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十年無盡能源的《賽爾號》,已經(jīng)變成了抽象文學

淡出人們視野的航船,如今還在倔強地飛翔。
“公元2110年1月1日,距離地球能源完全枯竭還有3650天。為了解決能源危機,人類發(fā)明了賽爾機器人和宇宙能源探索飛船賽爾號,去尋找傳說中神秘精靈看守的無盡能源?!?/p>

在爽朗激昂的念白聲中,這段話總是會會出現(xiàn)在《賽爾號》動畫的開頭,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就像無數(shù)兒童動畫設定的一樣,主角們總是為了尋找什么而踏上旅途。
問題是,無盡能源最后找到了嗎?
這個問題,最近有了一個新的回答。在《賽爾號》手游新增的劇情中,游戲揭開了一個名為“Z計劃”的最高機密,它代表著賽爾號航行的真正目的,在大篇幅的描述中,不僅出現(xiàn)了諸如“物理學的大廈崩塌”“熱力學定律”等詞匯,劇情的基調(diào)也完全不像是子供向,反而有一種《魔法少女小圓》可愛外表下暗藏殺機的殘酷。

精靈就是無盡能源,也是人類文明的定時炸彈
在路人看來,乍看之下這段劇情似乎頗具幾分格局,給人一種“原來小看了這款兒童游戲”的驚愕:“子供向的《賽爾號》竟然在布這么深的局”。
但相比之下,真正的《賽爾號》玩家們卻炸開了鍋,在大呼離譜之際,甚至有不少玩家表示,干脆借機把頁游和手游切割開來,因為實在丟不起這人。

1
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其實有一個問題先要回答——《賽爾號》還活著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2009年的頁游起步以來,《賽爾號》不僅仍在運營,也一直都在更新。
這么多年來,淘米對于IP的開發(fā)倒是不曾停止,但花開花謝大多都已化為塵埃。例如推出《約瑟傳說》作為《賽爾號》的續(xù)作,還有橫版格斗玩法的《賽爾號:戰(zhàn)神聯(lián)盟》,而這也僅是賽爾系列中的一部分,最終都被官方拋棄。

橫版格斗玩法
在智能手機興起后,淘米又開始在移動端上動作不斷,先后推出過多款產(chǎn)品,然而最終幸存下來的,實際只剩頁游本體和一款《賽爾號:啟航》手游。

手游畫面
頻繁推出游戲吸引玩家,卻又“反復去世”,導致許多玩家對《賽爾號》的記憶不盡相同,在軟件市場缺乏管理的時期,也引來了許多頂著“賽爾號”的仿制品,這些游戲的質(zhì)量往往拙劣不堪,充斥著誘導氪金的選項,是否得到過官方授權(quán)無從得知,但最終都為這個IP添了一抹黑。

除了不斷推出游戲,淘米也不斷在影視的賽道上努力,然而直到今日,這些堅持最終也以遺憾落幕。
2012年起,《賽爾號》開始在動畫和電影上穩(wěn)定產(chǎn)出,幾乎保持每年一部的頻率,在開播初期的成績確實可圈可點,動畫和電影中的主角,賽小息、阿鐵打和卡璐璐的耍寶組合,也在十年的歲月中成了許多觀眾的童年回憶,為了讓游戲迎接這波熱度,淘米開始將游戲與動畫的世界接軌。

當然,有嘗試不代表總有好結(jié)果,在“只重數(shù)量,不重質(zhì)量”的操作下,很難讓觀眾一直去買情懷的賬。
一方面,電影的作畫水平難以恭維,3D建模的不成熟造成觀感不佳,一票經(jīng)典角色的形象看著奇形怪狀,給人一種“邪神手辦”的質(zhì)感。

電影畫面(上)和游戲畫面(下)
另一方面,電影與動畫都面臨著同樣的麻煩——沒有好劇本。
體現(xiàn)到電影票房上的逐步敗退,最終讓電影在2017年后就沒了后話,而長篇動畫的處境也難談樂觀。
與同輩的《摩爾莊園》類似,《賽爾號》的動畫沒能避免爛尾的結(jié)局,隨著導演宣布動畫團隊已經(jīng)解散,去年完結(jié)的最終季也成了系列的絕唱。

直到最后一刻,動畫不僅沒能改掉“邏輯不通”“劇情拖沓”和“人物崩壞”等一系列老毛病,還給整個IP留下了各種沒能回收的謎團,反向?qū)τ螒蛟斐闪饲治g,這其中就包括令賽爾玩家詬病的“無盡能源”。
2
賽爾號最初的任務是什么?
在十三年前的游戲中,這個問題只用了一張圖加幾句話便交代,理應是最簡單直白的答案,畢竟作為一款面向兒童群體的游戲,官方顯然沒打算在設定上較真。

只是隨著用戶群體的變化,對劇情的推進成了《賽爾號》重要的營銷手段。
相比起上面那張沒人在意的圖片,《賽爾號》動畫繪聲繪色的描述顯得更為洗腦。在動畫中,無盡能源曾多次出現(xiàn),但最后都被用于他處,有時還被輕易地摧毀,給人的感覺就像打碎玻璃制品一樣隨便,和“無盡”這個高端的形容明顯不符。

圍繞尋找無盡能源一事,動畫制作組漸漸開始強行編造故事,也漸漸脫離了游戲原版的設定,惹怒了許多玩家,不過平心而論,想要在原版游戲中尋到一個合理的平衡,也并非什么易事。
從玩家視線中消失的多年中,《賽爾號》的劇情經(jīng)歷了非??鋸埖母?,故事的走向不再是“探索太空”那般的少兒科幻,而是演變成了星系之間的玄幻征戰(zhàn),和“子供向”沒有了任何關(guān)系。
例如在2017年至2019年間,《賽爾號》結(jié)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秩序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斗將游戲中各路正邪人士集結(jié)一堂,上演了一場“圣光聯(lián)軍大戰(zhàn)混沌教派”的宇宙戰(zhàn)爭,激烈程度堪比《復仇者聯(lián)盟4》。

如同DC和漫威宇宙的大事件一般
在這樣的劇情中,賽爾號和賽爾機器人的存在感大不如前,畢竟此時出場的精靈每一個都是毀滅性的存在,為了吸引用戶付費,后起之秀的戰(zhàn)力往往越疊越高,以至于玩家獲得的精靈不再是本體,而是這些傳奇存在的分身。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游戲長期維持著周更的頻率,導致劇情的撰寫時間非常緊張,沒有辦法細致潤色,“吃書”時常發(fā)生,前一周還有說有笑的角色,下一周就死得莫名其妙,搭配上頁游有限的表現(xiàn)力,讓這些犧牲顯得頗為草率。
或許是深感“編不下去”的痛苦,《賽爾號》手游開始選擇另起爐灶,劇情和頁游走上了幾乎完全不同的道路,只是頁游尚有動畫表演,到了手游只剩簡單的文字對白,和看電子書基本無異。

在這般最樸素的“烹飪手法”下,劇情策劃的個人風格,對于劇情的影響愈加明顯,劇情寫成什么樣,很大程度看策劃的心情和認知。
《賽爾號》本身確實帶有一定的科幻屬性,然而在手游里,故事開始在兒童文學與硬科幻之間搖擺,很容易就能看到晦澀的科幻詞匯穿插其中,甚至對此展開了深入討論,讓讀者在玄幻與科幻之間暈頭轉(zhuǎn)向。

除了奔向本格科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同樣沒被落下。例如在描寫龍族的故事中,劇情還不忘批判一下“剝削與壓迫”,精靈們不僅成立了政府,還頂著萌萌的形象討論股票和債券,為了斂財開始“巧立名目”,頗有種看網(wǎng)絡段子的感覺。
申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此也不難猜到,反派的作惡手法同樣與時俱進,只需躲在幕后操縱大盤,直接摧垮了龍族的股市經(jīng)濟。

以至于面對龍族叛亂,玩家曾經(jīng)熟悉的龍族三巨頭本想帶兵平叛,最后卻面臨財政崩潰,發(fā)不出士兵的陣亡撫恤金而犯難。
文章開頭提到的“Z計劃”,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有提及,只是相比起這兩年來劇情的整活,策劃的肆意妄為才是真正令玩家憤怒的原因,“賽爾號的真相”也不過是一個觸發(fā)點。
2015年左右的時候,《賽爾號》進入了一個被稱作“黑暗時代”的階段,游戲不斷推出氪金活動,頻率快到令人發(fā)指,對游戲的PVP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讓玩家氪金,官方還在一些挑戰(zhàn)活動中設置了無解的通關(guān)條件,導致想要獲得精靈的唯一方法,只有按下官方提供的付費按鈕。

這類“過街老鼠”的行為,不僅加劇了世人對《賽爾號》的負面看法,也讓留下來的玩家心有余悸,對氪金活動變得更加敏感。
對于如今的《賽爾號》,比起漏洞百出的劇情,玩家所關(guān)注的重點更多是精靈對戰(zhàn),以及更為公平的游戲環(huán)境,意在讓氪金用戶和普通用戶都能闖關(guān)競技,維護來之不易的友好環(huán)境。
以至于當一段時間內(nèi),策劃再次我行我素,不斷推出打破平衡的精靈時,換來的是玩家合力的抵制,最終只得以出面道歉收尾。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在防沉迷政策極大程度上隔斷了未成年用戶后,《賽爾號》的用戶群體和品味也發(fā)生了變化,為了生存,變化早已避無可避。
3
“淘米是否會倒閉”一直是淘米玩家憂慮的問題,這并非是空穴來風,在頁游淡出主流玩家視線的現(xiàn)在,淘米轉(zhuǎn)型的腳步顯得太過遲緩。
在Flash已經(jīng)退出舞臺的背景下,《賽爾號》依舊在堅持著這項古老的技術(shù)棧,導致玩家進入游戲后,看到的依舊是粗糙的靜態(tài)像素場景,內(nèi)容的堆積也使得網(wǎng)頁畫面掉幀嚴重,不得不借助小型客戶端來保證體驗。
如今淘米游戲官網(wǎng)上便是一幅奇特的景象。已經(jīng)關(guān)服、停更的游戲,依舊和尚在運營的游戲站在一起,即使是依舊站在前線的《賽爾號》IP,也難以拯救諸如《約瑟傳說》《賽爾號星球大戰(zhàn)》這樣的衍生作,它們幾年前就被官方拋棄,卻依舊當作門面擺在顯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