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取名字的由來和含義簡介
潮州起名最好的大師謝詠老師談~潮州起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潮州取名字的由來和含義簡介,潮州起名最好的大師謝詠老師談潮州起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潮州許多人們耳熟能詳?shù)牡孛?很多人都好奇潮州取名字的歷史和變遷,這里中國姓名學家謝詠老師就收集整理了關(guān)于潮州起名字的由來簡介,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謝老師來為你分析~
我們所說的“潮州”,既指今之潮州市,也可指稱從前的潮州府(涵蓋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及梅州市屬的大埔、豐順二縣)。后者雖已不屬現(xiàn)行政區(qū)體系,但在國內(nèi)及海外某些人群中,習慣上仍以“潮州”來泛指同一文化類型的潮汕地區(qū),特別反映在許多專名上,如潮州人、潮州話、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音樂、潮?。ǔ敝輵颍┑?,因此,我們介紹本區(qū)沿革,在1912年前,實際已包括了整個潮汕地區(qū),某時段兼有梅州市的部分。

(2)謝詠老師簡介~
本文由中國姓名學取名大師謝詠分享閱讀,旨在探索城市姓名歷史和人文底蘊,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收集,如果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們的先人在不斷總結(jié)當?shù)仫L土人情,和人生百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的高度提煉概括出來的,而我們個人的姓名不僅僅是終身在運用的,同樣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謝詠老師提醒朋友們我們自己的姓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數(shù)理配置結(jié)合相輔相成方為正宗,謝詠老師一生致力于周易與姓名文化的研究運用,采取正統(tǒng)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稱姓名之精髓,如果正準備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聯(lián)系謝老師來幫助分析~
先說“潮州”二字的由來,并不是潮濕的州府的意思,在隋開皇十一年(591年),皇帝撤義安郡建潮州府,潮州便被稱為潮州,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從未變過,說起來,距今也有1400多年了,說潮州是個千年古城,一點也不為過。
隋朝皇帝也是個有文化的人,潮州二字,取自于“在潮之洲,潮水往復”的意思。
可見,1000多年前的潮州,地理條件是十分不宜居住的。皇帝硬是把個“南蠻之地”起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3)謝詠老師收集~潮州起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潮州之名,始于隋開皇十一年(591)。其名是取潮流往復之意。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嶺南置南???、桂林郡和象郡3郡,潮地屬南 ???。漢高祖三年(前204)趙佗建南越國,潮地歸南越國。
漢元鼎六年(前111), 南越國亡,潮地仍屬南??ぁ|晉咸和六年(331),潮地屬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分東官郡立義安郡,這是潮地郡一級建制之始。隋開皇十一年, 在原義安郡境立潮州。這是潮州得名之始。這時潮州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xiāng)(一說當時的海陽縣境稱義安縣)等6縣。
唐天寶元年(742),潮 州改稱潮陽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復潮州。以后一直稱潮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州為路,稱潮州路。潮州路轄海陽、揭陽、潮陽3縣。明洪武二 年(1369)改路為府,稱潮州府。潮州府轄海陽、揭陽、潮陽、程鄉(xiāng)4縣。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置嘉應州。潮州府轄海陽、揭 陽、潮陽、 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8縣。乾隆三年(1738)置豐順縣后,潮州府轄9個縣。

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后改潮梅鎮(zhèn)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州城。
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qū)行政督察專員 公署,1946年改為第六區(qū),1949年4月析為第七(和第八)區(qū),專署均駐潮州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潮汕臨時專署、粵東辦事處、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1955年9月,行署治所才遷往汕頭。1956年設汕頭地區(qū)專員公署。
1953年1月以潮安縣城關(guān)鎮(zhèn)設為潮安市,6月經(jīng)政務院批準改稱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建制,其地域并入潮安縣;1979年8月 國務院批準以潮州鎮(zhèn)以及下津、臥石、社光、黃金塘、六畝等5個村地域,恢復潮州市建制;
1983年12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潮安縣,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潮州市,潮 州市為省轄縣級市,委托汕頭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準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享受市(地)一級管理權(quán)限;1989年12月省委決定潮州市為副地級 市。1991年12月,國務院調(diào)整潮汕地區(qū)行政區(qū)劃,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新設立的湘橋區(qū)(縣級)、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4)謝詠老師收集~“潮汕”的由來
粵東的大片土地在隋開皇十一年(591)以后為潮州府(郡)所管轄,傳統(tǒng)上稱這里為潮州地域;通常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說潮州話的人為潮州人(這其中也包括少部分客家人)。
至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汕府屬的濱海重鎮(zhèn),這里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松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撡|(zhì),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筑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并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
1907年5月22日發(fā)生了丁未黃岡起義,這是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職責孫中山勾結(jié)“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俺鄙恰边@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1921年之后,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qū)繼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點。把這片地域稱為“潮汕”的說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來,汕頭市逐漸成長為粵東的新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中心;這樣一來,人們對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類的說法也就習以為常了。不過要說明的是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xù)習慣稱呼。由于現(xiàn)在潮州成為潮汕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