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如何評價”
不知何時,“如何評價xxx”的字眼充斥在生活的角落。類似地,如何看待、如何理解也同樣成為熱詞。
這折射出的是當代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得到滿足,然而這其中夾雜的還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審丑情趣和訴求無法得到回應的無奈。
目前仍然高度活躍并以問答為主要方式的平臺只有知乎一家,它是產出“如何評價”的???。今天,特朗普出臺某一政策,如何評價這一政策的問題被頂上熱榜。明天,發(fā)生一起兇殺案,如何看待案件線索同樣被頂上熱榜。
這體現(xiàn)的或許是一種有教無類的思想,網絡的普及給了很多很多人暢所欲言的機會。每個人都是有著本能的求知欲的,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鮮能夠自由表達,甚至無法對事物發(fā)出疑問。壓力的聚集是需要釋放的,這些關乎世俗高雅、時政科技、人文社科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被解答。但是無奈的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找尋答案,抑或是疲于奔命,被生活所牽絆,再或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接觸真相??傊?strong>求而不得是導致“如何評價”泛濫于網絡的最主要原因。
這些問題與回答所積聚的勢能是巨大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無奈是有發(fā)泄需求的,這就是商機,所以這就足夠養(yǎng)活了一個平臺。這些“如何評價”的本質上可能并不是一種問題,而是一種具像化的情緒。而如果利用不好這些“如何評價”,平臺就會成為情緒宣泄的場所。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的沒落就是最好的實證。當社區(qū)環(huán)境變得不那么好時,優(yōu)質內容會下降,人們滿足不了自己的求知欲和情緒,往往選擇離開。
有些“如何評價”的性質甚至是“釣魚”。這些問題無關乎問題本身,而關乎回答者。而回答者只要正兒八經的解答則落入了提問者的圈套。這在直播行業(yè)是常見的,主播直播時彈幕提出問題如何評價某個明星,某個熱點事件,目的是看主播說錯話出丑或封殺。貼吧的這種釣魚貼更是花樣百出、層出不窮,據說釣魚吧老哥除了釣魚啥都會。這種文化是一種黑色幽默也同樣是一種自嘲。其實審丑或許是一種剛需,它與審美同等重要。這來自于人的陰暗面,卻又指向于光明面。惟有切身體驗過假丑惡才能更加向往真善美。
誰在生活中還不是活得像個孫子呢。大家都有想做不敢做的事情,而“如何評價”給了所有人一個缺口,無論是倒垃圾抑或是講干貨,總是有那么些觀眾讓自己意識到并不是在自娛自樂。
引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如果你遇見社會上有不平事,萬不可挺身而出,講公道話,否則,事情倒會移到你頭上來,甚至于會被指作反動分子的。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枉,被誣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萬不可挺身而出,去給他解釋或分辯,否則,你就會被人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賂;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較有名,那便是黨羽。例如我自己罷,給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們就說她是我的小姨;紹介一點科學的文藝理論,人們就說得了蘇聯(lián)的盧布。親戚和金錢,在目下的中國,關系也真是大,事實給與了教訓,人們看慣了,以為人人都脫不了這關系,原也無足深怪的?!本W絡的匿名性使憋屈的人們說出了真情實感。所以,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秩序這一塊,“如何評價”們大有裨益。
我們很難客觀地評價“如何評價”,它宛如一種意識形態(tài)植根于網絡。我相信“如何評價”的文化風氣會趨于穩(wěn)定和諧,因為至少從目前來看,它還不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