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史演義 · 楔子

河史演義
楔子
太古之前,宇內混沌,陰陽不分,清濁不明,后來陽清者上升為天,有日月星云,陰濁者下沉為地,有山水草木。天地之間,陰陽交會,于是萬物生,有飛禽、走獸、游魚、爬蟲,更生一靈長,自命為“人”,以為天下至尊之種。
人類斬木造物,煉金辟地,生火燒食,逐漸遍布大地,于是聚成群落,分出部族,修建城墻,創(chuàng)設邦國,逐水分土,相互攻伐,后來就把天下地上分成四大洲,分別叫做北大荒洲,南縹緲洲,西自在洲,東如是洲。
就在東如是洲上,有一座連綿不絕的大山,山南有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這一山一河之間,是許多人類聚居之地。這些人感念山河險固,護佑百姓,就給山取名叫做“關山”,給河取名叫做“塞河”。
在塞河之南,又有一條大河,這條大河在向東流的時候,有許許多多小溪小流匯入其中,于是河兩岸的人給這條河取名叫做“納河”。
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塞河與納河在長時間奔流不息之后漸漸合二為一了,他們就把兩河交匯之后直到入??谥g這一段叫做“塞納河”。
兩河交匯點以西,塞河以南納河以北的廣大區(qū)域,被叫做“河內”。河內人口眾多,物產豐饒,文明昌盛,歷朝歷代都建都于此。
在塞河與納河所在的這片土地上,先后建立起許多政權,但是因為時間久遠,朝代年紀都失落無考了,于是后人只好稱呼它們?yōu)椤叭{河第一王朝”、“塞納河第二王朝”和“塞納河第三王朝”。
第三王朝滅亡以后,第四王朝建立,統(tǒng)治者姓秋。不知道傳了多少年多少代,到了最后一任皇帝在位。這位皇帝的名字不詳,只知道年號是“元康”。
元康帝野心勃勃,不但想統(tǒng)一東如是洲,還想把四大洲都納入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于是連年發(fā)動戰(zhàn)爭,拓地千里,功業(yè)極盛,尤其是將東邊大海之上一片島嶼納入了王朝疆域,賜名為倭州,作為流放罪犯充作奴隸的地方,這些島上的人就被叫做“倭奴”??上У氖牵档壑恢缿?zhàn)爭,而不體恤百姓,百姓負擔非常沉重,以致民不聊生。
元康二十八年,元康帝麾下大將王氏推翻了皇帝,登基稱帝,建立新朝,國號就叫做“新”,改元紹康。紹康帝之名也已經(jīng)不可考,不過史書記載他的字叫做“子杰”,有人曾稱之為“子杰殿下”。
紹康帝沒有殺元康帝,而是把他和他的族人全都流放到倭州。元康帝到了倭州之后無所事事,但他的族弟卻心有不甘,于是起兵造反,仍然尊奉元康帝,自號征夷大將軍,建立幕府,厲兵秣馬,不時就攻打新朝。紹康帝不堪其擾,下旨改稱“倭奴”為“倭寇”,又在沿海布置重兵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