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Supernatural Horror in Literature(下)

2020-04-03 20:50 作者:靜脈之內(nèi)的罪惡  | 我要投稿

作者-----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

新近作古的倫納德·克萊恩的著作《暗室》(The Dark Chamber,1927)藝術(shù)造詣頗高。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擁有哥特或拜倫式英雄所特有的野心之人,試圖以人為的手法激發(fā)自己年輕時遺忘的記憶,借以挑戰(zhàn)自然。為此他使用了無數(shù)筆記、錄音、照片與各類幫助回憶的手段——之后更使用了氣味、音樂與奇異的藥物。最終他對記憶的探求超越了自己的生活,一直觸及到遺傳性記憶那漆黑無底的深淵之中——甚至回到了石炭紀那充滿蒸氣的史前沼澤,與更加古老、更加不可想象的遙遠的時間與空間之中。不過此時他仍不知足,反而使用了更加詭異瘋狂的音樂與更加強效的藥劑刺激記憶。自己豢養(yǎng)的大狗開始對他產(chǎn)生恐懼,而他周身更散發(fā)著一股野獸般的惡臭,同時他的人性也在一點點消失。終于,他開始在林中過活,每晚在窗下狂嚎,直到人們終于發(fā)現(xiàn)他被咬死在林中,一旁躺著愛犬血肉模糊的尸體——人犬互相撕咬而亡。這部作品中營造的氣氛始終散發(fā)著令人信服的惡意,其中著墨甚多之處則是主人公陰沉的大宅。

文筆粗糙,結(jié)構(gòu)不均,不過氣氛依然強而有力的作品則是赫伯特·S.戈曼的小說《大袞之地》(The Place Called Dagon),其中講述了馬薩諸塞州西部一座偏僻的小鎮(zhèn)的黑暗歷史,而因塞勒姆女巫審判前來此地的難民們的后裔仍依據(jù)傳統(tǒng)奉行著恐怖墮落的黑彌撒。

利蘭·霍爾的《邪惡之屋》(Sinister House)中的某些局部氛圍的刻畫的確十分精妙,但其整體氣氛仍被平庸的浪漫主義所破壞。

小說與短篇故事作家愛德華·盧卡斯·懷特諸多作品中的怪奇構(gòu)思也著實值得借鑒,其中的許多主題更是直接來自于作者的夢境?!顿惾芍琛返墓制娣諊鷺O具穿透力,而其他諸如《盧昆朵》與《象鼻》等作品更能在讀者心中激起極為黑暗的不安。懷特先生的作品均透露著某種古怪的特質(zhì)——一種飄忽不定、模糊曖昧的魅力,他的作品也因此有著獨特的感染力。

在年輕的美國作家之中,加利福尼亞詩人、藝術(shù)家與小說作者克拉克·阿什頓·史密斯對“宇宙恐怖”的譜寫堪稱無人能及。其詭異的小說、素描、油畫與短篇故事不失為令敏感的少數(shù)派們耳目一新的佳作。史密斯先生在其作品中營造了一個年湮世遠卻又使人無比恐懼的宇宙——土星的衛(wèi)星上泛著熒光的劇毒叢林、亞特蘭蒂斯中邪惡丑陋的神廟、雷姆利亞大陸、宇宙遺忘角落中的上古世界,與那生滿污穢毒蕈、地處世界邊緣詭異之鄉(xiāng)的陰冷沼地。而長篇無韻五步詩《大麻吸食者》(The Hashish-Eater)則是其最為宏大的詩篇——星辰間難以置信的混亂奇觀與五光十色的夢魘之景在其筆下緩緩展開,而在空靈怪異的描述與靈感的充裕上來看,史密斯先生也著實稱得上是空前絕后的——又有誰曾活著目睹過星際次元之間如此瑰麗、活躍的扭曲之景呢?他能在強而有力的短篇故事中描繪上古時期地球上的詭異之地,又能構(gòu)造出異世界、異銀河,甚至其他維度的種種景象。他也講述了古老原始的極北之地與其中的黑暗無形之神撒托古亞,失落大陸佐希克(Zothique),和吸血鬼橫行的中世紀法國傳說之地阿弗羅格尼(Averoigne)的種種傳奇。史密斯先生的諸多杰作均收錄于小冊子《重影與其他奇幻故事》(The Double Shadow and Other Fantasies,1933)中。


? ? ? ? ? ? ? ? ? IX 英倫諸島的怪奇?zhèn)鹘y(tǒng)

現(xiàn)代英國文學為西方文學界造就了一批最為杰出的奇幻作家的同時,也更是怪奇叢生的沃土。魯?shù)聛喌隆ぜ妨直銜r常在作品中借鑒怪奇要素,即使他對劇情的控制向來拘俗守常,卻也能在《鬼車》《舉世聞名的故事》《伊姆雷的再臨》與《野獸的烙印》等故事中以毋庸置疑的絕妙手筆對怪奇加以運用。其中以《野獸的烙印》使人印象尤其深刻:患有麻風病的牧師渾身赤裸,如同水獺般嗚嗚地怪叫。受到他詛咒的人胸口上會有印記顯現(xiàn),之后逐漸展現(xiàn)出食肉動物般的野性,而他豢養(yǎng)的馬匹也開始對他感到懼怕。最終,他變成了半人半花豹的怪物,而文章在此處的描寫想必也無人會輕易遺忘;雖然操縱一切的邪惡巫術(shù)在文末被擊敗,此舉也并沒有削弱文章整體的氣氛或文中所鋪設的謎團的可信度。

拉夫卡迪奧·赫恩——古怪、不羈、充斥著異國情調(diào)——的作品與現(xiàn)實世界相比則又有天差地別之分。他以詩人特有的敏感與獨特的藝術(shù)品質(zhì),織繪出的奇幻異景是死板的作家們無法企及的。他在美國所寫的奇幻作品中令人驚嘆的恐怖在一切文學作品中首屈一指,而在日本完成的《怪談》則又是那神秘國度色彩絢麗的奇談與不祥低語中的傳說的結(jié)晶,其中敏銳的洞察力與高超的技法也同樣無人能及。赫恩對語言如魔法般的運用又可見于諸多法語翻譯,特別是對戈蒂耶與福樓拜作品的翻譯,而他對后者《圣安東尼受試探》的翻譯則更是歌曲般的文字與喧騰、狂歡之景巧妙結(jié)合的經(jīng)典。

奧斯卡·王爾德因其諸多精致優(yōu)美的童話和生動鮮活的《道林·格雷的畫像》,在怪奇作家之中也應擁有一席之地。在《道林·格雷的畫像》里,一幅不可思議的肖像在幾十年間替主人承受了衰老與病痛,而畫中人則于此間投入了一場又一場的罪惡與縱欲狂歡之中,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青春與美貌會因此衰減。文章的高潮部分突然而有力:道林·格雷——此時已犯下謀殺重罪——希望摧毀這幅畫像以洗脫自己的罪名。當他持刀刺向這幅畫時,一聲可怖的慘叫伴隨著一聲垮塌的巨響同時響起。但當傭人們趕來時,他們發(fā)現(xiàn)畫像完好無損,而“躺在地上的是一具身著晚禮服的死尸,心口插著一把尖刀。他又老又丑,遍布皺紋,面目可憎無比。直到他們仔細察看了他手上的戒指才終于意識到他究竟是誰?!?br/>

馬修·菲普斯·希爾,高產(chǎn)的怪奇、恐怖與冒險小說作家,也時常能夠參透恐懼之奧妙?!断穆犊ā繁闶且黄鴮嵖植赖亩唐?,不過《聲之屋》則毋庸置疑是希爾先生最杰出的作品?!堵曋荨菲鹣韧瓿捎谄嫖膶映龅?890年代,20世紀早期又被重新修正,精簡了其中過為華麗的詞藻。這部作品在其同類作品之中當屬鰲頭。它講述了隱藏在挪威外海的一個亞寒帶小島上潛伏了數(shù)個世紀的上古邪惡,而在呼嘯的惡魔之風與地獄般的巨浪永無止境的拍打之中,一個不死亡靈因心懷仇恨建造了一座恐怖的黃銅高塔。雖然實質(zhì)上截然不同,這篇作品與坡的《厄舍府的倒塌》卻看似十分相近。在小說《紫色云霧》(The Purple Cloud)中,希爾先生則又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個始自極地的滅世詛咒,使全世界一度僅有一人幸免。而當這位最后的幸存者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并以無上之主的身份漫無目的地游走在死尸遍布、同時也是寶藏遍地的城鎮(zhèn)之中時,對其心境技藝高超描寫充滿了藝術(shù)性,并與雄偉僅有一步之遙。可惜的是,傳統(tǒng)浪漫主義元素完全破壞了這部小說后半段的氣氛,因此著實令人失望。

比起希爾,精明的布萊姆·斯托克的地位則更為顯赫。他的確在一系列小說中創(chuàng)造了十分恐怖的構(gòu)想,但蹩腳的文筆卻使它們完全無法發(fā)揮功效?!栋咨摭埖某惭ā罚═he Lair of the White Worm)講述了一個潛伏在一座古堡地下墓穴中的巨大史前生物,但如此杰出的構(gòu)思卻最終被近乎幼稚的展開完全破壞;而《七星寶石》(The Jewel of Seven Stars)——一部關于詭異的古埃及復活儀式的小說,相比之下則略顯成熟。不過其最為杰出的作品則是聞名遐邇的《德古拉》(Dracula),時至今日已然成為了一切吸血鬼恐怖神話的現(xiàn)代典范。德古拉伯爵,一位居住在喀爾巴阡山脈中一座陰森古堡內(nèi)的吸血鬼,移居至英國以便在此擴大吸血鬼的種群。而一位英國人在德古拉恐怖古堡內(nèi)的掙扎求生,與這不死惡魔計劃統(tǒng)治英國的陰謀最終如何被挫敗的描寫,則是組成這部現(xiàn)今公認的英文文學經(jīng)典的要素?!兜鹿爬穯l(fā)了諸多作家撰寫與其相似的超自然恐怖作品,其中最為優(yōu)秀的很可能便是理查德·馬奇的《甲蟲》(The Beetle)、“薩克斯·羅默”(本名亞瑟·薩斯菲爾德·沃德)的《巫后的子民》(Brood of the Witch-Queen)、與杰拉爾德·比斯所著的《虛冥之門》(The Door of the Unreal)——后者對傳統(tǒng)狼人迷信獨出心裁的演繹頗為出眾。不過相比之下文筆更為微妙,更具有藝術(shù)性的作品則非弗蘭西斯·布雷特·楊的小說《冷灣》(Cold Harbour)莫屬——其中對眾多人物不同情節(jié)交織縱橫的演繹頗為精練。這部小說以有力的氣氛勾畫了一棟邪惡古怪的老宅,其中處處挖苦譏諷可謂全知全能的漢弗萊·弗尼瓦爾頗有曼弗雷德—蒙托尼式早期哥特“反派”的影子,不過作者對這一人物諸多特征靈巧的描寫與運用卻也使其免于迂腐。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則是結(jié)尾對種種超自然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而作為劇情要素,這部作品對“預感”這一元素的運用也過為隨意。

在小說《女巫林地》(Witch Wood)中,約翰·巴肯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一個人跡罕至的蘇格蘭林地中傳承至今的邪惡祭祀。對漆黑的叢林中的邪惡之石的描寫,與恐怖被挫敗之后仍然殘留的冥冥預兆,對于那些能夠忍受拖沓的劇情與大段蘇格蘭方言對話的讀者來說仍是很好的補償。巴肯先生在部分短篇小說中也成功地清晰塑造了種種恐怖的暗示:《綠色角馬》,一篇關于非洲巫術(shù)的故事;《柱廊間的風》又生動地描述了種種不列顛羅馬統(tǒng)治時期的恐怖如何在今日逐漸復蘇;而《骷髏礁》則因?qū)喓畮е植赖拿鑼懚裢饬钊擞∠笊羁獭?br/>

克萊門斯·豪斯曼在其短篇小說《狼人》中呈現(xiàn)了高度的恐怖之張力,使其中的氣氛一度可與民間傳說相媲美。雖然故事《永生藥劑》(The Elixir of Life)的劇情多少有些幼稚,亞瑟·蘭塞姆在其中依然營造了極佳的黑暗氣氛。H.B.德雷克也以《影中物》(The Shadowy Thing)喚起了種種詭異恐怖之景。喬治·麥克唐納的《莉莉絲》(Lilith)有著自成一派的怪異,而在其兩個不同的版本中,相對簡練的早期版本在氣氛的營造上更為出色。

作為出眾的文人,詩人沃爾特·德·拉·馬雷因其筆下令人難忘的詩句與構(gòu)造精妙的散文而理應受到特別的重視。對他來說,不可見的神秘世界比現(xiàn)實更為真實,因此其作品充斥著未知空間與維度的朦朧之美與禁忌的恐怖。在小說《魂歸故里》(The Return)中,一位已死兩個世紀之久的亡魂,飄離埋骨之地并牢牢附身于一位活人的身上,而這位被附身之人的面容也變成早已化為塵土的死者生前的容貌。而其短篇作品——已以數(shù)部合集的形式出版——對恐懼與咒法的黑暗衍生的把握同樣令人難忘。其中值得一讀的幾部作品包括《西頓的姨媽》,其中使用了一個著實邪惡的吸血鬼為背景;《樹》則講述了一位家境窘迫的藝術(shù)家的后院中長出了一株詭異的植物;《來自深淵》中的敗家子獨自一人身處漆黑的祖宅中,在垂死之際拉響了童年時期所懼怕、纏繞著恐懼的鈴繩,而究竟是何物回應了他的召喚,文章又為讀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一位隱士》里僅僅暗示了使不速之客奔出屋室,逃入黑夜中的緣由;《坎普先生》則為我們描繪了一位追尋人類靈魂的瘋狂隱修士,棲居于一座荒廢的古老修道院旁高聳可怖的海邊懸崖上;《萬圣節(jié)》里又為讀者們隱約展現(xiàn)了一股環(huán)繞一座孤獨的中世紀教堂的惡魔之力,與之后這座腐朽荒頹的教堂奇跡般的復原??謶植⒉皇堑隆だゑR雷在絕大多數(shù)作品中唯一的主題,有時甚至不是主導元素——似乎他對描寫相互關聯(lián)的人物之間微妙的關系更加在意,也會時常沉溺于毫無邊際的巴利式異想天開。不過即使如此,他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將虛幻鮮活地勾勒于紙上的作家之一,其對恐懼的運用也因此具有十分突出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通常只有罕見的文學大師才會具備,他的詩作《聆聽者》便因此能以現(xiàn)代詩句的形式重現(xiàn)昔日哥特文學中的恐怖精髓。

短篇怪奇小說近年來也在不斷發(fā)展壯大,一位為此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作家便是多才多藝的E.F.本森,其作品《好高騖遠的人》以簡練的手法巧妙地描繪了一座黑暗叢林旁的小屋,并在文中為其賦予了獨特的生命,而潘神在死者胸前留下蹄印的一幕也著實令人難忘。本森先生的短篇集《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Visible and Invisible)中的《行走之瘟疫》與《恐怖號角》均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前者揭示了一個從上古教堂的壁畫中走出的畸形怪物,在科尼什海濱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上釋放了一個近乎神跡的詛咒以解心頭之恨,而后者則鮮活地勾畫了一個依然存活于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頂?shù)目植腊肴酥铮涣硪徊窟x集中的《鬼臉》又無處不透著近在咫尺的恐怖氣息。H.R.韋克菲爾德在其作品集《夜歸》(They Return at Evening)與《其他歸來之人》(Others Who Return)中也偶爾展現(xiàn)出營造恐怖的高超技藝,即使大多數(shù)文章的氣氛通常被一股做作的高雅之感所害。選集中最值得注意的作品包括描寫?zhàn)せ囊簯B(tài)怪物的《紅屋》《匆匆過客》《歌唱》《石冢》《向上看!》《瞎子的黃大衣》,還有潛伏了世紀之久的恐怖的《敦卡斯特的第十七號洞穴》。H.G.威爾斯與亞瑟·柯南·道爾也曾涉足于怪奇文學——前者在《恐懼的幽靈》中展現(xiàn)了令人欽佩的高超技巧,其合集《三十篇奇談》(Thirty Strange Stories)中的故事也充斥著幻奇的暗示;道爾更偶爾在作品中營造恐怖氣氛,如《“極星號”的船長》便是一篇發(fā)生在極地的鬼故事,而《249號》中對木乃伊復活主題的運用也的確巧妙。休·沃波爾,哥特文學之父霍雷斯·沃波爾的后代,在處理怪奇詭異元素中時有神來之筆。他的短篇故事《朗特夫人》著實令人毛骨悚然。約翰·梅特卡夫在合集《冒煙的腿》(The Smoking Leg)中也時不時地展現(xiàn)了充足的感染力,其中名為《不毛之地》的故事中循序漸進的恐怖展開便十分出色。E.M.福斯特的奇幻短篇小說充滿了毫無邊際的想象,并且趨向于溫和善良,與J.M.巴利爵士的作品十分類似,多數(shù)收錄于選集《星辰匯編》(The Celestial Omnibus)中。其中唯一擁有真正“宇宙恐怖”的故事則巧妙地暗示著潘神與伴其而來的恐怖氣息。H.D.埃弗里特女士雖然對傳統(tǒng)哥特的恐怖形式深信不疑,她的短篇選集中的作品偶爾也能企及精神恐懼的高度。L.P.哈特利尤其以精練的恐怖短篇《地獄的來客》聞名,而相對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恐懼,梅·辛克萊的《詭異怪談》(Uncanny Stories)系列故事中的傳統(tǒng)神秘學元素更為突出,作者也更多著重于人類感情與心理的深究而非描繪虛幻世界中令人驚懼的現(xiàn)象,因此無法位及大師之列。由此可見,神秘主義者在對恐怖與幻奇的描寫上很可能不及唯物主義者,因為對他們來說,不可捉摸的幽冥之境實在過于平常,因此少有唯物主義者們在面對虛冥對自然法則徹底顛覆時的驚嘆與不可理解。

雖然體裁質(zhì)量參差不齊,但大多數(shù)時仍以驚人之力暗示著日常生活背后不斷涌動的不可見世界與潛伏之物的,則是威廉姆·霍普·霍奇森的作品,現(xiàn)今卻不知為何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即使其作品時常以多愁善感的傳統(tǒng)眼光來詮釋宇宙萬物與人類和宇宙以及自身之間的關系,霍奇森先生在對虛幻的處理上仍可能僅次于阿爾杰農(nóng)·布萊克伍德——善于使用平淡的暗示與微小細節(jié)勾畫出咄咄逼人的無名之力,或排山倒海的巨大之物不可見的入侵。如此高超技藝鮮有人可以企及,而他在特定地點或建筑營造恐怖怪奇氣氛的能力也的確實屬罕見。

在《“格倫·克萊格”號的小艇》(The Boats of the“Glen Carrig”,1907)中,霍奇森先生為我們展示了一群海難幸存者遭遇的邪惡奇觀與一片尚且無人踏足的詛咒之地。即使小說后半段因傳統(tǒng)冒險傳奇元素令人多少有些失望——全文的氣氛更是被其對18世紀散文詩謬誤充斥的效仿所損害——其開篇部分中營造的陰沉惡意則是無人能及的,而文中處處體現(xiàn)出對航海知識的深刻理解也算是對被削弱的氣氛的補償。

《邊境上的小屋》(The House on the Borderland,1908)——很可能是霍奇森先生最為杰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眾人皆知卻人跡罕至的愛爾蘭鬼屋被可怖的異界之力作為入侵現(xiàn)實的大門,并被來自深淵的混種瀆神怪物不斷侵擾。主人公的靈魂在宇宙洪荒的千億光年與無數(shù)劫輪回之間游蕩穿梭,最終目睹太陽系的最后毀滅——這些描寫在傳統(tǒng)文學中獨成一派,而文中對景致的描寫更是彰顯出作者以自然景觀暗示無處不在的朦朧之恐怖的強大功力。如果不是文中幾處對平庸之情的抒發(fā),這部作品很可能會成為恐怖文學的經(jīng)典杰作。

《幽靈海盜》(The Ghost Pirates,1909)被霍奇森先生本人看作上述兩部作品的續(xù)作,講述了一艘在劫難逃的詛咒之船最后的航程,與對其不斷侵擾、最終將其拖入深淵的可憎海魔(具有半人的特征,并很可能是舊時海盜的亡魂),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豐富的航海知識,與對隱蔽于環(huán)境中的恐怖巧妙的暗示,使這部作品中部分章節(jié)的感染力與真實感達到了令人欽佩的高度。

《夜之地》(The Night Land,1912)則是一篇發(fā)生在地球遙遠的未來的長篇(共583頁)故事——億萬年之后,太陽早已熄滅。一個17世紀的人在夢中與自己未來轉(zhuǎn)世化身的思維融合,于是以夢境經(jīng)歷了這一切。本文的敘事多少有些冗長,而其中又反復出現(xiàn)使人厭倦的長篇大論與過分做作的浪漫情懷,對古文體的嘗試運用也顯得著實唐突,與《“格倫·克萊格”號的小艇》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嚴重地削弱了文章整體的氣氛。

雖然這部作品中的瑕疵無法忽視,但它仍然是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恐怖幻想作品之一——一片死寂,如夜一般漆黑的星球,與棲居在一座巨大的金屬金字塔、時刻面臨各種雜交怪物與完全未知的黑暗之力圍攻的人類幸存者,則是任何讀者也無法遺忘的景象。各類不可名狀、無法想象的非人存在——黑暗中的潛伏者,被遺忘的類人生物,與金字塔外無人涉足的荒原——均以暗示與模糊朦朧的描述出現(xiàn),因此創(chuàng)造了妙不可言的詭異氣氛。而黑夜永罩,遍布峽谷與即將熄滅的火山的大地,在作者絕妙的筆下更幾乎帶上了一種具有生命的恐怖。

在文行過半之處主人公肩負使命走出了金字塔,開始穿越這片死亡籠罩、數(shù)萬年間都無人涉足的世界——他日以繼夜地在這無法追憶的上古黑暗中穿梭時,每時每刻都帶有一種宇宙洪荒的陌生、使人屏氣寧息的神秘與近在咫尺的恐怖,這在文學界中實屬罕見,即使在今日也是無可企及的。書中最后的四分之一以拖泥帶水的形式收尾,不過此舉也并未完全破壞作品強大的整體氛圍。

霍奇森先生的后期選集,《幽靈獵手卡納奇》(Carnacki,the Ghost-Finder)則是由數(shù)年前在雜志中發(fā)表過的加長短篇作品組成,其質(zhì)量相對其他作品而言有顯著下滑。這部選集中的作品均描述了一位多少略顯刻板的“神探”人物——M.迪潘與夏洛克·福爾摩斯等類似人物的繼承者,也是阿爾杰農(nóng)·布萊克伍德筆下約翰·塞倫斯的近親——游走于各類犯罪現(xiàn)場與超自然事件之間,其中的氛圍也因?qū)I(yè)“神秘學”之氣息的干擾而黯然失色。不過其中幾篇作品還是具有相當?shù)母腥玖?,而作者高超的天賦在其中也可見一斑。

自然,恐怖元素在現(xiàn)代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的應用不是三言兩語便可概括的??植酪卦谝磺忻枋鍪篱g百態(tài)的各類詩文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于是在正統(tǒng)文學大家的作品中并不難發(fā)現(xiàn)其蹤跡:詩人勃朗寧的長詩《羅蘭少爺于黑塔下》便充斥著咄咄逼人的恐怖,而小說作家約瑟夫·康拉德則時常描寫隱藏在深海中的黑暗奧秘,或命運那不可抗拒之力對孤獨與瘋狂偏執(zhí)之人的影響。經(jīng)歷了眾多流派的影響,文學中的恐怖元素已然派生出無數(shù)形態(tài)各異的分支,但在這里我們所檢視的是其相對純凈的狀態(tài)——以恐怖元素為主導,任何主題與發(fā)展皆與其密切相關的藝術(shù)作品。

與英國怪奇流派尚且不同的則是愛爾蘭的怪奇文學,其發(fā)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凱爾特文藝復興時期。愛爾蘭向來盛產(chǎn)諸多鬼怪與精靈的傳說,而這些傳說在過去的一百年間又經(jīng)過一位位諸如威廉姆·卡爾頓、T.克羅夫頓·克羅克、王爾德夫人——奧斯卡·王爾德之母、道格拉斯·海德,與W.B.葉慈等忠實文人們的不同演繹,后經(jīng)凱爾特文藝復興這一現(xiàn)代文化運動的傳播,這些神話故事已被集中收錄并已經(jīng)過詳盡的研究,而其中的精髓便由此反復重現(xiàn)在后世文人如葉慈、J.M.辛格、“A.E.”、格里戈里夫人、帕德里奇·庫隆、詹姆斯·史蒂芬斯與其同僚的作品之中。

雖然其中大多更傾向于天馬行空的幻想而非恐怖,眾多此類民間傳說與自其衍生的藝術(shù)作品中仍包含真正“宇宙恐怖”:如幽魂纏繞的湖中沉沒的教堂、預示死亡的報喪女妖與邪惡的調(diào)換兒,和歌頌幽靈鬼魂與“一切不潔之怪物”的詩歌——這一切本身便擁有令人膽寒的感染力,同時也標志著怪奇文學特有的元素。一系列如泰戈·奧凱恩——因其放縱的生活遭受神罰,背著一具丑惡的死尸在一座又一座墓園之間游蕩,為其尋找安歇之所,到頭來卻被每一座墓園內(nèi)的亡魂們拒絕——之類的鄉(xiāng)野奇聞,即便其中對恐怖的構(gòu)想十分平庸并充滿了徹頭徹尾的天真,也并非未曾有夢魘一般真實的恐懼。葉慈,毋庸置疑,是愛爾蘭文學復興運動中最偉大的詩人,甚至也很可能是現(xiàn)今最偉大的詩人,在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作品與編匯昔日的傳說中均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 ? ? ? ? ? ? ? ? ? ? ? ? ? X 現(xiàn)代大師

在今日的恐怖文學中,大凡最杰出者,因受長久文學演變之益,行文中多帶有一種自然的、可信的、具有藝術(shù)性的流暢感,而他們對寫作技巧的駕馭也是近一個世紀前的哥特文學作家無可比擬的?,F(xiàn)代作家們在經(jīng)驗、技巧與對讀者心理動機的理解上在過去的數(shù)十年內(nèi)突飛猛進,使得早年間的作品在今日讀來大多顯得幼稚做作——夸張散漫的浪漫格調(diào),虛假的動機,各種平庸事件被強加上莫須有的意義、之后添加不必要的細節(jié)并草草稱之為“奇觀”,與今天僅限于詼諧滑稽的超自然喜劇作品中使用的元素——只有偶爾閃現(xiàn)的獨特構(gòu)思才算得上唯一的可取之處。嚴肅怪奇作品則在集中發(fā)揮對超自然主題的同時,以緊湊連貫的事件與忠于自然法則的環(huán)境塑造出真實的氣氛,或完全基于幻想的領域內(nèi),以營造氛圍的方式巧妙地勾勒出一個超越時間與空間、一切幻想均可實現(xiàn)的精致異界。這便是主導當今怪奇文學的潮流,不過即便如此,諸多現(xiàn)代名家們也會偶爾失足,落入幼稚輕浮的浪漫主義陷阱之中,或涉足同樣空洞荒謬的偽科學“神秘學研究”——特別是后者當下正值流行的高潮。

當下怪奇作家之中,能將“宇宙恐怖”提升至藝術(shù)的巔峰者,鮮有人可與多才多藝的亞瑟·馬欽相媲美。其數(shù)十篇長短不一的小說無不浸透著壓抑朦朧之恐怖,而其敏銳的文思又為其營造了無可比擬的真實感;同時作為小說家,馬欽先生又著實是一位學者,一位熟練運用表現(xiàn)力豐富的微妙韻文的大師。不過相比怪奇作品,他本人在其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論文、生動的自傳、鮮活的譯文,與流浪漢小說《克雷門提編年紀》(Chronicle Clemendy)上側(cè)重更多,特別是其抒發(fā)敏感美學哲思、令人印象深刻的史詩《夢之山》(The Hill of Dreams)——其中年輕的主人公接受了古代威爾士(也是作者的居所)的魔法,在如今早已沒落的古羅馬城市伊斯卡·西魯洛姆——即現(xiàn)在遺跡遍布、名叫希爾里昂—烏斯克的小村——過著夢境般的生活。但不可否認,馬欽先生在1890年代與20世紀早期創(chuàng)作的恐怖作品極具感染力,可謂獨具一新,在恐怖文學發(fā)展史上也是一個時代的標志。

馬欽先生出身于凱爾特家族,兒時古老荒涼的山丘叢林,與格溫特郡鄉(xiāng)間神秘的古羅馬遺跡給予了他深刻的記憶。根據(jù)這些記憶所創(chuàng)造出的歷史性背景則有著屬于其自身的生命,同時散發(fā)著異樣的美。他熟知中世紀時期那些發(fā)生在黑暗叢林深處的秘密,而對于那個年代的其他知識——包括天主教教義——他也同樣了然于胸。同時,曾經(jīng)席卷其故鄉(xiāng)之地的羅馬統(tǒng)治也對他影響頗深——被那時的生活深深吸引,他時常在那些曾經(jīng)筑有堡壘的營地、刻著雕飾的路面與殘破的雕塑中捕尋古典主義大行其道、拉丁文則是世界通用語的往日之魔力。一位年輕的美國詩人,弗蘭克·貝爾納普·隆恩以一首名為《讀亞瑟·馬欽》的短詩恰如其當?shù)馗攀隽诉@位夢想家出眾的才華:

“秋木森森,其榮光藏。英倫古徑,蜿蜒流轉(zhuǎn)。

奇櫟金雀,百里香伴。路至王城,方見女墻。

秋空朗朗,其迷魅彰。熊熊焰熾,滾滾霞翻。

馀火燒盡,終不復還。茶黃之下,唯留星芒。

待其示之,通徹顯白。羅馬雄鷹,振翅前軍。

立于華光,直指北海。金霧環(huán)籠,兵車粼粼。

待與其享,待與吾享。萬古智慧,萬古哀傷?!?/p>

(這首詩的譯者為竹子)


關于馬欽先生的恐怖作品,最有名的很可能便是《偉大的潘神》(1894),講述了一個非人的試驗與其可怖的后果:一位少女在接受某種腦細胞試驗手術(shù)之后,目睹了那位宏偉的自然之神,并因此瘋癲,在翌年死去。數(shù)年后一位名叫海倫·沃恩的孤兒被威爾士鄉(xiāng)間的一戶人家收養(yǎng)。她相貌奇特,生性乖僻,時常匪夷所思地在周遭林地之間游蕩。一位鄰近的男孩因在林中目睹了與其相伴的某人或某物而瘋癲失常,而另一位女孩也遭遇了類似的下場。正如林中古老的雕塑殘跡所暗示的,這一切謎團均與當?shù)卦诹_馬統(tǒng)治時期所崇拜的鄉(xiāng)間神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又過了幾年,一位相貌獨特的美貌女子浮現(xiàn)于社會之中,而與她接觸的男性大多以自殺的下場告終,與其結(jié)為連理之人統(tǒng)統(tǒng)無法逃脫死亡的厄運,而她的存在也一度使一位畫家做出了描繪女巫祭祀的禁忌畫作;她也是各類放蕩淫穢之所的???,即使連最為放縱的墮落之人聞其所作所為之后也會大驚失色。通過對那些遭遇過她的人的口述,這位女子的身份最終水落石出——她便是海倫·沃恩,那位接受腦細胞手術(shù)的女子與可怖的潘神非人的后裔。海倫最終被當初實施手術(shù)的醫(yī)生所殺,在彌留之際經(jīng)歷了一系列包括性別在內(nèi)的轉(zhuǎn)換之后,順著生物演變的鎖鏈迅速退化,最終化為烏有。

不過故事的魅力在于敘述,馬欽先生使用了充滿懸疑的段落,以循序漸進的形式將種種恐怖暗示緩緩展開,過程精妙有加。當然,文中各處也出現(xiàn)過做作的戲劇式情節(jié),情節(jié)中的巧合也略顯牽強,經(jīng)不起仔細推敲。但是在其邪惡氣息的魅力之下,這些瑕疵的影響大可忽略不計,而敏銳的讀者們在閱畢此文后恐怕也只會在心悸之余對其稱贊有加,正如文中一位人物所說的那樣:“太難以置信,太異乎尋常了,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fā)生在這平靜的世界上……天哪,如果這種事情真有可能發(fā)生的話,那我們的地球?qū)⒊蔀閴趑|橫行之境。”

與《偉大的潘神》相比,雖然名聲并不顯赫,情節(jié)也相對簡單,但在氣氛的營造上更為嫻熟,總體藝術(shù)價值更為精湛的作品則是在令人愛不釋手的同時又使人些許不安,一部名為《白人》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一個小女孩的日記,記敘了她經(jīng)由保姆接觸的一系列巫術(shù)禁咒與女巫密教褻瀆神明的傳統(tǒng)儀式——正是那西歐鄉(xiāng)間由農(nóng)戶們世代傳承,教徒們時常在黑夜里逐一在森林深處或人跡罕至的荒郊舉行所謂“女巫祭祀”的可怖狂歡的邪教。馬欽先生的敘述作為精湛用詞的典范的同時,更是以孩童天真無邪的語氣暗述了諸如“林精”“杜勒斯”“維瑞”“白、綠、紅之儀式”“阿克羅文字”“奇安語言”和“馬奧游戲”之類的詭譎怪談——正是這些毫無解釋的詭異之名使整篇文章充斥著濃烈的氣氛。這些儀式是這位保姆在三歲時從其祖母處習得,而她在對其中危險秘密單純的陳述則又在充斥著痛苦與悲傷的同時具有潛在的恐怖感。在這以充滿稚氣的描述人類學家們所熟知的邪惡祭祀后,便是前往威爾士鄉(xiāng)間古老山丘的冬日之旅,想象力充足的描寫更為其中狂野的景象添加了一股不可言喻的怪誕——細節(jié)生動逼真,即使再挑剔的讀者讀到此處也會認定這是一部杰作,而這一部分對超乎尋常的詭異氛圍“宇宙恐怖”的營造也近乎無可比擬。這位孩童——這時已是十三歲——最終在人跡罕至的黑暗森林之中與一個無上美麗的詭異之物相遇,正如序章中的暗示,恐懼迅速將她吞噬,不過在被恐懼完全壓倒之前她及時喝下了毒藥——正如《偉大的潘神》中海倫·沃恩的母親一般,她也見到了那宏偉可怖的自然之神。她的尸體后來在樹林深處被發(fā)現(xiàn),一旁便是她所遭遇的詭異之物——一尊綻放著白色光輝的古羅馬雕塑,也正是當?shù)乇姸嘀惺兰o傳說的源頭——大驚失色的搜尋者們隨即將它砸成了碎片。

片段式小說《三位怪客》(The Three Impostors)的整體氣氛雖然被浮夸的史蒂文森式文風所損害,其中某些部分仍是馬欽作為杰出恐怖作家的標志。這里我們能一睹作者最常用的怪奇構(gòu)思最具藝術(shù)性的形式——即威爾士鄉(xiāng)間山嶺中的一草一石之下均是某個矮小原始族群的居所,而在人類想象力的作用之下,他們便成為了民間傳說中的妖精與各類“小人”的原型,時至今日更是種種無法解釋的失蹤與“調(diào)換兒”的元兇。如此主題在名為《黑印記》的片段中得到了最具代表性的詮釋:一位教授在發(fā)現(xiàn)上古威爾士石灰?guī)r上與古巴比倫黑印上的銘文之間的關聯(lián)后,開始了一系列調(diào)查,最終將自己引向了未知的恐怖——古代地理學者索利努斯文獻中的奇異章節(jié)、一連串發(fā)生在威爾士人煙稀少之地的失蹤奇案、一位農(nóng)婦在經(jīng)歷了某個恐怖事件之后心智受損,進而誕下了一名癡呆的男童——一切事件無不暗示著某種與異于人類的非人之存在,而這一連串聯(lián)系足以使任何人感到膽寒。于是,這位教授雇傭了那位嘶嘶地說著無人可懂之語、癲癇頻發(fā)的癡呆少年,并開始詳細記錄、研究他的行為。一天夜里,這位少年在癲癇發(fā)作之后,其所處的書房中傳出了一股惡臭,房中也留下了某個超自然存在到訪的痕跡;而這位教授在寫下數(shù)篇長篇稿件后不久,便在狂熱與恐懼的驅(qū)使下前往威爾士鄉(xiāng)間,消失在古怪的山嶺之中。他的隨身之物——錢財、懷表與戒指在郊外一顆怪石旁被發(fā)現(xiàn),串著細繩被包在一卷羊皮紙中;而那羊皮紙之上便是刻于巴比倫黑印之上,同時遍布威爾士山間的可怖銘文。

那些長篇文稿中描述著無數(shù)可怖的景觀:格雷格教授通過對威爾士失蹤案的詳細調(diào)查,在仔細研究過石中銘文、古代學者的紀錄與巴比倫黑印之后,發(fā)現(xiàn)一個源自上古、一度分布廣泛的原始神秘族群,至今依然棲居于人跡罕至的威爾士山嶺之中。其研究已然解釋了巴比倫黑印中的奧秘,并證實那位男孩是某個超越人類的恐怖存在的后裔,繼承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知識與記憶,他的存在因而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那一夜在書房中教授借以黑印施展了“可怖的群山之變形咒”,喚醒了混血兒身體中非人的部分:他看到“他的身體開始臃腫膨脹,直到如同腫脹的囊袋一般,而他的臉也變得黝黑無比”,而當咒語最終的效果展現(xiàn)在教授面前時,他突然完全了解到宇宙洪荒之恐懼最為黑暗的一面,隨即在一陣狂亂之中寫下了這一切,之后奔入了茫茫荒野。他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啟了通向無盡深淵的虛冥之門,明白自己將與無可名狀的“精靈”們相遇——也是如此,他在文稿的末尾預言了自己的下場:“如果我不幸未能歸來,請不必費心猜測我究竟遭遇了怎樣毛骨悚然的結(jié)局?!?br/>

《三位怪客》中的另一篇作品《白粉記》則將駭人的恐懼發(fā)揮到了極限。一位年輕的法學院學生弗蘭西斯·萊斯特因與世隔絕的生活與過度勞累患上了神經(jīng)衰弱,當他前去取藥時,年邁的藥劑師一時疏忽錯誤地調(diào)配了他所需的藥劑。他事后發(fā)覺自己調(diào)配的藥物是一種奇異的鹽類,在特定的時間與溫度下會自行生成一種藥效古怪的化合物——這正是中世紀傳說中的“女巫密酒”,時常在“女巫祭祀”的狂歡儀式中飲用以獲得駭人的畸變,任何不明智的濫用均會造成不可言說的恐怖后果。然而萊斯特毫不知情,他照常在餐后據(jù)醫(yī)囑按時服下這種藥物。起初他的精神狀態(tài)的確彰顯出顯著的改觀,不過他的精力卻愈加旺盛,甚至近乎放蕩:他時常離家長久不歸,神志也明顯開始惡化。一日,他的右手上長出了一大塊烏青色的斑跡,之后他便又回歸深居簡出的生活方式,直到拒不見客,終日將自己關在臥室之內(nèi)。他的醫(yī)生前來檢視其病狀之后在近乎麻痹的恐懼中離去,聲稱自己已無法醫(yī)治他的病癥。兩周以后萊斯特的妹妹在屋外散步時,透過窗戶瞥見病房里的某個恐怖之物;仆人也發(fā)現(xiàn)他不再進食,當問及其狀況時,人們只能聽到陣陣拖行之聲與含糊的叫喊聲,要求不再被打攪。最終一位慌張的女仆提起了一件怪事——一大片黑色的液體在萊斯特臥室下方房間的屋頂上擴散開來,而下方的床上則聚集著一攤古怪的膠質(zhì)。在一番勸說之后,哈伯登醫(yī)生再次前來,砸開臥室房門之后用鐵棍打死了房中半死不活的怪物——一團“散發(fā)著惡臭的黝黑形體,因腐敗潰爛不斷地翻滾融化,既不是液體,也不是固體。”上面閃爍著好似許多眼睛一般爍爍放光的開口,臨死前還式著抬起一只好似手臂的器官。而這位醫(yī)生因無法承受如此可怖的記憶,不久后便乘船前往美國,在旅途之中死去。

馬欽先生在《紅手》與《閃耀的金字塔》中重新回歸邪惡精靈“小人”的主題,并在《恐懼》(The Terror),一篇講述戰(zhàn)時諸事的文章中以強有力的神秘手法,描寫了現(xiàn)代人類對“自然靈性”的拋棄,對動物與環(huán)境的影響,并因此導致野獸團結(jié)起來挑戰(zhàn)人類作為萬靈之長的地位,最終導致了人類的滅亡。而頗為杰出,同時將恐懼提升至真正的神秘主義的則是圣杯故事《大回歸》(The Great Return),同樣也是在戰(zhàn)時所作。他的作品《長弓手》廣為人知,因而無需在此介紹,而其中逼真的敘述也造就了“蒙斯天使”——古代克雷希與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英國長弓手的鬼魂,在1914年的蒙斯戰(zhàn)役中與光榮的現(xiàn)代英國士兵們并肩作戰(zhàn),助其沖出重圍——這一婦孺皆知的傳說。

雖然在刻畫令人膽寒的恐懼上略遜馬欽先生一籌,但作品主題更傾向于描寫現(xiàn)實生活背后的鬼魅之境的作家則是富有才學的阿爾杰農(nóng)·布萊克伍德。布萊克伍德先生的作品眾多,質(zhì)量也常參差不齊。不過即便如此,其中并不乏當今最為優(yōu)秀的恐怖文學作品。布萊克伍德先生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構(gòu)造平凡之下隱藏的怪奇,還是以點滴之筆描繪從現(xiàn)實與虛幻過渡之間感官的不同時,無論是所用之技巧、態(tài)度之認真,還是描寫的逼真程度均是今日無人能及的。他缺乏運用詩意般文字的魔術(shù),不過也正因如此,他成為了創(chuàng)造怪奇氛圍的巨匠,甚至能以嚴格描寫心理活動的片段營造堪比全文的氣氛。布萊克伍德先生之所以能超越他人,正因為他深知敏銳的頭腦永遠徘徊于現(xiàn)實與夢境的邊緣,而對這些敏感的思維來說,真實與幻境之間的區(qū)別也相對較小。

布萊克伍德先生的主要作品中最大的缺陷當屬過度復雜的劇情所帶來的冗長拖沓,以及些許枯燥的報告文學式文風的固有缺陷——即缺乏構(gòu)成精致生動的恐怖暗示所需的魔力、色彩與生機。次要作品中最大的通病則是倫理說教,其次便是偶爾浮躁的空想,某些平淡乏味的超自然元素,與對所謂“現(xiàn)代神秘學”術(shù)語的濫用。不過即便如此,布萊克伍德先生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仍實屬經(jīng)典,而其勾勒生性古怪之物與怪奇之異界的手筆也著實令人驚嘆。

布萊克伍德先生幾近無窮的作品系列包括長篇小說與短篇故事,后者中既有獨立作品也有作品系列。最為突出的應屬《柳林》,描述了多瑙河中一座荒島上的無名存在,被一對在此停留的旅人所發(fā)覺。另一篇作品《溫迪戈》相比之下雖然藝術(shù)性不強,但感染力依舊當仁不讓,其中描寫了一個流傳于北地叢林的樵夫們夜間傳說之中、在林間處處留下巨大痕跡的惡魔,而通過描寫腳印來暗示超乎尋常之事的部分更是其精湛技藝的見證。在《寄宿小屋中的插曲》中,我們得以一瞥一個巫師從漆黑的外空間召喚而出的某物,而《竊聽者》又講述了恐怖的精神殘跡永世飄蕩于一棟隔離過麻風病人的古宅中。名為《驚奇歷險》(Incredible Adventures)的合集也收錄有數(shù)篇作者最杰出的作品——從夜間山嶺之上的狂野儀式,到潛伏在看似平凡的景象之下的隱秘恐怖,和埃及的沙漠與金字塔下無法想象的神秘地穴。這些作品之所以真實可信,全因布萊克伍德先生精湛嚴肅的手筆,倘若換作他人,如此題材只怕會淪為笑談。其實,有些作品更像是對轉(zhuǎn)瞬即逝的印象與模糊殘缺的夢境的記錄而并非完整的故事;在這里,劇情顯得無足輕重,氣氛則可毫無約束地主導全文。

《神醫(yī)約翰·塞倫斯》(John Silence-Physician Extraordinary)是一部收錄了五篇相互關聯(lián)的作品的合集,全本集中刻畫了約翰·塞倫斯這一位人物。通篇氣氛不及之前的作品,不過這也是流行偵探小說的通病——只因塞倫斯醫(yī)生是施展絕技以助受難之人的傳統(tǒng)英雄式人物。即便如此,其中也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杰出作品:第一篇小說《精神入侵》講述了一個敏感的作家死于曾經(jīng)發(fā)生過惡行的兇宅,與禁錮于此宅中的惡魔最終如何被驅(qū)散;接下來的《上古奇術(shù)》,也很可能是整部合集中最出彩的作品,生動地描述了一個法國古鎮(zhèn)中的居民們曾經(jīng)是如何以貓的形態(tài)維持了一場宏大的黑暗儀式;《火之夙敵》中出現(xiàn)了被鮮血吸引而來的元素生物,而《秘密崇拜》則又描繪了一座曾經(jīng)師生均崇拜惡魔的德國學校,而即使人去樓空許久之后,樓中的邪惡氣息仍久久不曾散去;《獵犬營地》則是一篇傳統(tǒng)的狼人故事,其中氣氛也多被道德說教與專業(yè)“神秘學”術(shù)語所害。

作為恐怖故事過于隱晦,但藝術(shù)氣息更加濃烈的幻想作品則是《金伯》(Jimbo)與《半人馬》(The Centaur)。在這兩部作品中,布萊克伍德先生成功地以生動多變的手筆營造了極具真實的夢境最深處的景象,并巧妙地運用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的屏障營造出極強的感染力。

譜寫詩文之才無人能及,安逸華麗之異域在亦于其筆下叢生的,便是十八世鄧薩尼勛爵——愛德華·約翰·莫爾頓·德拉克斯·普朗基特,其撰寫的小說與戲劇構(gòu)成了今日文學中近乎獨特的一支。作為新興神話與驚奇?zhèn)髡f的締造者,鄧薩尼勛爵專注于創(chuàng)造充滿美景的異界,并因此永遠與枯燥乏味的日?,F(xiàn)實相對立。他的文學觀在迄今是最為宏廣的,而他也如同坡一般深知特定詞句與細節(jié)在劇情中的重要性,同時又熟稔從欽定版《圣經(jīng)》中衍生而出頌歌一般的簡練文風。這位作家從歐洲各類神話傳說中汲取靈感,以此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感染力強烈、包羅萬象的神話體系——東方之色彩、希臘之神韻、條頓之嚴肅,與凱爾特之哀傷在其作品中天衣無縫地交織縱橫,同時相輔相成,毫無突兀之處。他獨具匠心的命名體系——諸如“阿吉米尼斯”“貝斯莫拉”“伯塔爾尼斯”“卡莫拉克”“伊露雷爾”,與“薩爾達希昂”等均汲取自古典、東方與其他不同文學流派,同樣也是富有詩意的創(chuàng)造性的典范。

關于創(chuàng)作基調(diào),鄧薩尼勛爵作品更著重于美麗而非恐懼——他向來獨愛翡翠般蒼翠的青銅拱頂,與夢中的夕陽在宏偉之城的象牙高塔上留下的一抹火紅;幽默與諷刺在其文中的運用也時常恰到其處,為有時些許幼稚的劇情添補了一股成熟與世故。不過,作為描繪虛幻無可爭議的大師,其作品中也時常依從怪奇?zhèn)鹘y(tǒng)穿插著“宇宙恐怖”——正如時常出現(xiàn)在民間傳說中的元素一般,他喜好在文中以嫻熟的手筆微妙地暗示即將到來的殃災:在《奇譚錄》(The Book of Wonder)中,巨大的蜘蛛神像洛羅時常自行外游,叢林中的某物使得斯芬克斯不敢涉足其中,而盜賊斯利斯在目睹一盞點明的燈與點燈人之后縱身跳下了世界的邊緣;名為吉波林的食人一族棲居于邪惡高塔之中,終日守護著某個寶藏,而從諾爾棲身的叢林中偷取任何物品均是不明智之舉。不歸之城與城下深淵中永遠守望的巨眼,與其他各種潛伏在黑暗里的怪物?!秹魧び洝罚ˋ Dreamer's Tales)則記錄了驅(qū)使著貝斯莫拉的居民一起走入沙漠的謎團,佩多達利斯那由一整支象牙雕琢而成的巨門,與“老比爾”最后的航程——他的船長回應了海中新近升起的孤島上修著模糊詭異窗戶的矮小草屋中的呼喚,進而將全體船員們引上了毀滅的旅程。

鄧薩尼的諸多短劇里也不乏神秘之恐怖。在《山中眾神》(The Gods of the Mountain)中,七名乞丐分別冒名偽裝成為遠處山嶺之中的七座綠色神像,借此在信徒集居的城市中坐享榮華。一日他們聽聞這些石像突然集體失蹤,而不久后他們又得知在傍晚時分發(fā)生的詭異之事——“石頭不可能在夜里獨自出行”——最終在神堂內(nèi)等待一批舞者的到來時,他們發(fā)現(xiàn)門外的腳步聲似乎有些過為沉重。待等接踵而至的雜亂平息之時,這些自大的瀆神者們被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他們假扮的翡翠雕像。不過,情節(jié)本身并不是這部短劇令人印象深刻的優(yōu)點,而是其中接連發(fā)生的事件與層層推進的發(fā)展,著實不愧于出自大師之手。也是因此,這部作品不僅是現(xiàn)代戲劇的典范,更是為整個文學界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堵灭^中的一夜》(A Night at an Inn)則講述了四人在盜取印度教之神克雷什的翡翠之眼后藏身于一座旅館中,之后將三位前來奪回克雷什之眼的僧侶們依次殺害,直到夜里巨大的克雷什摸索著親自前來索取其眼,并將這四位盜賊逐個引入黑暗接受無名的刑罰?!渡竦男β暋罚═he Laughter of the God)則發(fā)生在叢林邊緣一座即將覆滅的城市里,其中的人在死前都會聽到一陣詭異的琴曲(正如霍?!镀邆€尖角的古宅》中愛麗絲詭異的鍵琴曲一般),而《女王的敵人》(The Queen's Enemies)則是對希羅多德所作復仇故事的重新演繹——一位公主邀請眾仇敵參加在地下舉辦的宴會,之后引入尼羅河之水將其一并淹死。

不過如何詳盡地描述在此均是管中窺豹,鄧薩尼勛爵無處不在的魅力在于其筆下流光溢彩的城池與無可啟齒的儀式之中,而此景之中的真實之感,或是使人屏氣凝吸的懸疑之氣息無疑只有與其一般的大師之筆方可駕馭的。對于真正富有想象力的讀者而言,他是開啟華美卻凌亂的夢之記憶的關鍵與必不可少的指示符,因此他也不單單是一位抒發(fā)自我的詩人——他的詩篇也會喚起每一位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詩歌。

與鄧薩尼勛爵截然相反,能以現(xiàn)實平凡的手筆勾勒出日常生活背后的恐怖,則是飽學多識的蒙塔古·羅茲·詹姆斯。詹姆斯博士向來鐘愛在圣誕時節(jié)講述鬼怪奇談,并因此逐漸成為了才藝出眾的怪奇小說作家,其獨特的風格很可能會成為后人所追崇的典范。

詹姆斯博士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并非隨心行事。在一部合集的序言之中,他為恐怖創(chuàng)作提出了三條十分合理的原則:他指出,但凡創(chuàng)作鬼故事,其背景必應設定于讀者熟悉的現(xiàn)代,而文中的超自然現(xiàn)象應當是邪惡而非友善的,因為恐懼才是鬼怪作品本應激發(fā)的情感;最后,文中應對所謂“神秘學”與類似偽科學的名詞應敬而遠之,只因此類唐突的假學問對文章試圖營造的逼真氣氛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嚴格遵從自己的寫作原則的同時,詹姆斯博士時常以半談話式的平靜文風展開自己的故事。以日常生活的瑣事為偽裝,他在文中小心地逐步引出不尋常的詭異事件,其間時以紀實般的細節(jié)描寫,或加入點滴古文物學知識來延緩氣氛??紤]到熟知傳統(tǒng)的積累與今日的怪奇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他也常為文中的事件提供久遠的歷史背景,并因此能游刃有余地運用自己詳盡的歷史知識與高超的仿古渲染與措辭——正是如此,古老的教堂是詹姆斯博士最常用的地點,他也因此能在對其細節(jié)的勾勒上竭盡發(fā)揮自己作為古歷史學家的優(yōu)勢。

狡詐靈活的幽默與詳細逼真的人物刻畫時常穿插點綴于詹姆斯博士的描述之中——這些在不甚熟練的寫手筆下只會削弱全文氣氛,但在其熟練的運用中卻進一步強化了文章整體的感染力。他的一系列新型鬼故事完全脫離了哥特恐怖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鬼魂蒼白而高雅,時常使人們一睹其尊榮后消失無蹤;而詹姆斯筆下的鬼怪則又瘦又小,渾身長毛——遲鈍的、面目可憎的夜之怪物,介于人與野獸之間——并在被人目擊之前先會被他通過觸覺所感知。有時這些鬼魅甚至更為奇特:一卷長著蜘蛛般小眼睛的絨布,或一個以床單為形,面部如同皺褶的麻布一般的無形之物。顯然,詹姆斯博士對人類精神與情感有著睿智與系統(tǒng)的理解,并熟知如何操縱陳述、意象與不易察覺的暗示,以達到激起讀者恐懼的最佳效果。如此看來,他更像是一位構(gòu)造與布置事件的藝術(shù)家,而非營造氣氛的高手,并時常以縝密的智慧而非質(zhì)樸的感情激起讀者們的情緒反應。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陷便是缺乏突然且尖銳的高潮,不過即使如此,它仍有其他獨到的優(yōu)點與缺點;而即便讀者們更能接受馬欽一類的作家,通過文字與場景緩緩積累而成的緊張氣氛,詹姆斯博士的作品中只有極少數(shù)才可能算作平淡無奇。事實上,對詭異事件簡潔的展開,加之嫻熟的排列組合,通常足以有效地積累恐怖感,進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詹姆斯博士的短篇作品均收錄于《古董商鬼故事》(Ghost-Stories of an Antiquary)《古董商鬼故事續(xù)集》(More Ghost Stories of an Antiquary)《消瘦的鬼魂及其他》(A in Ghost and Others)與《對好奇的警告》(A Warning to the Curious)這四部短篇合集之中。另外一部名為《五個罐子》(The Five Jars)的作品雖然屬于兒童讀物,不過也有屬于其自身的恐怖之預兆。因其優(yōu)秀的質(zhì)量,從中選擇十分突出的代表作相對困難。不過因人而異,究竟哪一篇最具有代表性,想必每一位讀者必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麥格努斯伯爵》作為展示暗示與懸疑的寶庫,不可否認,是最詹姆斯博士最為杰出的作品之一。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中葉,一位旅居瑞典的英國人拉克索爾在搜集寫作素材在時,得知古老的德拉·加爾迪家族居住在拉巴克村附近,隨即開始研究其家族史,并對其莊園的奠基人、被詭異傳說所籠罩的麥格努斯伯爵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位伯爵是位嚴苛的君主,在17世紀早期影響甚廣,尤其以嚴罰偷獵者與拖欠債務的佃戶臭名昭著。他的酷刑眾人皆知,更有傳說記載,他在附近教堂的地下墓穴中囚禁著某個至今依然執(zhí)行著他的苛法的黑暗之物——在其亡故一個世紀之后,兩位農(nóng)夫于一天夜間在其領地中的叢林里偷獵,不久叢林中便傳出一聲可怖的尖叫,而伯爵的墳墓附近卻傳來一陣怪笑,緊接著響起了如同巨大的石門被關閉一般的巨響。次日清晨附近教堂的牧師發(fā)現(xiàn)了那兩人:一人瘋癲癡傻,另一個已經(jīng)死亡,臉上的血肉早已被完全剝離,只剩白骨。

拉克索爾在聽聞這一切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記錄中關于某個“黑暗朝圣”的線索。這些零星的信息講述麥格努蘇伯爵曾到訪巴勒斯坦的哥拉汛——《圣經(jīng)》中遭受天譴的古城,而當?shù)啬觊L的牧師也稱敵基督便于其中誕生。無人膽敢透露這“黑暗朝圣”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抑或是伯爵在朝圣歸途中的新同伴究竟是何物。也是此時,拉克索爾越發(fā)希望探索伯爵的墓穴,最終征得同意之后在附近教堂的執(zhí)事的陪同下一探究竟。在墓穴中,他發(fā)現(xiàn)了幾座雕像和三口銅棺材,而伯爵的棺材則環(huán)繞著銘刻畫,包括一副描繪追捕的恐怖畫作——一個人驚慌地在叢林中飛奔,身后則追著一個由不遠處小山上披著斗篷的高大身形指引、長著如章魚般觸手的矮小怪人。這口銅棺有三把巨大的鋼鎖,其中一把已被打開,拉克索爾這時才回想起昨日在墓穴外經(jīng)過時聽到的金屬落地之聲。

他對伯爵更為好奇,他獨自一人再次前往地下墓穴,發(fā)現(xiàn)另一只大鎖也被開啟。隔日他準備動身離開拉巴克,不過此前他不知為何再次獨身到訪伯爵的墳墓。這次他驚恐地發(fā)現(xiàn)銅棺上只剩一把大鎖,而在他觀望時這只鎖也也應聲墜地,在一陣咯吱聲中,巨大的棺蓋開始緩緩打開。拉克索爾奪路而逃,在恐慌中并未關閉墓穴的大門。

在回英國的途中,拉克索爾時常被不安所困擾,任何披著斗篷的人都會讓他感到緊張,他總是感到自己被處處跟蹤,并覺得船上的乘客多少有些古怪:二十八名乘客中只有二十六人前來餐廳就餐,缺席的總是一位披著斗篷的高個子與一個裹著厚重衣物的矮人。當他在哈維奇下船之后,拉克索爾奔上了一輛馬車,卻在旅途中經(jīng)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發(fā)現(xiàn)車外有兩名披著斗篷的人在注視著他。最終他在日落時分躲進了一棟鄉(xiāng)間小屋之內(nèi),瘋狂地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隔日他被發(fā)現(xiàn)死于屋內(nèi),而在后來的驗尸訊問中,七名陪審員在目睹尸體的剎那便昏倒在地。那棟他曾暫避的小屋從此再也無人居住,直到半個世紀后在拆除之時于一個舊櫥柜中才發(fā)現(xiàn)了當年的筆記。

在《托馬斯修士的寶藏》中,一位英國古董商成功發(fā)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彩繪窗中的謎題,并因此在一座德國修道院外庭的井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藏有古代金幣的凹洞。但是當初存放金幣之人不乏心計,為防止盜竊他在井內(nèi)安置了一位守護之靈——漆黑深井中的某物牢牢地纏住了尋寶者的脖子,因此使其放棄了搜尋,并尋來當?shù)氐哪翈熞郧蟊佑?。此后,每天夜里這位尋寶者都會感覺被某物跟蹤,而次日清晨在旅館客房的門外發(fā)覺一股惡臭的霉味,直到牧師將井中藏寶洞口的石磚在日間盡數(shù)更換才告一段落——正是此物因托馬斯修士的金幣被盜竊從中而出,在夜里尋求復仇。當牧師幾近完工時,他才發(fā)現(xiàn)井口上刻有奇怪的蟾蜍形刻繪,其下銘有如此拉丁格言:“Depositum custodi——信守不渝”。

詹姆斯博士其他名作包括《巴切斯特教堂的座椅》,講述了一個恐怖的雕刻畫奇妙地復活,進而為一位老學監(jiān)的謀殺而向他的繼任者、謀劃了這一切的元兇復仇;《“噢,朋友,你一吹哨,我就會來到你身邊”》講述了中世紀教堂廢墟中的古怪鐵哨所喚來的恐怖之物;《大教堂見聞史錄》中則描繪了一個潛伏的魔鬼如何在神壇拆除時從其下的古墓中脫身,進而在各處播撒病疫與恐慌。盡管文風平易緩和,詹姆斯博士依然能夠因其喚起最為驚人的恐怖與丑惡,并以其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黑暗之作永遠位列于大師之間。

對于那些喜好預測未來的人們來說,超自然恐怖文學的前途自然值得關注——身處乏味的現(xiàn)實主義、輕浮的犬儒主義,與世故的虛無主義的層層夾擊之間,但同時又被一股衍生于宗教原教旨主義者對唯物主義發(fā)展的反對,與來自“現(xiàn)代神秘主義者”的老生常談的神秘主義風氣,以及現(xiàn)代科學通過對量子化學、高等天文學、相對論理論,與對生物學和人類思維的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所激發(fā)的憧憬與幻想所支持。今下這股扶持之風尚且能夠占據(jù)優(yōu)勢,也同樣得益于現(xiàn)代社會對怪奇作品無可爭議的熱忱——三十年前,亞瑟·馬欽的杰作在樂觀自大風行的1890年代曾飽受冷落,而當年默默無名的安布羅斯·比爾斯如今也幾近路人皆知。

當然,這兩方的立場在未來可能的轉(zhuǎn)變是不可忽視的,不過因其相對抗所導致的平衡將會繼續(xù)持續(xù)下去。同時,即使文學技巧繼續(xù)發(fā)展分化,我們也無須多慮恐怖在文學中的地位會怎樣改變——雖然其影響有限,但作為人類最本質(zhì)、最深刻的情感的表達方式之一,恐怖文學將無一例外地被敏銳的小眾追捧。無論明日的怪奇經(jīng)典究竟會偏重于幻想還是倚重于恐怖,流芳百世的成功之作也一向取決于高超的技藝而非迎合大眾的主題。不過又有何人能定論黑暗題材不會有朝一日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時至今日,波勒密的黑玉酒杯依舊散發(fā)著動人的光芒。

(Setarium 譯)



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Supernatural Horror in Literature(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滦平县| 时尚| 罗源县| 札达县| 宜丰县| 安达市| 甘泉县| 沅江市| 遂宁市| 应城市| 磴口县| 二手房| 泰顺县| 萝北县| 江油市| 新闻| 平阴县| 塘沽区| 竹溪县| 濮阳市| 饶平县| 长治县| 韶关市| 丁青县| 嘉荫县| 颍上县| 磐安县| 内黄县| 浮梁县| 乌什县| 沾益县| 肥东县| 周至县| 潞城市| 晋江市| 旺苍县| 沙坪坝区| 峨眉山市| 临海市| 焉耆|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