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安全科普|防災減災自救知識科普來了

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干旱災害為主,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地質災害、沙塵暴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fā)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8.4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6人,緊急轉移安置4.2萬人次;倒塌房屋500余間,嚴重損壞3000余間,一般損壞4.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919.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4.5億元。

我們知道,自然災害是人類的敵人,它具有強大的破壞力,不僅會危害人類的生命安全,還會給我們經濟上帶來許多無法估算的損失,所以說防災減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要筑牢防災減災的防線,要盡量減少災害對我們造成的損失。

人類可能會遇到的災害種類非常多,如何做到及時的自救和救助他人,是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認真學習的。在面對森林火災、海嘯地震、泥石流地陷、大風揚塵、暴雨洪水、雪災極寒等自然災害時,如何做到及時撤離和防護是非常必要的。在面對災害時,強大的心理素質、有效的避險能力和及時的救助都不可缺少,如何做到臨危不懼、有效撤離、保護好生命和財產安全都是我們平常要隨時積累的經驗。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演練、多學習,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在面對災害時,做到不慌不亂、盡量將損失降低到最少、最有效的保護好生命和財產安全。災害有時是不能避免的,但我們加強防災減災救災知識的宣傳和指導,讓人們都要防災減災救災的意識。這樣才能在災害來臨時,既能做好自救,也能救助他人,這樣才能最有效的降低災害對我們人類的威脅、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面對突發(fā)性自然災害您會怎么做?慌忙逃生?大聲呼救?還是原地等待救援?我們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災害類型選擇正確的逃生自救方法,以下應急小知識,叫上家人、朋友們一起來學習
中天科普在自然災害科普領域已深耕多年,通過VR虛擬技術,結合實訓設備,從而讓人們實現(xiàn)在虛擬環(huán)境中,身臨其境體驗自然災害發(fā)生場景,以及科普知識與應對方案。
?
雷雨天氣知識科普
在雷雨天氣,十分容易引發(fā)雷電,潛在傷害很大,所以人們一定要對天氣標識有一定認知,了解在雷雨天氣,什么地勢會引發(fā)什么危險。天氣標識認知知識初步學習,還要切身感受雷電帶來的危害,并學習應對方案,在面臨這種情況時,才會有生還的機會。

地震災害知識科普

臺風災害知識科普

自然災害是人們對災害認知的薄弱區(qū)域,可通過以上設備提高認知,并學習相應的逃生技能與知識。中天科普推出的自然災害體驗設備與解決方案遠不止于此,更多詳情,等你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