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婆娑”的故事

什么是“婆娑”? 在練這首歌時,我一直反反復(fù)復(fù)問我自己這個問題。 淚眼婆娑,萬林婆娑,婆娑起舞……都可以說“婆娑”。 《婆娑》是我聽的第一首小魚糧的歌。 我一直在想,這個詞應(yīng)該可以看成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一種人為的感覺。 那么這種感覺,如何在一首歌里表達(dá)出來呢?
這是一首古風(fēng)歌曲,而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總覺得這首歌背后有一個故事,就好像是,一種經(jīng)歷世事后的,“無可奈何花落去”。 我不知該不該這么理解。畢竟對于一首歌來說,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方式。而一首歌的詞,曲,每一個音的高低輕重,拿捏組合,都是很重要的,這其中的成分如何把握,把握得好不好,都有可能決定這首歌的質(zhì)量。 記得曾經(jīng)開始學(xué)琴的時候,老師就說過,不帶感情去理解,只會解讀琴譜字面意思的話,那音樂就是沒有靈魂的,彈得再流暢再熟悉也和音響里的歌沒區(qū)別。
所以想要彈好《婆娑》就必須先了解“婆娑”的意義。emmm那如何了解?問人,聽歌,翻歌詞,看剪輯,摳音懟拍下功夫去體會他的感情。 我只記得那時候我真真切切的在這首歌的循環(huán)中感受到了一種恬靜,一種愛意,還有一種期盼。 我希望可以將他的幾分溫柔和恬靜帶出來,送給你們,讓每個看見這個視頻的人了解到我所了解的,或者是不同的,更多種意義上的“婆娑”。 如果說,你在看一部劇的時候痛了,笑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成功共情了,你也有了自己的帶入方式。 音樂也一樣。如果我的音樂可以為你帶來我所說的感覺,可以為你詮釋出幾分“婆娑”的意義,那也就不辜負(fù)這段時間的思考和嘗試了。 謝謝你們。 遲來的祝福,遲來的打歌, 愿彼此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微博肖宇梁超話,肖宇梁張起靈超話,侵權(quán)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