前,我真的坐著220公交車,從老西門終點站到楊浦區(qū)終點站,就為了這一碗辣肉面,不敢說自己是面癡,但我從小被我爸培養(yǎng)的就愛吃面食。原本叫“爭強飲食店”,現(xiàn)更為人知的店名應該是“220辣肉面”,之前還傳出關門歇業(yè)的消息,好在后來老店新開,排隊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辣肉可以半客點,這親民的選擇俘獲了不少人的青睞,一碗面基本三兩給足。對于辣肉,我更喜歡肉丁,但220的肉糜仿佛讓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因為不是用絞出來而是剁出來的肉糜,保留了口感的同時,又吸收了更多的醬汁,辣肉經油煎之后的飄香,雖然看上去是紅油,但吃起來不會太辣,反而是一種鮮咸帶甜的口味,輕輕一咬,辣肉糜的香味在唇齒之間四溢。

不得不提的便是這里的蘭花干,不僅老板推薦,食客更是喜愛,我因此也點了一塊。本身鹵制過的蘭花干早已入味,這下泡在辣肉湯里,更是提升了不少嘛,就像每次吃火鍋我喜歡點凍豆腐一樣,蘭花干對湯汁的吸收力如同海綿,簡直是集精華于一身。

喝一口面湯,微辣的刺激令人舒服又過癮,這里的面條不是那種軟綿無力的,而是非常有勁道的,所以一口湯一口面,吃完微微出汗的感覺,忘卻了瑣碎的煩擾,似乎放松了不少。

現(xiàn)在的220環(huán)境真是改善了不少,開了三十多年,價格漲幅還能接受,就是太遠了。

220辣肉面館

??松花江路2號


No.6?姆媽面


“姆媽”在上海話里就是“媽媽”,比起本溪路,我更愛山陰路這家,或許是因為附近有老建筑和名人故居,總覺是一條有故事的路,而店內有老板介紹,一個地道的80后,想要呈現(xiàn)給大家的是一種老上海的味道。

進店因干凈的環(huán)境而心生好感,中午時分,好些附近的居民來吃面,差不多十二點就座無虛席。墻面上盡是老上海童年的故事,畫風是樸素的,有趣的。收銀處阿姨一刻不停,隊伍也開始變長了,我眼前還有個阿姨,目不轉睛,手速很快,不停包餛飩。

吃過了夏天的冷面,這次就選了自己喜歡的蔥油拌面。沒想到這家可是拌好端上來的,不忘給了焦蔥,用的細面,真的是細面,更沒想到的是富有口感,虧得下面師傅用心了??湛诔缘陌杳妫心穻尩奈兜?,細膩且收斂。

千萬記得要點現(xiàn)炒澆頭,尤其是豬肝?。?strong>醬爆豬肝,肉眼可見的厚切,厚厚的小塊,似乎穿上了濃油赤醬的外衣,泛著油潤油潤的紅光,入口是剛斷生的嫩度!我趕緊把豬肝統(tǒng)統(tǒng)拌入面條之中,盤底不多不少的醬爆汁水給拌面多了一些潤澤,不再止于收斂,而是多了豐腴。

想來提前拌好拌面這件事,果然是有家里爸媽的風格,面條軟硬度也可以自由選擇,加入醬爆澆頭的面條更不會黏連,可以不緊不慢吃一碗面了。

姆媽面

??山陰路18-20號


No.7?鮮味面館

前陣子被好友推薦了這家店,據(jù)說常踞虹口區(qū)面館第一名,原來人家已經開了三十余年,于是那周末雖然下雨,我都橫穿上海到了臨潼路,裝修的確是走過路過的家常面店,幾張簡陋的桌子,我就是沖著牛舌拌面來的,毫不猶豫點單入座,我變東張西望起來,看到里面自取的調料,咸菜和滿是土豆的辣醬啊,完全不上海,反倒是有些川味兒。

如好友所言,果然是毫不吝嗇的牛舌蓋面,薄片薄切,用來形容這里的牛舌還真是貼切,軟嫩之余,似乎有草藥香若隱若現(xiàn),我覺得軟軟的跟拌面很適合。

蔥油應該是每日現(xiàn)熬的,似乎少了醬油的拌面里并沒有少了蔥香味,以為不夠味的拌面咸鮮味卻是自然,一碗面條我覺得少了,老板說可以免費加面的,不知道為什么這里的面條有種溫柔的感覺。

浸潤了蔥油的牛舌又有些不一樣的嫵媚了,難怪得薄切!

既然是牛肉面店,自然是有自己熬湯的功力,如果是6點開門營業(yè),我猜至少得提前三個多小時熬湯,牛骨、牛雜和牛肉等食材舍得放,才能喝上這碗咖喱牛骨清湯,香菜蔥末可隨口味自行添加。

原來老板一家還真是四川人,雖然口味已經本土化了,可那辣醬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兩年物價飛漲,這碗面也只是漲了兩塊,難怪深得附近居民喜愛。

鮮味面館

??臨潼路57號


No.8?明呈黃魚面館

上??傆幸恍┖茏У睦习?,比如辣肉絲,比如明呈,他們都上過各種兇悍老板榜單,但說起黃魚面,我覺得這家做得可圈可點。比起某些徒有虛名,且上了必比登榜單的黃魚面,我覺得這家實力更勝一籌。

據(jù)說2010年剛開業(yè)的時候,老板和員工一共就三個人,2015年的時候,廚師已經有十一位了,一度被稱為“上海最好吃的黃魚面”,是不是最好吃我不敢妄下定論,我這輩子還要吃很多面的!

過來吃黃魚面總歸沒錯的,這幾年價格也是略有上漲的,關鍵是這家店面看起來實在簡單,簡單到有點簡陋,所以來吃的人覺得貴,心里就會覺得你憑什么賣那么貴呢?我第一次來還點了小碗黃魚面,專門為胃口小的姑娘定制的,結果吃完我就后悔了,足量的小黃魚和魚骨湯啊,我怎么沒點大份呢?

后來我就再也沒裝過淑女,進門就要點黃魚面,或者黃魚蛤蜊面,黃魚蟶子面,哪個肥美就點哪個,再加上用黃魚魚骨熬出來的白湯,只需要些許雪菜,就已經鮮美無比。為什么雪菜和小黃魚如此搭配呢?發(fā)現(xiàn)這個組合的人真是厲害。

某一次老板推薦說自家的醬爆用料甚好,我就心血來潮點了醬爆鱔絲蝦仁拌面,蝦仁只只飽滿,憑實力說話,鱔絲彈壓也不假,只不過這咸口未必適合我,并不像濃油赤醬的調味,我倒寧可來勺糖,是不是剛好?哈哈。

倒是面條,專門定制的,沒啥毛病。真的,你很難給明呈扣分,你說他環(huán)境不好,但是餐具都經過消毒,你說他服務不好,但是我每次去老板也都會講解黃魚面的組成,你說他黃魚面一般,那我覺得上海真的很難有好吃的黃魚小面館了。

終于登場了!每次有好友說來吃黃魚面,我就忍不住要推薦一下黃魚春卷,雖然價格看漲,但品質精良啊,多花點錢我覺得值,炸得外皮脆香,里面可是貨真價實的剔了骨的小黃魚肉吶!偶爾路過我還會點三根黃魚春卷。

古宜路上有分店之后,我還是喜歡去斜土路的老店,規(guī)矩和要求不少,反正我就是喜歡這里的黃魚面和黃魚春卷,比瑞福園的棒打黃魚小餛飩更鮮,比大時代何師傅的黃魚面更活,遠遠甩開現(xiàn)在阿娘面不知道幾條馬路了。

明呈黃魚面館

??斜土路1370號 / 古宜路186號


No.9?老地方面館

每次來到襄陽南路,一說吃面,走:“老地方!”這樣的條件反射是多么自然和不動腦子。從1993年開業(yè)至今,竟然日日朋客滿座,怎么看都頂多而是多平米的小面館罷了,卻是很多人的“老地方”。

門口營業(yè)時間寫得很清楚,早市、午市和晚市,而且早午和午晚間隙得備料所以也不營業(yè),要是起晚了準得撲空,不過依舊有食客欣然前往,就為了吃一口面,店里是有規(guī)矩的,等位的人得在門外等,這點我就很認同,不然吃面的人急吼拉吼,總覺得被催著非得快點吃完不成。

多來幾次之后,我深諳其中的“潛規(guī)則”,輪到我進去入座之后,我就目不轉睛看著老板娘,等她忙完前幾個人的點單,才有空搭理我,你看隔壁爺叔多半要點“爆三樣”,爆三樣是指豬肝、腰花和肉絲,算是這里的招牌之一了,阿姨們反倒是對青咸菜目魚更有好感,清爽好吃又不容易長胖

以蔥油拌面見長的面館,自然是要點拌面,這家湯面就普普通通,澆頭就看有什么吃什么,畢竟生意太好,有好幾次報出了一堆澆頭后被告知“不好意思,那幾個買完了!”我立馬回頭繼續(xù)看菜單,在有限的品種里動足腦筋選擇。

比如最近一次去,想吃的爆三樣、炸豬排都售罄了,那就黃醬和辣醬候補?!袄迸钆睢钡睦贬u和有點甜的豆腐衣包肉,也是有點滿足的。

重點想推薦一下這里的蔥油拌面,炸酥的小蔥,熬過的蔥油,多軋兩次的面條,再加入醬油等調味,這一碗蔥油拌面是可以被我空口吃完的,而且是一氣呵成,現(xiàn)在拌面做得好的太少,大多都是顧此失彼,曾經遇到最離譜的一次連面水都沒有甩干。

今年夏天的限定澆頭——牛肝菌肉絲,因為食材貴一些,這份澆頭并不便宜,勝在牛肝菌的脆度、肉絲的甜味和辣椒的清香確實融為一體,我一直覺得這里的澆頭沒有特別突出,但每一份都保持了一定的水準和堅持。

爆三樣也好吃,青咸菜目魚面更驚喜,關鍵是食材每日新鮮選購,老板娘記性沒有以前好了,有幾次也會忙中出錯,其實用筆記一下有何不可?我還試圖錯峰去吃面,結果因澆頭賣完便失望而歸。

老地方面館

??襄陽南路233號


No.10?滬西老弄堂面館

如果不是跟著導航找“定西路685號”,第一次來的人很那找到藏在這條路上的滬西老弄堂面館,比如我哈哈。沿著弄堂往里走,方能看見“老弄堂”的招牌。靠墻的一邊有記賬木質折疊桌,墻上掛著小黑板:“只想做一碗好吃的面?!?/p>

面館前身是老板的奶奶在虹口區(qū)支起的小面攤,這個老弄堂面館地方不算小,但是很關注細節(jié)也很干凈,我當然點了招牌推薦,找到門口的折疊桌坐下。

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碗面標配是足足四兩,無論是加了蛤蜊和香菇的豬肝拌面還是頗有特色的辣肉面,老板在原有的基礎上稍加創(chuàng)新,不過依舊保留了老上海那種濃油赤醬的風格,但味道卻更為鮮甜些。

原來,辣肉糜和肉丁可以在一碗拌面里和諧共處,辣油微微泛光,不渾濁,卻清透

我一筷子夾起豬肝和拌面,無需多言,微甜的醬汁裹住定制的面條,細細的,微軟的,蛤蜊和豬肝的攜手并進原來是這樣的啊,解了吃內臟的念想,又被蛤蜊帶出了小鮮,似乎是某位中年食客提出加入香菇更健康,我倒覺得口味上有些多余。

還有慕名而來的食客嫌棄豬肝太薄,我心想薄才嫩,才更容易寡汁,而且每次飯點都是人滿為患,這家店卻很講究后廚和服務員的節(jié)奏,服務上太值得表揚,完全摒棄了國營老字號的漠不關心。

不知不覺,老弄堂又開了兩家分店,離家越來越近,我也忍不住跑去吃了兩次,比起火候拿捏不準的腰花,普普通通的炸豬排,倒是大腸做得頗有特色,那一層如同風衣似的醬汁,讓大腸入味有香甜的魅力,再配上一碗蔥油拌面,吃飽出門曬太陽。

出門前,店員還不忘寒暄幾句,如果想找尋一些漸行漸遠的弄堂回憶,我更推薦你們去定西路老店。

滬西老弄堂面館

??定西路695號101 / 雁蕩路99號103 / 廣東路500號102


No.11?味香齋

“麻醬拌面?”

“2兩3兩?”

“聽不清,講清爽點好伐!”

每次來都有一種要進入戰(zhàn)斗模式的緊迫感,這實在不像個正經吃飯的地方,擠迫、悶熱,只是一切不適的一小部分,但每次想吃麻將拌面,我竟然不假思索就要來這里!

小小的門面,保留上世紀的味道,每每走到淮海路雁蕩路口,我就能望見排起的長隊,進門買籌碼倒沒什么周折,但等位就需要很久,真的很久,收銀阿姨的態(tài)度,也稱不上態(tài)度。然而這么多年,各大面館榜單里,總少不了味香齋的一席之地。

?。÷獒u拌面呼之欲出,顧名思義,麻醬是用芝麻醬和花生醬混合調制而成,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只不過味香齋的尤為出色,濃郁、醇厚、細膩。頂上那一把鮮綠的蔥花,配上香濃的紅油,我真是愿意醉倒在此碗麻醬面下。我趕緊拌開面條,隱隱傳來一絲絲肉香,不知道是不是我餓過了頭,總之十分迷人。

因為細面,三百六十度全程與醬料的擁抱,這三兩面不一會兒就見底了,且滿口留香,忍不住想控訴腔調面的麻醬拌面,簡直讓人在麻醬湯里撈面吃吧。

滿滿又實在的辣肉,來的老食客對此款澆頭頗為偏愛,真的辣!肉質絲毫不柴,吃起來特別過癮。

經歷過八十年的小店,為什么不能好好煮一碗認真的咖喱湯?牛肉湯分兩種,大碗的是“牛清湯”,只有蔥花。“小牛湯”里有幾片牛肉,碗小,但價錢是一樣的。不過店里擠滿的上海本地老爺爺老奶奶似乎完全不介意。

來這里就是吃面的,而且你只有不多的幾樣選擇:麻拌、辣醬、炒素、咖喱牛肉、燜蹄……還有素什錦,“錦”字永遠寫成“巾”,反正麻醬面是能讓我是不是來光顧的,咸中帶點甜,厚薄均勻,蘇式的小細面,軟硬適度,堪稱一絕。

味香齋

??雁蕩路14號


No.12?清真永豐面館

知道這家店的人應該不多,坐落在吉安路,門面可以說是毫不起眼,我在老西門念初中,那會兒跟同學們偶爾會來犒勞自己一頓,現(xiàn)在看到的清真永豐面館的招牌是重新?lián)Q過的,門口的菜單也由綠色變?yōu)榧t板打印體。

長腳老板為人非常和善,自從插隊落戶回滬之后,一直經營這家小店。最早的菜單是老板手寫的,而且位列第一的就是“紅燒牛肉面”,當然不是說紅燒羊肉面不出色,而是因為羊肉面只在冬天供應,相比之下牛肉面是我們一年四季能吃到的,現(xiàn)在的菜單已經是最新一代版本了。

我是一個極愛拌面的孩子,不過在這里還是首選湯面,因為這里的湯面用的是清真風味的咖喱湯底,咸鮮之中滿是牛肉香味,且不同于外面的成色,頗有湯清味濃之意。鮮美卻不搶鏡,那陣香味卻又在舌尖徘徊不去。有顧客抱怨說湯偏咸,請問若湯不咸一些,面條的滋味豈不是淡而失色?兩者本應配搭才好。

極好的半筋半肉部位,絕不是本幫的偏甜口味,而是帶著咸鮮的醬燒滋味,在外面幾乎沒有吃到過類似的調味。數(shù)了數(shù),差不多有七八塊,而且每塊都是飽滿扎實的分量,不容小覷。

我喜歡這里的牛肉口感,不是臺灣版的酥軟,而是牛肉的緊實口感,每塊煮得火候拿捏甚好,依舊保持夾起完好的狀態(tài),越嚼越能感受口腔內的屬于“?!钡娜庀?,十分入味。另外,在這里吃過的五香牛肚,百葉結,拌面也是令人心安的味道。

按照長腳老張的說法:很多所謂的百年老店,不過是一塊招牌而已,人,配方,工藝……早就變味了,哪天吉安路拆遷了,清真永豐或許就真的要消失了。這家真是本人非常推薦的一家本幫清真面館,從湯,面,澆頭,處處流露出幾十年如一日的“細節(jié)”講究,它不是那種讓你瞬間驚艷的滋味,而是溫吞的,浸潤的,讓人忍不住胃口大開。

清真永豐面館

??吉安路254號


No.13?金玉秋牛肉面館

有趣的是,這家竟然還是清真店,我也算吃了不少上海清真面館,如之前推薦的永豐,還有浦東旺泉,淮海路的順和,至少都小有名氣,金玉秋還真的默默無聞,低調程度可見一斑。

從江浦路延吉路搬到黃興路之后,整個環(huán)境一下子升級換代了,早前連門面也找不到了,然而吃過這里的牛肉面,真是順著味兒還想再來。

店內依舊只有幾張桌子,大桶里是不停熬煮的牛骨牛雜湯,真是飄香至方圓幾公里外了,最受歡迎的是B套餐,即紅燒牛肉拌面+牛腱湯,雖然漲價至35元一份,可來吃過的人都愿意為此買單。

拌面色澤不僅誘人,我更是對著紅燒牛肉歡呼雀躍個不停,許久沒有見到如此豪爽且紅燒顏色很正的牛肉了,紋理也很清晰,入口能感受到牛肉的酥軟并非干柴,旺泉雖大方,但偶爾煮過頭就容易塞牙,深褐色的牛肉有一股屬“?!钡娜庀?,自然不做作。

差點就被牛肉給喂飽了,充滿醬香的拌面,趁熱吃才是最佳狀態(tài),锃亮的面條不僅僅是好看,入口綿軟之中有力,微甜之中回香,確實有點本幫清真派的樣子。

驚不驚喜?如果你以為配拌面的湯跟味香齋類相似的話,那真是大錯特錯了,牛腱湯里至少六七片規(guī)規(guī)矩矩的牛腱子,比起拌面里的牛肉,湯里的牛腱肉顯得更加青春活力,越喝越上癮,結果一不小心喝完了

快離開的時候,陸陸續(xù)續(xù)有食客過來點B套餐,不滿足的話還能打包各種牛肉牛肚回家呢。

金玉秋牛肉面館

??黃興路1100-7號


No.14?老上海面館

“不好意思,我們周末不營業(yè)?!闭f話的是胖老板,上海80后,夫妻倆中午根本沒有閑暇可言,一到中午十二點,附近的白領組團鍋來吃面真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上海本地食客,你看一眼澆頭,心里大概有數(shù)了,醬爆豬肝、腐乳肉、糖醋小排、紅燒獅子頭等等,個個都是經典的本幫澆頭。

走在街上,用“老上海”起名不在少數(shù),而這家位于長樂路的面館并不顯眼。店內環(huán)境非常狹隘,有種毛坯房的感覺,最里面便是每日新鮮出爐的現(xiàn)炒澆頭,左右兩邊是為數(shù)不多的座位,說實話得趕早。

先確定好拌面,等端上來的時候,我二話不說直接要了醬爆豬肝!

天吶,不敢和豬肝對視,我怕我會愛上它,用青蒜爆炒的豬肝實在大片,是在各家吃過面館里絕對屬于又大又厚的,醬爆調味是醬中鮮甜,沒想到吃過那么多豬肝的我還是忍不住要夸一下這家的出品,“老上海式入味”,色香味俱全,大抵如此

喜歡吃拌面,一到手就忍不住開始拌起來,蔥香味之中更多融入了豬肝的醬汁,細面是細面,但不算特別細,吃透了甜味,應該是富得流油的一碗面了,除了碗底多了一層油之外,無需挑剔,這味道還真是比家里要好。

吃面的時候,拼桌難免,我對面的小哥點了紅燒大排和糖醋排條,看得我饞涎欲滴。原來老板是從靜安飲食公司出來的,難怪做得上海風味有模有樣,總之千萬不能帶我北方同學來吃,一定被罵。

老上海面館

??長樂路688號


No.15?老郎特色牛肉面館

好多年前,我是在美食節(jié)目上看到的這家店,于是收藏好等時機就去。不說好壞,單憑能開三十多年的店,我個人都有些佩服的,我也想開小面館哈哈,不過這家店24小時營業(yè),我估計是體力撐不住的。

店鋪位置換了好幾次,這下終于在延長西路安定了,敞亮的環(huán)境,明確的價目表,老食客依舊要來,像我這樣慕名而去的就少了,現(xiàn)在年輕人喜歡獵奇,不喜歡這種老口味了,點了牛舌拌面便找地方坐下,最近因為鮮味所以看到牛舌忍不住想點。

脆!對,入口是脆的,這是牛舌剛好斷生的新鮮口感,我在鮮味沒有感受到,但是老郎做到了,略微透出的粉嫩色,也是最佳證明,突然想去隔壁便利店買一罐啤酒,這不就是一個好吃美味的下酒菜嗎?

咖喱?濃郁的咖喱風味?上桌前竟然毫不手軟撒了大把的胡椒粉,伴隨著攪動的頻率,一股子“河南”味兒直沖,面條不是那種細面,而是微透的粗面,雖然缺少韌勁,但更接近粗米粉的感覺。因為有了自制的咖喱汁,這碗拌面可以說是非常狂野了,一口脆牛舌,一口粗面條,豪爽,好爽!

點羅宋湯的人不在少數(shù)哦?原來是他家的特色,看樣子下次試試看羅宋湯好了。

這是老郎,不是老狼,如果你不喜歡重口味,或者不喜歡粗米粉的口感,也不用特地前往,就近的話值得一試。

老郎特色牛肉面館

??延長西路646號


No.16?長順面館

長順面館搬家的第二天,我就來了!夫妻倆開的小面館,一開就是好幾年, 之前因為拆遷,所以換到了附近的店面,環(huán)境其實很普通,但非常干凈,一眼能見到底的空間,放不了幾張桌椅,每天中午晚上客流不斷,所以它的口碑完全靠實打實的味道撐起來。

來得早,新鮮澆頭還沒出爐,來得晚,想吃的澆頭都賣完了,我太難了!

每次來,我都喜歡點拌面,他家拌面可有趣了,十元拌面是店里網(wǎng)紅!,別看只是光面沒有澆頭,老板在蔥油的基礎上還加了豬油。澆頭換著吃,豬肝、大排、小排、大腸……最喜歡的是豬肝的脆嫩和大腸的濃郁,連送的湯都是紫菜蝦皮,這份認真值得很多商家學習!

坐在店里等待的時候,老板炒澆頭總能把我勾引的饞涎欲滴,這幾天又想去了!

長順面館

??九潭路53-6號


No.17?海鮮公富面館

周末出來找面吃,前陣子開海了特別想吃海鮮面,正好坐著新開的15號線一路晃過去,這家海鮮面館開在大路轉進去,我差點沒找到,門面不大起眼。

可能周末很早,只有我倆,直奔海鮮面,結果阿姨說,手工搟制的面條分粗、中、細不同規(guī)格,麻煩選一下。我這種選擇綜合征糾結了半天,最后要了中粗的手搟面。

海鮮湯呈現(xiàn)奶白色,還沒喝就覺得很鮮,還撒了一點咸菜,配以白米蝦、蛤蜊和小黃魚,紅的、黃的、綠的,特別好看。

小黃魚先過油,再同小海鮮一起煮,蛤蜊肉特別有彈性,小黃魚的蒜瓣肉,沒有腥味,白米蝦入口鮮美,配菜的娃娃菜甘甜,雞蛋香嫩,手搟面彎彎曲曲,吃起來還真是有筋道,一碗下去,真是鮮到挑眉!?

閑聊起來,老板是溫州人,有十分新鮮的海鮮供應渠道,而且對口味很有要求,真是除了遠沒毛?。?/p>

海鮮公富面館

??嘉定區(qū)曹安路1658號


No.18?錢祥寶辣肉面

某周六一早,我跑了一次普陀區(qū)梅川路地區(qū),為了吃一碗據(jù)說是最正宗的老上海辣肉面。?

從地鐵站下來,我開著手機導航,騎著共享單車,終于摸進了一片蕭條的小區(qū)內,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有辣肉面館的地方,我左顧右盼了一會兒,試探性走進去,繞來繞去啊,終于看到了這個小小的門面!

白板上的菜單一目了然,可選擇并不多,除了招牌的辣肉面之外,只有素交面、咸菜素雞面和肉圓咸菜面,另外還有幾個可選澆頭, 第一次來,我要了傳統(tǒng)辣肉湯面。

端上來的辣肉面是用黑色磨砂日式面碗裝的,倒不是用傳統(tǒng)街邊小店的瓷碗,不過這里儼然是深夜食堂的裝修風格,湯匙、面碗、筷子、桌椅和氛圍等等都不經意流露出日式的簡約之意。

這碗辣肉面略帶油花,粒粒分明,漂在紅亮的面湯上,辣肉丁大小均勻,面條擺放算是整齊,旁邊配有一把咸菜末和蔥末,和女老板送的一只醬蛋。

女老板是錢祥寶的孫女,據(jù)她說這一碗辣肉面是從爺爺處學得并繼承的,以最大的努力還原最初的老上海辣肉面,為什么不是完全呈現(xiàn)?因為她說現(xiàn)在的辣醬、辣油和以前都不同了,老上海辣肉其實吃口并不辣,但紅紅的顏色極具欺騙性,一定要用肉丁,肉糜這些都是胡鬧!

我喝了一口湯,微微辣而已,回口是本幫的甘甜,咸菜的提鮮點到即止,嗯,湯是好喝的,然后把辣肉送入嘴里,肉丁其實不大,用筷子拎出來,顏色白、吃口嫩,有種白雪紅梅的意境。但越嚼越有肉香,還能感受到豬肉的絲感,她一直強調要選品質上乘的豬肉,對部位和厚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純瘦,但具體如何也沒有告知,想必也是人家的秘密。

湯比面高出兩公分,比例恰到好處,夾起一筷子面,被紅湯浸潤的面條甚是鮮亮,入口不軟也不硬,應該是雞蛋面,口感之余滿是蛋香,不知不覺就吃完了,辣肉面自帶川菜基因,本應口味粗獷,充滿市井氣,但經上海師傅之手,溫柔了不少。

一碗好吃的辣肉面,本幫口味,下次還會造訪,現(xiàn)在開了分店,也不用跑大老遠了。

錢祥寶辣肉面

??祁連山南路1988號嘉龍大廈A座110室(最新又新開店)


No.19?旺泉餐飲店·清真牛肉面館

浦東的一家清真本幫牛肉面店,說起這家店還是好友的力薦,因為我的活動范圍傾向于市區(qū),終于趁周末來吃面,沿著門牌號找到這家位于居民區(qū)的牛肉面店,最近門口在裝修,過來吃的話一定要看仔細。?

店堂不大,有點老上海風格,來這吃面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工作日的話,附近電信和郵政的員工便是這里的???,看得出來很多是熟客,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爺叔,跟老板夫婦的關系不錯。?

從點單到端上面條,速度很快,里面幾個阿姨的動作相當麻利,我看著眼前這碗面,大塊的牛肉與牛肚涇渭分明,遮得面條只能露出一點,不僅有紅燒牛肉,紅燒牛肚,還有增辣的兩勺辣醬,此時此刻,我終于理解了隔壁爺叔說的:“滿滿的牛肉牛肚,配一點辣醬,喝一碗附贈的清湯,28塊吃得色色一一(舒舒服服)。”?

紅燒牛肉是甜咸拉鋸戰(zhàn)的重口,濃稠的醬汁很入味,越吃越感甜,老板娘說:“我們凌晨4點就起來燒牛肉了?!?

確實是很扎實的牛肉塊,還有點吃牛肉干的錯覺。坦白而言,這家清真面館的味道更像是老十六鋪的調味,重五香,重大料,重醬油,重調味,牛肚的口感卻是軟香的,不似平時吃到的嚼勁,辣醬里的豆腐干和土豆比起很多面館要更辣一些。?

阿姨給醬油的姿勢也是下手快、狠、穩(wěn),拌面是毫不客氣的濃郁,堪稱“霸道總裁”,若點湯面是完全體現(xiàn)不了旺泉的特色的,所以拌面才是這家店的正確打開方式。?

論賣相和出品,我更喜歡老西門清真永豐,也是在之前分享過的,可惜長腳老板快要退休了。

旺泉餐飲店·清真牛肉面館

??北艾路901號


因為老爸愛吃面,所以我從小跟著一起吃,從最初的雪菜肉絲辣醬面,至今已吞下了無數(shù)面條和澆頭,可能平均一周至少得吃四五次,不然我的胃會鬧別扭。

高樓大廈里的魔都,可能有一千種面向,但當你吃著上海面館,體驗著那種小市民的小樂惠、小幸福,這座城市的本相就顯露出來了。

下次有空再碎碎念吧~歡迎留言吐槽~哈哈哈

上海 | 穿行于大街小巷,就為了吃碗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上思县| 徐闻县| 博罗县| 高清| 建阳市| 中牟县| 苗栗县| 礼泉县| 都昌县| 东莞市| 依安县| 尚志市| 大兴区| 连江县| 河池市| 文登市| 高邮市| 南宫市| 蒙城县| 河源市| 临城县| 罗平县| 浏阳市| 庆元县| 清新县| 惠来县| 漠河县| 内江市| 拉孜县| 阿图什市| 桂东县| 明水县| 达拉特旗| 香河县| 兴业县| 扬州市| 大宁县| 乌什县| 鄂尔多斯市| 汤原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