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抑郁癥需重視!有哪些信號值得注意?
“在初中時期,我隱約有抑郁傾向,但當時大部分的人多認為抑郁只是青春期的多愁善感,甚至還會被說只是在博取關注。我的煩惱與困惑總是被輕輕帶過,取而代之的是“想太多“、“多愁善感“的標簽。”
類似上述的情形并非只發(fā)生在過去信息不普及的年代,現(xiàn)在在家庭中、校園中也常見相關情形。
有調(diào)查抽樣顯示,在回收的1842份初高中問卷中,調(diào)查中通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觀察學生心理狀況,也就是詢問受測者一周內(nèi)的情緒感受來了解他們的抑郁、壓力和焦慮程度。
報告顯示,這群初高中生中超過半數(shù)有抑郁傾向的比例,其中極為嚴重8.9%、嚴重8.1%、中度24%、輕度12%。進一步交叉分析更發(fā)現(xiàn),高中生嚴重抑郁高達23%,顯著比初中生高(12.9%),且高中生中,有極嚴重抑郁者更超過一成(12.1%)。
雖問卷結果不代表患抑郁癥,但也顯見青少年亮紅燈的心理狀況。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煩惱念書就好,身上沒有金錢壓力,說來說去就只是人際、成績上等問題?
其實不然,每個時期都會有每個時期的煩惱,并非青少年只面對書籍、老師、同學,就不會遇到困難。綜觀現(xiàn)代孩子的壓力來源,前3名分別為學校(76.9%)、未來前途(67.3%)及交友人際(43.0%)。
面對青少年的煩惱,有些幸運的孩子說出口后可以得到父母、同學、老師的關懷與協(xié)助,但也有將近二成(17%)青少年選擇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心事,甚至有9.8%的孩子選擇向網(wǎng)友吐苦水。而身為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線的重要人物“輔導老師”們,卻只有5.6%的青少年愿意與之討論。

這群不愿透露心聲的孩子,將更仰賴身邊親友的觀察與協(xié)助,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心里的異樣。有在校心理老師發(fā)現(xiàn),不愿意開口的孩子可能已經(jīng)先觀察過環(huán)境,包括父母態(tài)度、親友想法等;又或是他們嘗試過開口,卻沒有被接?。ú槐焕斫夂驼J為),從而越來越封閉。
如果人人都能成為情緒安全網(wǎng)的一環(huán),多傾聽孩子的話、陪伴并理解他們,或許會成為心中已是一片黑暗的孩子的微光。畢竟有時候可能真的難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對勁,只有落實關懷、取得信任,才有機會開啟溝通的管道。

作為父母、老師、朋友,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獲得孩子需要求助的信號:
①、孩子抑郁評估量表結果。
②、食欲變化起伏大。
③、睡眠習慣不同以往,睡得很少突然睡很多,反之亦然。
④、身上有傷口、瘀青、割痕等。
⑤、整個人喪失動力,對喜愛的事物提不起興趣等。
⑥、功課或生活自理能力的變化。
在家庭方面,父母要多與孩子談話,提供正向的鼓勵及協(xié)助;教育方面上,要增加兒少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充分利用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實用性。最后希望有機會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guī)檢查,適時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并適時提供咨詢與協(xi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