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滿月的大小和亮度會發(fā)生變化?
?
去年4月16日的超級月亮之所以顯得如此明亮和巨大,有人解釋說因為這次是月球是迄今為止或將來幾千年的跨度內離地球最近的一次。這怎么可能呢?
?
月球的繞地軌道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橢圓,其離心率約為5.5%。
這意味著近地點(當月球在其軌道的最近點)和遠地點(當月球在其最遠點)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意味著地月平均距離可能在任意方向上有13000英里的變化。因此,如果滿月出現(xiàn)在近地點或接近近地點,它在天空中看起來明顯比出現(xiàn)在遠地點時更大也更亮,因為地球從月球接收到的光不僅取決于月球發(fā)出的光,還取決于地球離月球有多遠。
不過,我要補充一點,雖然這一影響效果顯著,但所有的滿月都是大而明亮的,因此如果不能同時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滿月,就很難區(qū)分兩者的區(qū)別。今年,月球近地點距離4月16日的滿月只有幾個小時。這是今年最接近的滿月,但不是最近代月球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月球運行至最近的近地點是在1912年。
還有什么因素影響滿月的亮度?
還有其他幾個因素影響滿月的亮度。當?shù)厍颍ㄒ虼艘舶ㄔ虑颍┪挥谄浣拯c,即其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點時,從月球反射的陽光強度略高,導致滿月的亮度增加約4%,但這是人眼無法察覺的。天空中任何物體的亮度,包括月亮,都隨著它在天空中的高度而增加。當一個物體位于正上方時,它發(fā)射的光與地面成直角,光的強度與光束的強度相同。
然而,當一個物體接近地平線時,它的光線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地面上,同樣數(shù)量的光線會散開到更大的區(qū)域。因此,從地平線附近的物體到達地面的單位面積光線較少。而且,月球離地平線越近,光必須穿過的大氣層就越多,才能到達觀察者。這就說明更多的月光被大氣吸收或散射。月亮在天空中的高度是由你觀察的緯度和月亮的赤緯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月球越接近沖日時,即正好與太陽相對的那一點(在這一點上發(fā)生月食是因為太陽的光被地球阻擋而沒有到達月球),它就更亮了。這就是所謂的沖日現(xiàn)象。據(jù)信,這主要是由隱藏了的陰影造成的。月亮越靠近沖日點,物體在其表面投射的陰影就越小,看起來就越亮。最后,大氣條件對滿月的亮度有很大影響。晴朗的夜晚的滿月,要比沙塵、霧霾或多云的時候明亮得多。
祝您賞月愉快!
相關知識
?
滿月是指月和太陽的黃經差達到180度時的瞬間,以及此時的月相(也稱望月)。
滿月的時候,月球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若此時為正對面,即發(fā)生月食。滿月的日周運動,和春秋、冬夏相反的太陽的日周運動幾乎一樣。日沒時升起,在午夜時其高度角達到最大,在日出時沉沒。北半球夏季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可以看見其從東南方向升起,低平的位置橫穿南方的夜空。冬季的時候偏北,南中時分的滿月在夜空的較高位置。春分與秋分時候從正東附近升起,在正西附近落下。
當月球和太陽黃經相差180°,是日稱為望,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滿月?!夺屆罚骸霸聺M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p>
于陰陽歷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后必定為滿月。因此于農歷中將十五日稱為望。藏歷規(guī)定每月十五為望,所以初一可能并不是朔。伊斯蘭歷規(guī)定新月初現(xiàn)為每月的第一天,所以望可能在每月的第十八、十九日。
滿月經常成為鑒賞的對象,自古就有賞月活動。特別是秋季的滿月非常美麗,農歷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節(jié)”,中國、日本、韓國等地都有特別的賞月活動。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
?
作者: Cathy Jordan
FY: Tho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