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在用墨處留白,只能是你啊,國風!
傳統(tǒng)音樂做成游戲會好玩嗎?
這個問題由天美的校招生團隊給出了答案,一款國風打斗音樂游戲《曲中劍(測試版)》在騰訊游戲?qū)W堂「開普勒計劃」游戲制作大賽中完成打磨,并在8.15日迅速的登錄各大平臺(光環(huán)評分9.8)。

而那些被我們認為不可能上打電音打擊類目的蕭瑟鼓吹傳統(tǒng)音樂也在這里展現(xiàn)了它們的“異彩”。

刀劍對碰時由彈刀觸發(fā)的兵器哀鳴;十面埋伏中竹林的蕭蕭風聲;一夫當關(guān)時堅定揮劍的破風,都能成為這款游戲的特色節(jié)奏。

然而在我看來,這款游戲除了有新穎的音游玩法之外,它所表現(xiàn)的和想要表達的“國風”色彩及理解也同樣不容忽視。
在說《曲中劍》之前,大家認為什么樣的美術(shù)/風格才算是國風?

劇情服裝
2022.8.20日,《黑神話:悟空》照例發(fā)布了一段實機(畫餅)演示,這一次我們也看到了除戰(zhàn)斗場面以外的劇情刻畫。

周遭環(huán)境的建設(shè)也由隨打斗飄飛的草木枯葉轉(zhuǎn)變到了青磚黑瓦的老廟中,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身穿唐裝,額頭妝點花鈿,走路、說話都遵循了古風的蜘蛛精(美女)。

游戲科學放出的實機畫面之精美,畫質(zhì)之高清,以至于恍惚間妖精們說的“腌臜”主角好像就是我一樣,一瞬間竟有夢回唐朝的感覺...這種就算國風吧?
美術(shù)
可《曲中劍》好像也沒有走高精尖的路線,只是全畫面用水墨手法繪制,人物細節(jié)出用白描勾勒,場景部分彩繪界畫,一眼就像進入了畫里的世界。

如果你了解一點中國畫的歷史,那你就應(yīng)該知道《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這樣的巨幅作品,展開“綿延”的畫卷,細看還能看見泛舟的漁人、戲水的孩童,這就是國畫“用筆”的技巧。

如果把用筆的技巧做到游戲中,那么《曲中劍》每一個呼應(yīng)打擊的動作都是水墨人物畫的最佳具現(xiàn),用中華古代的繪圖技法制作的美術(shù)風格,才是真正的國風吧?
音樂
2022.1.6日,《原神》發(fā)布的云堇PV「神女劈觀」大家都有所耳聞嗎?

“曲高未必人不識,自有知音和清詞”一句話把戲曲唱出了國外,一對詞把傳承唱進了骨髓。
對“國風”最好的形容詞就是“文化”。

莉莉絲出品的《古鏡記》在開場動畫內(nèi)展示了一曲“暗黑國風”曲目,在現(xiàn)代的編曲中加入了戲腔的部分,結(jié)合PV中的志怪傳說和戲曲形象給大家留白了一場“大戲”。

如果說《古鏡記》承載了戲曲的文化,那么《曲中劍》則是延續(xù)了“詞曲”的精髓,你在「神女劈觀」中能感受到戲腔聲線有多么震撼,就能在撫琴傾訴的《胡笳十八拍》中聽出多少凄涼,就能聽見《十面埋伏》的緊張凌厲,就能聽出《曲中劍》的文化傳承。

特產(chǎn)
如果這些“國風”都還不是你心中標準答案的話...那么《紙嫁衣》呢?《了不起的修仙模擬器》呢?


這類我們特有的傳說故事、傳統(tǒng)文化雜談、仙俠代表總是正宗的國風了吧!
實際上這兩年游戲行業(yè)發(fā)展迅速,許多冠以“國風”標簽的游戲被推向首位以博取玩家眼球,結(jié)果就是這些“國風”游戲的品質(zhì)變得參差不齊。

其實我們也大可不必騎著“周穆王”的馬,找“齊白石”的蝦,不用把所有擁有水墨、古裝、劍眉星眼男主的游戲都歸類到國風/古風里。

反觀《幻塔》《天地劫》等游戲也在默不作聲的地方宣揚著有關(guān)“國風”的韻。


為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感到自信和自豪,這才是我們愛“國風”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