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第二部) 》【法國】巴斯夏 第一部分 經濟學的辯論(一)

2020-09-19 08:05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原作者序


1

我準備在這本書中對各種反對自由貿易的觀點進行回擊。?


我并非故意想與保護主義者唱反調,只是想向那些對這一問題還疑惑不解的人闡述一些基本常識。雖然在我看來,那些擁護保護主義政策的人,其出發(fā)點不一定是一己私利,但我依然認為反對自由貿易的理由是牽強附會的,或者說是對錯參半的。


當然,作為一種比較新的事物,自由貿易本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不然也不會有如此之多的人會對自由貿易或心懷恐懼,或疑慮重重。


除了那些理解自由貿易真諦并對此堅信不疑的人,人們的思想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保護主義謬論的影響。為了肅清這些謬誤,每一次都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但不是任何人都有時間來進行這項工作,對立法者來說更是如此——這也是為什么我要提供一套現成分析的原因所在。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對手在這一點上占盡了優(yōu)勢。他們只用只言片語就能講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但我們如果想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則需要絞盡腦汁、費盡唇舌。


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也是符合事物本質的。保護主義對其帶來的一點點好處大肆鼓吹,但對其造成的方方面面的隱患卻很少提及——因為好處往往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隱患卻是非常隱蔽的,只有經過深入的思考才能發(fā)現。而我們最終將明白,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是水火不容、完全對立的。



2


社會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大多是這樣。?


有人斷言:“工廠中每增加一臺機器就會讓30個工人丟掉工作?!?


有人說:“奢侈浪費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推動各個行業(yè)繁榮發(fā)展。”?


還有人說:“通過征服阿爾及爾,馬賽將使其貿易額輕松翻一番?!?


最后,還會有人提出:“政府的支出是非常有幫助的,它至少使10多萬家庭過上了溫飽生活。”


這樣的表述內容簡明,語言直白,人們一聽也會覺得有點道理。


也許,人們還能從中得出如下結論: 機械化是邪惡的; 開疆拓土、侵略征服以及征收重稅都是善行。?


所有上述論斷都可以在生活中輕易找到“鐵證”,因此這樣的結論也很容易說服普通大眾。


然而,在我們看來,這些論斷實在過于粗暴,世界上的事物之間廣泛地存在著依存關系,因此我們就不能僅僅考慮單一的原因和直接的后果。為了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不能只滿足于一個后果,而是要從后果追溯到最終的結果。直白點說——要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fā)讀者的耐心和追求真理的決心,盡可能用通俗直白的語言將真理和謬誤表述清楚,這樣的話,就可以幫助人們弄清楚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最終哪一個會獲得勝利。



3


保守主義者羅亞尼特發(fā)表了很多公開論文,其中有幾篇批判性文章已被人們普遍接受,他在文章中指責我倡導廢除關稅。


在這里必須澄清一下:這位先生說錯了,我說的是廢除保護主義制度——對于給政府繳稅并不反對,我反對的是國家之間彼此征稅。


關于關稅,拿破侖曾經一語道破:“關稅實質上并不是一種稅收,而是保護工業(yè)的一種手段?!彼€說:“關稅不能作為一種勒索對方國家工人的手段,而應該是一種良性的稅收?!?/p>


我們,也許只有我一個人全力倡導廢除高關稅,因為我知道,這與法國未來金融的穩(wěn)定息息相關。?


這將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高關稅可以帶給國家財政豐厚的收入,而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總是快于經濟學原理的傳播速度,所以貿易改革的關鍵就在于財政部。


有人也許會問:“那么,您說了這么多到底要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得出具體而微的結論并不是我的初衷,我的目的只不過是揭穿謬論而已。?


“然而,”也許有人會就這個問題繼續(xù)糾纏不休,“僅僅揭穿謬論是遠遠不夠的,怎么也得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啊?!?/p>


其實,我認為,揭穿了謬論實際上就等于指明了真理。



第一部分? ? ? ?經濟學的辯論



第一章? ? ? 人為制造稀缺



1


迄今為止,稀缺理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界最有影響力的理論,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它經常會被人們大篇幅地引用,出現在社會生活的各類談話中,各種報刊文章中,各級圖書中以及各種政治話題中。


在“財富是商品的極大豐富”這一簡潔主張未得到社會大眾認可之前,每天人們都在抱怨:“市場里到處都是外國商品,真是可怕,簡直要把我們淹沒了。”從這一點來看,人們害怕富足。


德克里克也曾經斷言:“長期來看,在經濟中,生產是過剩的?!币虼耍埠ε赂蛔?。


在工廠中,工人們經常會毀壞他們認為多余的機器。因此,他們也害怕生產過剩,換句話說就是,他們也害怕富足。


比格奧不是也經常說“只要面包漲價,農民就會因此變得富裕”嗎?眾所周知,只有當面包的供給小于需求時,即面包稀缺時,其價格才會上漲。因此,比格奧也是在贊美稀缺。


達加奧特曾指出糖產業(yè)的生產力是過剩的,還對這種情況提出了批評。他還反復強調:“糖用甜菜的需求是有限的,不需要無限制擴大種植面積,因為只要每個地區(qū)種植若干公頃的甜菜,就能夠滿足全國消費者的需求。”從這番話可以推斷,對人們有利的是稀缺和貧瘠,對人們不利的反而是富足和豐饒。


新聞署、商務部和主流日報也在積極地做著洗腦的工作,它們每天早上都用至少一篇文章告訴眾議院和政府,雖然關稅政策導致了市場上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但是這是合理的。這種做法非常成功,眾議院和政府也是按照媒體的腔調行事的。


然而,關稅導致價格普遍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場的供給相對減少了。


于是,報紙、眾議院和政府用稀缺理論指導實踐,這同時也印證了我們上面的說法:稀缺理論已經成為目前最有影響力的理論。



2


在工人、媒體和政府官員的心中,為什么稀缺受到如此地推崇,而富足卻受到抵制呢?其中的緣由我會在下文中細細道來。


我們可以發(fā)現一個一般規(guī)律——在產品熱銷的行業(yè),工人的付出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報。


換句話說,在同等勞動強度下,在同等勞動時間里,工人可以獲得更高的薪酬,工人通過勞動獲得的薪酬的多少與生產產品的“短缺”“稀缺”程度關系密切。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稀缺可以使工人更加富裕。


以此類推,對全體工人而言也是一樣的,于是人們就悟出了稀缺理論。


因此,如果人們用這樣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就會為了廠商的利益使出各種不合理的招式,如人為操縱價格上漲、通過限制和保護主義措施來炮制短缺、抵制引進機器設備,等等。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一下富足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


有一點是很容易看清楚的,如果一種產品的供給超過了需求,那么這種產品只能用很低的價格才能賣出去,廠商的利潤自然就會減少甚至虧損。一旦所有的廠商都處在這樣的經濟環(huán)境之中,其結局將是廠商無法生存,即使僥幸存活下來也是舉步維艱。因此,富足會給我們帶來不幸。


如果人們認可了這樣的理論并用它來指導實踐,那么一些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會抵制富足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個荒唐的理論,如果僅僅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學術結論或許沒有什么,但是如果被應用到各個領域,應用于某個產業(yè),或應用于某特定行業(yè)的生產中,那就另當別論了。


從某個角度來講,這個理論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是片面的。而且,我們很容易看到這個理論中正確的部分,但是如果我們不仔細揣摩,就很容易忽略掉其片面、荒謬的部分。



3


人們是為了消費而生產,即人們擁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身份。


上文分析出的結論只是單一地從生產者的角度得出的。


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分析,那么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假如消費者能夠用最優(yōu)惠的價格買到所需的全部商品,那么他們會更富有,因此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fā),社會產品越豐富,消費者會越富有,而且這一結論適用于所有的消費者,于是富足理論就應運而生。


如果對交易進行片面的理解,就很容易得出這些荒唐的結論。但是通過對個人利益性質的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fā)現交易具有兩面性——作為賣方時,他們傾向于更高的價格,于是乎喜歡稀缺;作為買方時,他們傾向于更低的價格,于是乎喜歡富足。


僅考慮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綜合考慮人類的整體的、永久的利益。?


如果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他每天為自己的日常所需而付出勞動,勞動的成果完全歸自己享用,簡單地說就是沒有任何交易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稀缺理論就不會產生。


很明顯,產品富足是一件對他有利的事情,而且無論這些產品如何獲得——通過辛勤勞動所得、通過發(fā)明先進機器所得、通過肥沃的土地所得、通過大自然所得以及天外來物等,情況都沒有什么不同。此時,這個人絕對不會為了體現勞動的價值,而去毀壞先進的機器、肥沃的土地或舍棄天外來物。


因為他很清楚,勞動只是獲取物質財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為了保全財富而去舍棄財富是極為不明智的行為。他非常清楚節(jié)省勞動力是一種進步。如果每天需要勞動兩個小時來滿足一天所需,而利用先進的機器、肥沃的土地、天外來物等可以幫他節(jié)約一小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利用這些條件用一小時去獲得一天所需,然后用余下的一小時來自由支配以提高他的生活質量。?



4


但是自從商品交易出現以后,如此簡單的道理,我們卻很難做出正確的理解。


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社會分工,一件商品的生產者是這個人,而商品的消費者往往是另外一個人,因此他們從各自的利益出發(fā)認為勞動是結果而不只是手段。


由于交易的出現,同一商品包含著兩方面的利益:一是消費者的利益,二是生產者的利益。這兩方面的利益處于一種博弈的狀態(tài),此消彼長。


分析這兩個方面是我們分析和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


首先從生產者的利益出發(fā)。生產者要獲得最大的直接利益必須考慮兩個方面:

(1)所從事的行業(yè)中,生產者的數目要最少;

(2)消費者需要該行業(yè)提供的消費品要達到最多。


政治經濟學用精辟的術語做出了類似的表達: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換句話說,即競爭是有限的,市場是無限的。


而消費者要想使自己的直接利益最大化,也不外乎兩個方面:

(1)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的供給很充足;

(2)消費者對這類商品的需求相對較小。


由于兩者都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因此二者是無法相容的。



5


法律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才能代表公眾的利益呢?


此時公眾的利益包括生產者的利益和消費者的利益。如果其中某一方的利益符合社會或整體利益,那么另外一方必定是敵對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每個人的所有愿望都得到滿足,那么將會對社會造成什么影響。


因此,從生產者的利益出發(fā),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愿望是反社會的:如果我們是葡萄園主,此時全世界的葡萄都遭霜凍而枯死,但是我們的葡萄得以幸免,那么我們會感到異常開心;如果我們是鐵匠,不管公眾是否有需求,我們都希望市場上出售的是我們自己生產的鐵制品,急切的愿望、得不到滿足的需求帶來了好價錢;如果我們是農民,我們會贊成比格奧的觀點——讓面包漲價,面包供給相對少了農民就富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倡導稀缺理論。?


如果我們是醫(yī)生,我們很清楚外部狀況的改善給行業(yè)造成的后果,因此很關注外部的一些跡象:如政府加強了公共衛(wèi)生的建設;培養(yǎng)節(jié)制、戒酒等美德;普及關愛自身健康等相關知識;發(fā)現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等等。


如果我們是醫(yī)生,從我們自身的利益出發(fā),我們的真實愿望可能是反社會的,但是我并不是說醫(yī)生真的有此愿望。


我寧愿相信醫(yī)生的真實愿望是:發(fā)現包治百病的妙藥,但這不可能是一個理性的醫(yī)生應該擁有的想法,而是一個圣人、一個基督教徒無法克制的沖動——為了實現自我犧牲的價值,他們行事必須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fā)。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名醫(yī)生,只要他的行醫(yī)生涯與他的福利、威望甚至全家生活支出息息相關,他的想法就可能是反社會的。


如果我們以生產棉紡品為生,那么,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可能完全支持消滅一切對手。雖然我們不會公開地表達這一愿望,也不會付諸直接的行動,但是我們確實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這一目標。


比如,為了減少供給——將國外的紡織品拒之門外,同時運用國家權力影響國內供給,導致衣物短缺。


以此類推,無論在哪個行業(yè),我們都能發(fā)現這些行業(yè)中員工的“反社會”態(tài)度。


“商人”蒙田說:“商人生意興隆得益于年輕人的揮霍,農民富足要靠糧食的價格昂貴,建筑師謀生要靠房屋朽壞倒塌,司法人員存在的理由在于人們的訴訟和糾紛,神職人員的尊嚴和職責有賴于我們的死亡和罪過,醫(yī)生們生活在身體健康的人群中會感到不安,士兵們都不希望本土太平,如此等等。更為可怕的是,如果人人都探測一下自己的心靈,我們會發(fā)現我們心中孕育和產生的愿望大多是損人利己的?!?br/>


由此可以推導出的結論是:如果每個人隱藏在心中的真實愿望都得以實現的話,人類社會將會迅速退化到蠻荒時代——風帆替代了先進的蒸汽技術,木槳替代了風帆,四輪馬車替代了木槳,騾子替代了四輪馬車,最后是騾子被腳夫所替代;羊毛廠商下令棉花停產,棉農下令羊毛停產等,直至稀缺將整個地球占領,人類在地球上消失。



5


如果立法和行政機構授予米姆爾商業(yè)協會處置權,允許每一位會員制定一項法律并按這項法律指導實踐,那么我們很難想象這部產業(yè)法典將會是什么樣子。


而當我們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就會發(fā)現消費者的利益與社會總體利益幾乎完全一致,如在人類對福利的訴求方面。


當消費者來到市場,他希望看到自身所需產品供應充裕的繁榮景象;他希望風調雨順,莊稼獲得豐收;希望通過先進的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產品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夠節(jié)省精力;希望距離能夠消失;希望能夠減輕稅負;希望關稅壁壘終將消失。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消費者的利益與公眾利益保持高度一致。


潛藏在消費者心中的真實愿望即使再荒誕、再離奇,也不會與他人的利益相悖。


消費者可能想要美味的食物,想要避風的屋頂和溫暖的壁爐,想要教育和美德,想要安全和和平,想要力量和健康,他們希望這些都可以不勞而獲、予取予求,如塵土、水汽和空氣般充裕,如陽光般慷慨……,但是,即使是這樣夸張的愿望也并不會對社會福利產生任何影響。


此時也許有人會說,如果消費者的這些愿望都得以實現,那么就意味著對生產者勞動的要求越來越高,最終會使勞動者感到無所適從并導致生產陷入癱瘓。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在這個虛構的極端例子中,如果消費者的所有愿望都得以實現,人類就變得像上帝一樣,只要動一動念頭就可以獲取所需。


但是既然是這樣,我們也根本沒有必要去悲嘆工業(yè)生產末日的來臨。?



6


現在我們假設立法議會由商人組成,代表生產者利益,且每位成員都有權實施一項法律,實現生產者的真實愿望??上攵?,立法議會的法律會將稀缺理論貫徹到底。


同理,如果眾議院的成員都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fā)制定法律,他們將會制定自由貿易制度,取消所有限制性法律,取消所有人為的商業(yè)壁壘——換言之,即將富足理論進行到底。


總之,將生產者的利益作為出發(fā)點考慮,就會與社會總體利益相背離;而將消費者的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就是將社會總體利益作為制定社會政策的依據。?


盡管有啰唆之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這一點: 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存在基本的對立關系。前者希望市場上的商品相對稀缺,物以稀為貴; 后者希望市場上的商品相對豐裕,物美價廉。?


按常理來講,我們的法律應該持中立態(tài)度,但事實上它卻支持生產者而抵制消費者,支持昂貴而抵制便宜,支持稀缺而抵制富足。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這么做又是“合乎情理”的——他們認為一個要什么沒有什么的國家是富裕的。


因為他們代表的是生產者的利益,需要保證生產者的產品有一個好市場。于是,他們就必須提價;為了提價,就必須使產品供給變得相對短缺;產品供給相對短缺就是人為制造稀缺。 如果這樣的法律得以全部執(zhí)行,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庫存清單,清單上的物品(如滿足法國人民所需的肉類、服裝、燃料、小麥和殖民地等產品)不是以貨幣來衡量,而是以重量、尺寸、容量和數量來衡量的。



7


我們進一步假設,此時取消所有壁壘——進口到法國的外國商品的關稅壁壘。?


最后,為了更好地得到改革的結果,我們再進一步假設庫存清單在3個月后取得。?


那么經過這番改革之后,法國的小麥、家畜、服裝、布匹、鋼鐵、煤炭、糖等產品的第二個庫存量是否真的能夠超過第一個庫存量呢?


答案是肯定的,保護關稅危害多,它試圖阻止外國商品的進入,限制市場供給,最終造成商品價格昂貴,市場供應不足。


這樣一來,我們又如何能夠相信人們在現行法律下生活得更幸福!一個國家的肉類和糖類短缺可以使人們吃得更好嗎?一個國家的亞麻和羊毛織物短缺可以使人們穿得更體面嗎?一個國家的煤炭短缺可以使人們的房屋供暖更充分嗎?一個國家的鋼鐵短缺或工具機器短缺可以使人們的工作更輕松嗎??


當然,你們可能仍有疑慮:如果取消關稅壁壘,外國商品大量涌入我國,我們的金錢就會大量流失,我們怎能過得更幸福呢??


事實上,金錢流失并不重要,因為人們不能吃現金、穿黃金,也不可能用銀子來給房屋取暖。


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民眾的食品柜中是否有足夠的面包和肉,衣柜中是否掛滿衣裳,壁爐前是否堆滿木頭,等等。金錢的多少并不重要。


法律中帶有限制性的條款也同樣會使我們陷入相同的困境。


如果大家都認同這一點,那么我們就要揭露它們給民眾帶來的所有傷害;如果大家都否認這一點,那么就是否認它們通過限制供給提高市場價格的行為,也就是否認它們在維護生產者的利益。?


這樣的法律既沒有給人民帶來好處,又喪失了效率,簡直一無是處。



第二章? ? ? 財富的阻力和動力



1


把“阻力”當作“動力”——就如同把稀缺和富足相互混淆一樣——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時常發(fā)生。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它誤導人們的各種形式。?


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一無所有的。


一無所有的人類希望實現自己的某些愿望,在達成愿望的過程中存在著重重阻力,因此人類必須付出勞動克服這些阻力,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愿望。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人類在滿足自己愿望的過程中的阻力怎么可能成為人類行動的動力呢??


假設,我到達目的地需要跋涉100千米,在這一路上存在著高山、河流、沼澤、密林、劫匪等阻力,為了克服這些阻力,我必須憑借自己的力量或者想辦法借助外力,也就說為了到達目的地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如果這些阻力不存在,那么我到達目的地就會輕松許多。?


從出生到生命結束,人的一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維持生命我們必須吃很多食物,必須避暑防凍,同時還要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在人生旅途中,有很多阻力與我們是如影相隨的:如饑餓、干渴、疾病、酷暑和嚴寒,等等。


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憑借自己的力量去狩獵、捕撈、耕種、紡紗、織布和建房,去克服一切生存阻力。


如果阻力減少,那么我們的生活會更輕松;如果所有阻力都消失了,那么我們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幸福生活。


在社會中,雖然阻力很多,但是我們并沒有靠自己克服所有的阻力,因為其中一些阻力已經有人幫我們克服了,同時我們也幫助我們的同伴克服了一些阻力。?


這些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可以輕易地克服阻力或阻力幾乎不存在,那么人類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過上幸福生活,整個社會的境況自然就會明顯好轉。?



2


此時此刻,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各種社會現象,仔細地觀察始終處于交易過程中的人們的觀念,就會發(fā)現人們已經變得不知所措,已經無法分辨需要與財富、阻力與動力。


產品交換使社會產生了勞動分工,因而人們沒有必要克服所有的阻力,只需要克服其中之一就行(不僅為自己,同時也為他人),社會中的其他人同樣只需如此。?


因此,為他人克服阻力成為人們致富的直接動力,阻力越大,克服阻力的人們就可以獲得越高的報酬。


例如,醫(yī)生只需要治病救人就可以獲得所有福利,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不需要親自烤面包、制作家具或織布裁衣,因為這些阻力已經有其他人幫他克服了。病人的病情越嚴重越頻繁,治病的醫(yī)生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福利。


疾病對于其他人而言是獲得福利的阻力,而對于醫(yī)生而言則是獲得福利的動力。


各行各業(yè)雖然都有其特殊性,但是其基本邏輯都是一樣的。


名為“距離”的阻力幫助船主致富;名為“饑餓”的阻力使農民得以生存;名為“寒冷”的阻力使紡織工得以維生;名為“無知”的阻力使得教師應運而生;名為“虛榮”的阻力使得珠寶商暴富;名為“或有失信”的阻力使得公證人生意紅火。


就如同醫(yī)生靠人類疾病謀生一樣,阻力成為他們獲得福利的動力,阻力的大小與他們獲得福利的多少密切相關。



3


根據這一認知,一些理論家試圖構建這樣一個分析體系:以個人的感受為起點,認為財富是需要,財富是勞動,財富是獲得財富的阻力本身。


按照這一邏輯,增加阻力就是對勤奮的獎勵。?


政客就很信奉這一理論并積極地將之付諸實踐。他們執(zhí)掌權力,巧借各種名目創(chuàng)造和加大阻力,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創(chuàng)造和增加財富!


例如,他們說:“為了讓鋼鐵產業(yè)工人更富足,我們可以在鋼鐵產業(yè)上增加一個阻力,如禁止從生產鋼鐵的國家進口鋼鐵,即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獲取鋼鐵的阻力,進一步說就是增加了供給的阻力。如果供給的阻力足夠大,對供需市場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那么就會迫使人們?yōu)榱丝朔@一阻力付費。自然而然社會上就產生了致力于克服這一阻力的人,這一阻力的存在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生財的機會。供給的阻力越大、產品越稀缺、越不易獲得、產品越難運輸或礦藏越偏遠,該產業(yè)的各部門就越需要雇傭更多的勞動力,人們因而獲得了創(chuàng)造財富的機會。因此他們言之鑿鑿地說要禁止進口鐵礦石,自設阻力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可以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


相同的邏輯導致機器被禁用。?


例如,一些人想貯存美酒,就出現了貯存的阻力,如貯存容器的制造,此時有些人的工作是制造酒桶幫助人們克服貯存的阻力。


與此同時,富有創(chuàng)意的機器也因此而產生,它可以輕松完成從砍倒橡樹、修整、鋸板、安裝到生產出酒桶的全過程。這樣一來貯存容器的制造更容易了,貯存的阻力就減少了,但是這造成了桶匠的過剩,因此需要政府出臺一項法律保護桶匠的利益,于是就規(guī)定禁止使用機器制造酒桶。?



4


如果我們要戳破這個荒唐的理論,我們就必須銘記一點:人類勞動只是手段,而不是結果。


這樣一來就不會產生失業(yè)問題,因為一旦人們克服了一個阻力,此時一部分人確實會因此失去就業(yè)的機會,但是同時另一個阻力也會隨之產生,原先的那一部分人或者轉到這里克服新產生的阻力,或者轉而克服其他的阻力,這樣他們就會重新獲得就業(yè)機會,而且原先的阻力可能只需要一個勞動力,但是新產生的阻力可能需要兩個勞動力去解決,如此一來新產生的阻力不但沒有造成工人失業(yè),反而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一旦制造酒桶的工人被淘汰,那么這些工人要么繼續(xù)留在這一產業(yè)從事其他事情,要么轉到其他行業(yè)。


此時可能有人會問,工人獲得報酬的依據是什么?工廠老板支付報酬的依據又是什么?人們如何判斷克服阻力需要多少勞動力?又如何知道需要提供多少物品來補償人們付出的勞動量?


如果我們要知道人們何時會無事可做,那么就必須弄清楚阻力何時被完全清除。


如果真有這么一天,那時我們就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因為我們是無所不能的;我們只需一個規(guī)定,那就是我們的所思所想都能夠被滿足。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第二部) 》【法國】巴斯夏 第一部分 經濟學的辯論(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平罗县| 龙江县| 灵丘县| 十堰市| 聂拉木县| 依兰县| 福清市| 嵊泗县| 吴桥县| 桂平市| 台安县| 都江堰市| 靖安县| 鱼台县| 花莲市| 乐安县| 五台县| 丹阳市| 阳西县| 湟源县| 松滋市| 镇雄县| 达日县| 休宁县| 多伦县| 焉耆| 佛学| 德阳市| 广宁县| 朝阳县| 万载县| 洞口县| 五台县| 兴仁县| 静乐县| 怀仁县| 天津市| 栖霞市| 侯马市| 青州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