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哲學 #209|當代科學都是錯的嗎?「悲觀元歸納」是什么東西?

這篇專欄是視頻 AV79551835 的文字版。


科學常常犯錯,而偽科學倒偶爾觸及真理。
——卡爾·波普爾在其名著《猜想與反駁》的正文第一節(jié)寫下了這句話。他認為,由于假說檢驗的邏輯結構具有條件句的形式,通過確認后件為真而得到前件為真的結論,這是肯定后件式推理,屬于無效推理。因此任何科學理論都不可能被徹底證實,相反卻可能有朝一日被一個反例輕松證偽。
基于這一點認識,他提出了極具影響力的「證偽主義」科學哲學,主張科學之為科學,就在于它是可錯的、可通過經(jīng)驗觀察證偽,而科學研究就是不斷提出新的猜想,又不斷嘗試反駁這個猜想的工作。
如此一來,似乎除非我們真的那么幸運,恰好猜中了宇宙真理,否則我們能得到的,就只有兩種科學:將要被證偽的,以及,已經(jīng)被證偽的。這個判斷是通過邏輯分析得到的,但也有哲學家嘗試為這種判斷提供經(jīng)驗支持。他們認為:過去曾有許多科學理論被公認為是真的,但是后來卻被推翻了;所以,今天我們覺得是真的科學理論,在未來也很可能會被證偽。
這種論證模式,就是所謂的「悲觀元歸納」。說它是「歸納」,是由于它的論證模式不是演繹推理;說它是「元歸納」,是由于它不是通過歸納來獲得一個科學的判斷,而是通過歸納對科學進行判斷;說它是「悲觀」的,是由于它對科學求真的前景持悲觀態(tài)度,仿佛無論如何,被證偽都是每一套科學理論悲劇性的最終歸宿,而從事科學研究就不僅僅是會禿頭,而且是悲劇性地禿頭?!靺?,就沒人來阻止這一切嗎??

在介紹悲觀元歸納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當代科學哲學里的一個著名的靶子,科學實在論。與悲觀元歸納的論點相反,科學實在論主張的是——現(xiàn)在的科學總體上是對的——這樣一種觀點。具體而言,科學實在論認為:科學理論(真實地刻畫了我們的世界,它們)是真的;科學理論術語——比方說「電子」、「夸克」、「膠子」等等——是有指稱的,意思大體是說,它們所指的電子、夸克、膠子等等理論實體真實存在。
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科學理論,被稱為「理想科學」或者「成熟科學」。科學實在論認為,我們今天的科學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于這樣的成熟科學。他們的理由是,當代科學是成功的——科學成功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科學為現(xiàn)象提供了最好的解釋;
科學是預測未來最有效的方法;
科學理論在技術上的應用非常成功。
基于科學成功的判斷,最著名的科學實在論者普特南——就是提出缸中之腦思想實驗的那位哲學家普特南——認為科學成功說明了,當代科學已經(jīng)接近于成熟科學,否則它怎么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它的成功豈不是就無法理解了么?由此我們可以推論,當代科學大體上應該是對的——這樣一個科學實在論的結論。?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過頭來聊聊悲觀元歸納了。悲觀元歸納就是在上面所說的科學實在論觀點的基礎上,對科學實在論提出質疑和挑戰(zhàn)的。
悲觀元歸納有兩種經(jīng)典的套路。
第一種套路居然又是普特南提出的。這種左右互博的事情,普特南可沒少干過。別忘了,缸中之腦思想實驗也是普特南提出的,但他提出這個思想實驗就是為了說明缸中之腦是不可能的。所以普特南站在科學實在論的立場上提出了悲觀元歸納,這并不奇怪嘛!
普特南指出,關于像是電子、夸克這樣的理論對象,科學對于它們的認識是在不斷變化當中的。但是,與沙田柚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不同,我們對電子的談論不得不通過科學理論來實現(xiàn)。如果我們徹底地不知道電子會在什么條件下出現(xiàn)、會引發(fā)什么樣的現(xiàn)象,我們根本不可能對電子進行觀察和研究。也就是說,「電子」這個理論術語指稱什么對象,是完全由這個理論整體來決定的。
但是,我們前面剛講過,科學理論是在不斷變化當中的。這就導致了理論術語的指稱也在改變。如果我們相信,現(xiàn)在的科學理論對電子的刻畫是正確的,而過去的理論對電子的刻畫是包含錯誤的,那么過去的理論中「電子」這個術語就是沒有指稱的。所以,這個版本的悲觀元歸納是這樣的:過去科學使用的術語,沒有哪個是過了許多年之后還指稱的;由此推知,現(xiàn)在科學使用的術語,很可能也沒有哪個有指稱。這樣一來,科學實在論的第二項主張就不成立了。
悲觀元歸納的第二種套路是希洛斯的歸謬法,它攻擊的是科學實在論的第一項主張,也就是——今天的科學理論是近似于真的——這一項主張。希洛斯指出,如果今天的成功科學確實近似于真理,那么過去的科學就不可能近似于真理。然而,希洛斯指出,過去的科學理論在經(jīng)驗上也是很成功的。我們舉兩個例子:托勒密的地心說同樣能夠精確地預測天體的位置,只是在行星逆行方面遇到了一定困難;牛頓的引力學說也成功地解釋了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只是在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方面遭遇了挫折。盡管最終被拋棄或者修改,地心說和引力學說都是成功的科學理論。根據(jù)科學實在論用科學成功為科學實在辯護的策略,過去的科學理論也應當近似于真理。這就產(chǎn)生了矛盾,所以,今天的科學理論并不是近似于真的。
說到這里,可能大家會有疑問:悲觀元歸納根本就不能證明我們相信現(xiàn)在的科學一定是錯的嘛!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哎,確實如此。對于普特南版本的悲觀元歸納,我們可以說,雖然有不少理論術語的指稱是在變化的,但是更多的理論術語的指稱是穩(wěn)定的。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即便是發(fā)生科學革命,科學家們也只是對關鍵概念進行修正,而不是全盤否定舊科學。對于希洛斯版本的悲觀元歸納,我們可以說,成功與否也是有程度差異的。考慮到技術的進步、認識的進步,過去的科學也許是成功的,但當代科學更加成功。過去的科學未必不可能近似于真理,只是沒有當代科學那么近似于真理罷了。
如此漏洞百出的屑論證,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嗎?提出悲觀元歸納的哲學家們是什么心態(tài)???其實,悲觀元歸納是哲學家們針對科學實在論的兩項主張?zhí)岢龅?,他們并不是要證明當代科學都是錯的。事實上,主張悲觀元歸納的哲學家大多不是反實在論者,相反,他們是希望借助這樣一組論證,提出他們認為更好的實在論主張。這大概就是「戲說不是胡說,實在論只能我論」的心態(tài)吧。?

最后,關于悲觀元歸納論證的落腳點,我們可以參考哲學家勞丹的總結性發(fā)言:擁有能夠指稱的理論術語,對于一套科學理論是否成功,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一個理論是真的(或近似真的)對它是否成功,既不充分也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