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貓神芭絲特
芭絲特(英語:Bastet)是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
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左右,她便開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的統(tǒng)一之前,她曾經(jīng)是下埃及的戰(zhàn)爭女神,與之相對的是上埃及的獅子女神塞赫麥特,而因為其相似性,芭絲特的神職慢慢從戰(zhàn)神轉化成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征家庭溫暖與喜樂,廣受埃及人的喜愛。
作為埃及萬神殿的主要女神之一,芭絲特擁有眾多的象征符號:貓、太陽、東方、火、愛、陶醉、音樂和舞蹈、歡樂、慶祝、生育、秘密、魔法和性。

然而,她也是一位以憤怒、復仇著稱的戰(zhàn)爭女神。她保護家庭和個人免受疾病和惡魔的侵害,保護孕婦和貓。她也被稱為香水女神,消防員的守護神,因為埃及人相信貓會跑向著火的建筑物,把火撲滅。
有學者認為,在古埃及,獅群生活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沙漠邊緣。季節(jié)性的湖泊為這些動物提供了絕佳的庇護所。當時,三角洲養(yǎng)育著大量牛群,同時也是獅子的獵場。埃及人經(jīng)常觀察到獅子,尤其是母獅的攻擊。眾所周知,母獅是非常擅長團隊合作,因此出現(xiàn)了對母獅這種可怕而迷人的動物的崇拜。

《制造寵物:支配與感情》中,也對埃及的貓崇拜進行了闡述:
動物本身可能成為祭拜的對象,或是被視為近似神圣的。這發(fā)生在貓身上。貓起初是母獅的象征,被奉獻給芭斯特女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貓——所有貓——具有了某種神力。據(jù)希羅多德所說,若一只貓死在家中,家里所有人都要剃光眉毛。死貓要運到布巴斯提斯城去涂上防腐劑,然后埋葬在神圣的儲藏處。人們要為死貓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20世紀初,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的貓木乃伊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人們?yōu)閳D方便,將它們碾成粉末,撒在地里作肥料。

在貓科動物中,貓首人身的女神芭絲特更溫柔、更容易親近、更有吸引力。而芭絲特被想象成一種更友善的母獅,顯然導致了她被描繪成一只貓,這不會像真正的母獅那樣對人們構成威脅。





對芭絲特的崇拜由羅馬人帶到了意大利,在羅馬、奧斯蒂亞和龐貝都發(fā)現(xiàn)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