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20世紀以來,中國東北的省級行政區(qū)劃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021-03-01 11:44 作者:史圖館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的歷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霧島

在19世紀末期,中國東北的行政建制,還是以將軍轄區(qū)為主的。這一時期的東北分為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q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這三個將軍轄區(qū)被撤銷,原有轄區(qū)就地轉化為行省。這也就是東三省最早的來源。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東三省和今天的版圖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黑龍江管轄著呼倫貝爾和今天的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省治位于龍江府,也就是今天的齊齊哈爾。吉林行省的位置更靠東,管轄范圍涵蓋三江平原,省治在吉林府,也就是現在的吉林市;原有的盛京將軍轄區(qū)轉為奉天省,省治位于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沈陽。該省的行政范圍也要比現在遼寧省向北延伸了不少。

這時的旅順和大連還不在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1899年3月27日被沙俄強租遼東半島南部,變成“關東州”;日俄戰(zhàn)爭之后,1905年,關東州被轉租給了日本。直至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這里被蘇聯駐軍,先后有關東公署、旅大行政公署等多個中方的行政單位。新中國成立之后,蘇聯駐軍撤走,旅大被徹底交還給中方。

圖一 清末東北行政區(qū)劃

到了民國時期,為了防止外蒙古叛軍竄犯內蒙古,1912年11月30日,熊希齡被北洋政府任命為熱河都統(tǒng)。1913年4月,熊希齡致電北洋政府,提出了《熱河改建行省方案》。1914年7月6日,熱河特別區(qū)正式成立,相當于省級建制,政府駐地位于承德,也就是原來的“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所在地。這個清末就開始不斷提上議程的建省方案,直到這時才最終成行。1928年9月17日,熱河特別區(qū)被改建為熱河省,從此東北三省變成了東北四省。而原有的東三省的行政區(qū)劃也出現了小幅調整,奉天省接管了原屬于內蒙古的部分地區(qū),但是大體的管轄范圍變化不大。

圖二 熱河特別區(qū)建立后的東北地區(qū)省級行政區(qū)劃

1928年起,出于“推定地方自治”“削除軍閥割據”“合理化分省依據”“容易設計交通路線”“掃除封建地方觀念”等種種原因,包括宋淵源、伍朝樞、陳銘樞、胡漢民等人均提出了縮小省區(qū)的提案。但這些提案由于各種原因都沒了下文,包括1932年12月在國民黨四屆三中全會上獲得通過的伍朝樞的方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1932年2月,東三省全部淪陷,同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zhàn)爆發(fā),至3月4日承德淪陷,至此東北四省全部被偽滿洲國控制。

最開始的時候,偽滿洲國只是在東三省的范圍內,把今內蒙古地區(qū)的部分區(qū)域劃出了一個偽興安總署。1932年3月把長春及其周邊劃出了偽新京特別市,1933年6月19日又在哈爾濱劃出了偽哈爾濱特別市。1937年,偽哈爾濱特別市被降格成普通市。

1934年12月1日起,為了削弱幾個偽省長的經濟與軍事實力,日本不僅剝奪了偽滿洲國各省長的軍事權力,還實行了全新的偽行政區(qū)劃。在這個行政區(qū)劃下,偽滿一共拆成了14個“省”。此時偽滿下轄的偽省名稱包括:吉林、龍江、黑河、三江、濱江、間島、安東、奉天、錦州、熱河、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

已經很零碎的東北之后被拆出了更多的偽省。1939年,濱江省和三江省的交界處拆分出一個牡丹江??;吉林省和奉天省、安東省拆分出一個通化省。1939年4月18日,出于軍事目的,龍江省和濱江省交界處拆出一個北安?。蝗『湍档そ〉慕唤缣幉鸪鲆粋€東安省。1941年,吉林省、奉天省和通化省的交界處又拆出來一個四平省。

這些零零碎碎的偽省,具體的位置和今天的地級市位置和面積都差不太多。直至1942年,偽滿洲國里外里一共有19個偽省和一個特別市,放眼望去稀碎得一塌糊涂。

圖三 偽滿洲國行政區(qū)劃圖

偽滿洲國覆滅之后,國民政府試圖重新把縮省的方案撿起來??紤]到其他地區(qū)利益糾葛太嚴重,而東北地區(qū)在偽滿洲國時期行政區(qū)劃混亂,且不會有太多地方勢力反對,故而于1945年在東北地區(qū)實行了所謂“九省方案”。

根據該方案,“偽奉天、錦州兩省合并為遼寧??;偽安東、通化兩省合并為安東??;偽四平省、興安南省并為遼北??;偽吉林、間島兩省并為吉林??;偽濱江、牡丹江兩省并為松江省,偽三江、東安兩省并為合江省;偽北安、黑河兩省并為黑龍江??;偽龍江省改為嫩江??;偽興安北省及興安東省并為興安省”。而偽興安西省則被并回了熱河省。

草率的合并并沒有改變東北地區(qū)行政區(qū)劃的混亂情況,不同地理單元被生硬地拆分,不利于行政管理的有效實施。為此,1947年,國民政府重新調整了東北九省的邊界。此次調整細節(jié)頗多,如將遼寧省北部有蒙旗的區(qū)域劃歸遼北省,東部的山岳地帶劃歸安東省,劃入安東省的岫巖和莊河。如此一來,新的遼寧省就占據大半遼東半島和松遼平原,地形更為整合。此外,大連、沈陽、哈爾濱設為特別市,由行政院直接管轄。只不過此時東北地區(qū)已經解放大半,沒過多久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只能龜縮在大城市里,這套精心修改的縮省方案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了。

圖四 1947年修訂后的東北九省方案

而在東北解放區(qū)的管轄范圍內,行政區(qū)劃則有一套完全不同的演變方式。1946年5月,興安省民主政府成立,范圍大概包括今天的呼倫貝爾、興安盟和通遼。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這也就是現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前身。這是我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qū),而這一年也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誕生之年。

而東北其他區(qū)域的行政區(qū)劃則稍顯混亂。僅從省政府的設立來看,1946年年初時共有遼寧、安東、遼北、吉林、黑龍江、嫩江、松江、合江、綏寧、熱河等10個省。

嫩江省一度因為省會齊齊哈爾失陷而分割為嫩南和嫩北兩個行政公署,之后又恢復建制,1947年2月一度和黑龍江省組成黑龍江嫩江聯合省政府,后再次恢復原建制。

綏寧省在1946年10月8日被改建為牡丹江專區(qū),1947年與合江省東安專區(qū)合并為牡丹江省,1948年7月被拆分給松江省與合江省。

遼北省堪稱命運多舛,1945年11月成立民主政府,1946年2月至4月一度被改為吉江行政區(qū)。由于轄區(qū)一度被國民黨軍隊攻占,1946年6月一拆兩半,一部分改為遼吉行政區(qū),另一部分和遼寧省合并。之后在遼西區(qū)行政區(qū)的基礎上重建遼北省,1947年2月重建省政府。

期間東北還曾經出現過多個行政公署,但隨著解放區(qū)逐漸擴展,這些公署也就大多慢慢合并或消失了。

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東北政委會終于騰出手來開始琢磨東北的行政區(qū)劃問題。1949年1月,遼西省民主政府才宣告成立。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區(qū)劃重新劃分為6個省和4個直轄市,外加1個行政公署:

6個省份,除熱河省和吉林省外,原遼寧省和安東省合并為遼東?。贿|西省和遼北省合并為新的遼西??;嫩江省和黑龍江省合并為新的黑龍江??;松江省和合江省合并為新的松江??;

4個直轄市,即沈陽市、撫順市、鞍山市和本溪市。這四個市都是當時相當規(guī)模的工業(yè)城市。

1個行政公署,就是最前面提到的旅大行政公署。

圖五 建國初期的東北行政區(qū)劃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旅大行署區(qū)被撤銷,改設為旅大直轄市;1953年,吉林長春和松江哈爾濱先后升格為直轄市。

1954年的行政區(qū)劃變革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東三省面貌。在這一年,遼東省和遼西省合并為遼寧省,同年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五個直轄市改為遼寧省轄市。同年,松江省并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轄市。而黑龍江省的白城、鎮(zhèn)賚、洮南、安廣、大賚、開通、瞻榆縣被劃給了吉林,一同被劃入吉林的還有遼東省的通化、西安(這個西安后來改名叫遼源,但是很倔強地留了個西安區(qū))兩市和東豐、西安、海龍、通化、柳河、輝南、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后來的集安)等11縣,以及遼西省的四平市和雙遼縣、梨樹縣。長春市也改為了吉林省省轄市。自此,沈陽、長春、哈爾濱都成了各自省份的省會。

1955年,熱河省撤銷,轄區(qū)被拆給了遼寧、河北和內蒙古。其中遼寧接管了朝陽、建平、凌源、建昌和北票等5個縣。此后直至1969年,東三省及其周邊還有一些簡單的村落級別的轄區(qū)交換;而1966年,大興安嶺特區(qū)(也就是后來的大興安嶺地區(qū))建立之后,原屬鄂倫春自治旗的加格達奇和松嶺被黑龍江代管。這兩個地方的歸屬問題時至今日都是一本爛賬,在黑龍江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里,這里干脆就被擴進了黑龍江省的版圖中。

1969年至1978年,為了防范蘇聯,內蒙古昭烏達盟(也就是今天的赤峰)一度被劃入遼寧省;哲里木盟(也就是后來的通遼)以及呼倫貝爾盟的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這倆現在是興安盟的)被劃給了吉林省;呼倫貝爾盟的其余區(qū)域被劃給了黑龍江。

圖六 1969-1978年的東三省地圖

1979年,東三省的面積基本恢復1968年的水平,至今也再也沒有變過。

參考資料

[1]圖片來源:

圖一、圖二、圖四出處:譚其驤主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67-72頁;

圖三出處:武月星主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等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地圖集1931-1945》,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5年8月,23頁。

圖五出處:陳潮,陳洪玲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沿革地圖集1949-1999》,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3年10月。

圖六參考:【史圖館】新中國歷年分省變化, BV1MW411478s

[2]黃金生:《東北曾經九個?。好駠鴷r期的縮省實踐》,《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第5期。

[3]于耀洲:《偽滿洲國省級地方政權的調整及其作用》,《大連近代史研究》,2009年。

[4]于耀洲、邢麗雅:《偽滿洲國建立后省級地方政權的建立及調整》,《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5]張婷:《民國時期東北九省劃分之分析》,《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6期。


20世紀以來,中國東北的省級行政區(qū)劃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的評論 (共 條)

使用qq登录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驻马店市| 丹阳市| 马山县| 辽中县| 萨迦县| 韩城市| 珠海市| 淄博市| 龙州县| 科技| 怀来县| 曲阜市| 庆安县| 金平| 日照市| 会泽县| 万源市| 浮山县| 蒲江县| 株洲县| 柞水县| 景泰县| 龙江县| 中山市| 新河县| 深水埗区| 连州市| 普兰店市| 德化县| 富川| 高平市| 宁安市| 乐山市| 庆阳市| 万荣县| 新宾| 白河县| 大新县| 漠河县| 乡城县| 高要市|