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乙己》中幾個人物的笑,探析“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走向
魯迅又名周樹人,他是我國近代文學的大家,也是我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魯迅曾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深得廣大人民的喜愛,如:《朝花夕拾》《野草》等。

其中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的《孔乙己》一文更是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與落后,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zhì),讓底層人民的形象躍然紙上。
一、孔乙己本人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寫的第二篇“獨特”的小說。字符雖少,但卻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摧殘和無情的打壓,著重暴露出當時對他人缺乏同情的社會問題。
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舊知識分子的形象,幾次科舉落榜,最終成為了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腐朽文化的犧牲者。

后來,孔乙己在生活中也逐漸染上好吃懶做,偷雞摸狗的壞習氣。
魯迅先生通過對孔乙己這一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出了舊的封建文化對人民群眾的毒害和人民群眾對生活的麻木。此外,魯迅還幾次通過“哄笑”貫穿整個故事情節(jié),烘托,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
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的確用不同層次的人,不同的心理,多方面的表現(xiàn)了孔乙己的遭遇和整個社會的悲劇,大大加強了整篇文章的悲劇色彩,以樂景襯哀景,突顯文章主題,對社會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出場即笑
在《孔乙己》中一共有十四次描寫笑,幾乎每次跟孔乙己都有很大的關(guān)系,這仿佛他的出場就是為了逗笑人們所出場的一般。那么這些人的笑分別都有哪些,又有什么含義?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高大的身材,臉上時不時的有一些傷痕,不經(jīng)常打理亂蓬蓬花白的胡子。當孔乙己一到店里喝酒的時候,人群中總是會高聲呼喊,孔乙己,又來喝酒了?!?/p>
當時來店里喝酒的人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長衫主顧,這種人是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和身份地位的鄉(xiāng)紳官員,可以去店里的隔間坐著慢慢喝酒吃肉,除了他們,還有一類是短衣幫,傍晚散工后到柜外站著休息,向店里買一碗熱酒,或選擇多加一文買鹽煮筍,或是茴香豆一起下酒。

同兩種不同的認識,此時主人公孔乙己是一名窮困潦倒、科考失敗,渾身臟兮兮的書生,且手上并沒有多少銀錢,還死要面子穿著破舊長衫,滿口“之乎者也”“君子固窮”咬文嚼字的對別人進行說教,保持清高,這強烈的反差無疑是人們最好的取笑對象,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想笑。
或許除了衣服上外表上的好笑,孔乙己臉上的傷疤也經(jīng)常成為取笑的對象。自己身處底層,也看不起底層人沒有任何的同情心,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麻木和底層人民思想未完全受到開化和啟蒙。
最后,孔乙己以滿口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來表達不滿或是對他人的語句進行反駁。如“君子固窮”、“者乎”之類的文言文,再次引起了眾人的哄笑,讓店內(nèi)外都是笑聲,也為后文吸引孩子的到來做了鋪墊。

三、伙計不耐煩的笑
孔乙己在喝過酒之后,臉色逐漸恢復紅潤。在旁人問他:“既然讀過書,怎么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臉上立馬顯得局促不安,又開始了“之乎者也”的話,而這再次引起了眾人的哄笑。
在那個時候,伙計可以附和跟著一起笑,也不會得到掌柜的責罵??滓壹旱牡絹碜尰镉嬘X得生活不是這么沉悶,他覺得,孔乙己可以適當?shù)鼗钴S一下氣氛,讓每天溫酒的這個工作有一個小插曲,不再顯得店里死氣沉沉。
這時的伙計對孔乙己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惡意,甚至對他抱有同情心,對他的笑也只是覺得好玩,跟隨眾人一笑而過,并沒有什么惡意,只是普通的笑。

孔乙己除喝酒外,有時還會問伙計有沒有讀過書,會不會寫字,說著便要教伙計寫字,孔乙己覺得自己的做法無比正確,可未曾想,這時伙計的心里已經(jīng)開始瞧不上孔乙己了,認為他是要飯一般的人物,居然還要教自己寫字,基于此點,孔乙己對他有一點不耐煩,便轉(zhuǎn)過頭去不再理會。
伙計都有如此態(tài)度,照理來說,孔乙己應該知難而退,可是孔乙己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在此誠懇地教了伙計,彼時的他教了伙計幾種“茴”字不同的寫法,并說以后做掌柜記賬的時候要用到。這時伙計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是又好笑又不耐煩,只懶懶地回答他。這又是對孔乙己的一次笑,變成了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笑。
這邊的孔乙己正準備蘸酒教伙計寫字的手略顯尷尬,見伙計這副模樣,嘴里又開始念出了“多乎哉?不多也”的文言文,自己喝酒自己說話,不再理會旁人。

四、孩童天真無邪的笑
店里的眾人在哄笑時,也吸引了外邊玩耍的孩童,他們聽見笑聲,也趕忙過來看熱鬧,圍住了孔乙己。雖然孔乙己自己本身也落魄,但還有一顆良善之心,每位孩童都給了一顆茴香豆。
吃完豆子孩子們還想要時,孔乙己連忙捂住剩下的茴香豆,又說出了那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本瓦@樣,孩子們在吃到美味的茴香豆后,便心滿意足的在笑聲中吵吵鬧鬧地自顧走散玩鬧去了。
這是文中唯一一次真心實意,沒有任何貶義,開心的笑容,孩子們在得到吃時的開心,滿足的樣子。他們天真可愛,并不知道大人在笑什么,只知道吃到了茴香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所以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走散了,又重新開始玩耍。

五、掌柜冷眼旁觀,無動于衷的笑
店里除了站著喝酒的短衣幫,伙計和孩童在笑外,掌柜的也在笑。不過,掌柜的笑可不是什么善意的笑容,這種笑比前三種笑還要可怕,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資本家的壓迫和剝削。
伙計在給客人打酒時,想趁機在客人的酒里羼水,趁機占蠅頭小利,對待別人總是一副兇臉孔。在孔乙己被打斷腿來店里喝酒的時候,連忙把頭伸出去,提醒孔乙己欠了十九個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依然還記得孔乙己欠了十九個酒錢。
作為酒店的掌柜,可能對于其他顧客的好言相對,客客氣氣的對待,但是對于孔乙己這一特別的顧客來說,并不需要好言相對。掌柜的充分展現(xiàn)了人性惡的一面,欺軟怕硬,扒高踩低。

中秋過后,孔乙己到店里打酒,掌柜并沒有同孔乙己寒暄幾句,反而笑著對孔乙己說,“你又偷東西了!”這是一份對孔乙己明晃晃,絲毫不加任何掩飾的取笑。
在他人面對困難時,直接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像平常一樣的取笑他,淋漓至盡的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的社會關(guān)系。也表現(xiàn)出了他們從心里就沒有尊重過孔乙己,只是一味的取笑他,以他為樂子。
在問完孔乙己是不是偷東西后,掌柜并沒有結(jié)束話題,而是再進一步問孔乙己,說你要是不去偷,就不會打斷腿了。門口的人越來越多,孔乙己的眼神很像是在懇求掌柜,不要再提這件事。其他幾個人見此都笑了,可見依舊有很多人想看孔乙己的笑話,再次對他取笑。

有的人在面對弱者,或者是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很慘了,在面對過得還不如他們的人時,總是會對別人踩一腳。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毫無任何同情心,似乎只有這樣做,可以暫時忘記他們所受的苦楚,在原本艱難的社會生活中得到一絲快樂。
雖然孔乙己作為一個被封建思想和科舉制度所迫害的讀書人,但是也有他品質(zhì)中寶貴的部分。如欠下的酒錢,“不出一月,定然還清”。足以證明孔乙己的誠信和踐行承諾的決心。在現(xiàn)代社會,這是很多老賴都做不到的承諾,而當時的一個落魄書生卻做到了。

主動教伙計寫茴香豆的“茴”,給小孩子分茴香豆吃,這些都是孔乙己真誠待人,心地善良的表現(xiàn)。反觀那些生活比他過得好的短衣幫,掌柜等都沒有這樣的熱心,只是一味的嘲笑孔乙己,把他當作一個取笑的工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對于本篇文章來說,孔乙己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尚Φ脑谟谒偸亲龀雠c現(xiàn)實,與自己生活水平和其他人不一樣的作風,嘴里整天“之乎者也”之類的文言文??杀氖且惠呑由钍芸婆e制度的迫害,穿著與生活地位不符的長衫,不愿意去改變生活的困境。

在每次的笑聲中,不僅揭示了孔乙己生活,性格各方面的可笑可悲。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周圍人的麻木不仁與冷酷無情,在面對他人不幸時的袖手旁觀及無情嘲笑,更有力地控訴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zhuǎn)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guān)注天天,關(guān)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