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民間樂曲,曲調(diào)訴說多姿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

瑞鳴音樂
品
牌
·
品
質(zhì)
·
品
味
為傳統(tǒng)文化注入鮮活,靈感、熱情、執(zhí)著,
帶來音樂無窮創(chuàng)造力。
在山和海環(huán)抱的搖籃里,歌聲似乎永不停歇地從村寨里響起,隨淡淡的霧靄飄向崇山峻嶺,飄向八桂江河,隨咸咸的海風(fēng)飄向藍天,訴說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

八桂大音00:0003:57未加入合集

接上音箱(耳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瑞鳴音樂
八桂大音
The Music of Guangxi
即興曲
編曲:梁歡
民族:壯族
地區(qū):廣西 ?
啵咧:梁歡
廣西壯族樂器啵咧,形似嗩吶,又像雙簧管,而音色比嗩吶柔和甜美,比雙簧管明朗清脆,十分優(yōu)美動聽。其使用場合廣泛,紅白喜事皆有演奏;民間曲目也甚多,有雷舞曲、銅錢曲、花鳳舞曲、悲調(diào)等。
廣西盛產(chǎn)肉桂,歷代文人常以“八桂”詠喻廣西,唐宋之后,人們便喜愛用“八桂大地”稱呼廣西,不僅溫文爾雅,又能反映出廣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這首《八桂大音》是演奏者根據(jù)廣西壯族、苗族、瑤族等各民族山歌曲調(diào)即興演奏的樂曲。高昂悠長的曲調(diào),似乎在感慨,又似乎在贊嘆,令人生出無限遐想。這片神奇的土地,潛藏著妙不可言的風(fēng)景,甲天下的山水、有長壽奧秘的大瑤山、恢弘的風(fēng)雨橋、嘆為觀止的喀斯特奇觀、美如仙境的潿洲島……悅耳動聽的旋律,在盤桓跌宕間,將氣息拉長,仿佛連綿不斷的深情,娓娓訴說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是“三月三”歌圩或是圍著火塘對歌,姑娘小伙那繾綣的愛意。
那坡山歌00:0003:00未加入合集

接上音箱(耳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瑞鳴音樂
那坡山歌
Mountain Song in Napo
民間樂曲
民族:壯族
地區(qū):廣西
馬骨胡:李紅
馬骨胡是壯族、布依族拉弦樂器,因琴筒用馬骨制成而得名,流行于廣西百色、云南文山以及貴州西南地區(qū)等。馬骨胡壯語稱“冉督”、“冉列”,“冉”為胡琴統(tǒng)稱,“督”為骨頭,即用馬、騾、牛的骨頭制成的胡琴;也有傳說,“冉列”之名來源于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的名字。其低音結(jié)實剛勁、中音清脆明亮、高音尖銳犀利,主要用于“八音”樂隊合奏或為壯劇、布依戲、山歌等伴奏。
這是一首廣西百色那坡縣壯族高腔調(diào)山歌。那坡地處廣西西南邊陲、云貴高原余脈六韶山南緣,山巒疊嶂、山高路險,山歌曲調(diào)也尤為嘹亮起伏。馬骨胡時而高昂,嘹亮異常,震動人心,時而低沉,仿佛落到了地底下,用盡力氣也傳不到遠處,恍然間如同穿行在四季常綠的茂密山林中,人們小心翼翼地爬著山、緩緩地唱著歌,氣息也隨著腳步的深淺而變化。不變的是悠揚的旋律,深切的情感,山連山、坡連坡的那坡是多么美麗,山中古老的巖層裸露堆疊,奇異的天坑點綴,漫山遍嶺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八角林,空氣中也彌漫著八角特殊的香味。三月三的山歌十萬籮,唱不盡家鄉(xiāng)的美!
月亮光光00:0003:25未加入合集

接上音箱(耳機),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瑞鳴音樂
月亮光光
The Bright Light of the Moon
作曲:筱媛、梁歡
民族:壯族
地區(qū):廣西
啵咧:梁歡
廣西壯族樂器啵咧,形似嗩吶,又像雙簧管,而音色比嗩吶柔和甜美,比雙簧管明朗清脆,十分優(yōu)美動聽。其使用場合廣泛,紅白喜事皆有演奏;民間曲目也甚多,有雷舞曲、銅錢曲、花鳳舞曲、悲調(diào)等。
舒緩的旋律,深情婉轉(zhuǎn),在皎潔的月光下響起,吹奏出無數(shù)繾綣的思念,心緒再也難平。天邊的月亮總是那么圓,那么亮,每每抬頭望月,會想起遠方的人;那柔和的旋律,潛藏著溫柔和期許,每每響起,亦會想起遠方的人。在曲調(diào)流轉(zhuǎn)間,那雙望穿秋水的眼,閃爍迷離,淚光盈盈。用那抹晶瑩透亮的月光,偷偷寄去一份祈愿,愿故鄉(xiāng)的親人幸福平安。

文中音樂來自瑞鳴音樂專輯《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廣西 壯族民間樂曲集》。在山和海環(huán)抱的搖籃里,歌聲似乎永不停歇地從村寨里響起,隨淡淡的霧靄飄向崇山峻嶺,飄向八桂江河,隨咸咸的海風(fēng)飄向藍天,訴說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

《中國音樂地圖》
之
聽見廣西
壯族民間樂曲集

https://y.music.163.com/m/album?app_version=8.9.30&id=121193110&userid=583694135&dlt=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