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復習資料〕歷年真題+章節(jié)要點+高頻主觀題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自考復習資料,選自教材〔中國法律思想史 2018年版〕
作者:?李啟成
ISBN編號:??9787301299920
出版社名稱: ?北京大學出版社
復習資料包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自考復習資料內(nèi)容包括章節(jié)知識點、題庫(模擬卷)、高頻主觀題、精講視頻、講義課件、快速記憶方法和2004-2022年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歷年真題(真題會持續(xù)更新,部分考卷可能會沒有答案)。
部分知識點預覽



簡述周公 “ 慎罰 ” 說的主要內(nèi)容。。(簡答題)
(1)對罪犯進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
(2)針對殷商的“罪人以族”,西周統(tǒng)治者繼承文王的“罪人不孥”思想,反對族誅連坐,主張罪止一身。
(3)反對“亂罰無罪,殺無辜”,因為這會集天下之怨于一身,危險莫過于此。
名詞解釋:? “ 周禮”
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制禮作樂,對殷商時期舊有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整理、補充,厘定成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分封制等一套制度,這就是一般所說的“禮”或“周禮”。
名詞解釋:正名
“正名”,是按照西周封建天下之制度,而調(diào)整君臣上下之權利與義務關系。
名詞解釋:惟仁者宜在高位
儒家從禮治和德治思想出發(fā),重“人治”而輕“法治”。儒家認為,政治的好壞取決于當政者是否優(yōu)秀,主要靠當政者的道德感化作用,而不是靠法律的強制作用,主張“惟仁者宜在高位”的賢人政治。
簡述墨家的尚賢與儒家、法家的不同點。
(1)儒墨兩家“賢”的標準不同。儒家的“賢”更多的是強調(diào)德行,墨家的“賢”更多的是強調(diào)技藝。
(2)墨家的尚賢與法家不同。墨家的“為賢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而法家則從是否有功于耕戰(zhàn)出發(fā),一個強調(diào)社會性,一個強調(diào)政治性。
1.先秦時期的“三代”指夏、商、周。
2.“有夏服天命”,所反映的思想本質(zhì)是神權法思想。
3.“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所反映的法思想本質(zhì)是神權法思想。
4.西周“以德配天”說的出現(xiàn),意味著神權法思想發(fā)生動搖、人文思想的發(fā)展。
5.以德配天:西周初年,周公在總結(jié)殷商滅亡的教訓基礎上,提出了“以德配天”的著名思想。該種
思想認為天命無常,有德者方可承受天命。這意味著神權法思想在西周時期發(fā)生于某種動搖。
6.西周時期,“以德配天”說的思想本質(zhì)是君權神授。
改良思想:
(1)建立君主集權制;
(2)突破“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傳統(tǒng),強調(diào)以禮教化和引導民眾;
(3)打破了親親的宗法原則,任用賢才;
(4)主張依公開的法令作為人民言行的準則,以公開的法律為標準。
主張思想:天道與法律相結(jié)合;改革舊禮、以法統(tǒng)政;禮法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