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陜西長安縣灃西新旺村西周遺址1982年發(fā)掘簡報(bào)

2021-10-27 07:18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陜西長安縣灃西新旺村西周遺址1982年發(fā)掘簡報(bào)

考古2012年第5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fā)掘隊(duì)

1982年年初,陜西省長安縣灃西新旺村的村民在村南土壕取土?xí)r,挖出西周窖藏銅鼎2件[1]。當(dāng)年春季,我隊(duì)即在新旺村村南約150米處出土的銅鼎土壕邊布方發(fā)掘,共開探方6個(gè),編號為SCXT 1~T 6,發(fā)掘面積216平方米。秋季繼續(xù)發(fā)掘,布探方8個(gè),編號為SCXT 151~T 158,發(fā)掘面積200平方米。全年發(fā)掘面積共計(jì)416平方米,發(fā)

現(xiàn)的遺跡有房址、窖穴、燒坑、井、灰坑、墓葬,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銅器、蚌器等遺物。現(xiàn)將發(fā)掘情況簡報(bào)如下。

一、遺跡分布和地層堆積

T 1~T 5探方內(nèi)遺跡分布比較密集,現(xiàn)以這幾個(gè)探方的平面圖(圖一)和南壁的剖

面圖(圖二)為例說明。

第1層:耕土層,厚約20厘米。

第2層:現(xiàn)代擾亂層。土色黃褐,厚約30厘米。出土有瓷片、磚瓦及西周陶片等。

第3層:現(xiàn)代擾亂層。土色深褐,土質(zhì)略硬,厚約55厘米。出土遺物與第2層相同。T 1和T 2內(nèi)不見第3層。

第3層下即為西周文化堆積,包括房址、窖穴、灰坑、井等遺跡,有的有打破關(guān)系。此層下即為生土。

這次發(fā)現(xiàn)的主要遺跡有銅器窖藏、居住遺跡、燒坑、灰坑、井(見圖一;圖二)。

銅器窖藏(H2)位于T 1的東南部,開口于現(xiàn)代擾亂層之下,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2.3、東西寬0.9米??友肯蛭魈瓦M(jìn),形成一個(gè)壁龕,坑深1.5米。據(jù)村民說2件銅鼎出自此坑。大鼎倒置,內(nèi)扣小鼎。兩鼎均有銘文[2]??觾?nèi)填疏松細(xì)軟的藍(lán)灰色土,與外側(cè)土質(zhì)不同,顯系有意埋入。H2打破西周時(shí)期的居住遺跡H 1,又打破西周時(shí)期灰坑H 3,在同時(shí)期的遺跡中,其相對年代是最晚的。居住遺跡(H 1)是一座地窯式的居住房屋,位于T 1和T 2大部,開口于現(xiàn)代擾亂層下,略呈橢圓形,東部被H 2和H 4破壞,南邊延伸出探方南壁,接近土壕,東西長6、南北寬3.3、坑深4.4米。這座房屋是在生黃土上挖成的,利用坑壁作為屋墻,出入口開在南墻上,門內(nèi)有一條土坡沿東壁盤旋而下,直達(dá)坑底,土坡表面有長期踩踏形成的路土。房屋墻面光滑、平整,北墻和西墻近底部高約2米的一段敷了一層細(xì)泥??拥字胁窟€有一個(gè)長方形水坑,長1.1、寬0.8、深1.6米。屋內(nèi)距底約0.2米處鋪設(shè)一層?xùn)|西向的木板,木質(zhì)已朽,僅余白色板灰,表明此房屋地面曾鋪地板。屋內(nèi)西部距坑口2米深處,發(fā)現(xiàn)排列整齊的大蚌殼,分上下兩層、左右兩列,共計(jì)120余枚。這些未經(jīng)加工的蚌料表明此屋也許是制作蚌器的場所。此屋被廢棄后填滿灰土和黃灰土,其中有大量的西周陶片,器形有鬲、豆、罐、盂等,還有大量的獸骨。根據(jù)陶器的器形可以判定這座房屋屬西周晚期。

燒坑(H 6)此坑位于T 4中部,開口于第3層下,打破H 9東南邊緣??勇猿蕶E圓形,南壁略內(nèi)凹,南北長3.6、東西寬3.2、深1.5米,底部不平,南高北低??游鞑坑幸粭l臺階狀通道,其上有路土面。東北部有一個(gè)長圓形燒坑,坑底低凹,上有1~2厘米厚的燒土硬面。燒坑北側(cè)有一個(gè)臺面,臺面外側(cè)似用土坯包砌,發(fā)現(xiàn)2塊夯實(shí)的土坯,保存較好者長26、寬13、厚10厘米??觾?nèi)填滿黑色灰土,質(zhì)松軟,夾雜大量西周陶片以及獸骨。根據(jù)出土陶片判斷,其年代約在西周晚期。

灰坑(H 5)此坑位于T 3東南部,開口于第3層下,西面打破H 4,北面打破H9??訛闄E圓形,南北長4.7、東西寬3.3、坑深3.2米??颖辈坑幸粋€(gè)月牙狀平臺,距坑口深1.8、臺寬1、高1.4米??拥灼秸???觾?nèi)堆積為黑灰土,夾雜較多西周陶片。此坑出土較多未焙燒的泥范,形狀不明,無紋飾。從出土陶片觀察,其年代也為西周晚期。

井(J1)位于T 1東北角,開口于現(xiàn)代擾亂層下。井口乃是從生土層下挖,呈正圓形,直徑77厘米。井內(nèi)填紫褐色土,質(zhì)較堅(jiān)硬。井壁光滑,東西兩壁有對稱的腳窩。經(jīng)鉆探,井深4米仍不到底。此井位于H 1窯式房屋的東北部,兩者地層相同,或?yàn)镠1居民汲水之用。

二、出土遺物

出土遺物主要是西周時(shí)期的陶片,復(fù)原陶器數(shù)十件。此外,還有小件銅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甲骨等。

(一)陶器

陶質(zhì)以夾砂灰陶、泥質(zhì)灰陶為主,也有一些褐色和磚紅色陶。夾砂陶多飾繩紋,泥質(zhì)陶大都為素面,也有部分飾弦紋和劃紋。

器形主要有鬲、罐、豆、盂等。

鬲 主要有袋足鬲和仿銅鬲兩類。

袋足鬲 為分襠款足。復(fù)原完整者4件。夾砂灰陶。侈口。H 7∶7,束頸,圓肩,足底粗。飾粗繩紋??趶?5.6、高15厘米(圖三,8)。T 158⑤∶1,斜領(lǐng),腹較直,尖錐足。飾繩紋。口徑30.6、高31.8厘米(圖三,9)。

仿銅鬲多折領(lǐng)寬沿,淺腹,平襠或弧襠,柱足。腹部多飾扉棱。共復(fù)原7件。H 5∶16,侈口,寬沿,腹較深,弧襠。飾繩紋,腹上有三條豎齒棱??趶?5.9、高10.5厘米(圖三,12)。H 5∶35,夾砂灰陶。寬平沿,淺腹,平襠。腹飾繩紋,上有三條豎齒棱??趶?5.5、高9.6厘米(圖三,15)。H 6∶6,器形略同上,而腹部外鼓,腹飾繩紋??趶?5、高11厘米(圖三,11)。

罐多為小口,鼓腹,平底。大都飾弦紋和劃紋,也有繩紋。復(fù)原完整者2件。T 155③∶1,夾砂灰陶。圓肩,垂腹,凹底。腹部飾繩紋??趶?7.5、高30厘米(圖三,2)。H 5∶23,泥質(zhì)灰陶。折沿,圓肩,斜腹,平底。頸部及肩上部各飾一道弦紋??趶?6、高25厘米(圖三,13)。H 5∶55未能復(fù)原。泥質(zhì)灰陶。束頸,廣肩,肩以下殘缺。肩上部飾兩道弦紋,圓肩處飾篦紋和曲折劃紋。口徑20厘米(圖三,3)。

豆有兩種。一種是淺盤,柄部有棱或無棱;另一種是斂口,深盤,矮柄,有蓋。H 3∶87,泥質(zhì)灰陶。淺盤,細(xì)柄,喇叭形座,柄中部有凸棱。盤徑18、底徑12、高13.8厘米(圖三,6)。T 156③∶1,泥質(zhì)灰陶。淺盤,細(xì)柄,喇叭形座,柄部無棱。盤徑18.6、底徑11.4、高12.3厘米(圖三,7)。H 6∶10未能復(fù)原,殘存豆盤,斂口,深盤,盤以下殘。盤外壁飾瓦棱紋??趶?/p>

盂多為侈口,寬沿,折腹,平底。多在折腹處飾一周弦紋。復(fù)原4件。H 6∶7,泥質(zhì)灰陶。寬沿外折。折腹處飾一周弦紋??趶?2.5、高15.3厘米(圖三,5)。H 8∶4夾砂灰陶。侈口,短沿。折腹處飾一周弦紋??趶?6.8、高10.5厘米(圖三,16)。T 155⑤∶4,泥質(zhì)灰陶。窄沿,圓腹。腹上部飾兩周弦紋??趶?7.1、高12.6厘米(圖三,10)。

盆1件(H 6∶8)。泥質(zhì)灰陶。敞口,折沿,圓腹,平底。腹飾繩紋。口徑48、高24厘米(圖三,4)。

壺1件(H 5∶36)。泥質(zhì)灰陶??谖⒊?束頸,兩側(cè)有對稱貫耳,頸以下殘缺??趶?2.3厘米(圖三,14)。

紡輪6件。均為夾砂灰陶。H1∶10,圓錐形,剖面呈半球形,平底,中央有穿孔,表面飾同心圓紋。直徑5.7、高3、孔徑0.8厘米(圖四,5)。H 1∶38,形制同H 1∶10。直徑5.8、高2.7、孔徑0.4厘米(圖四,6)。H 1∶12,底部內(nèi)凹。直徑4.1、高1.7、孔徑0.7厘米(圖四,4)。H 5∶54,扁平形,兩面飾輻射條紋。直徑5.7、高1.5、孔徑0.4厘米(圖四.7)。T152④︰15.扁平形。直徑4 高1.6孔徑Q6厘米(圖四,3)。H8÷3,上下兩面作圓弧形。直徑4.1、高 2、孔徑0.6 厘米(圖四.1)。

此外,還有圓陶餅,H5︰56,似用陶罐罐底做成。直徑7.1厘米(圖四,2)。

(二)銅器

銅器都是小型工具和兵器,器形有刀、削、錐、鏃等。

刀 4件,其中較完整者1件。長柄,長方形環(huán)首。T158④'1,柄上有兩條棱線,刀身彎而上翹,刀尖略殘,長 16.5厘米 (圖五,7)。H5÷36,刀身背厚刃薄,前端殘缺。殘長12.1 厘米(圖五,6)。

削 1件(H1 ∶53)。柄細(xì)長,柄后無環(huán),削中部有三角形嵌槽,當(dāng)有鑲?cè)氲娜衅?,前端殘缺。殘長17厘

錐 1件(H 1∶37)。錐身為三角形,前端聚成錐尖,末端殘缺。殘長13.7厘米(圖五,1)。

鏃2件。T 151④∶21,兩刃三鋒,圓錐形。長4.2厘米(圖五,4)。T 154⑤∶15,箭頭為圓錐形,扁方形尖鋌。長5.7厘米(圖五,3)。

管1件(H 5∶24)。長方形條狀,中空。長8.2、寬0.8厘米(圖五,2)。

(三)玉、石器

玉、石器都是磨制而成,器形有石斧、鏟、刀、鐮,玉、

璧等。

石斧3件。H 4∶2,長方形,頂窄刃寬,器身較厚。長8.8、刃寬6、厚3.6厘米(圖六,5)。T 153④∶6,頂圓弧形,寬刃,一上角殘損。長7.2、刃寬5.6、厚1.8厘米(圖六,2)。H 8∶2,長方形穿孔,孔以下刃部殘缺。殘長8.1、寬4.5、厚0.8厘米(圖六,4)。

石鏟3件。T 153④∶4,扁平長方形,偏刃,頂部一角略損。長12.8、寬10、厚1.2厘米(圖六,3)。

石刀1件(H 1∶45)。長方形,單刃,殘存一半,僅留一孔。殘長5.4、寬8.7、厚0.5厘米(圖∶37)。鐮身狹長,柄部彎曲,鐮前端殘缺。殘長12、鐮身寬3厘米(圖六,1)。

石環(huán) 1件(T 154⑤∶17)。圓形,環(huán)狀,中間穿孔,由兩面穿透。殘存一半。直徑8.6、孔徑2.5厘米。

石杵 1件(H 1∶30)。圓錐形。長12、最大徑9厘米。

玉1件(H 1∶11)。圓形,有缺口,白色。直徑2.8、厚0.3、孔徑1.1厘米。玉璧 1件(H 1∶5)。圓形,孔未穿透。直徑3.3、厚0.3厘米。

(四)骨、角器

骨器有鏟、錐、針等工具,還有較多的骨笄。角器多為鹿角制作的錐類工具。

骨鏟4件。其中2件完整。T 153⑤∶9,用大型動(dòng)物的一段腿骨制成,上部保留原狀,下部劈去一半,磨出鏟刃,刃部有使用痕跡。長13.3、上端寬5.7厘米(圖七,3)。H 5∶4,用大型動(dòng)物的腿骨劈開截鋸制成,長方形片狀,刃部成圓弧形。長10.1、最寬5.2厘米(圖七,4)。

骨錐7件。H 1∶55,用一段動(dòng)物肢骨制成。柄部保留獸骨的關(guān)節(jié)部分,前端磨成尖錐狀。長17.3厘米(圖七,2)。T 154⑤∶23,長條形片狀,前端為圓錐形。長13.5厘米(圖七,1)。

骨針2件。T 154④∶16,細(xì)長圓形,針尖細(xì)銳,后端磨穿針孔。長6.8厘米(圖八,7)。

骨笄99件。圓細(xì)柱形,笄頂形狀各異,笄身的長短差別較大。H 5∶34,頂部作圓釘形,這種形狀數(shù)量最多。長13.1厘米(圖八,1)。H 1∶43,頂部作橢圓釘狀。長5.8厘米(圖八,3)。H 2∶2,頂部作扁菱形。長7.7厘米(圖八,10)。T 154⑤∶24,頂部作三角形。長6厘米(圖八,4)。H 1∶54,頂部作三疊橢圓形,而笄尖殘缺。殘長11.1厘米(圖八,2)。H 5∶8,頂部作扁長方形并穿有一孔。笄尖殘缺。殘長8.6厘米(圖八,6)。H 1∶52,為笄帽。頂部為三角形,底部為圓形短柱,柱有一槽,兩側(cè)有孔,可納笄頂之榫而用梢釘固定。長6.6厘米(圖八,5).

骨鏃 9件,T154⑤∶10. 圓柱形,鋒為尖錐狀,鋌部漸細(xì)。長6.1厘米(圖八,8)。此式骨鏃數(shù)量較多。T 152④∶14,扁平柳葉形。長7.5厘米(圖八,9)。H 7∶5,箭身作扁平長三角形,鋌部細(xì)長成尖錐狀。長8.5厘米(圖八,12)。

璜形骨器1件(T 154⑤∶13)。為弧形扁平骨板,略似璜形,一端殘損,一端有孔,有缺口,中部另有一孔。殘長10.4、寬1.1、厚0.2厘米(圖八,11)。

角器多用鹿角為材料,將根部鋸斷,利用鹿角尖部制成錐類工具或其他器物。H 5∶48、T 152⑤∶10均用鹿角料或余料制成。前者長18.5厘米(圖九,1)、后者長25.5厘米(圖九,7)。H 5∶50,為鋸斷的鹿角尖,作錐用。長14厘米(圖九,2)。H 1∶46,為一鹿角尖部,可作錐用。根部有一穿孔,可以系掛。長14厘米(圖九,3)。

角鑣1件(H 5∶12)。長條形,一端略彎曲,上下各有一方形穿孔。長15.4厘米(圖九,4)。

牙飾 2件。T 154④∶3,用獸牙根部穿一孔,或用作串飾。長6.7厘米(圖九,6)。

(五)蚌器

蚌器只發(fā)現(xiàn)刀、鐮、泡三種。

刀1件(H 8∶6)。用大蚌殼制成。長方形,刀背較厚,弧刃,兩端有豁口,中央有穿孔。長11.3、寬4.8厘米(圖九,9)。

鐮1件(H 5∶14)。殘存鐮首部分,略呈三角形,鐮把殘缺。平刃,成鋸齒狀。殘長7.5、最寬處3厘米(圖九,8)。

泡13枚。均為半球形,大都沒有紋飾。H 5∶31,中間有一孔,球面飾渦紋。直徑2.6、厚0.5厘米(圖九,5)。

(六)甲骨

6件。其中龜甲4件、獸骨2件。其中5件有鉆鑿灼痕,另1件只有穿孔。

龜甲 4件。H5∶29,為完整的腹甲。在背面上部有左右對稱的4個(gè)灼痕。長 15、寬9厘米(圖一O.3)。H5∶39,為腹甲上部殘片,背面有7個(gè)方形鑿孔(圖一○,2)。H5∶9,為背甲一側(cè)殘片,背面存有5個(gè)方形鑿孔(圖一○,5)。H5∶25,為腹甲上半部,不見鉆灼痕跡,但在下端兩側(cè)各有一個(gè)小孔,供綴合之用。寬 12厘米(圖一○,4)。

卜骨2件。H5∶40,其上有5個(gè)鉆鑿痕跡,鉆在左側(cè),為方圓形,鑿在右側(cè),為長條形,均有灼痕(圖一○,1)。H7∶4,有連珠狀鉆灼痕跡(圖一○,6)。

三、墓 葬

此次發(fā)掘清理一座豎穴土坑墓和一座甕棺葬。

82SCXM 101 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墓長2.65、寬1.4米。方向25度。墓底中央有長方形腰坑,長0.56、寬0.4、深0.13米。葬具為一棺,只存少量板灰痕,長1.9、寬0.96、高存0.2米。棺內(nèi)已被擾亂,尸骨散亂。隨葬陶器6件,堆放在北端二層臺中央,有鬲、盂各2件,豆、罐各1件。墓棺四角各放置一堆蚌魚(圖一一)。

陶鬲2件。形狀相同。M 101∶3,夾砂灰陶。敞口,寬沿,弧襠,柱足。飾繩紋,腹部有三條齒狀扉棱??趶?8、高11.4厘米(圖一二,1)。M 101∶6,口徑15.7、高12.6厘米(圖一二,3)。

陶盂2件。形狀相同。M 101∶1,泥質(zhì)灰陶。敞口,寬沿,折腹,平底。腹間有一周弦紋??趶?4、高14.7厘米(圖一二,5)。

陶豆 1件(M 101∶2)。泥質(zhì)灰陶。淺盤,喇叭狀實(shí)心豆座。盤壁有兩周弦紋, 豆柄中部有一周凸棱。盤口徑16.5、底徑12.3、高13.2厘米(圖一二,4)。

陶罐1件(M 101∶5)。泥質(zhì)灰陶。小口,短頸,寬肩,折腹,平底。肩部飾兩組弦紋。口徑9、高13.2厘米(圖一二,2)。

甕棺葬1座(編號為T 153∶H 5)。墓坑為橢圓形,位于T 153∶H 1第3層下,南北長0.85、東西寬0.73、深0.65米??觾?nèi)埋一大陶甕,甕內(nèi)未見骨骸。

四、結(jié) 語

此次發(fā)掘,面積不大,但有以下幾點(diǎn)收獲。

1.弄清了銅器窖藏的形制及其層位關(guān)系,確定它是各類遺跡中年代相對較晚的。

2.發(fā)現(xiàn)西周文化堆積,清理了有房屋遺跡、燒坑、窖穴、水井等遺跡,表明該地應(yīng)是一處居住址。

3.通過對出土器物,特別是陶片的整理,得知陶鬲,陶盂以及細(xì)柄淺盤豆等都屬西周晚期的器形,由此可以判定該遺址的年代當(dāng)屬西周晚期。

附記:參加本次春季發(fā)掘的有盧連成、張長壽、戴應(yīng)新,參加秋季發(fā)掘的有盧連成、鄭文蘭、陳平、李零。動(dòng)物遺存由周本雄鑒定。

執(zhí)筆者 鄭文蘭

陜西長安縣灃西新旺村西周遺址1982年發(fā)掘簡報(bào)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龙岩市| 布拖县| 观塘区| 石林| 壶关县| 郯城县| 沐川县| 敖汉旗| 泽库县| 晋宁县| 区。| 泽库县| 贵阳市| 卢龙县| 晋中市| 调兵山市| 古蔺县| 陇川县| 梁平县| 通山县| 雷州市| 无棣县| 潞城市| 阿巴嘎旗| 贡山| 偃师市| 阿鲁科尔沁旗| 鄂托克前旗| 济阳县| 沂水县| 鹤庆县| 新民市| 屏边| 长海县| 康马县| 德格县| 永城市| 昔阳县| 宿州市| 康保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