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格和綽爾:取材自尺八,能給小狗勸架的胡人樂器



大家好我叫胡格,我老家來自內(nèi)蒙古扎魯特,現(xiàn)住在北京。我演奏的這個樂器是蒙古的傳統(tǒng)的吹奏樂器——綽爾(Choor)。
綽爾在蒙古語里是“雙聲部”的意思,即兩個聲音同時演奏:有一個旋律在進行時,還有一個固定的根音跟著旋律走。

在蒙古,馬頭琴可以拉綽爾,口弦可以彈出綽爾,胡笳可吹出綽爾,人聲也可以唱出綽爾,而后者如今被稱做“呼麥”。
綽爾還可以指各種發(fā)出雙聲部的蒙古樂器:我手中的是冒頓綽爾(Modon Choor),Modon是木頭的意思,即“木頭制成的雙聲部的樂器”,馬頭琴以前在東部地區(qū)也叫做弦樂綽爾(Hilagsen Choor);錫林郭勒地區(qū)流行的一種長調(diào),一個人去演唱低音的一個根音聲部,然后另外一個人在那個上面去演唱旋律長調(diào),就叫綽爾長調(diào)/人聲綽爾(Haolin Choor),諸如此類,構(gòu)成了蒙古的綽爾體系。


中國古代史詩中記載,它是“胡笳”,即胡人吹奏的樂器,所謂胡人就是長城外面的那些人。中國古琴還有一首名曲叫《胡笳十八拍》,據(jù)傳來自于東漢末年的女性詩人蔡文姬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這是一篇長達1297字的敘事詩,敘述蔡文姬在戰(zhàn)亂中被擄、胡地思鄉(xiāng)、又忍痛別子歸漢的遭遇。


蔡文姬,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她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在戰(zhàn)亂年代其父獲罪,處死獄中。蔡文姬則為南匈奴所擄,并生有二子。
十二年后,隨著曹操軍事力量的不斷強大,他出于對故人蔡邕的憐惜與懷念,“痛其無嗣”,于是遣使者以金璧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國中,重嫁給陳留人董祀,并讓她整理父親蔡邕所遺書籍四百余篇,這就是歷史上所謂“文姬歸漢”的故事。


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
在原詩中最后一拍我們也可以看到:“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笨芍瓰轶涨?,后經(jīng)董生之手翻成了古琴曲: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余兮思無窮。
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
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苦我怨氣兮浩于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
①胡笳:即本文所言綽爾。
②琴:古琴
③翻出:重新改作。
④六合:天地四方,整個宇宙的巨大空間。

綽爾是我來北京之后學的,有幸碰到了很多吹奏這個樂器的老師,吹了快二十年了。期間我也回內(nèi)蒙和蒙古國學習傳統(tǒng)的綽爾。
它的發(fā)聲原理是:舌頭往上,把氣打到你的上顎,再從這個上面的牙齒將氣打到管子里,在管子的一個角度產(chǎn)生摩擦,然后震動發(fā)聲。




綽爾有很多材料去做,有空心的扎拉特草,還有木管、甚至是PVC管。傳統(tǒng)綽爾常用的扎拉特草制成,整體腔體薄,比較容易壞。演奏方式通常是自己唱一個根音,然后去吹奏高音旋律。
但我個人想嘗試這些根音之外的演奏方式,于是就嘗試著用尺八的料去做了這只綽爾。
我很喜歡尺八的一些音色,于是我就用大一點、粗一點、密度也要高一點的材料。結(jié)果還可以,這只綽爾既有我想要的低音,又可以吹出綽爾的音色。
并且,我比較喜歡帶著狗在這附近山里遛彎,選擇一些硬一點、好一點的材質(zhì),有時候狗打架了,也可以用來勸架。
講者|胡格吉樂圖

來自內(nèi)蒙古扎魯特草原(蒙古人)。擅長樂器有馬頭琴、吉它、胡笳 、呼麥演唱。
2005年開始和杭蓋樂隊、大忘杠樂隊 、阿基耐樂隊 、旅行者樂隊 、GAAL樂隊在國內(nèi)外各地巡演。
2005年至2009年參加杭蓋樂隊。
2009年參加大忘杠樂隊和旅行者樂隊。
2009年組建阿基耐樂隊。
2019年組建GAAL樂隊。
參考資料
[1]師占成. 北方草原“潮爾音樂”的多聲形態(tài)及其當代演變[D].上海音樂學院,2022.DOI:10.27319/d.cnki.gsyyy.2022.000014.
[2]楊玉成.保護的模式:長調(diào)、馬頭琴類樂器、潮爾音樂的例子
[3]本文資料圖片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
策劃制作
策劃:unintended小米?朱芳瓊
導演:楊建華
監(jiān)制:老貓(鼓童)
視覺:楊建華?
攝影:李柯
文編:曠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