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和舉例說明的區(qū)別是專研和自說自話
論證和舉例說明的區(qū)別是專研和自說自話
2021-06-04
我對于上個世紀出名的文學(xué)大家有兩個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一個是極其的喜愛,另一個就是極其的討厭了!
我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在述說,中西方書籍(非小說類)的一個區(qū)別就在于告知的方式,中方喜歡直接告知你道理然后說明,而西方喜歡論證說明。我暫且把這兩種方起個名字,中方的這種叫做舉例說明類,西方的這種叫做論證類。
當然,我說的只是看到的大體的一些,而且中方不僅僅是中國,韓國、日本等亞種很多地方都喜歡用這樣的方式。
論證類的類似于邏輯思維的整合,是從廣而大的環(huán)境下開始推論,最后得到一個結(jié)果;而舉例說明的就在于支持,自己說出一個論點,然后舉例子支持。
后來我感覺我這樣分開中西方這樣說并不對,準確來說應(yīng)該是作家和演講者的區(qū)別,一個是告知的推論,一個是煽動的支持!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來自于很多短篇的小文章,矛盾寫的、魯迅寫的、余華寫的、冰心寫的等等,在他們小說之外一些短篇文章就是妥妥的論證推論類的文章,讀起來不喜歡,至少相對他們寫的小說,不喜歡。
以前是一個大體的分類,那是因為寫書的太多了,多的優(yōu)點分不清了,后來我看了余華的書之后,我突然醒悟,那些書并不是書,只是一個大型的演講。
這些作家,不管是文學(xué)的,還是科研的,還是其他領(lǐng)域的,沒有關(guān)系,我在這里都可以簡單說明是作家,他們就是用推論的方式來論證自己要表達的觀念,哪怕這里面很多并不是做科研的。余華的《我能否相信自己》、矛盾的《聞笑有感》等都給了我很大的感受。他們的確說了觀點,但是是循序漸進的說明,先說了現(xiàn)象,再說了現(xiàn)象背后的東西,再說了為什么會如此,然后得到一個結(jié)論,直接明了。就像是西方作家喜歡寫的書一樣,一本書只有一個觀念,但是卻通過一整本書去總結(jié)這個觀點。

而那些演講類的就是舉例說明的方式在書寫,不管他們是作家還是什么,他們的主要形式就是在演講,他們用舉例的方式來說明自己論點的重要性。但是這個事極其不嚴謹?shù)?,畢竟歷史那么多年,不管你說什么都可以,堅持可以說成品質(zhì)很好,放棄也可以說成是知道隨時放棄等等,不管說那個都沒有問題。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演講類的就喜歡說這樣的空泛的詞調(diào),都是大而廣的,但是很正確的話語,很有煽動性。先說論點,然后舉例說明,一下子,感覺這個論點很對。只是這樣的就會太過于片面,這樣并不是引領(lǐng)大家往正確的知識方向走,而是在宣傳自己的論點。
這樣一說你就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了,因為我們習(xí)慣了得到道理,然后笑話,我們不喜歡你和我說太多,然后再說道理,所以你看論證的書很煩,因為看到最后,媽的才一個道理,浪費我那么長時間。但是你看到一些演說類的書籍,你會感覺,很有價值,特別有價值,里面每句話都值得回味。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演講的都喜歡拋出一個很奇葩的論點,然后再加以說明,這個主要就是演講的藝術(shù),就是要吸引觀眾。
只是,一個算是你經(jīng)歷了過程,而一個只是告知你道理,你聽過的道理還少嗎?但是卻依舊犯錯,這就是他們的主要區(qū)別……
一個是枯燥的論證,一個是激情的煽動,喜歡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帶來什么,大家也都知道,只是僅僅只是知道而已……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