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專欄丨《大護法》導演的故事,遠比電影本身有嚼勁

注:文章部分素材整理自2016年不思凡于“一席”平臺的演講內容
前言
周六看了《大護法》,周日回去把電影導演“不思凡”的作品補了個遍,甚至連其演講錄音都沒落下。在“國內首部成人動畫”(按電影自己的分級來說只是PG-13)、“國漫新希望”的大字標語背后,《大護法》和“不思凡”的故事遠比一部電影漫長得多。
這個故事聽起來并不陌生,它關于“夢想”與“機緣”,開始于一個愛看小人書的孩子。

這個COS大護法的紅衣大叔就是不思凡……
做夢的人
不思凡,真名楊志剛,出生于江浙南部的小村鎮(zhèn),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個成天“跟表哥們上山下水的野孩子”。和那時的男孩兒們一樣,他喜歡看小人書,幾本書被翻了無數(shù)遍,卻依然讓他“手不釋卷”。到了十七、八歲,看到身邊日漸豐富的日美漫畫作品,不思凡認識到,原來自己兒時心愛的那幾本小人書不過是這些國外作品的改編與節(jié)選。伴隨著憧憬與敬畏,不思凡暗暗下定決心,要以他欣賞的漫畫家為自己人生的榜樣。
“我去看他(漫畫家)成名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我記下他是在幾歲的時候成名的,我就把這個當成一個目標——我也要在那個時候變成他這樣的人?!比兆右惶焯爝^去,不思凡也逐漸接近了自己理想中漫畫家成名的年紀,他卻失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一切并沒有任何變化。這時,“閃客潮流”(20世紀90年代末,F(xiàn)lash動畫作品盛行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讓不思凡看到了希望。

Flash動畫制作門檻不高,在當時成為了很多原創(chuàng)動畫/游戲制作人的圓夢之所
《黑鳥》
2004年,不思凡以“悠無一品”的ID發(fā)布了flash動畫《黑鳥》。影片一經推出,就立刻在國內閃客圈中引發(fā)了熱議。
“梁衍,就是殺死你的人的名字?!边@句意味不明的臺詞出現(xiàn)在《黑鳥》每一話的開頭,也挖下了一個至今都未被填補的巨坑。
《黑鳥》參考了國外Flash作品《小忍者》,在創(chuàng)意構思上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風”。《黑鳥》給人的第一印象并無驚艷,角色動作生硬、配音業(yè)余,唯有淡逸勁爽的水墨風背景堪稱亮點。而作品真正的獨到之處在于影片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活用,《黑鳥》每集以“回”計數(shù),回目的名稱皆為二字文言,人物臺詞也頗具國學功底。除此以外,動畫在有限的視覺表現(xiàn)中融入了構思精妙的玄幻、懸疑要素,主角自始至終無名無姓(沒有正式指明,但經其它作品推斷,主角應該正是“梁衍”),所遇敵境也光怪陸離,劇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

一句臺詞一個坑
然而,在陸續(xù)更新了7回之后,《黑鳥》的故事卻戛然而止了。TOM動畫頻道“悠無一品”的個人簡介欄被填上了“此人已廢”,心有不甘的網友甚至開始謠傳動畫作者已經“失蹤或者死亡”。數(shù)年后,閃客潮流的熱度漸漸褪去,《黑鳥》則被列為了“中國十大最令人遺憾的閃客(作品)”之首。
事實上,《黑鳥》是不思凡在幾個月內“打雞血”式的創(chuàng)作熱情中誕生的,動畫前七回在網絡上的廣受追捧讓不思凡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讓他覺得自己可以稍微放慢些腳步,做一段時間的修整。可當不思凡想要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審美追求早已發(fā)生了變化。他無法滿足于粗糙的制作,想要嘗試更加細致與成熟的表現(xiàn)形式。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工作量,與此同時,許多未曾設想的困難也接連出現(xiàn),他甚至無法為動畫中的新增角色找到合適的配音演員。雖然身邊有些人脈,但他們大多同不思凡一樣來自南方,在嘗試邀請朋友錄音之后,不思凡的感受是:我從那一次開始,徹徹底底地對南方的普通話失望透頂。
此后,伴隨著Flash時代的落寞、視頻動畫的興起,不思凡的“黑鳥”也在徘徊許久之后,一去不復返了?!逗邙B》停更以后,幾乎每一年都會有人找到不思凡,詢問他動畫制作的計劃與進展,并且鼓勵他繼續(xù)做下去,這雖然未能促成《黑鳥》續(xù)集的出現(xiàn),但那些來自網絡中支持的聲音卻成為了不思凡堅持至今的動力。

《黑鳥》第六回中甚至仍有新角色出現(xiàn),然而他們是誰,他們要做什么,卻成了永遠的謎
《小米的森林》與《妙先生》
2008年,不思凡來到杭州,進入了一家動畫制作公司。他原本以為自己多少算是個業(yè)內人士,但真正從業(yè)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動畫”,并非他原本想象的樣子。他不理解動畫成片的基本流程、不熟悉制作團隊之間的分工配合,即便是和專業(yè)出身的同事討論交流,他也常常因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自慚形愧。可正是在這段時間,不思凡惡補了不少動畫制作的基礎知識,“濃厚的興趣”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很快開始了正式動畫作品的制作。
2009年,不思凡在“娃娃魚動畫工作室”以導演的身份主持制作了動畫劇集《小米的森林》。無論是標題還是畫風,《小米的森林》(以下簡稱“小米”)看起來都似乎有些低齡向,但是隨著故事劇情的鋪陳,《黑鳥》中那股透到骨子里的詭譎與怪異漸漸在“小米”中顯露無疑。

順帶一提,不思凡所有作品的片名都是本人自己書寫的……
故事講述了即將步入佛門的小乞丐(小米)跟隨師父來到“霧隱地”,誤入森林秘境,在與師傅走散之后,目睹了森林中形形色色的奇異生物與居民。怪異、危險的生物;古老、神秘的儀式,這些元素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日本動漫《蟲師》。而在劇集終章,“母蛹”多重形態(tài)的變異與一系列難以理解的生物行為又與《幽靈公主》,甚至是《敦威治恐怖事件》(“克蘇魯神話”體系中的一部小說)中的某些場景頗為類似。盡管無從求證,不思凡在這部作品中借鑒了多類“神秘主義”元素,同時又能在中國玄幻故事的背景之中融會貫通,這在當時普遍“低齡向、模仿日美動漫風格”的原創(chuàng)動漫圈中極其少見,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動漫愛好者的關注。

“母蛹”的異變過程展現(xiàn)了不思凡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惡趣味
可好景不長,《小米的森林》在連載了16集之后便早早收場了。雖然“小米”擁有了一個有始有終的故事,但其中尚有太多伏筆與包袱無從解答。在第16集的結尾,制片方暗示多部“小米”的衍生動畫作品已有制作計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漸漸杳無音訊?!缎∶椎纳帧吩诰W絡上免費放送,當時“視頻平臺”剛剛起步,動畫直到最后一集才被放到“土豆”進行推廣,這無疑錯過了最佳的宣傳時機。此后,“娃娃魚動畫工作室”也經歷了諸多動蕩,“小米”的后續(xù)創(chuàng)作更是無從談起。

娃娃魚動畫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在“知乎”上的回復
再到后來,“娃娃魚動畫工作室”部分主創(chuàng)成員加入“咕咚動漫工作室”(原L-key工作室,代表作《茗記》)。不思凡在這里繼續(xù)導演制作了《妙先生之火澤睽笑人傳》。
《妙先生》于2013年放映,影片秉承了不思凡以往作品的懸疑風格,更加精美、細致的藝術設定讓作品具備了成熟的視覺表現(xiàn)?!睹钕壬返墓适峦瑯影l(fā)生在“霧隱地”,天才五行師丁果為了讓火禪村民擺脫怪病的困擾前往當?shù)刈窖?。在智者“梁老頭”的幫助下,救治了被“火澤睽”(盤踞當?shù)氐纳衩鳎└缴淼娜祟悺靶θ恕?。不思凡在故事中融入更加深刻的哲學思考,在其擅長的“奇聞怪談”中也對人情冷暖給予了更加細膩的刻畫。背景設定上,“妙先生”與《黑鳥》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雖然并未提及全名,但是故事中的“梁老頭”顯然正是《黑鳥》的主人公——梁衍(百度百科中關于影片基本信息的介紹也證實了這一點)。

《妙先生》中的人物造型更加精致(留意左側戴斗笠的老頭……他就是梁衍)
不思凡的數(shù)部作品自成故事,但其中明擺暗藏的諸多線索卻將《黑鳥》、《小米的森林》與《妙先生》的劇情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不但沒能填上之前的坑,反而又在“妙先生”里親手把坑越挖越深了。正當所有人都期待著不思凡能夠在這部作品里彌補前作遺憾的時候,他卻在“火澤睽笑人傳”完成之后(共五集)又一次陷入了沉寂。
《妙先生》最初被定位為系列動畫,百度百科中赫然標注著“集數(shù):24集”,“咕咚動漫”也先后發(fā)布過“雁落大道”(火澤睽笑人傳的雛形)、“憤怒的鴨子”、“雨的孩子”等數(shù)部“妙先生”系列動畫的預告片。然而直到今天,我們能在網絡上看到的正式作品,也只有2013年的這部“火澤睽笑人傳”。究其原因,無非依然是“小米”當初所遭遇的困境。

與國內很多原創(chuàng)動畫類似,《妙先生》系列的其他作品一直停留在預告片階段
瓶頸期
長久以來,國產原創(chuàng)動畫舉步維艱,幾乎所有原創(chuàng)動畫制作人都在問一個問題:“動畫應該怎樣做才賺錢?”——這同樣困擾著不思凡。在長久而反復的躊躇中,不思凡的創(chuàng)作生涯第一次遇到了瓶頸。
“我覺得自己可能江郎才盡,我也就這么多才華,或許真得是沒有辦法往前走了……那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時期……”不思凡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創(chuàng)作都出現(xiàn)了問題,但苦惱了許久,卻依然無法找到癥結的所在。
“突然有一天晚上,當我回看我的起點。當我去翻看《黑鳥》的時候,我忽然發(fā)現(xiàn),在那個粗糙無比的畫面的背后,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不思凡意識到,他所面對的問題并不是遇到了瓶頸,而是背負了太多。當他不得不以一個從業(yè)者的心態(tài)去面對動畫作品,任何創(chuàng)作行為都變得不再單純:他必須要去考慮作品收益、受眾群體與團隊配合;他需要協(xié)調各方施加的調整意見,整體評估、分析動畫制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最初的靈感讓不思凡看到了出路
當動畫中需要全新的角色,不思凡總會習慣性地予以審查,他要判斷“人設是不是足夠美型”;“性格會不會太過黑暗”;“他是否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又能否獲得成年人的青睞。”在憂心忡忡的過濾與整改之后,最終成型的角色或許“珠潤圓滑”,但太多“靈光一現(xiàn)”的奇思妙想卻也伴隨著林林總總的棱角被打磨一空了——認識到這一點的不思凡幡然醒悟,他不過是被自己的經驗與知識所束縛了。在痛苦的掙扎中,不思凡在等待著一個機會,來實踐自己突破束縛之后,所能達到的全新可能。
《大護法》
2013年左右,“好傳動畫”的CEO找到了不思凡,想要資助他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此后又通過網絡進行了眾籌)
“你想要我做什么樣的動畫?”面對出資方,不思凡“故作矜持”地問。
“我也不知道,你想做成什么樣?”
此時的不思凡郁悶已久,內心中渴求突破的發(fā)泄欲成為了他最大的創(chuàng)作動力。
“我想做暴力的?!辈凰挤不卮鸬?,他向出資人描述了自己的初期構思,但并不確定對方是否會允許他涉及某些敏感題材。稍后,他得到的回復是:“那……你能不能再暴力一點?”
這次對話令不思凡無比深刻地體會到——“讓一名腦殘粉成為自己的投資人”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

《大護法》中的暴力最早只是源于不思凡的發(fā)泄欲
在《大護法》歷時四年的制作過程中,投資方沒有對不思凡的創(chuàng)作內容進行任何干涉,于是,找回“初心”的不思凡也盡可能遵從自己原生的創(chuàng)意。他開始減少自己的理性判斷,重視自己對于靈感的第一直覺。
《大護法》中的主要角色“花生人”正是這種思維狀態(tài)催生的產物?!盎ㄉ恕钡男蜗髞碓从诓凰挤餐罗k公桌上放置的一具手工陶偶:它有著簡單的軀干、圓圓的腦袋,還有一雙畫筆涂上的眼睛。不思凡的注意力迅速被其吸引——在這具貌似人類的外表之下,卻沒有任何靈魂,這也許很符合故事中所需要的形象。
當不思凡想到將這個角色搬入動畫中的時候,他理性的一面又一次開始分析——這樣的東西到底適不適合?會不會有人覺得不太舒服?但他立刻停止了思考?!八欢ㄊ呛玫模热皇悄茏屛矣兴惺艿臇|西,對別人也應該一樣?!边@份近乎“傲慢”的自信最終得到了證明,《大護法》上映之后,外表詭異、內心麻木的“花生人”的形象的確讓觀眾印象深刻。

“花生人”的形象雖然簡單,但卻比劇中流于表面的“政治諷刺”更有深意
《大護法》打著“成人動畫”的噱頭,在《大圣歸來》、《大魚海棠》之后繼續(xù)以“大”字輩的身份扛起了“振興國產動畫電影”的大旗,在前期宣傳工作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影片上映至今豆瓣評分8.1分,成為了今年目前為止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作品。然而,電影上映7天,累積票房卻剛剛突破5000萬,屬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除了排片、上映檔期等客觀因素,電影自身也的確暴露了一些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PG-13”源自美國電影協(xié)會(MPAA)制定的電影分級制度,在國內并沒有法律效力,《大護法》的自分級在某種程度上倒是成為了一種宣傳策略
《大護法》是不思凡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不同于其以往作品中十幾分鐘一集的分集模式,長時間連續(xù)劇情更加考驗導演對于鏡頭運行、故事節(jié)奏的掌握。而習慣了短片創(chuàng)作的不思凡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據了解,《大護法》原本就打算采用《小米》、《妙先生》的模式,以每集十多分鐘的長度在網上播放,而轉為院線版之后,雖然在制作成片后會有更好的視聽表現(xiàn),但故事節(jié)奏卻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面,不思凡在以往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向來是沒有劇本的,所有劇情都依賴于“動態(tài)分鏡”,這個獨特的“個人習慣”很可能也被帶到了《大護法》之中。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雖然避免了商業(yè)片的常見套路,為故事增添了不少靈氣,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劇情零散、人物行為邏輯紊亂。影片在敘事上過度依賴人物臺詞,而對鏡頭語言的應用則十分干澀,這甚至直接影響到了基本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多觀眾覺得《大護法》中臺詞生硬,或者略顯尷尬,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人物形象、環(huán)境渲染與臺詞文本之間的脫節(jié)。簡而言之,不思凡在“電影語言”的應用上仍然有所不足。《大護法》也許有個好故事,有些極妙的點子,但作為動畫電影,《大護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劇情零散的一大“優(yōu)點”就是“處處留坑”……《大護法》在劇情上還有太多留白有待續(xù)集解答
可我們無法否認,不思凡和他的《大護法》對于國產原創(chuàng)動畫從業(yè)者來說依然是一記強心針,它至少向從業(yè)者們證明——原來這樣的動畫也可以在院線上映,也會受到觀眾的認可,僅從這點來看,《大護法》能夠上映本身比其素質優(yōu)劣更具意義。而對于不思凡本人來說,我相信他會是滿足的,在《大護法》上映之前,有太多像筆者一樣從未真正關注過“國產原創(chuàng)動畫”的觀眾,也有太多像《小米的森林》、《妙先生》之類素質優(yōu)秀的國產動畫作品因為生不逢時而被埋沒。今天,它們得以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即便只是混個臉熟,也足以成為日后再現(xiàn)芳容的契機。
結語
當電影《大圣歸來》大紅大紫的時候,網友們驚呼:國產動畫已經迎來了春天!而“大圣”的導演田曉鵬則回復道:千萬別急著脫秋褲??!春天真得沒有那么快到!國產動畫電影道阻且長,不思凡和他的《大護法》也仍然掙扎著,尋著自己該去的方向。我們期待國產動畫早日迎來自己的“春天”,也祝愿中國動畫人的初心能夠得償所愿,“做動畫挖坑,遲早是要填的”,就算是“有生之年”,也總會有人愿意靜候佳音。

《大護法》何去何從另說,還請“不導”先把之前挖的坑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