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愛我者予我牢籠”——《消失的她》影評
多少抱著不看好的心態(tài)再赴國產電影,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想象中平庸的懸疑片。
《消失的她》經(jīng)典而熟練地運用了這樣一種手法,即通過一方主觀的敘述了解事件,令觀者先入為主地排除了敘述者是背后兇手的可能:經(jīng)典在于許多相關題材的作品都曾運用這一手法,如東野圭吾《惡意》和阿加莎的一眾小說;熟練在于,即使我剛剛讀過《惡意》,觀影時也只曾猜想木子是兇手。以此為基礎在劇情上一層一層逐漸地剝開,使觀者思考充足,覺得反轉更合理。
不僅在善惡陣營的轉換與《惡意》有異曲同工之妙,《消失的她》的反轉更優(yōu)秀在其合理性:在較早時出現(xiàn)的“舞臺劇導演”曼曼這一設定的多次出現(xiàn),使得最終揭露答案時,令人醍醐灌頂且拍案叫絕,雞皮疙瘩一地,并使得之前諸多的不合理煙消云散。一切的不合常規(guī),都是伏筆,一切的細節(jié)臺詞,都是呼應。像這樣優(yōu)秀的大反轉,近幾年我看過的電影,只有郭富城和發(fā)哥演的《無雙》能與之相比。
最后少不了的是犯罪片里對于人性的深究。一個人,因為環(huán)境變遷也好,因為迫不得已也好,終究是為“惡”和“欲望”找來的蒼白借口,被"desire" break了“will”。正是放縱惡的無限擴張才一步步墜入深淵。以及還有,正如《狂飆》安欣所說,用犯罪對付犯罪,本身就是犯罪??蔁o可奈何的情況下,于情于理之下對于極端的狡猾極端的惡,這樣的犯罪錯又在哪里呢?只是用聰明對抗聰明罷了。像安欣那樣,成功的究竟極少數(shù),何況他也為此失去了太多太多。
還有一些補充,關于不足之處(瑕不掩瑜?。?。首先是一個牛角尖,即曼曼準備跳樓時素不相識的木子前來“拯救”她,可木子明明是個極內向的人;只想說這一層背景故事設計講述地有些倉促了。其次,影名“消失的她”也有些直白,沒有如同“無雙”這樣的雙關;如果于電影中重要意象,如同梵高、深海、星空、以及結尾處的牢籠,跟這些結合起來是否是更好的名字。
當然,演員的出色演繹是不可或缺的。倪妮好帥?。。òl(fā)癲)包括文詠珊付出也蠻大的... 都辛苦了演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