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的,留下的
蘇軾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是人生的奔波,讓我們在熙熙攘攘里,為生計、為前途,茍且眼前或者謀劃長遠。
人們相遇,如兩葉浮萍大海中,萍水相逢,又如天雷勾動地火,電光火石。人們分開,如辭根散作九秋蓬,孤蓬征萬里,又如吊影分為千里雁,恨別鳥驚心。而在分別和再見之間,是綿綿思念和久久等待。
當思念時,也是有陪伴的,雖無形卻具象,綿密細長。“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一度讓我觸動,這種體貼和關懷,不給壓力也不求回報,柔情似水,靜水流深,是一種深沉且安靜的愛。多情到能想到咫尺天涯的我們有“共飲長江水”這種聯(lián)系的,也讓人感慨詩人思考角度的出其不意,這需要想到住在長江頭的對方的日常,細節(jié)到對方有沒有喝水吃飯,才能想到兩地分別的我們喝著同一條水。其他的,如“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也令人為之動容,因為雖然我們分離了,但這不代表我不想你,所以會勞煩青鳥代為看望?!豆旁娛攀住芬灿泻芏噙@樣的溫柔關切,“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薄翱蛷倪h方來,遺我一端綺…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边@都是質(zhì)樸純真的情感——是深長的愛讓人在分離時滿溢思念。
等待,是在不動聲色的安靜中的,是夜闌臥聽風吹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是風飄飄,雨蕭蕭,綠肥紅瘦,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簾外雨潺潺,水中藻荇交橫,左右流之。
等待有多重維度(可現(xiàn)代人的可悲在于,似乎沒有人曾經(jīng)等過你、正在等你或者將要等你)。氓的前妻曾經(jīng)“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詩經(jīng)》也嗔怪過“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也興奮過“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崔護說“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這種一見鐘情一廂情愿一往而深的氣質(zhì),太過多情(不知究竟是解不開的執(zhí)念還是放不下的真情所致)。秦觀反問“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白居易潑冷水“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馬爾克斯說“在等待中,她的大腿不再有力,乳房不再堅挺,性情不再溫和”,在等待的漫漫長夜中,何以解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的解法是“酒神精神”,喝!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杯莫停。一起相期邈云漢,不知東風之既白。因為喝酒的場景很廣,比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比如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比如去日苦多,慷慨對酒當歌;比如宴酣之樂,烹羊宰牛,會須一飲三百杯;比如三國周郎赤壁,俱往矣,一尊還酹江月。
生活充滿了變動,驚喜或驚嚇。舊人走了,新人來了,或者自己成為那個離開的或者留下的。在路上,川流不息,車水馬龍。蘇軾說我們?nèi)松虝?,“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渺小的我們只是短暫寄居于這個世界)。很多作者都表達過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無限,“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或者“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王勃曾總結,“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最好的對抗“自然無端無涯,個人短暫有限”這個存在性焦慮的觀照角度,我認為,來自蘇軾,當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時候,構成它作為良辰美景的前提是“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或者“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即和有情人做歡樂事,而非獨自欣賞綺麗美境氣象萬千。否則,應是良辰美景虛設。杜麗娘游園時,春心搖蕩,痛心滿園春色竟無人欣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因此,應該是和知己一起去看造物者的無盡寶藏,才能讓人忘卻個人生命的諸多局限。
多情自古傷離別。當有情人不能天長地久時,何如?解法是莊子的“生物以息相吹”(萬物都在相互吹拂),這是自然版本的萬物互聯(lián),化學層面的“我和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關”。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嗎?而我的日常經(jīng)驗是朋友會隨著見面減少和各自進入新的社交圈而逐漸沒了音信,最后互不打擾。而朋友,從某個角度看,的確是留下來了,他們的言行逐漸長入我的思想和肉體,我的光彩和陰影,最終化為我的一部分??得魉沟脑姾芎玫乇磉_了這一點,“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用我的心將它妥善包藏,天長日久也不會遺忘,無論我前往何方,都有你伴我身旁……這秘密無人知曉,在我心底埋藏:它是根之根,芽之芽,天之天,都是生命之樹所生長;這大樹高于心靈的企望,也高于頭腦的想象。是造化的奇跡,能夠隔離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