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宮看蘇軾展之前,你最好知道的事~(上)
隨手寫寫,希望大家十一長假去故宮看這個展時,能對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與情感有所理解~
故事發(fā)生在四川眉山
?
27歲的蘇洵是當?shù)氐囊粋€富戶,他這一年得子,家庭幸福美滿。
于是他覺得再去挑戰(zhàn)下科考,但依然沒有結(jié)果。就像所有望子成龍的父親一樣,在這之后,他除了每年去考試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兩個兒子身上。
?
嘉佑二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去考試,而這場考試,在汴梁城匯聚了初中生的“閱讀并背誦全文”的大部分人員
?
在汴梁做官的王安石
主考官歐陽修
帶著兒子來考試的蘇洵
這一年的兩對“雙子星”
21歲的蘇軾、19歲的蘇轍,曾鞏、曾布兩兄弟
?
這年蘇軾蘇轍雙雙高中進士,因為這個來自四川小城的孩子文筆和歐陽修的徒弟曾鞏太像,所以歐陽修誤判以為是徒弟的卷子,就避嫌給了個第二名。
四川一個小城的孩子跟北京重點高中的學(xué)生一個水平,有種東西叫天分啊
?
人生的第一個高峰后,緊接著卻是母親去世的消息,蘇軾不得不守孝三年。
?
三年后,蘇軾回來參加了制策考試,這個考試是考比較務(wù)實的條令。又考了第三名,但這個第三名含金量更高。因為制策考試一二名是給圣人的,都是空著以示尊敬。
老好人宋仁宗給蘇家兄弟的評價是“給兒孫選了位宰相之才”。
?
蘇軾和蘇轍這對兄弟分開去做官,第一次面對別離的蘇軾寫下了這首詩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p>
?
人生又走上了幸福的康莊大道,結(jié)果幾年后打擊再來,陪伴身邊的妻子去世,還沒來得及面對這個變化,又傳來了父親去世的噩耗。
?
再次辭官的蘇軾回到了家鄉(xiāng),將妻子葬在父母旁邊,并在這個小山坡上種滿了松樹。
有時候悲痛是無法表達的,這份悲痛直到十年后,蘇軾才敢提筆寫出下面的句子
?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
三年后,蘇軾回到朝廷任職史官,仁宗英宗都不在了。宋神宗看著風(fēng)雨欲來的國家形式,開始了王安石變法。蘇軾對于變法有自己的建議,但神宗給了他一個體面的結(jié)局,“你去杭州當個副市長吧”。
?
這年蘇軾36歲,杭州還不是那個充滿故事的杭州。寫詩、逛景、研究美食,杭州是座富庶的城市,但因為蘇軾,它有了靈魂。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但蘇軾快樂嗎?未必。西子湖的故事背后,37歲的蘇軾寫下了這首詞。
?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
當年和弟弟去考試,雙雙高中何等風(fēng)光,覺得致君堯舜根本就是輕松的事情,結(jié)果現(xiàn)在在這里虛度光陰。這首詞,像不像在北上廣打拼的“曾經(jīng)的少年們”?
?
雖然蘇軾對新黨不友好,但朝廷還是不希望這樣的人才閑著,于是北上送去了窮困的山東密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濰坊/諸城,在這里他寫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獵》,不過這是苦中作樂的面子。
事實上的生活是“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作為一方長官,一年四季吃野菜。
但生活總要繼續(xù),在密州的家里,他看著天上的明月,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水調(diào)歌頭》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但人生就是這樣尷尬,每當蘇軾覺得自己可以“乘風(fēng)歸去”時,羅網(wǎng)就來了...
?
“烏臺詩案”,北宋最著名的文字獄。新黨因為蘇東坡反映民間疾苦的文字找上了他,希望通過交友廣泛的蘇軾牽連出一串人。話說一個省級干部被迫去找野菜吃,日子確實過得不好啊。
蘇軾被召回京城,并且下了監(jiān)獄。蘇軾自知可能難逃一死,于是跟家人商量好,如果今天是砍頭的日子,就在飯菜里加一條魚。
誰料這天是親戚送飯,不知道這個約定,給添了條腌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