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者《樹上的柏拉圖》(十)| 長篇科幻連載


前情提要
少年柏拉圖在尋找他的父親,他在現(xiàn)實之中尋找目的地,卻在路徑上總是走進(jìn)分岔路,徘徊在常識之外的境界中。為了謀生,他成了夢境的泊車員,遇到濕婆……終于,關(guān)于生命之書的秘密開始揭開。
本文首發(fā)于未來事務(wù)管理局“不存在科幻”(non-exist-SF)公眾號?

無形者?|?生于1994,作品集中探討真實的界限和生命的虛無。小說《尼伯龍根之歌》獲未來科幻大師三等獎。
樹上的柏拉圖
第十章?生命之書Gn
全文約4500字,預(yù)計閱讀時間9分鐘
Ⅰ:降臨
起初神創(chuàng)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世界被兩種相互沖突的趨向所創(chuàng)造——物質(zhì)在其意識中展示了下降的運動,生命卻依憑著固有的自由情感和永恒創(chuàng)造力向著知識的見解和無限的視界趨進(jìn)——這兩種因素相互混合,彼此制約,聯(lián)合的產(chǎn)物在不同的水平上分支。
以人的算法,公元一九六二年,生命的花園降臨地球,為受造之物帶來生命之書。
Ⅱ:果實
生命之書云:朔望創(chuàng)造世界用了七日,每一日皆流出一種靈知,那靈知刻于血肉表面,以符文與密儀鑄就,被神高懸于枝頭,存于交叉小徑的花園。受造之物來到生命的花園,見著這智慧的果子,請教于神,曰:“此為何物?”神看這果子是好的,枝葉茂盛,根也繁榮,就說:“此為真理,沒有絲毫的虛假,是確鑿之最真實的真理?!笔茉熘锸翘摶玫?,被泥土和水所糊弄,天生被一切真的事物吸引,見著這果子是好的,可作食物,也悅?cè)说难勰?,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向神索取。但神不肯賜予,又唯恐受造之物暗中奪取,便說:“真理乃毒樹之果子,人萬萬不可品嘗其滋味,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闭f完遂將果子隱去,又在地上鋪滿荊棘和蒺藜。蛇游走在生命的花園,見著了這一幕,就對受造之物說:“神在打誑語。此物為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才得熟,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兼?zhèn)洹H巳粲芯壍媚枪勇勔宦?,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笔茉熘飫傉Q生沒幾時,不知宇宙年歲之長,亦不知世界從無到有方才七日,就聽信了蛇的妄言妄語。受造之物在生命的花園遍尋真理,腳跟流了血,心也多受苦楚。受造之物在生命的花園走了七日,每一日都流出了一種哀傷,每一種哀傷都遍及彷徨無助的念想,是為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受造之物如此走了一日又一日,最終得償所愿,恍然大悟,曰:“神是盲目癡愚的!吾之子嗣當(dāng)脫離此境!”說罷便血流不止,仰面痛呼而死。
Ⅲ:生命的花園
當(dāng)新的受造之物試圖抵臨生命的花園,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嘗試重回失落的永恒家鄉(xiāng)。最初的那個受造之物從未想過,他那雙傷痕累累的腳下所流出的鮮血,匯聚成了七種哀傷,有朝一日竟哺育如此眾多,繁衍也如此眾多,其數(shù)量甚至超越了古往今來人口之總和。在這密集的受造之物中,有九個被揀選者來到封閉的花園門口,試圖用暴力手段破門而入。盲目癡愚的神在生命的花園中等著他們的到來,但他們并非蒙神揀選,而是受造之物從自身內(nèi)部揀選的精英,為了探尋未知而被送入此地,一如受造之物的始祖踏上了布滿荊棘和蒺藜的道路。這些受造之物中的精英在技藝上是如此出眾,思想上是如此高深,見解又是如此獨到,以至于神預(yù)見了他們是如此欣喜,一興奮起來就連整片空間都恐懼地顫抖。
“來——”神高呼,“吾乃朔望,自在永在、自有永有的創(chuàng)造者,世間所有事物的源頭,寰宇間唯一的造物主。”祂的聲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吼出去就是一陣狂風(fēng)。風(fēng)從生命的花園中吹出,九個被揀選者都聽見了,所以他們相視一眼,決定朝著這座倒懸的黑色金字塔深處繼續(xù)前進(jìn)。但朔望其實也有自己的陰謀,并且為此計劃了很久。自從受造之物的始祖偷食真理流血而亡,世界已過去了無數(shù)個年頭,生命的花園因著生命沖動的缺失而日漸摧頹,神的創(chuàng)造活動也因著真理的彌散而日漸荒疏。為此,朔望失去了從澎湃真空海中提取零點能的神力,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地生成和創(chuàng)造事物。
創(chuàng)造進(jìn)化論云:“我們所說的生命沖動在于一種創(chuàng)造的需要。生命沖動不能絕對地進(jìn)行創(chuàng)造,因為它面對的是物質(zhì),也就是與自身相反的運動,但是生命沖動獲得了作為必然性的物質(zhì),力圖把盡可能多的不確定性和自由引入物質(zhì)?!?/p>
棲居于生命花園的盲目癡愚之神選擇把九種之多的不確定性和自由引入物質(zhì),以此作為支撐這一方無瑕天地的支柱,故而又稱作“九柱神”,或作“世界的基石”。如果有一個智人文明的電影評論家在場,那他看見九位先行者消失的那一幕準(zhǔn)會驚呼神的剪輯技術(shù)之高超。從頭到尾那九個被揀選者都沒能成功突破神秘的黑色金字塔,從頭到尾都是朔望動了動手指,像剪輯場景一樣把兩個時空場景剪接在一起,九個人上一秒看起來還觀看著盾構(gòu)機努力鉆洞,下一秒就憑空消失了。
這一天,受造之物中的九個回到了生命的花園,有幸見到了神。
?
Ⅳ:先行者/補天
神是盲目而癡愚的。
人在花園見到了神。
所以人被感染了,有一部分弄丟了。
丟失的那一部分成了支撐世界之物。
余下的那一部分崩潰了。
如此便說,先行者瘋了。
?
Ⅴ:宇宙
宇宙是一頭怪獸。祂頭尾相銜,雌雄同體,盤繞著整個世界,祂是開始,是結(jié)束,是陰陽,是完美,是循環(huán),是無窮,是自我吞食和重新組織,是輪回和周而復(fù)始,祂的身體由無限小的粒子組成,塵埃流動于星云璀璨的血液中,坍縮的黑洞和耀發(fā)的超新星是祂的一呼一吸,最邊緣處的黑暗塑造了這頭怪獸,物理的法則和定律串起了星團(tuán)的經(jīng)絡(luò),空無所有又生滅不斷的意志奴役著躍遷的電子。
朔望說:“這頭生物并不擁有眼睛,因為在它的外圍已經(jīng)沒有任何需要觀望的東西存在;它也沒有耳朵,因為外圍沒有任何需要聆聽的事物;外圍沒有任何的氣息,所以它不用呼吸;它沒有任何的器官,因為在它身邊沒有任何東西會被它吸進(jìn)或由它排泄,所以不需要進(jìn)行任何消化。在它被生育出來的時候,它的排泄物就安排成為它的食糧,它的行為及行為的影響都來自這些,也受從那里接受。我構(gòu)想出這頭能夠自給自足的生物,這比其它缺乏一切東西的生物來得完滿。另外,它不需要向任何對象采取任何防衛(wèi)的措施,我認(rèn)為沒有必要給予任何獻(xiàn)牲到它的手上。它也沒有足與腳,它的整體本來就是一種移動的手段。它雖然擁有無上的心靈與智慧,但它對移動的概念卻相當(dāng)模糊,因為它只在同一個位置上存在,所以它的移動軌跡有如圓球;可是隨著它本身的局限,它只能不住地環(huán)狀旋轉(zhuǎn)著?!?/p>
蛇就是烏洛波洛斯,蛇就是宇宙,蛇陷入永恒輪回的喜悅和痛苦之中,自受造之物的始祖死去那一天起,蛇就被朔望判入地獄,罰其無限吞噬自我,以其滿足自身貪欲。由于蛇本身是線性的,但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所以它就成了非線性物體的原型,人不是在這只怪獸的背上生活,而是在銜尾蛇劃定的內(nèi)在虛空,因為那不可名狀的怪獸是痛苦的,亦是欣喜的,時時刻刻,吞噬自我,以此生,以此死,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此造出那唯一之物的奇跡。烏洛波洛斯是整個物質(zhì)世界的邊境和限界,善于汲取自身的養(yǎng)分,仍在膨脹,不斷壯大,即使目前是有限的,將來也會趨于無窮。生命的花園深處纏繞著烏洛波洛斯,這條巨蛇做的夢化作塵世巨蟒環(huán)繞了一整個靈界。
神向九位被揀選者展示了宇宙的全身投影圖,烏洛波洛斯之名是自我吞食者的意思,在榮格派心理學(xué)家的框架中,其符號又是人類某一階段的心理原型。銜尾蛇亦是受造之物,但無論是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角度,烏洛波洛斯都像神一樣完美無缺,好得不像是真的,它既包含微觀粒子之小,又囊括宏觀宇宙之大,因為它既是宇宙的始祖生物,又是生命、宇宙和萬物本身,自我參照,永恒更生,周期循環(huán),以建構(gòu)與破壞的往復(fù)、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充作自我存續(xù)的手段,這也是宇宙運轉(zhuǎn)的自然守則——0>{0,1}>{-1,0,1}>∞。
萬物開始必須終結(jié),這也是烏洛波洛斯想說的。
?
Ⅵ:千夢之城
千夢之城是馬可波羅筆下的仙樂都。依托歸來的九位先行者的大腦,人類探尋了花園的最邊界,將這片空間稱之為靈界,并由此建立了這座夢中之城。想象一下,神穿著園丁的衣服,走到一大片花圃邊上澆水——這個曾經(jīng)面臨崩潰和腐朽的世界因著九根完全由創(chuàng)造力凝聚的柱子而被妥當(dāng)?shù)匦迯?fù)了——祂站在曾經(jīng)高掛著真理的果子的樹下,臉上蒙著半明半暗的陰影,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先前被祂閹割的那九只小螞蟻又回來了,不僅如此,還帶來了更多的同伴。九根永恒之柱在生命的花園熊熊燃燒,歸來的是更多的灰燼和更多的燃料。
人類在千夢之城扎根,文明咀嚼著消化不良的美夢,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期待,所有人都對靈界贊不絕口,但沒有人想過他們引以為傲的杰作——霧之國及其核心千夢之城,只是靈界的一部分,而靈界又只是一枚無關(guān)緊要的盛開在生命的花園里的花朵,甚至連花兒都稱不上,只是花瓣上的一顆露珠。先行者本該知道的,但先行者瘋了。更糟糕的是,由于九個人丟失的那一部分與這被修復(fù)的花園有著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文明誤以為自己摸索對了方法,把千夢之城的根基釘在九個瘋子殘存的夢境之上,通過不斷的獻(xiàn)祭、犧牲和交換就此進(jìn)入科技躍升的黃金時代。
九柱神以先行者盤古為首,這使得千夢之城絕大部分根基都在他的身上,從金字塔歸來的活物——無論是被稱作人還是其他什么東西——所保留的屬于人的特質(zhì)已經(jīng)不多了。盤古身上擁有的“盤古”特質(zhì)最少——那特質(zhì)是一個人的記憶、思維、情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就是決定了一個人之所以是這個人而不是其他人的東西——換句話說,盤古身上的人性最少,最像還魂尸。
這就是世界的基石:當(dāng)你走在千夢之城的街道上,當(dāng)你穿梭于不斷變化不斷向內(nèi)生長的高墻,當(dāng)你舉目凝望晴朗無云的夜空,你可曾想過高速公路是先行者的動脈,蜘蛛網(wǎng)般密集的街道是遍布先行者全身的毛細(xì)血管網(wǎng),而高墻是筋膜和結(jié)締組織,明滅不定的星空是先行者充滿智慧與安寧的眼,蒼白浮腫的濃霧是燒焦的生靈在城市表面結(jié)成的痂——畢竟,這些東西都被朔望奪走了,留給他們的只有瘋狂、盲目、癡愚以及混亂和無序。
所以,這也就是千夢之城,一座想象的城市,一座看不見的城市,一座不存在的城市,一座建立在犧牲上的城市,一座貨物崇拜之風(fēng)尤盛的城市,一座扎根于創(chuàng)造力之尸骸的城市,就像馬克·波羅那充滿幻想與詩意的游記,這里是“別的”城市,存在于一個“別的”大陸,漂移于一個“別的”世界,這個世界曾經(jīng)又大又神秘,如今已變得越來越小。
這個城市統(tǒng)籌規(guī)劃了記憶的整體、欲望的整體、一種言語的符號的整體,于是城市成了交換的地點,柜臺里供奉著封裝售賣的夢,但人們交換的不僅僅是貨物本身,還有話語的交換,欲望的交換,記錄的交換。于是,我們討論的焦點成了剩余的對象,也就是那些你合意卻并不真正需要的東西,滿足人類向更深處的窺淫。在現(xiàn)代商品社會,回歸自然滿足的時代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如今,在千夢之城所棲息的那片花圃里,泥土浸潤了鮮血,那是所有受造之物的始祖流下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在花圃的正上方,這由七種哀傷灌溉的參天大樹因著花園的修復(fù)又一次結(jié)滿了豐碩飽滿的果子。
抬頭看,爾等受造之物!
此為真理,沒有絲毫的虛假,是確鑿之最真實的真理!
?
Ⅶ:空白
待補完。
(批注:為什么到這里就沒有了?)
(回復(fù):憂愁是一種格式塔,后續(xù)將由你補完。)
(回復(fù):回復(fù):你是誰?)
(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有一本書,講述了在佛羅倫薩鬧瘟疫期間,十個年輕人到鄉(xiāng)村的別墅里避難。在在暑氣逼人的夏天,這十個年輕的男女終日游玩歡宴,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以此渡過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光,這是一本書的內(nèi)容,這本書是薄伽丘的《十日談》。)
(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這和我的問題有什么關(guān)系?)
(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回復(fù):當(dāng)然。也有一本書,決定效仿這種方式,分七次講述七個不同的篇章,這是我的內(nèi)容,我就是生命之書,傳遞七個神圣的秘密,但書并非受造之物,而是受造之受造之物,所以書光憑自己是做不到的,書不能像人一樣體驗七種哀傷。)
(批注:不知道哀傷,是否也是一種哀傷?)
(未完待續(xù))
上海果閱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已獲得本篇權(quán)利人的授權(quán)(獨家授權(quán)/一般授權(quán)),可通過旗下媒體發(fā)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眾號、“不存在新聞”微博賬號,以及“未來局科幻辦”微博賬號等
責(zé)編 | 康盡歡??
題圖 |《新世紀(jì)福音戰(zhàn)士》截圖
添加未來局接待員為好友(FAA-647),留言“不存在科幻”,即可進(jìn)入小說討論群,和我們一起聊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