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反對李星文“對朱蘇進有偏見是心態(tài)不成熟的標志”的觀點
看到李星文此文,有很多話不吐不快
完全不能認同。想對李說:
你的意思我明白,無非就是說朱蘇進會編劇,故事好看,“人性化”。那么我想問兩個問題:
第一,“編造”一定等于“低俗”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你列舉的劉和平的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就是編造,可人家絲毫不低俗,相反有著精湛深刻的歷史見解,一直被大家視為經(jīng)典——這就充分證明了:你所謂的“那些一分一毫都不讓動歷史定論的原教旨主義者”并沒有幾個,純屬你自己的假想敵、樹的靶子。拿我自己來說,我雖然喜愛老三國,但新三國的一些合理的改編,精彩的人物我從來不否認。大家否認的是朱蘇進編劇的低俗化路子。這就要說到第二點:
第二,影視劇編造可以沒有底線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影視誠然不是道德教科書,但不能沒有基本的底線和操守,不能對它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一點都不在乎。
拿三國來說,三國的題材之所以千百年為人喜愛,除了故事好看,也是因為那股精神:那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求賢若渴、白手起家的堅韌不拔,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感人至深,是關(guān)羽、張飛的胸懷坦蕩 義薄云天,是周瑜的風(fēng)流瀟灑文武雙全,是孫權(quán)的知人善任 對部下的充分信任……請問這些在新三國里有多少表現(xiàn)呢?我們看到的“創(chuàng)新”大多數(shù)是低俗、陰暗、令人反胃且不合理的編造:光明磊落的關(guān)羽張飛竟然一直猜忌功臣諸葛亮,關(guān)羽小人般進讒,張飛惡棍一樣辱罵諸葛亮——你告訴我這種情節(jié)他是符合人物定位,還是符合歷史或小說真實?一點也不,除了營造所謂的戲劇沖突,沒有任何價值。再有,魯肅,歷史上的豪俠,小說中的長者,竟然成了個頻頻在背后說壞話,攛掇孫權(quán)削弱周瑜兵權(quán)的秦檜般的小人;孫權(quán)也神經(jīng)質(zhì)一樣時刻提防周瑜膨脹……對司馬懿和曹丕的改編更是惡劣,劇中大肆宣揚司馬懿的隱藏、隱忍、“賴”和“誣”,讓曹操給予毒死親弟弟的曹丕以“了不起”的評價;劇中大多數(shù)歷史人物都缺乏基本的人性,而是如權(quán)欲機器一樣只知道權(quán)謀,權(quán)謀,還是權(quán)謀(而且還是朱蘇進理解的那種最低劣的所謂權(quán)謀)——我真的不明白,一個新時代的編劇,為什么心理要如此陰暗齷齪,為什么總要以小人之心度英雄之腹,為什么在他筆下看不到英雄的豪情壯志和高尚情操,卻反反復(fù)復(fù)只有蠅營狗茍、卑下猥瑣?置美好真誠于不顧,反而跪舔陰謀和欺騙——這樣的情節(jié),這樣的價值觀,說他一句禍國殃民完全不為過。
所以,朱蘇進的問題不在于他的編劇水平,而在于此人為了收視和賺錢,幾乎沒有基本的底線和是非觀,只要能引起廉價的戲劇沖突,什么都可以不顧,此人原話“只要精彩,你罵我爹都行”,一個文人,一個編劇,沒有廉恥到這個份上,是否值得深思?為這等小人搖旗吶喊,說什么“否定朱蘇進是不成熟”,是否跟他一樣缺乏基本的廉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