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了上岸拼盡全力,為何還是落得這結果?”
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有被刷下來的同學一臉無奈地說道“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這樣”“我為了考研基本不眠不休”“為了考研我甚至都沒少和男/女朋友吵架”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今天來聽一下今年一戰(zhàn)上岸的研er是怎么說的吧!
2020考生,一戰(zhàn)上岸。和舍友們一起準備考研,我們一起吃飯,一起占位,一起去圖書館學習,最后只有我一個上岸的。
他們以及我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算是親身經歷過的,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1.假努力
大家應該不陌生,從小到大,班里經常有那么一兩個人,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平時拼命做題,看上去那么愛學習,就是拿不出像樣的成績。
考研路上也是,你或多或少可能會注意到這么一群人,他們天天三點睡五點起,甚至通宵學習;他們不是在自習,就是自習的路上;他們拼命做著一張張的卷子,發(fā)著各種各樣「我真努力」的朋友圈……
對于這些選手,我很想說,你們其實并不努力,只是在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掩飾戰(zhàn)略上的懶惰。你們在騙別人,也在騙自己。你們的存在,仿佛只是為了給別人制造緊張氣氛,只是為了給別人提供榜樣。
你三點睡五點起,白天學習效率絕對不高;你學不下去,還堅持坐在圖書館自習,但其實你根本學不進去;你單純的刷一套套題,而不動腦子去總結,提升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千萬別等到成績出來那一刻,哭天喊地的去抱怨,“我這么努力,怎么可能沒過線”。仔細想想,你真的在努力嗎,努力靠的是有效復習時長,靠的是復習效率。看清楚了,是有效復習時間,不是你坐在圖書館的時長。千萬不要假裝努力,假努力比懶惰更可怕。不要讓你的努力只是活在別人眼里。
2.自我感動
很多人認真學習一會會,就覺得自己復習好辛苦啊,覺得“十里八方,就屬我最努力”,覺得我應該可以休息一下吧,并美其名曰“勞逸結合”。
“勞逸結合”個鬼啊,你學習一小時,娛樂倆小時,接著吃飯一小時,再午休倆小時,生怕自己累著。
你可清醒點吧,千萬別被自己的努力學習感動到,比你刻苦比你上進的人多了去了。倒不是讓你去跟別人比較,就是說別老覺得自己認真學習一會,就非得去休息一會。你學習倆小時休息十分鐘沒問題,但你這學習一小時,休息倆小時的舉動實在不可取啊。
每天8個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間必須保證,復習進入后期,大概10月份之后,如果精力允許,可以提高到10個小時。
10月份之后我的作息時間大致如下:

我坐在圖書館的時間大概在12-13小時,有效復習時長大概在10個小時左右。人非圣賢,都會困,很正常,困了就瞇一會,醒了簡直滿血復活。當然如果你打呼,那那那……慎重,不然就很尷尬。
另外,快樂時光嘛,快樂之余,也可以每天睡前讀一些英語文章。
每天睡前看一篇英文文章,第二天早上醒來再復習一下,日復一日,你的長難句、詞匯和語感都會有很大提升的!
3.過于注重細節(jié)
中國人有句老話“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
小時候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覺得很可笑,誰會傻到選擇“放著西瓜不要,去撿芝麻”呢?
誒~你別說,還真有同學這么做~并且不以為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問題。
我舍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要跟我考一個學校,每天跟我一塊復習,吃飯睡覺上自習幾乎同步,但是沒有上岸,就真的挺遺憾的。
她天天頂著“細節(jié)寶寶”的名號,摳專業(yè)課的每一句話,研究數學上的每一道難題,努力記一個英語單詞的所有意思……對“每一粒芝麻”的研究堪稱“登峰造極”,仿佛只要她不仔細看這個地方,考試就一定會考到,而且覺得我看的這么仔細,應該掌握得會比較扎實吧。
但是,專業(yè)課有更高頻的考點,數學有更基礎更??嫉念}型,英語單詞也還有那么多不認識的……你別揪著那一點點東西不放,到最后“芝麻”根本沒考,“西瓜”不會答,兩手空空,豈不是很遺憾。
而且一本書你摳的再細,也不可能一遍都記住。邊邊角角都看到,復習的全面一點是好事,但是主次要分清,一些重點知識點花的時間長一點,挖的深一點是值得的。那些好幾年沒考過的冷門知識點,稍微看一看,淺層次的理解一下就可以,不要過分細摳。
評論區(qū)有歪曲我意思的網友,解釋一下啦~我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也沒有一絲一毫看不起我舍友的意思,我們真的約好新校園再聚的。
她在二戰(zhàn),我在等她來~
4.過于苛責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和想法:
你打算七點起床去學習,早上一醒發(fā)現八點了,于是你覺得“反正也晚了,那就別學了吧”
你想今天把題目做完,但你情不自禁拿起了手機,兩個小時已經過去了,于是你覺得“反正今天也做不完了,算了吧”
你想晚上十二點之前睡覺,但是一不小心已經一點了,于是你覺得“反正今天也沒做到早睡早起,那就再玩一會吧”
如果曾經有過這樣或者類似的想法,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個成功的拖延癥患者,并且是一個不自知的“完美主義者”。
你可能會覺得,我這種人,天天拖拖拉拉,做事磨磨蹭蹭,永遠在為了追趕deadline而追趕生活的人竟然是“完美主義者”?
是的,你是。
完美主義者分為兩種,一種是適應良好型的,這種人生活井井有條,對自己要求頗高,但基本事事都能盡全力去做到最好,他們就是我們普通人眼里的“完美主義”。
還有一種就是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這種人對自己要求頗高,但是對自己卻并不抱希望,對自己的要求跟自己的表現之間相差甚遠,這類人往往都是拖延癥十分嚴重的選手。
你總是給自己定很多很偉大的目標,你覺得自己很厲害,你覺得只要你想你一定能做到。于是當你沒有做到“你所期待的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懊惱,你會沮喪,你會自責,你會痛苦。
人嘛,總會趨利避害,于是你想逃避,逃避這件事情帶給你的羞恥,挫敗跟無奈。
可是明明你八點起床也還能學習很久,明明你現在放下手機還能做好幾道題,明明你一點睡覺,也不太影響第二天學習……
究其原因就是你對自己要求太高,但你又缺一點實現那個目標的能力(或者自制力),于是你本能的想逃避,仿佛只要干點別的,就能不那么自責不那么懊悔。
所以放過自己,別對自己要求太多,要允許自己犯錯,接受那個不那么完美的自己,當事情發(fā)展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要對自己寬容一點,而不是過分苛責自己。
5.復習前期過于緊繃
還有一部分選手,復習前期拼盡全力,不給自己留一點休息娛樂的時間,日常處在高壓狀態(tài),這也要慎重哦。
我不想用我平庸的標準去衡量各位的學習能力,但是長期的高壓狀態(tài)確實不利于長期發(fā)展的哦。如果你在復習前期就天天維持一個類似考前沖刺的高強度學習狀態(tài),那很可能你會堅持不到最后,你的身體你的精神你的心理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
這可能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學長學姐會說“不要把復習戰(zhàn)線拉太長”的原因吧。
那還是建議各位在復習前期,不要過于緊繃,學會釋放壓力,高壓的沖刺狀態(tài)能維持一到兩個月已是不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很多同學沒能上岸,都是敗在了整體復習節(jié)奏上,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多看幾篇經驗貼,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好整體規(guī)劃。
6.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妨礙到考研復習的欲望主要有兩種:對電子產品的欲望,對談戀愛的欲望。
太多人把大把時間花在刷手機,ipad等等電子產品上了,晚上學習結束了玩一玩無可厚非。
但是有些人早上醒了玩,玩夠了起床;坐到圖書館先玩,玩夠了開始學習;學一小時,玩?zhèn)z小時……這都很可怕,你把你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用來刷手機,抖音淘寶微博微信知乎挨個看一遍,然后玩累了開始看書 ,你覺得復習效果能好嗎?
我知道你其實刷完手機也會懊悔,也會自責,也會痛恨自己沒有自制力,但下一次還是會這樣……
服從欲望是本性,控制欲望是人性。
如果你總是不自覺的摸出手機,那你就想點別的辦法,別帶手機或者就把手機放遠一些,別讓自己陷入那種“短暫快樂,無限懊悔”的死循環(huán),那會讓你感覺很挫敗。
就我個人來說,我去圖書館只帶ipad不帶手機,ipad上會有下載好的網課視頻,有我想聽的音樂,也有我偶爾用來娛樂的小視頻。但是沒有網絡真的好很多,你不會一刷就停不下來。
還有就是對談戀愛的欲望。忠告:有對象的好好處,沒對象的就別找了。
戀愛是需要經營的,你需要打扮自己,需要安撫對方,需要一起約會,需要日常聊天維系感情,真的挺浪費時間和精力。
考研嘛,跟高考一樣,需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如果你們是學霸組合,那當我沒說,如果不是,談戀愛確實會拖一個人的后腿(來自一個單身狗的死亡言論,狗頭保命)。
分清主次矛盾,找對象談戀愛放在整個人生道路上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考研期間,談戀愛屬于次要矛盾,成功上岸才是主要矛盾。
更多免費課程請關注公眾號:中大考研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