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案來了
如今我國的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深,這使得養(yǎng)老問題擺在了很多人的面前。在刷新網(wǎng)頁和閑聊時,我們能看到一些老人在晚年生活得很滋潤,時不時參加旅游團和驢友一起游覽大好河山;一些老人病痛纏身,成了醫(yī)院的常客;一些老人家宅不寧,甚至鬧上法庭。
一個問題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油然而生——老人若想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答案來了。

?
手里有錢,身上沒病
日前漸進式延遲退休被提出,有可能屆時一些人六十三四歲了,還沒法領到退休金,可卻由于多年積勞,身上惹了一堆的基礎病,需要頻繁請假去醫(yī)院。而在工作上,這些人的競爭力也可能比不過一些身強力壯的中青年。對于拿著鐵飯碗或者是從事一些比較特殊的職業(yè),比如教師、醫(yī)生等的人,越老越有資歷,這些人并不用太擔心。
而對于私企,一個人在35歲的時候便可能迎來職業(yè)危機了,更別提在六十多歲老病相催的時候了,屆時其工作不一定那么穩(wěn)定,不一定能沒有波瀾地退休。建議重視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注重鍛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盡量讓自己少請假和醫(yī)院打交道,可以提高職場競爭力,順順利利再工作幾年,順利退休。
當然,如果真不慎由于年老體弱無法再工作了,若早年能有一筆存款,自己去交剩下幾年的靈活就業(yè)社保,也是一種順利退休拿養(yǎng)老金的法子。而在退休后的體面生活中,手里有錢,身上沒病所占的分量便更重要了,不是嗎?
不要將所有房子和積蓄提前留給兒女
人心隔肚皮,哪怕是親生的子女和父母也是不同的個體,有時候利益不一定那么一致。尤其是當子女另外組建家庭時,子女的配偶是怎么考慮的,也不太容易把控。所以,當老人年老后,不要過早地將所有房子和積蓄提前留給兒女,有時候適當留一手不是壞事。
不過若子女可靠,也不用防子女像防賊一樣,畢竟在病重無意識時,關于是否繼續(xù)治療,子女的意見也很重要。這里要點出一點,如今二胎和三胎開放了,對于多子女家庭,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起碼不要有太明顯的偏心。否則,若家宅不寧,晚年生活也很難稱得上體面。

?
提早布局被動收入
體面的晚年生活是需要足夠的經(jīng)濟實力做支撐的,這需要我們在還沒有年老時便開始提早布局。設想自己在年老后,如何獲取穩(wěn)定的開銷來源。
就如有人會選擇以房養(yǎng)老,當幾個子女成家立業(yè)后,老兩口住不了那么大房子,便會把大房子置換一下,比如換成兩套小房子,一套自住,一套拿來出租,由于地段好,光租金便是很可觀的一筆收入了,可以補貼晚年生活開銷。
有人會選擇存款養(yǎng)老,若存款并沒有多到閉眼亂花都花不完的地步,一定要注重為存款進行保值和增值。因為通脹對購買力的侵襲十分厲害,不妨參考一下20年前的1萬元的購買力和如今的一萬元購買力的差別。
為了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可將多數(shù)資金存在銀行存款中,對少數(shù)資金適當選擇一些方式增值。比如電子式儲蓄國債,享受較高的利率,卻是一年一付息的,可以很好地借助利息補貼生活。比如余額寶,可以兼顧活期存款的流動性和類似短期定期存款的收益性。也可以借助一些外貿(mào)經(jīng)濟平臺的代銷,10萬每月得1000元利潤,安全無風險。

?
總之,老年人如果想要有體面的晚年生活,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家庭、穩(wěn)定的開銷來源等是十分重要的,不是嗎?建議在未老之時便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