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屆九年級第五次大聯(lián)考
江西省2021屆九年級第五次大聯(lián)考
一、語言知識及其運用(每小題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性情(nuó) ? 狡黠 ?味同嚼蠟(jué) ? ?雕粱畫棟
B.惆悵(chóu) ?嘻鬧 ?信手拈來(zhān) ? 不屑置辯
C.底量(diān) ?制裁 ?不省人事(shěng) ? 珠兩悉稱
D.埋沒(mò) ?統(tǒng)籌 ?李代桃僵(jiāng) ? 吹毛求疵?
2.下列句子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當前的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中,社會公眾不應(yīng)該被各類嘩眾取寵的噱頭誘導(dǎo)甚至驅(qū)使。
B.探險小組在深山老林里迂回前行,探險隊長透過層層林海,望眼欲穿,終于見到山外情景。
C.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這樣狂妄自大,恃才傲物。
D.今年夏天,他在長江對禁捕進行報道,緊張忙碌了多日.由于連續(xù)夜間拍攝.身體已疲憊不堪。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以江西舉辦世界VR產(chǎn)業(yè)大會為契機,正在成為世界了解中國VR產(chǎn)業(yè)的重要窗口。
B.南昌育才學(xué)校開展青年教師大比武活動,時間大約一個月左右。
C.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所以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健康管理,但一些不科學(xué)的理念不但無助于健康,還有可能損害健康。
4.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作為一個建筑設(shè)計人員,在考慮適用性和工程結(jié)構(gòu)的問題的同時,絕不能忽略了他所設(shè)計的建筑,在完成之后,要以什么樣的面貌出現(xiàn)在城市的街道上。
②一座建筑物是一個有體有形的龐大的東西,長期站立在城市或鄉(xiāng)村的土地上。
③既然有體有形,就必然有一個美觀的問題,對于接觸到它的人,必然會引起一種美感上的反應(yīng)。
④這是十分自然的。
⑤在北京的公共汽車上,每當經(jīng)過一些新建的建筑的時候,車廂里往往就可以聽見一片評頭品足的議論。
A. ①⑤④②③B. ①④⑤②③C. ②③⑤④①D. ②⑤③①④
5.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diào)感情,因而強意志?!保撸撸撸撸撸撸哌@種鍛煉能夠幫助人們增強意志品格,從精神層面提升耐受力、抗壓力,儲備起強大的“心理能量”,讓人在應(yīng)對困難時更為自信從容,勇敢堅定。從這個角度講,健身運動不儀為身體賦能,也在為精神賦能。
A.健身既是對身體機能的一種喚醒提升,也是對精神意志的一種挑戰(zhàn)磨煉。
B.健身既是對精神意志的一種挑戰(zhàn)磨煉,也是對身體機能的一種喚醒提升。
C.健身能夠喚醒提升身體機能,也是對精神意志的一種挑戰(zhàn)磨煉。
D.健身能夠挑戰(zhàn)磨煉精神意志,也是對身體機能的一種喚醒提升。
? ?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4分)
(一)閱讀下面的詞、完成第6~7題。(每小題2分,共4分)
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游廢園
[宋]吳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①,竹冷翠微路②。斗草溪根③,沙印小蓮步④。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處。
晝閑度。因甚⑤天也慳春⑥,輕陰便成雨。綠暗長亭,歸夢趁飛絮。有情花影闌干,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⑥。
【注】①古苑:即廢園。②翠微路:山間蒼翠的小路。③斗草溪根:在小溪邊斗草塘戲。④蓮步:指女子腳印。⑤因甚:為什么。⑥慳(qiān)春;吝惜春光。⑦凝佇:有所思慮或期待,久立不動。
6.下列對詞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詞牌“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游廢園"來看,此詞是吳文英作客龜溪,在寒食節(jié)春游時所寫。
B.上闋寫廢園之景、再自傷身世,抒發(fā)游園之感,因懷才不遇引發(fā)“云山深處”的嘆息。
C.下闋敘述詞人游園遇雨獨自于花影之下沉思,更加發(fā)出自己有家難歸、有如浮萍的感嘆。
D.詞人黯然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在對四周清幽環(huán)境的描寫中逐步流露出來的。
7.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最后三句照應(yīng)了詞題中的“游”字,同時在全詞中起過渡作用。
B.下闋開頭一個“閑”字,表現(xiàn)了詞人平生未能春風(fēng)得意而只好閑度光陰的傷感情緒。
C.最后幾句采用擬人手法,與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同。
D.全詞情景交融,用語含蓄,寫景清麗有致,抒情婉轉(zhuǎn)清暢,耐人尋味。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題。(12分)
子墨子南游于楚,見楚獻惠王,獻惠王以老辭,使穆賀見子墨子。子墨子說穆賀,穆賀大說,謂子墨子曰:“子之言,則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賤人①之所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藥然,一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順其疾,豈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農(nóng)夫入其稅于大人,大人為酒醴②粢③盛,以祭上帝鬼神,豈曰賤人之所為,而不享哉?故雖賤人也,上比之農(nóng),下比之藥,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嘗聞湯④之說乎?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⑤,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⑥矣。湯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藥于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譬之良醫(y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茍然,然后可也”。
【注】①賤人:卑賤、品行地位低下的人,②醴;甜酒,③梟;泛指谷物。④湯:商湯,俯帆第一個君主。⑤御:駕馭車馬、⑥賜:賜予、恩糊。
8.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子墨子/南游于楚
B.故/雖賤人也
C.昔者湯/將往見伊尹
D.食之/則耳加聰
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辭( ? ? )(2)疾( ? ? )(3)女( ? ? )
10.翻譯文中新線句子。(4分)
(1)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賤人之所為”而不用乎?
(2)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11.針對穆賀的“‘賤人之所為’而不用乎”,墨子是如何辯駁的?(3分)
(三)古詩文積累。(8分)
12.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每空1分)
(1)羹飯一時熟,_____。
(2)_______,愁云慘淡萬里凝。
(3)_______,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4)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____,雖不能察,必以情。
(6)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_______。
(7)了卻君王天下事,_______。
(8)____,秋容如拭。
? ?
三、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3~16題。(17分)
書房一世界
馮驥才
①書房是一個世界,一個一己的世界,又是一個放得下整個世界的世界?! ?/p>
②世界有無數(shù)令人神往的地方,對于作家,最神往之處,還是自己的書房。我喜歡每天走進書房那一瞬的感覺,我總會想起哈姆雷特的那句話:“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無限空間的主宰者?!?/p>
③文人的書房大都有個名字,一稱齋號。書房乃我心居之處,因稱心居。彼時我整日離家在外,各地奔波,似與寫寫畫畫絕緣。去到書房寫作,都是因為心言難抑,非寫不可。我面對的工作十分浩繁與艱辛,“壓力山大”,我身孤力薄,力從何來?惟有自己。我相信,人的力量最終還要從自己的身上和心里去尋找。故而,我要鉆進書房,用一支筆在心中苦苦探尋,去撥開迷霧,穿越困惑,找出道路,找出力量,找出使自己不動搖的動力和思想支撐。? ??
④心居書桌上有一對鎮(zhèn)尺,長八寸,原木本色,不著漆,亦無任何雕飾,這是好友張宗澤先生送給我的。他偶得一塊丁香木,質(zhì)好色正,徑粗且直,便特意為我做了一對鎮(zhèn)尺。他知道我性喜自然,不愛刻意雕琢,故只把木頭裁成兩根尺余木條,沒有任何雕工,線條卻極規(guī)整。此木有香氣,香味殊異,清新沁人,故不上漆,以使香氣散發(fā)。每每拿它壓在箋紙上,伏案寫字,香氣悠然入鼻,感覺有點神奇,似有仙人飄然而至。因?qū)懥藘删湓?,請宗澤分別刻在這一雙鎮(zhèn)尺上。曰:水墨畫案丁香尺,茅草書齋月光心。
⑤宗澤為津東蘆臺鎮(zhèn)人,他人樸實厚道,靦腆緘口,喜歡書畫,尤好木雕。常在一塊木疙瘩上隨形雕出許多奇山秀水、怪石異卉、鬼魅神靈,形象靈動又浪漫。我問他出于何種構(gòu)思,他說信手拈來,一切聽憑自然。我喜歡這位天生有稟賦的鄉(xiāng)間才士,因與他交往數(shù)十年,其中自有許多真情實意的小故事。比如我當時出差到蘆臺,夜宿一家小店,他來看我,閑話間忽跑去給我打來一盆熱乎乎的洗腳水,給我解乏。這叫我至今想起心中還會再生感動。于是,這對鎮(zhèn)尺一直放在書桌上。更多的不是應(yīng)用,乃是個中的情味。應(yīng)用的東西,沒有了可以再找。若是上邊附著了一些故舊的情意,雖然普通,卻不會丟掉。
⑥我的書房兩面開窗,一朝南,一面西。南窗大而闊,西窗小如洞。顯然這房子的建筑師,為了防止西曬太熱,故意將窗子開得很小。在我剛搬進來之時,友人建議我堵上這窗戶。因為夏天里西曬熾熱,窗子再小,陽光直入,也一定會增加書房里的熱度。
⑦可是到了秋天,日頭變得溫和,倘若堵上這扇小窗,豈不攔住了美麗的夕照進入屋中?于是我留下這小窗。
⑧一天,我在一位頗精古代木器的潘姓朋友的木器店中小坐。談起我的小窗,他忽起身去拿來一扇花窗,原木素色,包漿厚潤,氣韻幽雅,一眼便叫人生愛。初看花格簡潔精整,細看卻不簡單,圖案里藏著許多“學(xué)問”,竟是眾多方形木格連環(huán)相套;而且每個方格的四角,都做雙曲狀,有如花瓣。潘先生說:“這花窗是徽派大宅門的東西,二百多塊小木條,全由手工切割的小木榫拼接而成?!边@東西他也只有一扇。叫我拿回家試試,如果我的小窗能用上便再好不過。
⑨我拿到家中一試,居然尺寸正好,上下左右全部嚴絲合縫!天作之合?我在電話里把這匪夷所思的奇跡告訴潘先生。他卻說這一定是我三百年前在徽州定制的。
⑩我的書房不僅多了一件精美的古物,還多了一扇美妙的小窗!我依照古人的辦法,在窗扇背面貼上皮紙。溫州皮紙綿密柔韌,透亮卻隔光隔熱。每當夕照臨窗,雪白的皮紙變得金紅明亮,如照巨燈。窗格之影宛如墨畫一般,印在窗紙上,美麗又奇異。更神奇的是,我這西面大墻外,樹林繁盛,樹中居住著一些藍背白肚、身形修長的山喜鵲。我這小窗居高臨下,又從不打開,日久便有山喜鵲飛來,站在窗外的窗臺上四下觀望,偶爾叫兩聲,其聲沙啞。外邊光強時,把它們的影子清晰地照在窗上。鳥影在窗上走來走去,我用手指輕輕敲窗,它們不怕,好像知我無害,并不離去。我若再敲,它們便“得、得”以喙啄窗,似與我相樂。這樣的書齋奇景,是天賜還是人間事物的巧合?這樣靈氣的小窗,誰的書齋還有?
(選自馮驥才隨筆集《書房一世界》,有刪改)
13.全文圍繞書房世界寫了哪些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點?“我”的情感態(tài)度如何?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特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情感態(tài)度
書房的齋號? ? ? ? ? ? ? ? ? ? ? ? ? ? ?①? ? ? ? ? ? ? ? ? ? ? ? ? ? ? ? ? ?? ? ? 是使“我”不動搖的動力和思想支撐
書房中的鎮(zhèn)尺? ? ? ? ? ? ? ? ? ? 質(zhì)好色正,香味殊異,清新沁人? ? ? ? ? ? ? ?②
書房的小窗? ? ? ? ? ?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叫人生愛
14,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融合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以第⑩段為例,簡要分析其中兩種表達方式的作用。(4分)
15.請自選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3分)
? ? ? ? 每當夕照臨窗,雪白的皮紙變得金紅明亮,如照巨燈。窗格之影宛如墨畫一般,印在窗紙上,美麗又奇異。
16.本文與課文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中的哪一間小屋在內(nèi)容上有相似之處?談?wù)勀愕睦斫狻?4分)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guān)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丑惡的仇恨,對污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這些復(fù)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的,間不容發(fā)。
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使事業(yè)和人生呈現(xiàn)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yōu)雅的要訣。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細細的羊腸小道;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搜羅最新信息和網(wǎng)絡(luò)八面來風(fēng)的集裝箱,卻不給自己的發(fā)現(xiàn)留下一個小小的儲藏盒……我們把世界萬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丟了開啟自己的鑰匙,在自己獨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經(jīng)生存的證據(jù)。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fēng)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7-20題。(13分)
書·讀書
葉圣陶
書是什么?這好像是個愚問,其實應(yīng)當問。
書是人類經(jīng)驗的倉庫。這樣回答好像太簡單了,其實也夠了。
如果人類沒有經(jīng)驗,世界上不會有書。人類為了有經(jīng)驗,為了要把經(jīng)驗保存起來,才創(chuàng)造字,才制作書寫工具,才發(fā)明印刷術(shù),于是世界上有了叫做“書”的那種東西。
歷史書,是人類歷代生活下來的經(jīng)驗。地理書,是人類對于所居的地球的經(jīng)驗。物理化學(xué)書,是人類研究自然原理和物質(zhì)變化的經(jīng)驗。生物博物書,是人類了解生命現(xiàn)象和動植諸物的經(jīng)驗。--說不盡許多,不再說下去了。
把某一類書集攏來,就是人類某一類經(jīng)驗的總倉庫。把所有的書集攏來,就是人類所有經(jīng)驗的總倉庫。
人類的經(jīng)驗不一定寫成書,那是當然的。人類所有的經(jīng)驗假定他一百分,保存在那叫做“書”的總倉庫里的必然不到一百分。寫成了書又會遇到磨難,來一回天災(zāi),起一場戰(zhàn)禍,就有大批的書毀掉失掉,又得從那不到一百分中間減少幾成。
雖然不到一百分,那叫做“書”的總倉庫到底是萬分可貴的。試想想世界上完全沒有書的情形吧。那時候,一個人懷著滿腔的經(jīng)驗,只能用口告訴旁人。告訴未必說得盡,除下來的唯有帶到棺材里去,就此永遠埋沒。再就接受經(jīng)驗的一方面說,要有經(jīng)驗,只能自己去歷練,否則到處找人請教。如果自己歷練不出什么,請教又不得其人,那就一輩子不會有太多的經(jīng)驗,活了一世,始終像個泄了氣的皮球,癟癟的。以上兩種情形多么可惜又可憐??!有了叫做“書"的倉庫,誰的經(jīng)驗都可以收納進去,誰要經(jīng)驗都可以自由檢取,就沒有什么可惜又可憐了。雖說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保存人類所有的經(jīng)驗,到底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類文明發(fā)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沒有叫做“書”的倉庫是辦不到的。
倉庫里藏著各色各樣?xùn)|西,一個人不能完全取來使用。各色各樣的太繁富了,一個人太渺小了,沒法完全取來使用,而且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取出來,其余的任他藏在倉庫里。
同樣的情形,一個人不能盡讀所有的書。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讀了,其余的不去過問。
倉庫里藏著的東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爛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隨便取一部分,說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爛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無益處。所以跑進倉庫就得注意揀選,非取那最合用的東西不可。
同樣的情形,一個人不能隨便讀書。古人說“開卷有益”,好像不問什么書,保能讀他總有好處,這個話應(yīng)當修修正。不錯,書中包容的是人類的經(jīng)驗,但是,那經(jīng)驗如果是錯誤的、過時的,你也接受他嗎?接受了錯誤的經(jīng)驗,你就上了它的當。接受了過時的經(jīng)驗,你就不能應(yīng)付當前的生活。所以書非揀選不可。揀選那正確的、當前合用的書來讀,那才“開卷有益”。
所謂經(jīng)驗,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情,大部分關(guān)聯(lián)到實際生活,要在生活中實做的。譬如說,一本衛(wèi)生書是許多人對于衛(wèi)生的經(jīng)驗,你讀了這本書,明白了,只能說你有了衛(wèi)生的知識。必須你飲食起居都照著做,身體經(jīng)常保持健康,那時候你才真的有了衛(wèi)生的經(jīng)驗。
看了上面說的例子,可以知道讀書頂要緊的事情,是把書中的經(jīng)驗化為自身的經(jīng)驗。隨時能夠“化”,那才做到“開卷有益”的極致。
17.作者圍繞“書·讀書”這一問題,重點闡述了哪兩個觀點?(4分)
18.下面三個論據(jù),哪一個不能作為本文的論據(jù)?請說明理由。(3分)
材料一 讀書有三種態(tài)度。一種是絕對信從的態(tài)度,凡是書上說的話就是天經(jīng)地義;第二種是批判的態(tài)度,用現(xiàn)實生活來檢驗,凡是對現(xiàn)實生活有益處的,就取之否則就不取;第三種則是一種隨隨便便的態(tài)度,指望從書上學(xué)到些什么,用來裝飾自己,以便和朋友之間對話時可以應(yīng)付自如,不讓大家譏笑自己,認為自己一竅不通。
材料二 毛澤東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愛讀書,會讀書的領(lǐng)導(dǎo)人,他早年常說:“讀書要為天下奇。“他所說的“奇書”,不在擇讀之量,而在擇讀之內(nèi)容與效果。毛澤東的擇書,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學(xué)、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時,僅《紅樓夢》就閱讀和收藏了20種不同版本的線裝書。當然,那些與他的實踐活動關(guān)系不大的書籍,他也有選擇地閱讀了很多。
材料三 讀書猶如與人交流談話。當我們開始閱讀一本書時,就與作者建立了一種關(guān)系,和作者就開始了交流。人與人交流,要善于傾聽,要有傾聽的耐心。讀書是傾聽作者,就要認真閱讀作者的文字,一句一句地聽作者把話說完,要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不懂的不要故作矜持。?
19.本文語言不乏生動之處,請從第⑩段中列舉一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20.從作者的觀點出發(fā),你認為讀書選擇的標準還有哪些?(3分)
??
? ?
四、綜合性學(xué)習(xí)與寫作(56分)
(一)綜合性學(xué)習(xí)(6分)
21.某班開展“閱讀名著,走近人物”的讀書活動。分析人物形象是閱讀名著的重要方法,請從下列專題中,任選其中一個人物,結(jié)合具體情節(jié),寫一則200字左右的評論。
專題一:《簡·愛》中的簡·愛
專題二:《儒林外史》中的范進
專題三:《水滸傳》中的林沖
(二)寫作(50分)
22.請以“有你的地方就有風(fēng)景”為題,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